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庆摔童案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_朱 虹

从重庆摔童案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_朱 虹

◆ 朱 虹 沈阳工程学院 110136

摘 要:重庆10岁女孩暴打1岁婴儿并从25楼推下的案件使民众陷入愤怒和深思。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儿童心理问题事件屡屡发生,这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儿童心理健康受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三方面的影响,通过对三方面的分析,我们找出了解决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避免此类案件的发生。

关键词:重庆摔童案 儿童 心理健康

2013年末,重庆10岁女孩在电梯里残暴踢打1岁多婴儿,随后抱回家,在家里的沙发和阳台上,将婴儿当作玩具玩弄和踢打,最后将其推下25楼。事件曝光后,民众深感愤怒和疑惑,为什么本该是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却做出如此恐怖的暴力行径?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样遭受着新鲜事物的冲击。当儿童在接触外界开拓眼界、获取知识的同时,难免受到这样的冲击。这种冲击可能来自家庭、来自社会、来自学校,随之而来的是心理问题的出现。三方面因素成为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第一,家庭因素。家庭结构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可表现在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父母迫于生活压力,往往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孩子的关注和责任,由祖父母担任起照顾孩子的主要角色。由于“隔代亲”等原因,祖辈通常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重视物质上的需求,缺乏心理、情感的交流。而单亲家庭、孤儿及留守儿童等破裂型家庭儿童,长期在无安全保障的环境下生活,表现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不好,不诚信等问题。家庭教育功能,如父母性格、受教育程度、与人相处的方式、教育子女的方式及家庭氛围,同样会影响子女的心理。如果父母经常通过行为表达情绪,而不是通过语言表达,子女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情绪不稳定,不顺心时会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

第二,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显著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当物质方面的追求逐渐提升,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必然下降。当社会上的请客送礼、铺张浪费、尔虞我诈、拉帮结伙、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在成人世界里蔓延的时候,儿童们会很自然地接触这样的风气、学习这种风气、追求这种风气。经济利益的驱动导致大量含有色情、暴力内容的出版物出版,对于没有辨别是非能力的儿童,无疑被玷污了纯净的心灵。儿童会感到好奇,进而感到兴趣,最终模仿这样的场景,导致打架斗殴等暴力事件增多。

第三,学校因素。学校因素包括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和师生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等。当今社会是功利社会,考试成绩是考核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评优的重要参考指标,导致教育中过于强调对儿童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儿童的成长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些老师素质不高,思想不端正,教育教导方法不当,容易导致儿童心理失衡的产生。学校风气不正、学业负担过重、师生关系不和谐、同学关系紧张等因素都会使儿童心理压抑、焦虑、紧张,如不及时疏导,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导致心理障碍。

当儿童心理出现问题时,会导致自闭、猜疑、恐惧、暴力等性格缺陷,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成人后在智力方面可能发展得好,但是人格方面的缺陷导致忧郁、偏执等问题或行为发生,故不能称其为健康的人。因此,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进行心理矫正治疗是使他们重新获得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

第一,家庭方面。和谐、愉快的家庭有利于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因此父母应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不要对孩子发脾气,尤其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应耐心开导,不要恐吓、欺骗、打骂孩子,应采取理解、包容的心态。为了孩子将来能适应社会,祖辈应减少对孩子的溺爱,多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父母应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及时了解孩子的情感、心理和情绪表达,鼓励孩子正确表达情绪,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处理情绪的方法。家长要做好表率作用,对个人言行举止严格要求,鼓励孩子多和外界接触,学会与人正确相处和沟通。

第二,社会方面。大众传媒方面,尤其针对儿童的媒体,应减少社会不正之风的新闻报道,多报道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的正能量新闻,使儿童感到社会的温暖与和谐。出版局应加大力度严格审查含有色情、暴力内容的儿童读物,对于违规读物应坚决取缔。广电总局应对影视作品采取严格的分级制度,使家长指导孩子观看适合的电影电视节目。

第三,学校方面。学校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让儿童以轻松的心态获取知识。同时要减轻课业负担,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要把成绩作为考评的唯一指标。教师应坚持职业操守,以真诚的态度平等对待班级每名同学,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这样才能建立稳固的师生关系。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课,及时释放学生的不良情绪;鼓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建立和谐的校园氛围。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祖国将来的兴衰。只有全方面、多角度地培养儿童健康的心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形成健全的人格。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应齐抓共管,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章海霞 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学周刊,2013,(2)。

[2]宋亚玲 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教导刊,2011,(1)。

[3]黄冠莲 小学生心理健康谈要[J].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12)。

论文作者:朱 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0

标签:;  ;  ;  ;  ;  ;  ;  ;  

从重庆摔童案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_朱 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