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的体验式学习论文_梁文莲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的体验式学习论文_梁文莲

梁文莲(新疆喀什麦盖提县刀郎小学 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数学,更要运用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在交流合作中去发现数学的魅力。体验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去感悟数学,最终认识数学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学会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体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36(2018)05-00046-01

体验式学习不仅可以让小学生获取数学的计算方法,还可以感受到数学学习中的兴趣与丰厚的情感体验。为了让体验式学习能够得到更好的掌握,本文从一些教学案例出发来分析研究,主张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体验式学习教学。

一、从创设情境中激活学生的深层体验

良好的数学情境是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学情境创设恰当,可以让小学生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获得切身体验。

1.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情境创设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因此,我们从实际生活出发来进行数学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课堂上,我们教授学生们对人民币币值的认识,可以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如在教室模拟小商店,教学工具、学生自带的物品等作为商品,一些纸质卡片作为钱币,让小学生们扮演买卖双方进行身临其境的学习。在课堂之后,再给学生安排回家帮助爸妈买东西环节,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经历中,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等生活经验。

2.创设游戏情境进行教学

小学生天生有着好奇爱玩的心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建构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通过直观有趣的游戏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与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一方面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他们在体验中也活跃了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联系加减法时,可以通过数字卡片的游戏方式来实现,在游戏中通过卡片的张数提高小学生的计算速度与准度。

3.以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有效方式就是积极建立问题情境。可以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发展的动力。通过问题情境的建立可以让学生原有的“问题意识”等得到激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高自我。例如对于“圆”的认识,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实例,问:“自行车为什么行驶的快而稳?”,答:“因为车轮是圆的。”继而从为何不是其他形状而是圆形等问题逐步激起学生兴趣,进而认识圆、周长、半径、直径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小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再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合作能力。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充分地动手操作,积极地自主探索和大胆地合作交流,亲身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究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对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6个三角形学具中,随意取出其中的两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之后通过分组讨论后,依据实验结果,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变知识的接受为知识的探究,充分让学生经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由上可知,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对课堂有着一定的主导性,在充分经历数学的再创造体验之后,可以让他们产生深层次的思维碰撞,让小学生们学会用内心来体验与学习数学。如此,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有助于形成对问题的探究意识,获取数学学习方法,为以后生活学习中的主动性发挥打下基础。

三、教学活动,达到体验与合作的统一

教学中,学生们经历充分的互动与交流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让学生们形成团结协作能力与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在体验式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引一导学生在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要引导学生分亨彼此的经验和思想结果,体验合作的兴趣。如在对单位长度的学习中,教师们可以安排学生对课桌等进行测量,这个测量活动可以分组进行,然后各个小组形成一个团体来对物体进行分工测量。通过类似的合作活动,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下转第128页)(上接第125页),遇到困难时在老师的指导下集体讨论研究,如此学生们不仅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学习,而且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四、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获得数学体验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引入生活内容,在知识与学生生活相互作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让数学学习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例如在对图形学习中,教师们可以安排拼搭游戏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组合出自己喜爱的图案,使不同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再如数学教学中的购物计算与数量单位换算,可以让学生从数学问题出发联想到生活实际问题,然后将生活问题提升到数学计算情况,感受到数学建模的整个过程。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良好的概括力,同时也可以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此,我们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结合生活探究数学知识,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值得重视的教学方式,这不仅在新课程标准中有了明确的要求,也是现实数学教学中的必然要求,它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通过体验式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被自然地融合到生活实际中,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与经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从生活问题中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可见,数学知识是来源于实践又服务实践的切身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嘉毅,论体验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03.

[2]苏娜,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论文作者:梁文莲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5月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的体验式学习论文_梁文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