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特征的调查与教育对策_心理健康论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特征的调查与教育对策_心理健康论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亲社会行为发展特点的调查与教育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生论文,健康状况论文,对策论文,心理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品德教育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初中阶段,这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初中生就会出现心理上的不安,认识上的混乱乃至行为上的不良。

我们认为,品德教育应首先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入手。而道德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与其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是一致的。亲社会行为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分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促进其品德结构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哪些特点呢?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影响其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试图从心理健康角度,分析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旨在为研究中学生品德发展积累资料,为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提供可靠的心理学依据。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经调查我们发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应引起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重视。(1)他们中有近1/3的人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其中焦虑、敌对、猜疑、妄想等心理倾向最为明显。具体表现为紧张烦燥,容易与别人发生争论,不能抑制冲动行为的爆发等等。(2)男生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七个因子痛苦水平达中度以上的比例高于女生。而女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两因子痛苦水平达中度以上的比例高于男生,表明男生更容易出现敌对和妄想倾向,女生更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二、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基本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1)初中女生的亲社会性发展好于男生,且女生比男生更具有同情心。(2)初中生的年龄因素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影响。但年龄的增长与亲社会行为水平的发展并不一致。即:年龄越大,他们越是有条件地发生亲社会行为。这进一步说明少年期的品德发展具有很大的动荡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无条件地发生亲社会行为的人数比例在递减。这是因为刚刚升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其道德发展还处于服从权威阶段。例如,在回答为什么给老人让座时,大多数初一学生回答:老师让我给老人让座。而进入初二以后,随着学生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品德也具备了自觉性和独立性。学生有了自己的判断标准,但这种标准又存在着敏感性和易变性。他们的道德意志相当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有的学生看到别人没有让座的意图,自己也就打消了让座的想法。由于少年的品德结构处于这样一种矛盾状态,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具有不稳定的特点,也反映了少年从依附走向成熟的过渡。这不是后退,而是一种提高。

三、心理健康水平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为了确定初中生亲社会行为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X[2,]检验。结果表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亲社会行为之间有显著相关。从总体看,心理疾病的总痛苦水平达中度以上的初中生发生亲社会行为的人数较少;对不同因子的分项检验结果表明:高焦虑或有敌对倾向的学生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同时,应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必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和咨询。解除其心理困扰,克服其不良倾向,以配合初中生的品德教育,从而提高品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教育对策

下面,我们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品德结构稳定性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开展心理卫生教育,加强心理疏导

调查结果显示:焦虑是初中生最大的心理障碍。过度的焦虑使学生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轻者失眠,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重者引起严重心理疾病,以至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焦虑产生的原因很多,除了学习压力等客观因素外,更主要是由初中生青春早期心身发育造成的。

一般来说,青少年生理成熟要早于心理成熟。随着时代的发展,生理与心理发育之间接差距在加大。资料表明,现代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年龄普遍提前,大约每隔25年,提前一岁。我国1964年统计,女性生理成熟年龄为14—15岁;到1990年统计,则为13—14岁。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尤其是性器官的发育成熟,使性意识、性冲动、性体验等等接踵而至,必然给青少年带来种种困惑和疑虑,产生神秘不安的复杂心理。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成熟显然落后。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远未形成。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生活能力、自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还很弱,加之社会的文明和发达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客观上造成青少年社会化心理成熟的滞后。正因为如此,初中生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都十分幼稚,他们没有足够的知识经验为因生理成熟产生的种种困惑解难释疑。这种困惑的时间越长,焦虑的程度就越重。

所以,为了让中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学校要开展初中生心理卫生和生理卫生教育。让他们了解自身生理心理特点和有关的性知识。当然,在学校里进行性教育,必须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可以由父母或同性教师与他们进行性知识的暗示性谈话;也可以在校内设立咨询室,由心理学专业教师进行咨询指导。

2.增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班集体关系的和谐

长期以来,中学的教育以升学为目的,以考试排榜为特征,过分强调了学生之间的竞争。结果造成了同学之间情感淡漠,师生之间缺乏信任,这样的班集体不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也就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因此,要使班集体关系和谐,不仅要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更要鼓励同学之间的积极交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指导方式,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限制了同学之间的交往。而现代的以集体为中心的指导,是让学生之间进行自由频繁的交往。国外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以集体为中心的指导有两个明显的效果:一是学生相互间感情加深了;二是学生的善与恶、是与非的判断力也提高了。由此,在教育实践中,应多采取以集体为中心的指导方式。如学习小组、讨论、实验等。

3.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品德素质。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行为和认知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认知的结果决定人的行为方式,而行为的结果又影响人的认知。初中生的品德教育,应从知、情、意、行多方面进行,我们不能只着眼于提高道德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实践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同不良行为作斗争。这样,学生掌握的道德原则才是稳固的。

标签:;  ;  ;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特征的调查与教育对策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