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千条路,书是心安处论文

人生千条路,书是心安处论文

人生千条路,书是心安处

潘玉毅

“碎片化阅读”是当下流行的一个词汇,且常常为人们所诟病。很多人觉得,这种阅读方式难以获得书中的精华。然而,我认为“碎片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对于一天而言,十分钟、二十分钟是碎片,而对于人的一生而言,每一天、每一周同样是碎片。解决“碎片化阅读”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阅读的方式,而是阅读者本身。

书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读的。时间长,可以读篇幅长一点的书;时间短,可以读篇幅短一点的书。比如短途旅行的路上,我通常会选择看一些古人的笔记小说或者小品文。反正文章与文章、故事与故事之间都是独立的,看完一篇或者两篇,觉得眼睛累了,或车快到站了,便可以合上书歇一歇,完全不会影响阅读的连贯性或是对书的内容的理解。

当然,真喜欢读书的人,就算是大部头的著作,也会利用“碎片”的时间把它“啃”下来。这就好像我小时候,没有网络,吃过晚饭,家人就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连续剧。电视剧一天最多播放两集,当片尾曲响起,就算你再着迷,再想看,也只能等到第二天了。尽管时间不连贯,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追剧的心情。第二天,到了连续剧开播的时间,我们依然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似乎,正因为没有一下子播完,人们反而对剧情多了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也多了些许期待,以至于晚上睡觉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剧情想象。我想喜欢读书之人,也有这个感觉吧?

有一个词叫“忙里偷闲”,我觉得用在阅读上也是较为合适的。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对已经读过的内容进行温习,然后对未看的内容展开联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时的我们也是一名作家,虽然想法可能与作者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但这都没有关系,有时候,差异更能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和乐趣。

谈论古人读书时,我们常常会用到两个词:“三余”和“三上”。古人为了多读书,惜时如金,不仅会把“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的时间用上,甚至连“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也不放过。这一点,现代人同样可以借鉴。如果真想读书,等车的空隙可以读,坐在船上、车上、飞机上也可以读,午休的时间还可以读……毋庸讳言,跟古人比起来,今人在阅读上拥有更多的自由。衣服在自动洗衣机里转着,饭在电饭煲里煮着,这个空隙的时间,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不妨把书本抱出来看上一会儿。时间虽不从容,但积累得多了,数量依然可观,收获想来也是如此。

从区域上看,孔店组和沙四下亚段沉积时期,相当于断陷盆地的初始阶段,发育了一套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浅湖、滨湖相灰色泥岩夹粉细砂岩、红色泥岩、盐岩石膏和冲积环境下的砂砾岩夹红色泥岩。辛镇地区正位于以含石膏为特征的膏-泥层系相带内。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白水洼路附近的有机蔬果园,自2002年创办至今,占地面积已达300亩。园内拥有11个日光温室,最多时每天可产出蔬果几十种,取名良之悦品。

有如此的优势,我们更应该剔除一些无意义的应酬和琐事,把时间用在读书上。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没有时间”不过是一句应付之言,不是真的没有时间,而是你不屑收集这些“碎片”的时间罢了。笔者私心测度,这样的人多半不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

其实,就读书这件事来说,我们今天实在是太幸运了。至少,新媒体的流行就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方便。手机、电脑、kindle(电子书阅读器),阅读的平台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除了实体书,我们还有海量的电子书;想看书的时候,随时随地都可以:办公室、餐厅、咖啡馆、电影院的休息室、公交车站的雨棚下……

案例2:在“角的概念的推广”一节中,可用“时钟快了5分钟,现要校正,分钟转了多少度?时针慢了5分钟,现要校正,分钟转了多少度?有何区别?”导入。

“碎片”有大小,每个人可利用的时间也有多少,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条件如何艰苦,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你真想读书,就一定会有效利用这些时间。反过来说,你如果总是抱怨时间太过零碎,没有充足的时间来阅读,最终,时间只会在抱怨中流逝,即使某天你幡然醒悟,决定勤奋攻读,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这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听大人讲故事,大人的故事有很多,只是他们闲暇的时间很少,不能由着我们的性子无休止地讲下去。有些贪心的孩子觉得一天只听一两个故事不过瘾,想等大人们完全有时间的时候一股脑儿地听个够。遗憾的是,这一天始终没有等来。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偶尔还会有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发生。只有妥善处理好读书与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才能让“碎片”的时间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人生千条路,书是心安处。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书籍门类会有差别,选什么书来读,我们只需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即可,不必刻意追从大众的审美,亦不必刻意迎合文学的趋势和潮流。读自己想读的书,读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书,这对一个人而言是一件很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

标签:;  ;  ;  ;  ;  ;  ;  

人生千条路,书是心安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