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需求与社会主义劳动竞争的内在关系_劳动竞赛论文

论心理需求与社会主义劳动竞争的内在关系_劳动竞赛论文

浅谈心理需求与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内在联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动竞赛论文,浅谈论文,内在联系论文,需求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9096(1999)03—0068—(02)

人们的行为是受一定的思想和情绪,即心理活动支配的。不同的心理状态,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因而,要研究作为劳动竞赛主体的职工群众,就必须研究职工群众在劳动竞赛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只有正确分析和掌握职工群众在劳动竞赛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职工群众加以引导,才能有效调动职工群众参加劳动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竞争心理

竞赛是一种特殊的杆杠,它能够激发人的荣誉心、求胜心、进取心,并从中产生一种强大的竞争力。竞争就是优胜劣汰,比出高低,赛出胜负,这种荣誉心、好胜心,是每个人都具备,而且是普遍都很重视的心理体验。对此,我们首先要研究分析职工群众的竞争心理。在确定竞赛指标和条件时,既不能把指标和条件订得太高,也不能把指标和条件订得太低,太高会使职工群众失去获胜信心,太低又使职工群众失去竞争的压力和动力。另外竞赛双方或几方力量也是影响竞争的因素,如果力量对比过分悬殊,使竞赛出现一边倒的形势,领先者无需努力,落后者努力也无效,必然使竞赛冷冷清清,而起不到激发积极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制订竞赛方案指标条件时,要事先加以分析研究,只有本着跳一跳能够着的原则和竞争对手或双方力量大体差不多时,都有获胜可能的情况下,激烈的竞争局面才会出现,广大职工才会真正投入,劳动竞赛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物质保证问题。组织劳动竞赛首先要为职工创造开展竞赛的有利条件,使职工群众在竞赛中使得上劲,用得上力,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取得竞赛胜利,不因竞赛的场地、材料和有关辅助环节等物质条件准备不充分而影响职工的竞争积极性。为此,在筹备安排竞赛时应召开与竞赛有关的部门或专业人员联席会,把物质准备工作落实到科室、部门或个人,上下通力合作,并在竞赛活动之前进行一次准备工作验收,做到竞赛准备工作不充分不开展竞赛活动,使竞赛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为劳动竞赛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二是加强指导问题。有了好的计划和好的形式,又具备了有利的物质条件,才能为劳动竞赛的成功提供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关键在于搞好劳动竞赛过程的组织指导,使劳动竞赛按照正确轨道顺利进行。有些竞赛的组织者对劳动竞赛过程的组织指导不重视,发个文,下个通知公布一下竞赛方案就算完事了,剩下的让下边报个数字,发发奖品就把竞赛搞完了。这种做法往往使劳动竞赛流于形式。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抓好每个环节,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对力量薄弱或落后的一方要帮助指导,及时调整补充竞赛规则,使竞赛始终在“白热化”中进行。三是公正组织评比问题。劳动竞赛是一种群众性的比学赶帮超活动,在竞赛前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根据群众的要求、兴趣和实现竞赛目标的可能性,制定竞赛目标方案,并向职工广泛宣传。在竞赛评比中,让职工群众参加,克服个人说了算和拿原则送人情等问题,把那些在劳动竞赛中通过苦干、巧干取得优胜的同志和集体真正评选出来。只有这样,竞赛的激励作用才能发挥出来,从而满足和实现职工群众参与劳动竞赛的民主、公正、合理、平等的竞争心理需求。

二、求新心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劳动竞赛在改革中必然随之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兴趣爱好更加广泛,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就劳动竞赛而言,职工群众对组织开展这项活动,也随之产生一种强烈的求新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劳动竞赛时不断地翻新其内容和形式,才能满足职工群众和求新心理需求。从目前的实践看,劳动竞赛首先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要从集中的大型化向分散的小型化转变。过去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由国家直接管理,劳动竞赛的特点也是集中化、大型化,竞赛内容多,真正有针对性解决生产经营问题的少;流于形式的多,真正收到效益的少。如今向市场经济过渡,企业自主经营情况千差万别,再搞集中大型统一式的劳动竞赛,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只有以企业或基层车间为单位,针对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要求,分散开展小型多样、层次分明、生动有趣、机动灵活的劳动竞赛,才是可能的有效的。如去年大庆腈纶厂针对如何提质降耗,在全厂开展了“模拟市场运行岗位目标成本”、“安全、质量、产量、消耗”等四项否决等内容形式的劳动竞赛,很实际,效果也很好,当年生产总成本降低3.18%。二是要从单一的生产型向产、供、销、技等多样型转变。以往企业是单纯的生产单位,只负责生产,不管营销,工资和效益无关。因此,劳动竞赛多是以围绕生产来开展。现在企业既要生产又要经营,效益好坏直接关系职工收入,如果劳动竞赛仍只围绕生产进行就显得不够了。目前有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不仅在生产领域而且在供销、技术、后勤服务等领域也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哪里出现了薄弱环节就把劳动竞赛的力量集中在哪里,哪种劳动竞赛内容形式对企业发展有利就开展哪种劳动竞赛。比如,大庆炼油厂近期提出的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竞赛,就是加强为用户服务、扩大市场影响的一种好方法。实践证明,劳动竞赛领域的扩大和多样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竞赛作用的重要途径。

三、补偿心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职工群众的价值观念得到逐步增强。干一项工作,做一件事情,职工总希望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人们的认可,并相应得到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这是职工群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劳动竞赛的一种正当要求,它既符合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因此,在组织开展竞赛时,根据职工补偿心理的需要,对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要及时恰当地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补偿”。这种补偿,要坚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精神鼓励要尽可能隆重热烈,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优胜者最大限度地感到精神上得到了补偿。如有些企业在一些主要的劳动竞赛结束后,举行盛大的表彰活动,给优胜者披红戴花、上主席台就坐,置光荣榜,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旅游度假,事迹通报等。这样做不仅使优胜者的荣誉心理得到了补偿,使他们为了保持荣誉必须更上一层楼,而且使其他职工的荣誉心也受到强烈刺激,从而转化成为下一轮竞赛的巨大热情和干劲。

综上所述,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必须正确科学地分析掌握职工不断变化的心理因素,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劳动竞赛内容、形式和方法,以更有效地调动职工群众参赛的积极性,使劳动竞赛真正起到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推进企业各项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各项生产经营目标的“加速器”。

收稿日期:1999—02—10

标签:;  ;  

论心理需求与社会主义劳动竞争的内在关系_劳动竞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