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1997年国民经济发展趋势预测_物价水平论文

1996—1997年全国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经济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1996年上半年全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1、经济增长仍维持较高速度,物价水平明显回落。上半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9756亿元,同比增长9.8%,相当于1979年至1995年之间的平均增幅,仍属高速增长。与此同时,物价水平大幅回落,社会商品零售价指数为107.1比上年全年指数回落7.7个百分点。比去年1至6月物价指数回落11.4个百分点。

2、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投资增长回落,外贸出口增长乏力,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08亿元,同比增长18.6%,增幅比上年降低同期回落6.9个百分点。外贸出口641亿美元,同比8%。外贸进出口顺差仅为9亿美元,大大低于1995年全年166.9亿美元的顺差水平。其中,一季度为逆差,二季度为顺差。上半年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439亿元,同比增长2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3.4个百分点。全国需求结构呈现消费和投资为主的格局。

3、工业增长平缓、经济效益继续下降。上半年全国工业增加值完成9098亿元,同比增长13.2%,低于去年全年14%的增幅,大大低于去年全年21.5%的增幅,也低于1991至1995年之间平均增幅17.3%的水平,工业生产增长呈现平缓走势。与此同时,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不佳成为主要问题。上半年全国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3.75%,比上年同期下降0.92个百分点。1至5月,工业实现利税同比下降8.7%,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49.5%。亏损面超过40%。5月末,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净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6.4%,应收帐款占企业流动资金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

4、夏粮再获丰收,城乡居民收入又有明显提高。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预计达1100亿公斤,比上年增长3%,再创历史最高纪录,为全年经济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农民收入水平)有明显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同比增长14%,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1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事比增长21%,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

5、财政收支状况良好,外汇储备明显上升。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7.7%,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5%,支出增幅低于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上半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96亿美元,同比增长20%。至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已达866亿美元,比去年末增加了130亿美元。

二、今明两年全国经济走势分析

中国经济自1993年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经济增长率已逐年下降了3至4年,1992年为14.2%,1993年为13.5%,1994年为12.6%,1995年为10.2%。1996年上半年为9.8%。根据各种因素分析,1996年经济增长将与1995年基本持平,维持在10%左右。经济增长经过若干年的调整后,将停止增长率回落的局面,进入一个平台期。但经济强劲回升的局面不会出现。

判断之一:各种因素表明,1996经济增长将停止回落。

主要有以下五方面依据:

第一,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减弱的走势已到谷底,计划周期的启动潜力将使投资推动增长逐步显现。

投资历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每一次经济高增长几乎都伴随着投资的大幅扩张。但1993年以来,在国家大力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作用下,全国国企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迅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92年为42.6%,1993年为58.6%,1994年、1995年迅速下滑为31.4%和18.8%,1995年与1993年相比回落了近40个百分点。固定资产大幅增长的势头受到明显抑制。

在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回落的同时,尽管物价上涨速度也在不断下降,但剔除价格因素后,固定资产实物量增长幅度与GDP的增幅差距明显缩小,1993年投资实际增幅高于GDP增幅11.8个百分点,1994年仅高出6.4个百分点,而1995年投资增幅与GDP增幅已经持平。(见表一)反映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减弱,投资需求呈逐步相对萎缩的走势。

表一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投资增长速度比较

年份 GDP增幅 投资名义增幅 投资实际增幅(剔除价格因素)

% %%

199313.558.6 25.3

199412.631.4 19.0

199510.218.8 10.5

上半年 9.8 18.6 11.9

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五年计划周期作用仍然存在。一般而言,五年计划的头几年投资呈扩张的趋势,而当投资扩张过度、出现经济增长过快之后,投资在政策的抑制下再度回落。呈现明显的计划周期。

据有关部门统计,“八五”结转到“九五”的国家计划内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有450个,总投资规模超过1.5万亿元,剩余工作量还有1.1万亿元。加上小型基建项目、更新改造、房地产和其它投资项目以及非国有经济投资项目,估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总规模达5万多亿元,剩余工作量2.8万亿元。“九五”计划伊始,又有一批与实现“九五”计划目标相对应的新的项目需要上马建设,因此,尽管即期投资需求受到较大抑制,但投资的推动将会随计划周期作用而逐步加大。1996年上半年开始显示出这种势头。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同比增长18.6%,名义增长率与上年全年增幅持平,但若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率要高于去年全年1.4个百分点,也要比同期GDP增长率高2.1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开始由弱转强,投资增长也进入止跌持平并回升的阶段。

第二,国内消费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渐加强,农村市场潜力巨大,新一轮消费浪潮的形成已显信号。

尽管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但消费需求总体回落不多。仅从名义增长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自1994年达到高峰(30.5%)后逐步回落,至1995年的26.6%及1996年上半年的21.2%。但由于同期物价上涨幅度回落很大,因此,实物量增长并未有明显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长幅度,在1994年达到7.2%的低谷后,1995年起逐步回升至10.3%,1996年上半年进一步上升至13.2%。

与GDP增幅相比较,1991年至199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速度,没有出现过明显超过GDP的增速(仅1991年超过1.3个百分点),1992年及1994年消费增幅均低于GDP增幅,而其余各年均与GDP增幅拉近。“八五”期间消费需求明显不旺。

而1996年起,出现了消费需求加快的新趋势。1996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3.2%;超过同期GDP增幅3.4个百分点。(见表二)

表二 全国GDP增长与消费增长比较

“八五”期间消费增长不旺的原因在环境:一是城镇居民消费缺乏热点。随着八十年代城镇居民以耐用消费品为特征的一轮消费狂潮过去之后,城镇居民未能再现狂潮式的消费。但由于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依然很高,1995年城镇居民达49.9%,农民为58.6%(不包括自种自用的部分),基数较稳定。消费虽没有大的热点、但同时也不可能出现大幅回落的局面。

从长远看,中国的农村市场蕴藏着极大的潜力。1995年末,农民每百户家庭彩电拥有量仅为16.92台,电冰箱仅为5.15台,洗衣机仅为16.81台,远未达到饱和状态。相比之下,城镇居民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高得多。(见表三)。

表三 1995年末来每百户农村和城镇居民主要耐用品拥有量

单位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

彩电台89.79 16.92

电冰箱 台66.22 5.15

洗衣机 台88.97 16.81

同时,农村居民的各类消费支出水平相对较低。除居住支出农民仍有较高水平外,其余各类支出农民只有城镇居民的1/3至1/5。(见表四)

表四 1995年城乡居民人均全年消费支出比较(亿元)

农村市场尽管潜力巨大,但其真正形成有效消费需求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何时启动都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近几年的发展看,农村市场形成的速度正在加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纯收入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速度,1994年、1995年分别达到7.4%和10.0%,1996年上半年进一步上升到11%(现金收入),高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实际涨幅6.8个百分点。二是农村城市化步伐加快。随着农村路、桥、水、电、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民消费的基础条件和环境正在不断改善,推动了农村消费实现。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目前广播、电视设备正进入一个全面升级换代的阶段。从国家到各省、市、县都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分批分阶段地将调频广播和电视推广到农村居民家庭。与此相适应的,调频、电视发射设备及有线电视设备购销两旺。有些地区,购置设备的经费是由当地农民集资,显示了收入上升后的消费欲望和潜力。

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主要推动作用的房地产也已到达谷底,开始持平并有回升的信号。中国房地产价格指数已改变近几年连续下降的局面,1996年第二季度,中房北京、大连、深圳指数比上季已有上升,其它各城市指数降幅趋缓。

因此,1996年上半年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几年来第一次明显高于GDP增长,以及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极有可能是农村消费时代到来的前期信号。今明两年中,以农村消费快速增长为特征的消费需求将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第三,外贸出口将从谷底攀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步加强。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状况不佳。但从全年看,外贸出口已达到增长低谷不可能继续下降,而是从下半年起逐步向上攀升,全年的增长速度要高于上半年。这是因为上半年导致出口下降的因素平均下半年起有明显变化。造成今年上半年出口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去年上半年基数偏高。去年上半年外贸企业为充分享受退税政策而导致出口额畸高,使得今年出口增长同比增速滑坡。据测算,如按照去年全年出口平均增长率调整去年1—5月的基数,则今年1至5月的外贸出口增长率应为12.4%。二是出口政策调整,这是外贸出口下降的重要原因。降低出口税率、出口退税拖欠等使得外贸出口环境严重恶化,外贸企业出口成本上升,成交出口业务下降。下半年,随着基数偏低因素的逐步消失、国家出口退税速度加快,外贸出口严重滑坡的局面将逐步改变。同时,世界经济自1994年回升之后又将再稳步发展。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99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快于1995年,达到3.9%,1997年继续加速达到4.3%,其中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及计划经济转轨国家都将有加速增长的倾向。尽管存在加入WTO受阻、中美关系不畅等因素,但总体上,国际经济环境将趋于有利。下半年及全年的出口增长将从低谷中走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步加强。

第四、下半年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将逐步松动。

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可能松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价上涨水平已基本调控到预定目标,即低于10%、低于GDP增长率。上半年零售物价上涨率为7.1%,居民消费物价水平也仅为9.2%,均低于GDP9.8%的增长速度。从全年看,由于农业将会是丰产丰收,因农副产品价格上升所引发的通货膨胀压力将大为减缓,以控制物价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任务基本完成。二是就业压力日渐增大。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贷款及财政补贴的控制,伴随着的便是部分企业的效益下降、社会失业人员上升。城镇登记失业率从1991年的2.3%逐年上升至1995年的2.9%。据估计,我国目前国有企业内有3000多万富余人员,农村有1.5亿剩余劳动力。失业人员增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大。保持稳定,需要适当放松财政和金融政策,刺激经济的发展。此外,从政治因素考虑,为迎接香港回归等重大政治任务,经济增长必须保持稳定、健康、良好。

从目前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来看,松动的迹象已十分明显:一是金融政策的松动。上半年相继取消保值补贴、降低利率,国债利率也随之下调。尤其是8月份再次降息,且幅度加大,其目的在于促进消费,降低企业利息负担,促进投资和银行的良性运转。是一种十分标准的运用经济杠杆来刺激经济。人民银行行长也公开宣布,正在考虑降低中央银行准备金率和银行备付金率,其目的,仍然是促进商业银行贷款的扩大。下半年将增加1300亿贷款对300家企业重点支持的政策表明,银行将逐步加大力度,支持重点行业和企业短期及中长期的发展。二是财政政策的松动。突出表现在出口退税速度将明显加快。据统计,截止至6月20日,全国已累计办理出口退税344.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扭转了1~4月出口退税比去年大幅下降42%的局面,预计到6月底,全国可办理出口退税400亿元以上,占全年计划的三分之二。国家税务局已于7月1日提前下达了各地全年的退税计划。今年国家预算安排全国退税计划650亿元,目前正分批下达数额,要占全年计划97.8%。在此政策推动下,预计我国出口将逐步回升。财政政策松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在于,各地政府为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支持企业投资,均拿出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贷款贴息等。

第五,各种预测和预期表明,经济增长将停止回落,逐步回升。

据卡斯特评价中心运用经济景气预警方法计算,目前我国经济景气综合评分已位于绿灯区下限。即已处于稳定区间的下限,若再下降,则将进入偏冷的区间。由于该方法对决策有一定影响,因此,将推动政府宏观政策的松动。

企业家对经济发展的未来也持看好的态度。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万家企业景气问卷调查,今年二季度,经济景气由一季度的全面下降转为全面回升。企业尽管对经济效益仍然不十分看好,但对生产、销售前景持乐观态度。

据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对北京21名专家学者的问卷调查,大多数专家认为,全国增长速度应在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18%,全年通胀率将控制在10%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在18—22%。下半年政策取向应适度放松。

国家计委市场司和家信息中心预测部联合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3000户城乡消费者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全国城乡消费者对今年物价上涨的预期明显回落,预期今年物价上涨幅度会在10%以下的消费者由年初的23.4%增加到67.2%,预期物价涨幅在14%以上的消费者仅占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国家统计局联合组成的定期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预测的课题组认为:经济增长回落的速度将趋缓,宏观政策和松动似也成必然。因此,经济增长将高于计划目标。1996年全年GDP增长率将达10%,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8.3%,实际增长率将达10.5%;而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则略高于计划目标,达到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率为21.5%,实际增长率为9.9%,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600亿美元,同比增长7.5%。

综合以上五方面理由,可以判断:今年全国经济增长将停止回落。

判断之二:今明两年经济增长不可能出现强劲回升。

尽管经济增长回落趋缓,但今明两年经济增长不可能出现强劲回升,而极有可能出现增长率持续稳定的走势。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目前依然存在着若干制约经济趋高速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政府宏观政策追求稳定发展目标。

建国以来历次增长大起大落的痛楚经验,使得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治家均已充分认识到片面追求高速度的恶果,宏观调控目标已逐步转向追求持续稳定发展,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国家“九五”计划的九条指导方针的第一条就是要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宏观调控方式的一个重要变化是调控目标多样化,即不再以单一目标(如发展经济或抑制通胀等)作为调控目标,而是力求协调平衡各个目标的适度调整,控制通胀时顾及经济增长目标、就业问题等。宏观政策松动时也会时刻注意控制通贷膨胀。

同时,从1993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以后的若干政策调整来看,中央政府正在吸取大量经济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学会用微调的方式调节经济。连续地在不到两个月内两次提高利率、保值储蓄的实施与取消利率的连续下调等等,均体现了政府调控经济已趋成熟。既然在紧缩时力求避免回落过快、过猛,实施“软着陆”,那么有理由相信,在松动时,也会力求避免快速起飞,而导致通胀率再度快速抬头。国家计委发言人公开向社会表态:当前没有需求不足,要谨访投资再度膨胀。而几乎所有的权威研究机构在分析物价波动时认为“物价稳定的基础不牢固”,这些观点都将影响中央政府的决策行为,最终在政策松动时显得十分小心谨慎。

第二,资金供给约束依然明显。

从国内资金供给看,约束强化主要自银行商业化,在传统体制下,银行虽然名为企业,实际是政府的出纳,企业向银行借款可以在政府的允许下延期甚至不还。因而,企业具有强烈的向银行贷款的冲动。“投资饥渴病”的存在是以不负责任的贷款作为基础的。起步于1994年、实质启动95、96年的银行商业化改革,对于抑制资金供给无度膨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工商企业说,银行商业化步伐加快,等于是加大了其资金供给的约束——即从原有的软约束变成了硬约束。尤其是那些效益不好、资信不佳的企业已较难得到贷款。央行扩大贷款规模的作用担当部分将给银行商业化的加快所抵消,国内资金约束依然明显。

从国际资金看,约束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随着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周边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对资金争夺的激烈,分流了国际资金的流入。二是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许多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影响了国际资金的加速进入。三是我国政府对债务规模的严格控制,使得部分希望通过贷套利的国外资金难入国门。1994年来,我国外债余额已达928.06亿美元。负债率已达17.6%,(1985年仅为5.6%),比国际公认的20%的警戒线已相差不多。外债率为77.8%,已接近100%的警戒线。偿债率为9.1%,离25%的警戒线较远。一些地区为了获得国外资金不得不采用绕过外债规模的办法引进“外债”,并为此付出较高的代价。中央政府对这些变相的外债管理力度和范围也越来越大。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外商来华直接投资额经过1992、1993年两年的狂潮之后,增长幅度迅速回落,1995年增长率仅为11.4%,比上年回落近10.8的百分点,比1993年要回落133.6个百分点。(见表5)

表五 历年全国外商直接投资

实际利用外资额

绝对数(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98414.19 54.6

198519.59 38.1

198622.44 14.5

198726.47 18.0

198837.39 41.3

198937.73 1

199037.55 —1

199146.66 24.3

1992112.91142.0

1993277.71145.0

1994339.4622.2

1995378.0611.4

第三,需求对经济的推动虽然会逐步加快,但是不可能达到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水平。从投资看,基本建设投资(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尽管各地、各部门有扩张的愿望,但由于受资金约束,增长幅度将不会很快,而技改投资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平均利润率下降,投资增幅已经在回落,因此,要想达到很高的投资增长速度比较困难。

从消费看,大中城市消费增长趋于稳定。农村消费尽管潜力很大,但由于目前农民平均收入较低(1995年仅为1577.74元),消费规模总体不大,1995年,占总人口71%的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仅占总额的44%。农村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农村消费在今明两年还不足以推动经济增长达到12%以上的速度。

从出口看,今年下半年出口将回升,但今年全年出口增长速度将比去年明显下降。在国家退税政策加快位到后。外贸企业还有一个重新争取客户的过程,出口回升速度也有一个逐步的过程。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可以预测,今明两年,全国经济增长将趋于稳定,增长波动的幅度明显趋小,但增长速度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三、1996—1997年全国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1996年全国GDP增长率在10%以内,1997年略升至10—1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率1996年为14%,1997年将升至15%。固定资产投资1996年实际增长率为12%,1997年将上升至15%。外贸出口随着下半年出口的回升,1996年增长率将达到4%,1997年将有较大上升,增长率达到10%。零售物价指数1996年将可能控制在9%以内,但1997年有可能上升至10%。

表六 1996—1997全国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1996年 1997年

GDP增长率 9.5—10% 10—11%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率14% 15%

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12% 15%

外贸出口名义增长率4% 10%

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9% 10%

标签:;  ;  ;  ;  ;  ;  ;  ;  ;  ;  ;  ;  ;  ;  

1996~1997年国民经济发展趋势预测_物价水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