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教学的再探讨_有效教学论文

再议有效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有效教学释疑

“有效教学”这个词是舶来品,由英语"Effective instruction"直译而来。但这个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我国却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论题,它一直引导了我们几十年的教学改革。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课堂教学效率”既十分熟悉,又令人颇感困惑。目前教育领域内的研究“理论”与“实践”仍是两张粘连甚少的“皮”。到底什么是“有效教学”,尤其是第一线教师,如何正确地理解它、关注它是实践贯彻无法跨越的第一步。

我们考察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可从目标达成性和时间规定性两方面入手。一般认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用的课时越少,教学效率越高;在一定课时内,学习的内容越多,学生的学习收益越大,教学效率越高。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学效率是关于学习收益(目标达成度)与教学时间的综合概念。我们取时间为基本尺度,定义课堂教学效率是学生的学习收益与教学活动量在时间尺度上的量度。

“学习收益”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有效收藏,如果我们把取得有效收获所消耗的时间称为“有效教学时间”,把教师和学生投入在课堂中的时间总量称为“实际教学时间”,便得到课堂效率的量化公式:

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显然,若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可达最高值100%,而事实上这只是一个“理想值”,因为实际教学时间总要大于有效教学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或多或少存在与完成教学任务无关的时间消耗,甚至于发生副作用的时间耗费,因此,只要课堂教学中存在无效和负效活动,课堂教学效率就不可能达到最高值,提高效率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而它的出路就在于尽量减少、进而排除无效和负效教学活动。

应该说,以上这些概念都是大家熟知而且很容易理解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究竟如何来确定教学的“有效性”呢?“好”的教学是否就是“有效”教学?教师为组织教学花费一定时间,尽管它与本课的教学任务无直接关系,但它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这个“度”如何把握呢?

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从“学习收益”来分析,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的学习收益为依据,但学习收益却可能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例如,现在的文教书店中有很多的教学录像,如“特级教师上课”、“优秀课大全”……也有很多诸如此类的教案实录,这些课是不是好课?答案是肯定的,是不是有效课,却不尽然。我们可以在这类课中借鉴其教学思路、引发教学灵感,但照搬照抄却是不可取的。因为所对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其学习收益也必定不同。就像一双均码的样品鞋,某个模特儿穿着可能是足下生辉,但对高矮胖瘦不一的他人,都套这么一双鞋,就不免出现削足适履的局面。再如,课堂上教师为调节气氛随口说出的一句俏皮话,大多数学生仅一笑了之,但对后来成为喜剧演员的学生来说,却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虽然,这个学生在这里的“学习收益”是其他学生无法相比的,但如果这样来考察学习收益的话,教学效果就变得难以捉摸,教学活动也变得不可控制。虽然我们不排除在“学习收益”上的个别化现象,但在操作意义上只能是以课堂教学的典型要求作为基本依据,这一共性要求就是教学目标,即“学习收益”或“有效教学”是以教学目标(或教学标准)作为衡量尺度的。因此,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阐释应是: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向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率,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价值量度。

由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中的效益追求,表面看来在于优化活动形式以实现教学的最佳状态,而实际上它所指向的是教学目标。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的效率追求看起来是手段追求,在本质上却是目标追求。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群体同步学习的活动方式,组合了年龄相同而个性各异的学习个体,他们的兴趣、特长、需要虽然有发展阶段上的共同性,但也表现出相当的差异性,对学习的需要和指向会各有侧重。另外,教学的影响和作用,其有效值也是多值的,会在许多方面以及今后的发展变化中逐渐表现出来。但是,课堂教学只能是以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教学行为,这一标准只是综合了个体、群体和社会的总体需要,而它可能会与个体的兴趣特长和利益指向发生冲突……是课堂教学不可回避的议题之一。

二、有效教学的结构性分析

目前进行的教学研究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过程——结果研究,指研究者对于教学过程(通过课常观察判断)与学业成就(主要通过标准化的学业成就水平测试)之间的关系考察。另一种是专家——新手比较研究。这一方法原本在认识心理学研究专门领域的知识时经常采用,后也广泛应用于医学、象棋等领域,至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应用于课堂教学与师资研究。它的研究步骤大致可分三步:①选出某一领域的专家与新手;(注:专家选择方法有两种。第一种用标准化测验研究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如5年)的增长分数。如果某位教师所教的学生增长分数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位居前15%,则为专家型教师;第二种是通过学校领导来选定,即研究者列出专家教师的一些特征,然后拿给校长或督学看,让他们据此提出专家型教师。)②给专家与新手提出一系列任务;③比较专家和新手怎样完成这一任务。

无论是哪一种研究方法,都是以实证为基础的;无论涉及教学的哪个层面(课程设计、教学组织、管理实践、评价等),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取向的,只不过学习成果随着时代的变化,它的涵义变得更加丰富,外延变得更加广阔。我们应该认识到,有效教学所引起良好的学习成效不仅仅体现在学业成绩上,也体现在成功地营造一种支持性的课堂氛围上,更体现在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校教育、教师及其同伴的积极态度上。

我们以前探讨过很多有效教学的原则,但这些原则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理论转换”与“实践诠释”的困难。为了更好地理解与运用这些原则。我们尝试对教学作一个结构性分析。在这个结构下,我们进一步探析在一般课堂教学条件下可行的、有利于促进学习成效的一些教学策略(如下图)。

有效教学结构分析图

以上的“有效教学结构分析图”是根据约翰·卡罗尔(John.carroll,1963.1989)的教学模式改编的。在这个图表中,有两个相对独立的变量组——“学生投入”与“教学投入”,前者是相对稳定的,学校在短时期内较难施展影响的变量;学生性向(包括他的认知风格、智力类型及一定文化背景下的认知基础)与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指的是受家庭影响对学习的一种认识,它不同于课堂上所激发的学习动机),如果说课堂内的学习动机是即时的,那么这儿指的学习动机是目标性的,较为长远的。确切地说,“学生投入”是变量,但相对于“教学投入”而言,我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它看成是恒量。

“教学投入”包含四个变量: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激励与时间。

●课程(教学)设计

有效的课程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据学习者的特点把课程目标具体细化为教学目标。在日常操作层面上,课程设计同时也是一种教学计划,具体表现为两种:一是写成书面的教案,一是教师头脑内的教学规划。

我们在设计前,可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学生已经知道什么?(起点)

/学习应该知道什么?(目标)

/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步骤)

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包括对内容的筛选、简化、补充、排序……),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有效学习和应用知识的有益体验。为此,我们要注意四点:(1)避免面面俱到,要重点组织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内容;(2)将此内容作为要领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进行讲授;(3)通过解释这些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式,进一步拓展学习内容;(4)辅之以切实可行的学习活动与评价手段,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能够反映预期目标的学习内容。

●教学质量

教学的质量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是具体的策略方法与一定的组织管理相结合的结果。按顺序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1)建立学习心向(动机)。

2)具体教学方法:呈现教材、保持注意力(教学九大策略、参与学习)、有效执行课堂规则。美国地方教育研究机构在2000年曾公布了九大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排序,对我们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它们是:

教学策略种类平均有效值

比较异同 1.61

摘要或笔记1.00

强化结果与不断反复0.80

实际作业与实践

0.77

非语言呈现0.75

合作学习 0.73

确立目标、提供反馈0.61

概括并检验假设

0.61

激活先前知识

 0.59

(3)课堂练习(提问、反馈)。

●激励

激励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氛围。有效的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和谐一致、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支持学生参与学习、体验学习,学会与老师同学相互合作,共同探求知识。良好态度的养成离不开“激励”孕育的沃土,我们应该深切地认识到,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已从单维的知性人才延伸拓展到知、情、意协调发展的多维人才。这正是强调竞争,强调筛选的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

●时间

教学是费时的,但时间上的加大投入并不能保证教学结果的增值,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无法保持高质量的教学,甚而不能创设一个和谐一致的学习环境,再大的时间投入也只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此,“时间”有两个概念,一是额定时间(教学计划所允许的时间,常指“教时”),决定教学进度,往往由学校、学区制定(在我国更多的是地区或国家教育部拟定),教师也是有一定调配权,但要考虑总进度要求。另一个是实际投入时间,又称任务时间,指学生实际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它不由学校、学区或教师控制,而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学质量”(学习动机、有效教学管理)的一个自然产物,与学生的学习收益密切相关。

从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质量”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作用是以两个与时间相关的变量为中介的:教学效益与任务时间。教学效益指的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量,我们对此很难算计出精确的绝对值(如0.7、0.8.……),它是一个相对量,只能以高低表示,而任务时间是指学生实际参与相关学习活动的时间,如专心听讲、做作业等等。可以说,教学效益与任务时间对学习成果的影响决不是等比增长的,前者的增长往往会使学生的学习水平产生质的飞跃。同样,两者之一只要一个值为零(即无效),那么学习效果也为零,学习也就是无效的。

有人说,任何东西只要一牵涉到人就变得复杂无比。的确,教学作为一个塑造人的工程,它的复杂性更是无法穷尽。我们辨析有效教学的概念,分析有效教学的结构,目的在于通过系统要素抽象,向广大的教师与研究人员提供教学设计与教学分析的素材与工具。我们坚信,一旦这些素材或工具被广大教师所掌握并创造性地加以灵活运用,教学就必会出奇迹!

标签:;  ;  

关于有效教学的再探讨_有效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