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园林绿化的发展探析论文_王承科

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园林绿化的发展探析论文_王承科

山东建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

摘要: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推动了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推进了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能够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致力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包括CO2排放量过高、雾霾、全球变暖等。针对目前生态环境状况,林业生态环境改善与园林绿化发展迫在眉睫。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创新林业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发展方式成为相关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 改善; 园林绿化; 发展;

新时期下,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受到公众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园林绿化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是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其可以有效缓解城市雾霾、酸雨以及温室效应等问题,对促进环境与社会的协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林业生态环境改善与园林绿化发展的现状和必要性

受到以往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影响,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对居民生活和经济绿色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随着雾霾、酸雨、热岛效应等生态问题的涌现,公众和社会对生态优化和环境保护更加重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中国提出构建生态型社会的理念,林业工程和园林绿化工作相继开展,对提升城市生态质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林业生态环境改善与园林绿化发展可以优化城市环境,推动社会与自然的协同发展,缓解城市居民压力,促使人们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品质,重构当地产业结构,对实现我国社会的生态发展具有现实意义[1]。

2探究影响林业生态环境改善和园林绿化发展的具体因素

2.1 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做好林业生态环境改善和园林绿化的良好发展,需要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作为前提。环境保护意识的具备,决定了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效果和质量。就目前而言,城市居民甚至部分环保工作人员对环境保护的认知不够,并不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在居民区、广场等场所仍旧有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现象。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城市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导致绿化面积的缩减,一定程度上给林业园林绿化工作造成阻碍。有些开发商会缩减居民区绿化的面积,城区内部的生态环境改善难度更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群众的环保意识教育重视不够,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不到提升[2]。

2.2 管理制度

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和园林绿化的良好发展,需要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作为基础。现阶段林业生产和城市管理部门制定的管理制度并不适应当前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部分管理人员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不够,不能很好地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关系。甚至存在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目前十分突出的破坏生态的问题主要有工业生产废水、废弃垃圾的随意排放、固体垃圾清理不当等。许多企业并没有制定相配套的针对性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内容不健全、条例不明确,造成管理制度力度不到位、管理效用不能充分发挥。许多生产单位管理违规行为的惩罚方式过于强硬,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杜绝违规问题的产生,造成林业生态环境改善难度的增大,不利于园林绿化的良好发展。

3 做好林业生态环境改善和推进园林绿化良性发展的具体策略

3.1 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工作是做好林业生态环境改善和园林绿化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落实好宣传教育的工作任务,层层下达,确保基层群众能够按时地参加宣传教育活动。居民委员会的责任十分重大,可以按照居民区选择民意代表参加宣传教育培训会、座谈会,再由民意代表进行相关工作意见、教育内容的传达,确保每位居民、每位群众能够了解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破坏生态环境产生的恶劣影响,提升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居民委员会负责人应当监督群众的行为,制止破坏生态环境的举动。进行宣传教育还应当运用到当前科学技术和网络,通过建设网上宣传教育平台公示相关环境保护内容。拓宽群众受教育的渠道和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力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校、事业单位可以由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以便于后续林业生态环境改善和园林绿化发展工作的顺利展开。

3.2 充足的资金投入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林业生态环境改善工作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地向社会筹资和寻求政府的财政支持,将筹集到的资金进行科学技术的研发。分析种植植物适宜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状况,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提高品种的生存率和存活力。相关企业应当做好员工福利,招聘和吸纳高技术人才投入到生产建设中。林业生态环境改善需要对树木的经济价值进行合理的规划。要做好不同价值的树木种类的区分,优化布局人工产业林的建设。可以采用商业模式进行人工产业林的管理和规划,既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够做好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好园林绿化,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建立起科学的、针对性的建设计划。绿化建设应与城市建设相协调,绿化植物种类应当多样组合,保证整体的美观和协调。在绿化带的设置上,工作人员应当按照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类型的绿化带的设置。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完善、健全,相关人员应当做好绿化布局和空间设计。相关单位还要重视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企业应积极组织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扎实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3.3 进行综合布局

在城市林业建设和园林绿化中,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布局,科学制定的建设计划,将城市基础与绿化建设充分结合。首先,要注重园林绿化的美观性和整体性,在绿化建设中要丰富植物种类,不能使用单一物种开展绿化工作,避免大量使用草坪或者硬质铺装开展园林绿化;其次,要结合区域功能设置建设绿化带,构建完善而科学的生态体系,突出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最后,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内容要涉及林业生产、空间布局以及栽培技术,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以及顺利开展。

3.4 提升监管强度

在构建生态型社会理念下,想要促进园林绿化和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法律制度作为支撑,规范人们的行为,为林业生产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首先,相关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惩罚措施,对当地企业的排污情况进行有效监管,企业自身要给予生态保护以高度重视,对生产环节进行优化。其次,当地政府还要构建网络举报平台,促使广大居民行驶自身的监督权,如果发现污染行为及时举报,并且设立适当的奖励制度,调动公众参与监督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乱看滥发行为进行严厉处理,积极实现退耕还林政策,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和林地面积[3]。

3.5 丰富生物种类

在开展园林绿化和林业建设中,要注重丰富生物种类,通过提升生物多样性提升城市绿化建设的美观性和艺术性,在植物颜色和种类方面进行科学选择,促使人们身心舒畅、缓解压力以及放松心情。首先,在园林建设中,要以风景区和公园为主,积极引入各种特色植物;其次,在开展绿化工作中,要注重引入本地植物,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选择外来物种,通过植物优化配置起到良好的生态效果和艺术效果;最后,将城市精神与绿化工作充分结合,突出城市园林的美观性和层次感,保证园林绿化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发挥园林绿化的人文价值和生态价值[4]。

4 结束语

林业生态环境改善和园林绿化的发展是推进我国发展协调可持续的重要任务。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新常态步伐的加快,相关人员应当积极地创新和转变林业与园林绿化发展建设,提高林业生态环境改善和园林绿化发展的整体效果,积极践行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

参考文献:

[1]肖江锋,黎心春.论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园林绿化的发展[J].南方农机,2019(16):81.

[2]梁烨.园林绿化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8(17):96-97.

[3]冯志滨.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8(15):29,32.

[4]梁丽.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园林绿化的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0):195.

论文作者:王承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3

标签:;  ;  ;  ;  ;  ;  ;  ;  

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园林绿化的发展探析论文_王承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