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探微论文_王文,张源洋

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探微论文_王文,张源洋

山东省烟台栖霞市蛇窝泊镇农业服务中心 山东栖霞 265300

摘要:林业不但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经济产业,而且也是自然资源的守护者,所以在发挥经济作用的同时还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但是在实际林业建设过程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栽培技术不足或者缺乏经验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林业树木经常出现病虫害,大大增加了树木的死亡率,减少了我国林业面积。鉴于此,本文主要对林业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林业;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1 林业栽培技术分析

1.1 直接培苗技术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直接培苗技术在林业栽培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直接栽培技术其实就是在苗木生长区直接栽种幼苗或者播撒树种。在应用该技术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对播种或者栽种时间进行合理的选择。由于直接培苗技术是在苗木生长区进行直接栽种,所以具有非常明显的户外性特征。不管是幼苗栽种还是播撒树种,都对自然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土壤水分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只有选择恰当的栽种时间才能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其次,在应用直接培苗技术过程中,还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通常情况下适合应用在自然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区域,只有保证环境适应性,才能更好的确保树种的正常发芽和苗木生长。

1.2 集中育苗技术

我国目前在林业栽培过程中对集中疫苗技术进行了广泛的应用,集中育苗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对林业幼苗进行集中培育,然后再统一进行移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集中培育过程当中一定要对苗木密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这种技术具有苗木多,面积小以及统一性强几个特点,所以一定要做好苗木未来生长计划,才能更好的确保苗木茁壮成长;其次,由专业人员对苗木培育期进行系统性管理,做好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与此同时,还应该结合幼苗种类确定合理的培育周期;再次,在对苗木进行移栽的时候,应该尽可能保证培育环境和栽种环境的一致性,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栽种成活率。

2 栽培技术要求

2.1 准备工作

在栽培工作开始之前,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对现场环境进行详细勘探,主要包括土壤条件,地形以及环境因素,之后结合栽种树木种类分区域进行栽种,栽种之前还应该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除此之外,还应该对树木的种类,习性以及生长规律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树木对土壤,阳光和水分的需求,不同的树木存在很大的差异,充分了解树木生长习性和所需要的生长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后期栽种成活率。

2.2树穴挖掘

土壤在树木生长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因为土壤当中所含元素种类以及酸碱度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树苗栽种过程中,背数学进行挖掘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根据树根大小留出足够的空间,并对土壤的含水量和松弛度引起重点关注。

2.3控制浇水量

林业树木栽种时间一般情况下都选择为夏季,由于这个季节土壤比较干燥,含水量不足,所以在栽种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腐烂或者枯死现象。这就需要对栽种树木进行及时浇水以保证根部具有充足的水分。在浇水过程中还应该对浇灌量进行合理的管控,如果浇水过多,很容易造成林木烂根,不足又容易导致树木枯死。浇水过程中还应该确保土壤已经被压实充分,保证树根和土壤之间紧密相连以有效提高树木成活率。

2.4施肥控制

土壤肥沃程度直接决定着树木的长势,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更好地促进树木茁壮成长,同时还可以提高树木的抗病菌能力。这就需要在树木栽种好之后应该按时给树木进行施肥,确保树木具有充足的营养元素。现如今大力倡导采用绿色肥料,对各种元素进行科学配比以达到最佳施肥效果,通常情况下每年的春夏秋季各施肥一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管理措施

3.1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体系的建设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过程当中,不仅要做好事后补救措施,更为重要的要进行提前预防。首先应该不断建立健全病虫害预报预测体系,相关工作部门应该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检测,对病虫害信息进行实时掌握,第一时间发现受到病虫害侵袭的树木区域,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2 营林防治技术途径

营林防治技术虽然在过程上比较复杂,但实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营林防治技术对苗木的育苗期和生长期分别实施防治手段,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去可以得到较好的防虫效果,需要在大面积的偏远林业地区进行推广。育苗阶段需进行土壤的保护,尽可能维持特定的土壤温度和湿度,避免土壤中细菌的滋生,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实施针对性的苗木虫害防治,从源头扼杀病虫害。移苗后,工作人员需定期对土壤实施翻整工作,让土壤尽可能的与阳光接触,降低虫卵的繁殖。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定期土壤灌溉,维护土壤的结构,为幼苗的生长制造条件。当然,林中地面的落叶也需要定期清理,其往往产生的腐烂物质是细菌生长的温床,必须清理干净,从源头扼杀病虫害。在病虫害的盛行阶段可搭配药物的使用,尽快控制病虫害的蔓延,最大化降低病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3.3 生物防治技术途径

生物防治技术最大的优势是环保,其采用的是生物原理进行防治,对环境无污染,且往往可以持久很长时间,效果显著,意义重大。常见的生物防治技术有三个途径:第一是微生物防治。部分病虫害与微生物处于相克的关系,其可以根据这种关系在病虫害盛行期间实施,当然,这种相克关系的病虫害数量有限,且需要技术和设备的要求,并不能完全推广;第二种是天敌治虫。该方式速度快、见效快,往往是从国外引进病虫害的天敌,推广天敌是捕食实现病虫害的清除,维持生态平衡;第三种是小鸟防治。简单的说就是用益鸟实现病虫害的捕食,最常见的益鸟有啄木鸟和山雀等,它们的食物一般都是虫子,只要让这类益鸟得以大面积的繁衍就可以实现虫害的防治。生物防治手段虽然看似简单,但并不是任意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4 化学防治技术途径

化学防治技术是当前最常见的防治途径,其最重要的内容是化学试剂,该技术的优势是效果显著,且无须耗费大量的人力,但却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整个林木的生长,严重着还可能威胁到人们的健康,所以必须遵循严格的使用规范。

3.5 提高对树木养护管理的重视

根据以往经验总结,树干矮小或者叶子枯黄的树木更加容易发生病虫害,主要是因为此类树木基本上都属于营养不良,所以对病虫害没有很强的抵抗力。想要有效提高树木病虫害抵抗力,就必须定期对树木进行施肥,并做好养护管理工作,特别是对一些长势不好的树木,应该引起重点关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咨询相关专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川更好地保证树木的健康茁壮成长。除此之外,还应该定期对多余树干和枝叶进行修剪,染病枝条也应该及时剪掉,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病虫害,而且还可以使得其他树干得到充足的养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林业工程建设不但有效推动我国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还有效改善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了森林资源。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病虫害防治管理,从而有效推动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 杜欢.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14):113.

[2] 庞雪娜,孔伟志,黄彩霞.基于生态模式下林业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J].现代科技尚品,2017(1):232.

[3]姜群焕,王根宪.商洛核桃枝干病虫的发生与防治[J].西园艺,2017,(05).

[4]高智辉,王云果,翟梅枝,等.核桃害虫的标准化综合防治方法[J].陕西林业科技,2009,(04).

[5]高智辉,王云果,翟梅枝.核桃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05).

论文作者:王文,张源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  ;  ;  ;  ;  ;  ;  ;  

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探微论文_王文,张源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