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研究论文_张林昌

水利工程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研究论文_张林昌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水利局 云南易门651100

摘 要:本文对云南省水资源的利用现状以及云南省在水利工程综合利用方面所做的努力进了阐述,并对水利工程综合利用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综合利用;经济效益;绿色水利;滇池治理

1水利工程慨述

1.1水利工程定义

为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包括: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水土保持、移民、水资源保护等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加固、修复)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的统称。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

1.2水利工程分类

按其服务对象分为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环境水利工程、海涂围垦工程等。

1.3水利工程作用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可同时为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多种目标服务的水利工程,称为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

3云南水资源主要特点

3.1地形条件不利

是由于横断山脉深度切割,高差悬殊,地形地貌复杂,“人在高处住,水在低处流”,水资源总量丰沛但开发利用的难度大、成本高、边际效益低。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等经济发展要素极不匹配,占全省土地面积6%的坝区,集中了2/3的人口和1/3的耕地,但水资源量只有全省的5%;滇中重要经济区的人均水资源量仅有700立方米左右,特别是滇池流域不足300立方米,处于极度缺水状态。

3.2气候条件不利

由于特殊的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雨季(5月至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85%,干季(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量的15%,加之全省94%的国土面积为山区和高原,云南自古就是一个“无灾不成年”的省份,无雨就旱、有雨则涝,水旱灾害常常交替发生,久旱之后突然发生大洪水,旱涝急转、涝中有旱相互交替的情况较为突出,且灾害频率高、灾害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损失程度深,防汛抗旱救灾形势非常严峻。

3.3生态环境不利

水生态环境脆弱,水环境承载能力低,防污治污任务重。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主要河流有近40%的水体严重污染;“九大高原湖泊”中异龙湖、杞麓湖、星云湖、滇池外海和草海常年处于中度、重度污染状态,近一半的湖泊达不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3.4区域需水量不均

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增加,难度也增大,昆明、楚雄等滇中一带重要城市供水不足问题,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其负面影响,势必涉及全省的经济发展。据分析,2020年以后,昆明必须进行外流域调水,才能维持水资源供需平衡。

3.5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云南省水资源空间分布与用水极不均匀,空间分布总趋势是:南多北少,西多东少,深谷多、平坝少。云南省是一个多山区省份,山地占63.5%,盆地占6% ,全省绝大多数城镇、工业区和农业区聚集在盆地内,但70 %以上的水资源却分布在边远地区。 人口、工业集中的城市,如昆明、东川、个旧、曲靖、楚雄等都位于金沙江、南盘江的二、三级支流上,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突出,城市缺水和农业旱灾不断。

3.6水资源浪费严重

云南省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也加重了对水资源的需求。农业是云南用水大户,每年用水量高达110亿立方米 ,占工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总量的80%,而水的利用率仅有40%左右。主要原因是灌溉渠道为土渠道的占1/2以上,传统的“漫灌溉、跑马水”式的落后灌溉方式导致渗漏量大。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到2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0%的水平。城市生活用水也存在诸如跑、冒、滴、漏以及其它浪费水的现象。

3.7城市化加重了水资源危机

众所周知,城市化程度越高,对防洪和水资源供给的保证程度也要求越高。一方面,防洪问题日趋严重,如昆明20世纪60年代的防洪标准是20年一遇,而现在则要求提高到100年一遇。在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农田变为城市街区而使降水下渗减弱,地表径流增加,汇流速度加快,洪峰出现时间提前。

3.8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严重

云南省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源涵养能力减弱,从而加重了水资源危机。如山地陡坡种植烟草,造成水土流失、化肥流失严重,湖库河流淤积;天然林的砍伐,烤烟、烤茶、烤胶对森林植被破坏严重。

4提高云南水利工程综合利用经济效益的措施

4.1合理规划、科学设计

对于云南省是由于横断山脉深度切割,高差悬殊,地形地貌复杂,“人在高处住,水在低处流”,水资源总量丰沛但开发利用的难度大、成本高、边际效益低。地形条件不利、生态环境不利、水资源分部不均,需要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来解决问题。

4.1.1因地制宜,充分配合水利工程发挥其经济效益

水利工程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面貌,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只要我们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并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工程完工后加强后续工作的处理等,就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这种损失。玉溪市实施了玉溪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使两湖水通过打洞引流到玉溪城来,增加景观用水,建立生态玉溪,人、水、自然的和谐统一。出流改道将改写两大高原湖泊生态命运——星云湖水从此不再流进抚仙湖,截断了抚仙湖的一大污染源; 抚仙湖水倒流进星云湖,为加快星云湖生态的恢复提供了优质水源。出流改道将改写玉溪市区贫水历史,两湖之水穿过重重关山,浩荡流进玉溪市区,为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水源基础,为支柱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出流改道将改写玉溪市五县区生态版图;两湖之水在玉溪五县区境内绕一圈,再回归南盘江。这一绕,绕出了上千平方公里的生态循环大系统,惠及百万亩土地、百万城乡群众。

4.1.2加强重点工程的建设,优化设计

青山嘴大型水库是水利部《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和《十一五期间全国大型水库建设规划》中的重点水利工程,“润滇工程”两个大型水库之一,也是近几年来云南省最大的在建水利项目。地处金沙江一级支流龙川江干流河道上,距楚雄城区14.5公里,设计总库容1.08亿立方米,工程概算投资72585万元。青山嘴水库建成后,受益人口26.42万人,灌溉农田7.88万亩,每年可提供2050万立方米的工业用水,是一项以解决城市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城市工业供水,下流域发电,上流域航运的骨干水利工程;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于1998年被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现已被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173个重要湿地。依托丽江市委市政府拉市海调蓄水工程的实施,在整体设施加高的同时加大了景区软硬件建设的投资力度。保护区以高原湿地、野生动物和湿地植物群落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面积6523hm2。湿地水域、沼泽、草地皆备,是云南省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中湿地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湿地植物较为丰富的保护区。为引水等重点水利生态工程建设。此工程饮主要是饮用水,灌溉水、旅游观光为主的工程,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4.2立足于水利工程的优势,大力发展相关产业

很多水利工程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大坝,它们更多的带动了当地经济整体上的进步和发展。一个工程很可能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综合经营,增加收入,是把水利工程经济搞活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首先,可以大力发展水利养殖业。一般一个水库有着稳定的水源,有着广阔的水域面积,有着优良的养殖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下游修建水池这给养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其次,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大的水利工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壮观的景象,再加上各个工程所处的地理区位,一般都能构成相应的景观群。比如云南景谷县威远江水库旅游景区;拉市海高原湿地旅游景区,于2010年4月30日通过了AA景区评定。可以充分利用宽阔清澈的水库,绿荫黄蔽目的岸边林带,起伏曲折的山径,宏伟壮观的工程以及各种服务设施等条件。如参观考察,举办会议,乘船观光,划船垂钓,漂流探险等等使水库旅游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4.3发展生态水利

4.3.1治理污染水源

近年来,昆明市不断加大对滇池流域面山采砂、采石、采矿、采土等‘五采区’的治理力度,保护滇池流域生态环境。2015年是“滇池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及“十二五”滇池治理规划的收尾之年,滇池污染治理投入将达到30亿元以上。昆明市市长李文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2014年,昆明深入实施“滇池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滇池水质持续改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指标分别下降5.63%、10.3%、14.2%,国家考核的16条入湖河道有14条水质达标。2015年是“滇池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和滇池治理“十二五”规划的收尾之年,而当前滇池流域治理项目完成率尚不足30%,完成规划项目34个,推进实施4个,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作为上世纪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江三湖”之一,滇池治理已经超过20年。截至2014年各级财政投入滇池治理的资金总数已经达到469亿元,但水质改善仍然不够明显,连续两年被环保部考核为不合格。35项滇池治理工程计划今年完工:在4个跨年度项目中,昆明经开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污水管网工程年内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0公里,昆明经开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再生水管网工程年内完成再生水管网建设5公里,滇池补水湖内水质改善示范工程和滇池草海湖滨带扩增保育与湖内生态修复工程均到2016年按照国家重大水专项滇池项目课题结题的要求完成建设。

2014年12月31日前,全面实施环湖公路优化提升项目建设;12月31日前,完成滇池航运建设工程(一期)呈贡中心码头建设;6月30日前,全面完成牛栏江引水工程盘龙江入口段防洪工程(牛栏江一滇池补水工程出水口景观瀑布公园)建设。2015年底前,完成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编制、修改完善、评审和上报。

4.3.2建立湿地

2014年上半年完成11个湿地建设。3月底前,全面完成海埂公园提升改造以及捞鱼河、盘龙江西岸入湖口湿地;6月底前完成盘龙江东岸入湖口、海东湿地,王官、斗南(一期)湿地,晋宁水上森林(一期)湿地,滇池西岸西华、观音山南、观音山北湿地。同时,着力提升盘龙江沿岸生态环境,打造牛栏江补水入滇池清水通道的生态走廊。9月底前,完成14.52公里的河道生态环境提升。

2014年内完成滇池外海一级保护区内建(构)筑物拆除(或提升改造、结合片区开发同步实施拆除)共计83.15万平方米。其中,11月底前,完成建(构)筑物拆除5.22万平方米,完成对建(构)筑物的提升改造11.27万平方米。6月底前,完成滇池西岸富善大咀子片区土地征收。年内全面启动实施船房河、白鱼河、古城河河口湿地的提升改造。

4.4提高农业水利技术水平

4.4.1充分利用天然降水。

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量,减少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是最节省投资和最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对于有一定降水量的缺水地区和旱地农业区,意义尤其重大。如在高海拔的山区修建小水窖,雨季积水,枯水季节给农业作物补水,提高经济作物的收成,增加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4.4.2及时决策必须因地制宜

喷灌、滴灌、渗灌、微喷灌、膜上灌、膜下灌、改进的沟畦灌等都是灌溉节水和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行之有效的技术。无论哪种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在选用时必须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的社会、经济、生产发展和技术水平,切忌盲从与互相攀比。

4.4.3农业高效用水必须实行多项技术的集成

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主要途径是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增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则必须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技术措施和管理技术措施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体系。

4.4.4重视管理

突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高效利用,走建、管、用和保护水资源为一体的道路。一是对灌区内各种水源(地表水、地下水、污水、泉水等)进行评价,进行以节水为目标的灌区技术改造。二是强化管理入手,制定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规章和政策,并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将符合当地实际的有效规章(如打井许可制度、工程管理和抵押承包制度,收费制度,工程设施的维修、折旧等)。三是建立以地方领导和水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为主的领导小组和灌区领导及农民参加的组织管理,领导、协调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将灌区内各种用水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使三种水源浇地的公顷次差价相当,实行节约水者奖,超用水者加价的办法,逐步推行节水灌溉优化配水等方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使灌区的水资源利用率提高30%~40%,抑制和降低了灌区过量超采地下水资源,促进了灌区资源环境与生态平衡。

4.5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加强管理

4.5.1对工程的招标要按照法律程序严格执行

让招标尽可能透明,以防止有些不法分子暗箱操作:玉溪市县成立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中型水库,小一型水库在市公共交易中心进行。小二型水库和烟水工程,石磨化工程,防洪抗旱工程沟渠等在县公共交易中心进行。选用切实有能力承办,信誉佳,口碑好的企业公司承接工程。市县进行招标代理入围家数;设计入围家数;施工单位入围家数。

4.5.2工程建造过程中,工程投入使用后加强管理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力争使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问题降到最低。工程设计要经过严密的论证和精细的设计,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水文地质环境来决定设计方案。对于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型水利工程,要采用民意调查的方法征得农民的意见。对于工程的承包要杜绝层层转包行为,因为每一次的转包都意味着利润的产生和工程成本的上升,甚至是工程质量的下降。

4.5.3在工程建设中要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

检测工程质量,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对于工程的施工,要充分发挥监理人和第三方人的作用,做到环环相扣,健全整个工程的质量监督体系;杜绝不合格工程发生。

4.5.4强化管理

云南在年度目标任务责任书中,把管理类考核指标总分值上升到了与建设类等同的水平。先后颁布了《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一批地方性法规,发布了《云南省用水定额地方标准》,坚持每年向社会发布《云南省水资源公报》、《云南省水土保持监测公报》。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强化,水政监察执法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开展了中小水电资源开发秩序和“四无”水电站清理整顿、地下水资源开采管理秩序清理整顿、取水许可和供水水源地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大力推进水利综合执法试点。

5结论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它是人类乃至所有生物的生命之源、文明之源,生态之要,是生命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水利工程不仅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极为明智的生态工程,它不仅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水利工程建设,控制或调整天然水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防止或减少旱涝洪水灾害,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水利资源,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实行水利工程建设合理利用不仅利在当下,而且功在千秋;进行科学的水利工程建设是造福当代与下一代的重要工程。因此我们要充分和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及经济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忠恩,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长期发展趋势分析[J],湖北水力发电,2008(01)

[2]荣天富,谢葆玲,三峡工程航运效益初步分析与展望[J],水运工程,2006(08)

[3] 杜荣江,我国水利投资状况与国民经济关系分析[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06).

[4] 鲁仕宝,黄强,李雷,吴成国.水利工程投资效益分析[J].生态经济,2010,(09).

论文作者:张林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7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研究论文_张林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