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体会论文_朱文龙,刘川,杨齐,田振兴

骨科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体会论文_朱文龙,刘川,杨齐,田振兴

朱文龙 刘川 杨齐 田振兴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山东 枣庄 277800)

【摘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极高,如预防治疗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严重者会引发肺栓塞造成患者死亡。因此结合我院骨科近年来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些体会,找到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预防方法,减少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关键词】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223-01

我国学者吕厚山等[1]的调查显示,我国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40.0%~58.3%。肺栓塞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最严重的后果之一,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是骨科患者术后致残可致死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干预一直备受关注和重视,美国医师协会先后发布和更新了《抗栓与溶栓治疗循证指南》,强烈推荐骨科大手术后常规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2-3]。我国也于2009年起草发布了《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建议骨科大手术后常规进行静脉血栓预防[4]。现就我院进行骨科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分析

目前临床对于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普遍认为有以下三方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凝血系统的变化和静脉血管损伤,骨科手术后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经上述三种因素协同作用导致,因此具有更高的发生率。在临床中骨盆及下肢骨折术后、老年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感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率更高。

2.临床表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血栓形成的部位和程度,可表现为单侧或者双侧腿部的肿胀、疼痛、压痛、皮肤褪色、皮温增高、表浅血管的可见度增加和腿部的疲劳等。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通常无症状而难以早期发现,一旦影像学检查诊断后病情已较为严重,因而早期预防尤为重要。

3.预防措施

因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轻者延缓患者病情恢复,增加治疗费用;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患者术后致残、致死。因此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重于治疗,对于骨折术后患者特别是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更要特别重视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工作。

3.1 术前预防

3.1.1术前评估 因不同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程度的不同,所以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不同手术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程度进行准确客观的判断很重要,因此在人院时要认真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伴随疾病,检查双下肢),根据其危险因素高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术前宣教 根据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高低进行有效的沟通,进行心理预防,告知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性及预防的方式方法及意义,让患者及家人知道深静脉血栓可能出现的症状,以便早期发现。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清淡饮食,戒烟限酒,降低血液黏稠度。此外让患者有术后进行功能康复锻炼的思想准备,让患者熟悉术后功能锻炼的过程与方法,提高患者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5]。

3.2术后预防

3.2.1密切观察病情 认真观察患者下肢是否有肿胀、疼痛、皮肤发绀或发白、皮温升高、足背动脉减弱等循环障碍的表现,必要时测量两侧下肢相应的不同平面的周径;同时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3.2.2对因预防 针对患者危险因素的高低进行预防,如术后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保暖,防止静脉痉挛、血流瘀滞。此外,还应避免使用患肢进行静脉输液(抗凝输液除外)或采血,尤其是不宜点滴高渗溶液。尽量采用上肢静脉输液,确保患肢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功能锻炼。

3.2.3饮食指导 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保证术后营养,多饮水,降低血液黏稠度[6]。

3.2.4功能锻炼 根据个体差异开展主动、被动功能锻炼,有效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改善局部组织内环境,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①术后返回病房即开始下肢按摩,由远端向近端挤压肌肉,促进静脉血液回流;②术后抬高患肢15°,但勿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

3.3 药物预防措施

3.3.1活血化瘀 有研究显示术后72小时使用正常剂量的活血化瘀药物是安全的,如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可明显降低血液粘度,并可清除氧自由基。

3.3.2低分子肝素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血栓药物,它较少与血浆蛋白结合,生物利用度接近90%,能够降低70%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预测性更好,并且严重出血并发症较少,较安全。

3.3.3维生素K拮抗剂 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产品为华法林,起效时间较慢,一般情况下,服药数天才能够达到一定的抗凝效果,因此主要用于深静脉血栓的长期预防。

4.小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平均寿命延长,伴随着骨科手术患者年龄也相应高龄化,因此骨科患者的科学预防尤为重要。首先要做好风险评估和术前宣教,防患于未然;此外还应做好病情的观察,由于相当部分的深静脉血栓症状不明显,临床上早期较难发现,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应根据不同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险程度的不同做好对症或对因处理,做好心理辅导,尽可能减少临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时候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55-160.

[2]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09,3(3):70-72.

论文作者:朱文龙,刘川,杨齐,田振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  ;  ;  ;  ;  ;  ;  ;  

骨科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体会论文_朱文龙,刘川,杨齐,田振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