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策略探讨论文_李旭

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策略探讨论文_李旭

天水市国土资源规划设计院 甘肃天水 741000

摘要:目前,中国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由于城市发展越来越迅速,人口不断增加,大量的农用地被征用,导致土地整治工作中突显出较多的问题。要想使土地资源得到持续性利用,需要不断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保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安全和保护。针对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促进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问题;策略;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越发地紧缺,对土地利用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土地整治工作正在从以提升耕地规模为重点向提高耕地质量和生态质量方面转变,这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且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根据全国土地利用管理方法系统地对土地做出规划和管理。在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上,要将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机地融合进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产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大力增强土地生产力,达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土地整治作为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措施之一,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的设计、施工情况及实际的土地现状,针对性的对土地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考量,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土地整治工作,推动社会生产进步,保障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1土地整治相关概述

土地整治,主要是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植被资源等自然资源进行综合整治。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制订土地整治项目区的总体规划。土地整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缓解人与土地之间的供求矛盾,使土地整治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实现最大化,进而使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有所提升。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为了使土地资源实现高效利用,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情况,通过合理有效的整治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治理。目前,土地整治主要有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三种形式,并且也是较为科学和合理的三种形式。[1]

2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

2.1土地整治理论和方法不成熟

我国现行土地整治体系的理论和方法都还不算成熟,实践应用实例不足,尚处于落后水平,还未制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土地整治体系标准。而且相当程度上土地整治工作一直存在照抄照搬他人成功案例的情况,使得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与实际不相适应的情形,例如,在农村有许多废弃场地和农村景观遭到外界破坏,对农村生态系统造成了损害,严重的甚至污染了自然环境,这与建设生态文明国家的大政方针极不相符,也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它与建设新型文明国家的理念相悖,而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要完善土地整治工作中相关理论和标准体系的建设,这也是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2.2废弃宅基地的利用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宅基地的建设都呈现出自发建设的状态。根据相关调查,目前,农村宅基地无论是在规划布局方面,还是在生态环境方面情况都不容乐观。最近几年,大部分村民都搬进了楼房,但是废旧宅基地破烂不堪,并出现了空心村的问题,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现阶段,中国农村的居民点用地大约为2.5亿亩,人均用地最高为230m2左右,并且其中废弃宅基地的占地面积较大,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而且废弃宅基地耕不能耕、住不能住,普遍存在散、空、乱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与土地之间的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宅基地中,将近10%的土地都为闲置土地,而部分村民在搬进楼房以后,在旧宅基地养了禽畜,这导致村中的环境卫生相对较差,这对其他村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整治不当造成的土地风蚀沙化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因施工人员在操作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土地恢复措施,致使作物的有效耕作层遭到破坏产生风蚀起沙的现象,出现大片沙地,加剧了土地荒漠化。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土地水分蒸发速度加快,改变了局部大气环流,从而影响了区域降水量,致使土地干旱化的速度加快,最终造成区域植被加速退化,沙尘天气发生率增大。实际上,土壤沙化主要以沙质沉积物为主,内聚力相对较差,并且质地较为松散,加上大风频繁出现的季节刚好是地表裸露的主要时期,深受干燥天气及大风天气的影响,土地很容易遭受风力的吹蚀,而沉积的母质及沙质化十分严重的土壤给风沙运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被吹起来的细沙及灰尘造成了环境污染及空气污染。如果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治理与控制,土地会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进而人们的生存条件将更加恶化。[2]

3土地整治中存在生态问题的策略

3.1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增强环境意识

想要从根本上改善土地整治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必须要参考其他国家开展土地整治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生态保护纳入法律范畴,使之成为土地管理法中的一部分内容,促进提升全社会关于生态建设和土地管理的法律意识。从法律层面来看,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要与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和工业部门等多部门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中的合作,提升在生态保护立法中的主动权,推动土地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除此之外,土地管理人员应大力进行生态建设宣传,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进行自上而下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土地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培训。从绩效管理、人事管理和思想管理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培养土地整治工作者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生态责任意识。[3]

3.2加强废弃宅基地整治

最近几年,中国农村废旧宅基地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废弃宅基地复垦可以增加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通过积极实施土地整治,有序的拆迁归并空心村以及零散村庄,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点的集中程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废弃闲置的土地得到再次利用,满足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在用地方面的需求,进而有效实现中国耕地占补总量的平衡。此外,打造居住较为集中、产业集中发展的新农村格局,进而使乡村的环境更加优美,使农民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3.3提升土地耕作的保护力度

实际上,灰尘不只产生于荒山与沙漠,还可能来源于裸露地表的干燥疏松沙土。采用农作物秸秆还田的耕作方式,可最大限度的使地表受到保护,进而避免土壤裸露在外。如果经常刮风,秸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可以起到挡土、固土、降低风速等作用,减少土粒移动和土粒飞扬,能够使风蚀与空中灰尘量也大大减少。在大面积内进行保护性耕作,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沙尘暴,还可以有效提升土地的生产能力。[4]

结语

综上所述,要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就必须重视土地整治中的生态问题,必须提高环保意识及创新技术能力,必须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化发展。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需要正确地对待相关生态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原则,大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李虹晔.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国土资源,2018(08):42-43.

[2]牛毓君.浅谈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对策[J].山西农经,2016(10):45.

[3]曹文会,张敬红.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解析[J].科技资讯,2014,12(17):118.

[4]罗溢.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措施[J].低碳世界,2014(05):9-10.

论文作者:李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策略探讨论文_李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