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法国在非洲法语国家的经济地位论文

试析法国在非洲法语国家的经济地位

李 旦

内容提要 如何评估当前法国在非洲法语国家的经济存在,现有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类观点认为,法国在非洲的存在感不断下降,影响力日渐式微。第二种观点主张,近年来,法非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特殊”转为“正常”的过程。第三种观点强调,基于各种历史与现实因素,法国仍然在非洲、特别是在法语区保持着特殊的经济地位。本文试图证明,在“衰落”或“正常化”的表象下,法国在非经济利益有着坚实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支撑,法非经济关系的特殊性不可低估。在新时期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法非三方有理由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寻求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

关 键 词 非洲经济;法国外交;法非关系

在研究非洲问题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涉及到非洲法语国家的时候,法国在非洲的历史与现实存在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就经济层面而言,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法国与非洲法语国家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异乎寻常的紧密联系。这一联系从殖民地时期一直延续到二战之后。对于如何评估当前法国在非洲法语国家的经济存在,概括而言,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观点认为,法国在非洲整体的存在感不断下降,影响力日渐式微。第二种观点认为,法国的对非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特殊”转为“正常”的过程,目前,法国与非洲法语国家之间已经建立了正常的国家关系。第三种观点强调,基于各种历史与现实因素,法国仍然在非洲,特别是在非洲法语国家保持着特殊的经济地位,法非特殊关系并未有实质性的动摇。本文拟结合法非关系中的一些基本事实以中国学者的视角对上述三种观点进行辨析。

一、法非经济关系的衰落?

从双边贸易、对非投资、对非援助以及人员往来等几个方面来看,法非关系的走低乃至衰落似乎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1路和6路公交路线上共安装了71个电子公交站牌,2路、3路、5路和7路公交线路计划新增92个电子公交站牌。通过电子公交站牌,为需乘坐公交车的广大吉首市民提供极大的便捷,并于2018年3月荣获央视新闻“两会”特别报道点赞。

历史上法国与非洲法语国家在经济上联系密切是众所周知的。这一联系一直维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50年,殖民地在法国外贸中的比例依然高达60%。② Philippe Hugon.«Politique africaine de la France:entre relations complexes et complexées».Dploweb,8 mars 2016. 二战后,法国出口的90%的棉织品、75%的药物和30%的机器都输往其在非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③ 张芝联.《法国通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690页。 直到德斯坦时代,撒哈拉以南非洲仍然占法国对外发展援助的60%。④ 张锡昌,周剑卿.《战后法国外交史1944—1992》.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第388页。 与历史上的“辉煌”相比,今天法国在非洲的经济地位似乎暗淡了许多。

法国在非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根据法国前外长韦德里纳2013年12月发布的报告《非洲与法国:面向未来的合作伙伴》,从2000年到2011年,法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市场份额由10.1%下降到了4.7%。⑤ Hubert Védrine et autres.«Un partenariat pour l'avenir:15 propositions pour une nouvelle dynamiqueéconomique entre l'Afrique et la France».Rapport au Ministre de l'économie et des finances,décembre 2013. 法国信用保险集团科法斯(COFACE)2018年发布的研究报告也给出了相似的数据:法国对非出口2000年至2017年被腰斩:2000年市场份额为11%,2017年为5.5%。除市场份额外,法非贸易的绝对值也出现了下降。2013至2017年,法国与非洲的贸易额从730亿美元下降到了540亿美元。除航空之外的所有行业中,法国在非洲的市场份额都出现下降。⑥ COFACE.«La perte de parts de marchéfrançais en Afrique alimente le gain de plusieurs pays européennes,la Chine et l'Inde».Communiquéde presse,20 juin 2018.https://www.coface.fr/Actualites-Publications/Actualites/La-perte-de-parts-de-marchefrancais-en-Afrique-alimente-le-gain-de-plusieurs-pays-europeens-la-Chine-et-l-Inde.访问日期:2019年4月9日。 具体到非洲法郎区国家,尽管这些国家与法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特殊关系,从2000年到2016年,法国在这些国家进口中的占比依然下降了10个百分点(2016年的市场份额为13.7%)。⑦ Institut Montaigne.«Prêts pour l'Afrique d'aujourd'hui?».20 septembre 2017,https://www.institutmontaigne.org/publications/prets-pour-lafrique-daujourdhui.访问日期:2019年4月9日。

拉波勒演讲、巴拉迪尔(Édouard Balladur)理论与若斯潘主张是法非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标志。在一定意义上,由这几个标志所构成的法非历史脉络可以被视为法非关系“正常化”的路线图。

法国对非投资今不如昔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8年世界投资报告》,从2011到2016年,法国在非直接投资存量(FDI stock)从520亿美元下降到了490亿美元,不仅屈居美国、英国之后,而且是对非投资前5位国家中唯一的FDI存量下降者。与法国相比,美国保持了对非直接投资第一大国的地位,FDI存量稳定在570亿美元水平。排在第二位的英国对非FDI存量由540亿美元微升至550亿美元。在对非投资领域表现最为亮眼的是中国,对非FDI存量由2011年的160亿美元激升至400亿美元,由第5位上升至第4位。南非对其他非洲国家的FDI存量由230亿美元上升至240亿美元,由第4位下降至第5位。⑨ UNCTAC.Word Investment Report 2018. 从对非投资在法国对外投资中的占比来看,非洲早已丧失了昔日的重要性。从1992年到2004年,对非投资在法国对外投资中的占比始终徘徊在1.5%至2%区间,2004年的数据仅为1.55%,即便是最高的1996年,也只有2.15%。⑩ 法国《世界报》2007年2月13日报道。

法国对非援助有心无力

对非援助,特别是所谓官方发展援助(ODA)是观察法非经济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是规模还是比例,法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特别是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在发达国家阵营中是比较突出的。根据经合组织(OECD)统计,1989年,ODA 在法国国民总收入(GNI)中的占比为0.6%,虽然离联合国规定的目标(0.7%)有一些距离,但与其他西方大国相比,法国的排位是比较靠前的。但从上世纪90年代起,萎靡不振的法国经济使得法国在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的时候显得有心无力。ODA 在法国GNI中的比例持续下降:1999年占比为0.37%,2001年为0.31%。从1994年到2002年,法国的ODA 从71.7亿欧元下降到了53.5亿欧元。从2002年起,法国的ODA 缓慢回升:2006年ODA 在法国GNI中的占比恢复到了0.47%的水平。2015、2016年,法国的ODA 维持在国民总收入0.37%、0.38%的水平上,始终未能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资料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OECD-DAC)。

法非人员往来呈下降趋势

批评非洲法郎的经济学家认为,非洲法郎的存在可以被视为是法国对非洲的“货币奴役”:非洲法郎是使用这一货币的非洲国家经济缺乏独立的最典型表现方式,因为关于货币问题和汇率政策的重要决策都不是由这些国家做出,而是法国。事实上,西非国家中央银行和中非国家银行的行长均无权对币值做出调整,在决策程序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法国派驻这两个银行的代表。 中国驻马里使馆经商处.《说说“非洲法郎”》.参见使馆经商处网站。 部分经济学家为非洲法郎辩护,称这一货币制度保证非洲国家的货币币值稳定,可以在本区域内自由流通。因为非洲法郎与欧元挂钩,其国际信誉较高,对于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外来投资者颇具吸引力。法国人甚至辩称,无论从贸易或投资哪个角度看,如今非洲法郎区国家在法国经济中的占比都不高。维持非洲法郎对于法国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法国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出于道义责任。如果轻易放弃,非洲国家将会出现严重的资本外逃,引发经济崩溃。 参见法国外交部网站关于非洲法郎的介绍。

后来外婆告诉我,那位道士根据生辰八字算了一卦,最后总结为一点,也是外婆记住的一句:建议我把脾气改改,凡事出了问题不能一味怪别人,否则,运气很难到来。

从双边贸易、对非投资、对非援助、人员往来等各个层面来观察,法国在非洲的经济影响力似乎已经走上了一条不断下行的不归路,众多法国政治、学界人士也持这一观点。但是,在如何看待这一下行过程的问题上,法国政界与学界颇为主流的声音是: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法非关系实现“正常化”的直接结果。

二、“正常化”的法非关系?

对于那些称法非关系已实现“正常化”的人来说,很多事实可以支撑他们的观点:就经济层面而言,在法国的整体对非布局当中,相比非洲英语国家和葡语国家而言,法语国家如今确实显得不像过去那么突出;就政治层面而言,冷战结束之后,经过近30年的努力,“法非特殊关系”已经被正常的国与国关系所取代。

法非关系“正常化”的经济表现

根据法国海关提供的数据,法国在非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并非法语国家。2015年,在法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总计122亿欧元的出口贸易当中,南非与尼日利亚分列第一、第二大客户,占比分别为14.8%、10.6%。排名最高的法语国家是科特迪瓦,排在第三位,占比为9.1%。在法国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98亿欧元进口总额当中,排名前三的也都不是法语国家,其中排在首位的是尼日利亚,占比达30%,第二位是安哥拉,占比14.8%,第三位为南非,占比8.6%。排名最高的法语国家仍然是科特迪瓦,仅排第四,占比7.9%。 Trésor Direction générale.Leséchanges commerciaux de la France avec l'Afrique subsaharienne en 2015.avril 2016. 在法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象国当中,排名第一的是安哥拉、其次为尼日利亚,2012年分别接受法国直接投资67.34亿欧元、47.78亿欧元。排名最高的法语国家是刚果(布),排在第三位,接受法国投资29.57亿欧元。 转引自Hubert Védrine,前引文,第64页。

定期开展英语阅读指导课程,可采用发现与探索式或协作化教学方法(李高昂,2016),以多媒体为技术支撑,提供资源展示、合作交流的环境,学生深入发掘阅读过程中的难点,教师提供方法协助解决问题。

眼下要做的,当然先要给“老实”正名,“老实”绝不可耻,“老实人”大可不必自惭形秽;而更要紧的是,要斩断“老实人吃亏”“老实人倒霉”的根源,想办法管住那些“不老实”的人,让老实人免于替不老实人买单而“吃亏”“倒霉”,让老实人不必“不老实”也能安身立命、自得天地。而一个能许给老实人大好前程的社会,一定能让更多人过得安心。

福卡尔与“法非特殊关系”

在媒体领域,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法语电视五台、Canal+电视台(即法国电视四台)、环球音乐集团等在非洲影响力巨大。法国威望迪环球集团(Vivendi)不仅是环境公共事业(水务、垃圾处理等)的全球第一大公司,还凭借Canal+、环球音乐等子品牌成为世界第二、非洲最大的传媒集团,在非洲的影视、音乐、电讯和网络市场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法非关系“正常化”路线图

与法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中国、印度等一批国家在非洲市场上快速崛起的势头。中国在非洲市场上的份额由2001年的3%上升到了2017年的18%。⑧ Hubert Védrine.op.cit. 在欧洲国家当中,德国在2017年超越法国成为欧洲最大的对非出口国。除了中国、德国之外,印度、美国、以色列、伊朗等国家也加强了对非经济交流的力度。巴西、海湾国家、土耳其、马来西亚等“新面孔”也出现在了非洲。再者,非洲国家相互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北非国家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

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的拉波勒演讲是对“法非特殊关系”第一次,也是影响较为深远的一次冲击。1981年上任伊始,第五共和国的首位左翼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明确提出,要彻底消除法国对非政策中的殖民主义残余,开启法非关系“去殖民化”的进程。密特朗明确表示,法国决不能再在非洲充当“宪兵”的角色。“要存在,不要干涉”。 张锡昌,周剑卿.《战后法国外交史1944—1992》.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第521页。 1990年6月,密特朗在拉波勒发表讲话,表示将支持非洲国家进行“民主化和多党制”改革,并将法国的援助与之挂钩,减少对非洲“专制”政权的政治经济援助。不过,口号归口号,“从实际行动上来看,密特朗对外政策中连续性最突出的莫过于对非政策。为了维护法国在非洲的传统利益和影响,社会党并没有触动法非特殊关系的一整套结构,调整政策的回旋余地有限。” 同上。

电源输入测的过电压主要是指电源侧的冲击过电压,如雷击引起的过电压、补偿电容在合闸或断开时形成的过电压等,主要特点是电压变化率dv/dt和幅值都很大。

1993年,与密特朗实行“左右共治”的时任法国总理巴拉迪尔推出了一系列对非政策新主张。这些新主张被冠以“巴拉迪尔理论”的名义。面对法国国内困难重重的经济形势,巴拉迪尔对非政策的要点是:将“援助与民主挂钩”原则修改为“援助和促进非洲稳定”;减少直接财政援助,逐步转向具体的发展项目;将法国对非洲法语国家的双边援助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挂钩,避免单打独斗。 王燕阁.《法国再度调整非洲政策》.世界知识.1994年第8期,第22—23页。 巴拉迪尔对非政策的另一个重大调整是放弃了多年以来法国一直坚持的反对非洲法郎贬值的立场,同意并且说服非洲法郎区国家接受该货币贬值50%。 引文同上。 巴拉迪尔理论对法国的非洲政策产生了重要且长远的影响。

1997年,社会党出身的若斯潘(Lionel Jospin)担任总理,与右翼总统希拉克(Jacques Chirac)开始了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最长(长达5年)的左右共治。若斯潘主张对非洲“既不介入,也不冷漠”,即除了贸易、援助、维和等行动外,法国不直接干涉非洲国家内政。即便与同属社会党阵营的密特朗相比,若斯潘的对非政策也出现了更加明显的收缩。最具象征性的举措是法国合作部于1998年被撤销。设立于1959年的合作部一直是法国政府体系中协调、处理法国与非洲前殖民地国家关系的核心部门。合作部的撤销成为继拉波勒演讲、巴拉迪尔理论之后法非关系“正常化”路线图上的又一标志性事件。1999年科特迪瓦发生军事政变,时任总统贝迪埃(Henri Konan Bédié)希望法国政府出兵平叛,但法国只是派兵保护贝迪埃本人,并未干涉政变。 刘芳.《法国:从非洲宪兵到新型伙伴》.瞭望新闻周刊,2004年12月6日第49期,第53—54页。

从希拉克到奥朗德:“斩不断,理还乱”的“正常化”进程

“法非特殊关系”在希拉克时代一度回潮。2002年,希拉克成功连任总统,开始实施他酝酿已久的对非战略调整。2003年2月,以“法非共建新型伙伴关系”为主题的第22届法非首脑会议在巴黎举行。希拉克在会议上宣布,非洲是“法国外交优先的中心”。法国对非洲的热情显著回升,重视程度再度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86—1988年间,雅克·福卡尔就曾为时任总理希拉克担任非洲事务顾问。1995年希拉克开始了他的第一个总统任期之后,福卡尔重回爱丽舍宫担任顾问直至1997年去世。也正是在1997年,右翼意外地在提前举行的议会选举中失利。希拉克不得不与若斯潘“左右共治”。在法国的对非政策上,“既不介入,也不冷漠”的若斯潘主张得以形成并得到落实。

从2007年到2017年,无论是在右翼执政的萨科齐(Nicolas Sarkozy)时代,还是左翼执政的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时代,两位总统都曾在竞选阶段态度坚决地表示要把法非关系的“正常化”进程继续推进下去,彻底结束“法非特殊关系”。萨科齐提出来的口号是与法非特殊关系“决裂”。奥朗德则干脆取消了总统顾问团队中的“非洲组”。他的外交顾问梅洛尼奥(Thomas Mélonio)在大选前夕写到:传统的(法非)合作应当让位于更加现代、更加清晰的伙伴形式。 Corentin Dautreppe.op.cit. 但正是在这一声声的“正常化”口号声中,从2011年到2013年,两位总统不约而同地继承了法国在“法非特殊关系”时代的传统作风,先后出兵对科特迪瓦、利比亚、马里和中非等四个非洲国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军事干涉。这一系列军事干涉行动让非洲国家对法国人口中的“正常化”法非关系充满疑虑。

马克龙时代的法非关系:自由与责任

鉴于法非之间在人员往来、共同语言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特殊联系,法国在非洲法语国家文化产业中的优势地位短期之内很难被撼动。目前全球2.2亿法语人口当中,有超过1亿人生活在非洲。根据2008年数据,在法国有280万来自非洲国家的移民,而在非洲有235万法国人生活。2010年,法国接纳的非洲留学生数量为11.1万,为世界第一,而处于第2、3位的美国与英国各自接纳的数量仅为3.7万人左右。 Hubert Védrine.op.cit.p.67. 上述事实造就了法国在非洲,特别是法语区文化市场上的领先态势。

从福卡尔到拉波勒,从巴拉迪尔到若斯潘,从萨科齐到马克龙……法非关系的“正常化”进程是否仍在继续? 还是已告完成? 在“自由与责任”的口号之下,马克龙在对非政策领域的创新之举能否加速或者改变这一进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未来的法非经济关系将走向何方? 秉持不同视角的观察者们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但笔者认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视角,在探讨法国在非经济存在的过程中,一些决定法非经济关系特殊性的关键因素必须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三、法非经济关系的特殊性

法国曾经是世界上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殖民帝国。二战后,殖民地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空前高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法国实力下降严重,很难维持对殖民地原有的统治方式。在这些前殖民地国家获得独立之后,为了继续影响、控制这些国家,法国与之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层面长期保持着特殊联系。在经济层面,法非关系的特殊性可以从非洲法郎、官方援助、债务负担、行业巨头和文化产业等五大支柱当中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

非洲法郎:“一石多鸟”的对非经济工具

非洲法郎原本是法国为其前殖民地国家设计的一种货币,诞生于1945年。非洲法郎法语缩写为“FCFA”,本义为“非洲法属殖民地法郎”,后被西非经济货币联盟 西非经济货币联盟成员国包括贝宁、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几内亚比绍、马里、尼日尔、塞内加尔和多哥等8个国家。 成员国称为“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简称西非法郎,被中非经济货币共同体 中非经济货币共同体成员国包括喀麦隆、中非、刚果[布]、加蓬、赤道几内亚和乍得等6个国家。 成员国称为“非洲金融合作法郎”,简称中非法郎。非洲法郎的主要特点是:与欧元挂钩(欧元诞生前与法国法郎挂钩),保持固定汇率(目前1欧元=655.957非洲法郎);可与欧元无限制兑换;14个成员国 非洲法郎事实上还包括第15个国家科摩罗,其货币称为科摩罗法郎,目前汇率为1欧元=495科摩罗法郎。 的外汇储备集中使用,其中的50%须上缴法国国库;法郎区内资本可在各自区域内自由流通 资本在西非与中非之间不能跨区域流通。 。非洲法郎分别由西非经济货币联盟的西非国家中央银行和中非经济货币共同体的中非国家银行发行。

人员往来情况能够直接体现双边关系的紧密程度。法国《世界报》在2007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就已经使用“直线下降”(chute libre,原意为“自由落体”)这样的字眼来形容非洲法国侨民数量的变化。根据该报转引的法国外交部数据,1985年,在非侨民占法国海外侨民总数的比重为24.6%,此后以每年3—4%的速度下降。2000年,在非侨民的数量在法国侨民总数中的占比已经下降到了15.8%。从绝对人数上来说,撒哈拉以南非洲法语国家中的法国侨民人数由1985年的140500人下降到了2005年的102350人。法国在非洲的技术合作人员(coopérant)由1990年的9000人下降到了1995年的5000人。 Corentin Dautreppe.«Présence française en Afrique:ce qu'il reste de la Coopération».La Tribune,3 février 2014. 随着法国政府于1998年取消技术合作人员这一身份,目前法国的援非技术人员总数已经下降到了1000人以下。 Philippe Hugon.op.cit.

透过正反双方的意见,笔者认为,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通过非洲法郎这一货币制度上的特殊安排,法国可以掌控相关非洲国家的货币政策,控制其外汇储备,从而对非洲国家的财政政策发挥重要影响力。这将为法国企业获取非洲资源、占据非洲市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效地支持法国的对非贸易和投资,并把相关非洲国家与法国在经济上牢牢地拴在一起。

官方援助:重要的对非政策手段

在非洲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过程中,债务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一个国家在各类国际议程中的地位与发言权。上世纪80年代,债务问题曾经给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留下过惨痛的回忆。近年来,若干非洲国家的外债急剧增加,再次引起了政策制定者、分析师和多边金融机构的担忧。但是,过去的经验表明,在很多情况下,债务的减免如同援助的提供一样,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财务问题,往往会染上政治色彩,成为它国或多边金融机构对债务国国内政治与政策施加影响的渠道与平台,如要求这些国家按照债权方的要求进行所谓的“结构性改革”,在大宗商品出口方面附加限制性贸易条件,或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对“决定点”及“完成点” 侯舸.《巴黎俱乐部债务重组条款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国际融资,2011年第1期,第54页。 条件根据债权方的想法进行设置。

虽然有过起伏,但官方发展援助在法国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在西方大国当中显得比较突出。目前,根据法国政府的统计,法国提供的国际援助资金占世界总量的10%,是全球第四大发展援助提供国。 资料来源:中新社巴黎2013年7月31日电。 2017年,马克龙上台伊始即宣布,增加法国的官方发展援助是必须落实的竞选承诺。法国的目标是在新总统的五年任期内、将发展援助提升到国民收入的0.55%。非洲国家将是优先援助对象。据统计,法国2016年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中的四分之一用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如果把法国通过多边金融机构提供的援助计算在内,这一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一。 资料来源:法国外交部网站。 就任总统以来,马克龙在对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加纳、塞内加尔、突尼斯等非洲国家进行访问时承诺了多个援助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对当事国公共财政的直接补贴是法国对非援助当中特色鲜明的一种援助类型。较之普通发展援助,预算援助更是法国影响并控制非洲国家的政策利器,有着较为浓厚的殖民时代印记。例如,法国政府分别于2005年、2006年、2007年向贝宁政府提供财政援助150万欧元、450万欧元和30亿西方法郎。2014年,法国向尼日尔政府提供预算援助100万欧元。 资料来源:法国外交部网站。 2018年2月,马克龙访问塞内加尔,向该国提供3966万欧元预算援助。 新华社2018年2月5日电。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我国的援外资金支出范围中没有包含“预算援助”这一类型。

债务负担:影响非洲国家的有效方式

与非洲法郎一样,官方援助是法国维护其在非洲经济特权、保证法非紧密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法国重要的对非政策手段。1998年之前,对非洲前殖民地国家的援助主要由法国合作部负责。1998年之后,法国的对外援助机制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设立了高层级的国际合作及发展部际委员会(CICID),由总理亲任主席。绝大部分非洲法语国家被该委员会列入了“优先团结地区”国家名单。对外援助机制的调整并没有改变法国政府对援助问题的重视。对非官方援助始终是法国大国外交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目前,国际上处理政府间债务重组事宜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制定的“重债穷国倡议”(HIPC Initiative)及其增强版来处理多边债务。另一种是通过巴黎俱乐部 巴黎俱乐部成立于1956年,是主要债权国家专门为负债国和债权国提供债务安排(债务重组、债务宽减、债务撤销)的非正式国际组织,包含22个永久会员国。 处理官方双边债务。尽管从待处理的债务分类上来说,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债务处理机制,但巴黎俱乐部成员多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成员。巴黎俱乐部通常紧紧绑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力求在一个框架内统一考虑债务国的偿债能力,实现多边/双边债务减免/重组。此外,对于那些目前还不是巴黎俱乐部成员的国家(如中国),该组织针对债务国(比如非洲国家)做出的债务安排也会对它们在当地(比如非洲)的经济活动产生复杂的间接或直接影响。 侯舸:引文同上。

巴黎俱乐部会址为巴黎,其秘书处设于法国经济财政部,每年开会10次,由法国经济财政部国库司司长主持。法国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巴黎俱乐部以及自身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双边渠道在欠发达国家的债务管理方面掌控了堪与美国相匹的发言权。有批评者认为,非洲国家“越还越多”的债务负担表明,以法国代表的巴黎俱乐部成员的债务管理过程中不乏政治考量,更不会缺少对债权方利益的考虑。

行业巨头:经济垄断的主要行为体

法国与非洲法语国家经济“融合”程度之高,使得贸易或投资数据往往不能准确反应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关系之深。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垄断性企业的作用“功不可没”。由于历史原因,非洲法语国家的银行、保险、矿业、电信、能源等要害行业,常常被法国巨头所控制。上世纪90年代的私有化进程使得这些国家的供水、电力、农产品等重要行业也陆续落入法国企业之手。我们耳熟能详的法国行业巨头,如法国电力、阿海珐(AREVA)、巴黎银行、法兴银行、博洛雷(Bolloré)、道达尔(TOTAL)、拉法基(LAFARGE)、路威酩轩(LVMH)、雅高(Accor)、法国燃气、米其林(Michelin)、阿尔斯通(ALSTOM)……无不在非洲深入拓展市场,甚至形成行业垄断。

根据法国外交部的统计,目前有1100家法国企业集团在非洲设立了超过2109家分支机构,法国企业也因此成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最大的雇主之一,直接或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大约有47万个。 资料来源:法国外交部网站,https://www.diplomatie.gouv.fr/fr/dossiers-pays/afrique/relations-economiques-entre-la-franceet-l-afrique/.访问日期:2019年4月9日。 通过以下实例我们就能对法国行业巨头在非洲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感知一二:法国能源巨头阿海珐控制了尼日尔70%的铀矿(核原料)出口;道达尔31%的石油产量来自非洲;在非洲法郎区国家,法国巴黎银行、法兴银行、里昂信贷等3家法国银行占所有银行营业额的70%;AGF-安联(AGF-Allianz)、安盟保险(Groupama)和安盛保险(AXA)在非洲拥有垄断性竞争优势; Philippe Hugon.«La politiqueéconomique de la France en Afrique».Politique africaine,2007/1(N°105),p.54-69. 在南非,Eskom 国家电力公司80%以上的发电机组由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供应;施耐德电气在10多个非洲国家拥有2500多家合作伙伴;Orange公司成为众多非洲国家电话及网络运营商;埃赫曼(Eramet)矿业集团在加蓬和塞内加尔优势突出;法国蔬菜水果公司(La Compagnie Fruitière)仅在加纳一国雇员就达2400人;赛诺菲(Sanofi)是非洲遥遥领先的第一大药品供应商,年营业额超过10亿欧元…… 转引自Hubert Védrine,前引文,第70—71页。

法国在非洲的垄断性企业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物流领域的博洛雷集团。该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博洛雷环非物流(BolloréAfrica Logistics)是非洲第一大物流运输企业。自上世纪20年代,博洛雷开始在塞内加尔开展第一笔业务。如今,博洛雷集团在非洲大多数国家已拥有50年以上的经营历史,在45个非洲国家设有250家分公司,员工总数达2.5万人。博洛雷目前在12个非洲国家以PPP公私合作方式运营其主要港口,在25个非洲国家港口经营干货、散货仓储、海关保税仓库等,在几内亚、科特迪瓦、喀麦隆等12个非洲法语国家以及尼日利亚、加纳等非洲英语国家取得了集装箱码头运营权。博洛雷对非洲物流业的垄断使其成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在非洲发展业务时很难避开的业务对象。 Pierre Magnan.«Qu'appelle-t-on les intérêts français en Afrique».Franceinfo Afrique,publiéle 27 mai 2013,https://www.francetvinfo.fr/monde/afrique/qu-appelle-t-on-les-interets-francais-en-afrique_3071895.html.访问日期:2019年4月9日。

文化产业:难以撼动的优势地位

在参选总统的过程中,马克龙曾经向《青年非洲》期刊表达了他对法非关系的看法:一旦上任,将对非洲大陆执行新的政策,以自由和责任为基石,有着明确的优先目标,即安全、防止气候变化、妇女权利、教育与培训、基础设施(特别是能源与水的供应)、私营经济(特别是能够创造就业的非洲中小企业)。 Sarah Diffalah.“Comment Macron veut renouveler la politique de la France en Afrique”.site web de L'OBS,28 novembre 2017,https://www.nouvelobs.com/monde/20171127.OBS7892/comment-macron-veut-renouveler-la-politique-de-la-france-en-afrique.html.访问日期:2019年4月9日。 作为一项创新性举措,马克龙上台后成立了一个“总统非洲理事会”(CPA)。这是一个与过去爱丽舍宫福卡尔式“非洲组”完全不同的机构,其成员包括来自法国社会各阶层的、与非洲有着密切联系的人士,其中有一些是具有法非双重国籍的青年企业家。这一机构“可以为总统带来全新的非洲视角……国家元首明白,法国的非洲政策源自法国国内。” 同上。 在2018年2月8日召开的国际合作与发展部际委员会会议上,马克龙总统任期内官方发展援助的优先目标被确定为:消除贫困、落实巴黎气候协定确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捍卫全球公共产品。马克龙决定,从2018年到2022年,即在他的首个总统任期之内,使法国的官方发展援助达到国民总收入的0.55%。

所谓法非关系的“正常化”,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与历史上的“法非特殊关系” “法非特殊关系”,也译为“法兰西非洲”,法文原文为Françafrique,即把法国(France)与非洲(Afrique)两个法文单词合二为一。 进行切割,即与雅克·福卡尔(Jacques Foccart)及其继承者们说再见。1960年以来的法非关系史上,雅克·福卡尔以其独特的身份、地位与行为为“法非特殊关系”作了最具代表性的诠释。从1960年起,众多非洲法语国家纷纷脱离法国控制走上独立之路。为了继续控制这些非洲国家,干预其内部事务,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启用了他在抵抗运动时期的老部下、著名的情报专家雅克·福卡尔,任命他担任总统府的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事务秘书长和情报总管。从1960年到1974年,福卡尔辅佐过戴高乐、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两任总统。任职期间,他秉承爱丽舍宫的意旨,想方设法干预非洲国家内部事务,甚至参与、策划政变,竭力维护法国在非洲前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雅克·福卡尔被认为是“法非特殊关系”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换言之,所谓的法非特殊关系,其主要特点之一是把领导人个人之间的联系置于国家间关系之上,通过福卡尔这样的人穿针引线,密室布局,完成许多不能公之于众的交易。

传统的比例积分(PI)算法不能对电流进行无静差跟踪,一般选择PR算法,但PR算法也存在过零点谐波问题,通过分析PR算法提出了准比例谐振算法[4]。

以法语电视五台为例,据统计,非洲有超过1000万个家庭收看该电视台的节目,分布在48个国家 其中包括22个法语国家,17个英语国家,5个葡萄牙语国家,3个阿拉伯语国家还有1个西班牙语国家。资料来源:法国电视五台2017年工作报告。 。在非洲法语国家,10个人当中有9个人知道该电视台。每周收看该台节目的观众达2140万。在非洲法语国家首都,该电视台的知名度超过90%:金沙萨为94.6%,巴马科为97.7%,达喀尔为93.6%。每周收看该台节目的观众比例为80%(马里为81.6%,金沙萨为64.8%)。在民主刚果(刚果金),法语电视五台为第一大国际电视台。 其中包括22个法语国家,17个英语国家,5个葡萄牙语国家,3个阿拉伯语国家还有1个西班牙语国家。资料来源:法国电视五台2017年工作报告。

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就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取水许可延续等进一步严格、规范、细化。新增取水许可审批严格做到“六个必须”,把好“三个关口”。新增建设项目取水工程或设施建成后,取水审批机关要组织对取水工程或设施进行现场核验,参照论证报告审查意见,对取水工程或设施的建设和试运行情况、试运行期间的实际取用水情况、取水设施计量认证情况、节水设施建设和试运行情况等进行核验,并出具验收意见,验收合格方可核发取水许可证。

到这里一直都在介绍主人公的境遇和心境。而关于主人公为什么会在监狱里却没有谈及。菊花被带到监狱后不久,由于监狱的恶劣环境菊花一点一点的衰弱下去。每天早上打扫的时候灰尘会粘在花瓣上而无法清理,渐渐地花瓣就变黑了。加上阳光的不足,花朵不断地变小。终于关于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话题开始了:

随着非洲法语人口的不断增长,法国在非洲文化产业中的优势地位可能还将不断增强。根据法语国家与地区组织(OIF)的统计,到2050年,世界法语人口将达7.15亿,其中85%将生活在非洲。 Martine Jacot et Nathalie Brafman.«L'Afrique,phare de l'avenir».Le Monde géo et politique,3 août 2012.

专家共识推荐:鉴于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手术与其他术式一样存在术后复发的问题,有条件的医院应建立患者长期随访机制。

四、不可低估的法非经济关系优势

如何对当前法国在非洲特别是非洲法语国家的经济存在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 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根据前文所述,不论是“唱衰派”还是“正常论”,似乎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我们需要注意的事实是,尽管法国在非洲的存在感有所收缩,尽管法国政、经、学各界口口声声说在非洲遇到了中国、美国、德国乃至印度等国家的强大竞争,但是,凭借坚实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支撑,依托自身在非洲市场上的专属优势,法国在非洲的经济存在依然强劲,法非经济关系的特殊性不可低估。

坚实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支撑

法国在非经济利益有着坚实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支撑。在政治上,虽然福卡尔及其“非洲组”已经成为历史,但法国仍然通过法非首脑会议、欧非首脑峰会、法语国家与地区组织峰会等机制性安排把非洲国家尤其是法语国家与法国在政治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军事领域的双边或多边“合作”始终是法国强化其对非关系的重要途径。目前,与法国重新签署《防务协定》的非洲国家有8个。另有16个非洲国家与法国签订了《军事技术合作协议》。 张林初.《法国新版〈国防与国家安全白皮书〉评析》.法国研究,2014年第1期,第5页。 通过双边协议或多边安排,在非洲驻扎的法国军队人数超过一万人,其中驻扎在吉布提、加蓬、塞内加尔(佛得角)与留尼汪等4个常设军事基地的军人数量超过5千人。另有数千法国军人以临时派驻、参加国际维和部队或开展军事技术合作、军事培训的名义派出。 法国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法国的非洲政策》专题报告.2011年2月28日提交,第23—24页。 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11年,法国驻非部队发起的军事行动达51次,行动范围遍及整个非洲法语区。这些军事行动对非洲国家政府和民众带来的精神压力与心理冲击可想而知,也让法国企业在非洲市场上显得底气十足。在文化上,通过法语这一强有力的纽带以及遍布非洲的新闻媒体、社团组织、文教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法国在非洲编织了一张巨大的软实力之网,为法非特殊关系的存在与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简单地说,效能就是工作的效率和任务完成能力,它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工作效率、管理效果、经济效益则是衡量效能的依据。企业的整体效能与利润密切相关,效率才是利润率的最终决定因素。

法国企业的专属优势

法国企业有着视非洲市场为“专属猎场”的传统。据法国外交部统计,三分之一的法国出口企业在非洲有业务。从2002年到2017年,向非洲出口的法国企业达38000家。在部分行业,法国在非企业享有垄断地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银行业与保险业。由于法国通过发行非洲法郎对西非国家中央银行和中非国家银行这两所非洲区域性央行具备了决定性影响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在货币政策、外汇管制、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的行业准入和管理等方面拥有了先天性优势。法国的巴黎银行、法兴银行、安联、安盟和安盛保险公司就此在非洲法语国家市场上形成了难以撼动的垄断地位。在非洲法语国家市场上发展的中国企业大多需要通过它们获得必不可少的金融和保险服务。在矿产、热带经济作物等关系到相关非洲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法国企业拥有优先开采权和经营权。比较典型的是阿海珐公司对尼日尔铀矿的垄断、法比合资SACO 公司对科特迪瓦可可的垄断。通过向非洲国家提供官方援助特别是预算援助、签署防务协定或军事技术援助协定,法国企业获得了这些国家自来水、电力、电信以及交通等公共事业的特许经营权、政府采购的优先供货权以及针对军方的供货垄断权。非洲法郎的存在为法国企业在西非、中非地区的投资和贸易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于语言、法律、体制相同,法国企业在非洲国家的市场开发、项目管理、项目运营与跟踪服务等方面优势十分明显。在相当数量的非洲“本土”企业中,担任高级管理职位的却是法国人。以贝宁为例,在该国开展业务的法国企业有31家,但另有44家本土企业由法国人负责管理。这些企业加在一起在贝宁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高达15%。 资料来源:法国驻贝宁使馆网站,https://bj.ambafrance.org/Relations-commerciales-economiques.访问日期:2019年4月9日。 此外,法国对区域经济治理议程的深度参与是一个未得到充分研究但却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负责设计、改革区域经济治理的一些地区性机制当中,法国的身影随处可见。这样的机制包括:非洲商法协调组织(Organisation pourl'Harmonisation en Afrique du Droit des Af faires,OHADA)、非洲跨国保险市场大会(Conférence interafricaine des marchés d'assurance,CIMA)以及非洲知识产权组织(Organisation africaine de la propriétéintellectuelle,OAPI)等。在这些负责制定区域市场法律框架和游戏规则的重要机制中,尽管法国不一定会出现在前台,但却往往发挥着引导性或关键性作用。

法非贸易占比下降,但利润可观

虽然从数据上看,法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并不在非洲,非洲国家在法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占比并不高。但是,透过这一表象,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是,法国从其对非贸易当中获益相当可观。根据法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科法斯集团的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除国际市场上原材料价格猛涨的2008年及2012年之外,法国对非贸易一直保持出超。 COFACE.«Course aux parts de marchéen Afrique:l'échappée française reprise par le peloton européen».Panorama —Les Publicationséconomiques de COFACE,juin 2018,p.3. (图1)法国对非贸易的优势在非洲法语国家体现得尤其明显。例如,对于贝宁这样一个西非法语小国,法国的年度贸易顺差一直保持在2亿欧元以上。 参见中国驻贝宁使馆经商处编写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贝宁”卷。

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对“六十条”的反映。经过全党调查研究,在5月至6月召开的北京中央工作会议上,经修改形成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取消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供给制和公共食堂两大问题。

图1 法非贸易平衡表

法国因素对中非经贸关系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中非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法国人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烈。在法国官方、企业或学界发布的各类涉非报告、文件和研究成果中,中国不断被提及并被拿来与法国进行比较。2013年12月,法国前外长韦德里纳(Hubert Védrine)应法国总统要求牵头完成了一份调研报告,题目为《非洲与法国:面向未来的合作伙伴》。这份170页的报告中171次提及中国。同年10月,法国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向参议长提交了一份题为《非洲是我们的未来》的专题报告。这份501页的报告中提及中国381次。 以上数据为笔者自行统计。 韦德里纳在他的报告中不断强调:尽管中国在非洲市场上来势正猛,但法国在非洲法语区依然有着明显的优势。尽管从非洲整体上看,法国的市场占有率远低于中国,但在法语区,法国能做到与中国旗鼓相当。在加蓬、塞内加尔等国家,法国的市场占有率仍然超过中国。 Hubert Védrine.op.cit.p.69. 应当承认,韦德里纳所言非虚。法国企业在非洲法语国家的优势是客观事实。换一个角度,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为:法国因素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与相关非洲国家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与非洲法语国家的贸易增长曲线显著低于中非贸易的平均增长曲线。对此需要仔细分析、认真思考,拿出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图2 中国与非洲国家、非洲法语国家贸易增长曲线比较 本图由倪肖蔚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中非贸易数据汇总制作。

总而言之,对于法国在非洲、特别是在非洲法语国家的经济存在,我们应当有一个准确、客观的认识。既要看到法国在非洲影响力的衰减,也要对法非关系的特殊性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把握。在新时期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在展开竞争的同时,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应对共同的挑战,中法非三方都有开展双边、三边乃至多边合作的动机和理由。关键在于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找到合适的形式与渠道,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取长补短,互利共赢。

参考书目

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侯舸.《巴黎俱乐部债务重组条款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国际融资,2011年第1期。

刘芳.《法国:从非洲宪兵到新型伙伴》.瞭望新闻周刊,2004年第49期。

王燕阁.《法国再度调整非洲政策》.世界知识,1994年第8期。

吴国庆.《战后法国政治史1945—200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法]雅克·希拉克.李旦译.《希拉克回忆录:步步为赢(1932—1995)》.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年出版。

张林初.《法国新版〈国防与国家安全白皮书〉评析》.法国研究.2014年第1期,第5页。

张锡昌,周剑卿.《战后法国外交史1944—1992》.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

张芝联.《法国通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CNUCED.Le développementéconomique en Afrique— Rapport 2018.

COFACE.«Course aux parts de marchéen Afrique:l'échappée française reprise par le peloton européen».Panorama — Les Publicationséconomiques de COFACE,juin 2018.

COFACE.«La perte de parts de marchéfrançais en Afrique alimente le gain de plusieurs pays européennes,la Chine et l'Inde».Communiquéde presse,20 juin 2018.

Dautreppe C.«Présence française en Afrique:ce qu'il reste de la Coopération».La Tribune,3 février 2014.

Duvernois L.et al.«Francophonie — un projet pour le 21e siècle».Rapport d'information No.436,SÉNAT,session ordinaire de 2016—2017.

Huet J-.M.et al.Prêts pour l'Afrique d'aujourd'hui?Institut Montaigne,septembre 2017.

Hugon P.«La politique africaine de la France:entre relations complexes et complexées».Diploweb,8 mars 2016.

Lorgeoux J.et al.«L'Afrique est notre avenir».Rapport d'information No.104,SENAT,session ordinaire de 2013—2014.

Rohan J.(de).«La politique africaine de la France».Rapport d'information No.324,SENAT,session ordinaire de 2010—2011.

Trésor Direction générale.Leséchanges commerciaux de la France avec l'Afrique subsaharienne en 2015,avril 2016.

UNCTAC.Word Investment Report 2018.

Vedrine H.et al.«Un partenariat pour l'avenir:15 propositions pour une nouvelle dynamiqueéconomique entre l'Afrique et la France».Rapport au Ministre de l'économie et des finances,décembre 2013.

World Bank Group.International Debt Statistics 2019.

An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Presence of France in French-Speaking African Countries

Abstract :Opinions are divided on how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economic presence of France in francophone African countries.Some hold that France's presence in Africa is declining and its influence dwindling.Others take the vie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nce and Africa has morphed from a“special”one to a“normal”one in recent years.Still others emphasize that,thanks to historical and objective factors,France retains a special economic position in Africa,particularly in the French-speaking region.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under the appearance of“decline”or“normalization”,France's economic interests in Africa enjoy solid political,military and cultural underpinnings,and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nce and Africa can hardly be overestimated.In a new era characterized by a complex international situation,China,France and Africa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every possibility in an innovative way in order to achieve mutually beneficial win-win cooperation.

Key words :African Economy;French Foreign Policy;Franco-African Relations

中图分类号 D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919(2019)03-0010-13

①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走出去”战略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5AGJ007;负责人:齐建华)子课题成果。

(作者信息:李旦,外交学院教授)

标签:;  ;  ;  ;  

试析法国在非洲法语国家的经济地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