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绵城市设计途径与展望论文_郝子男

浅谈海绵城市设计途径与展望论文_郝子男

滨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摘要: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海绵城市受到了广泛重视。特别是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城市,可以对海绵城市进行应用,完成对自身的合理优化。因此,在海绵城市构建过程中,要加强对各个基本内容要点的分析,确保海绵城市的具体价值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海绵城市;设计途径;展望

1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在传统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未充分将城市经流雨水处理周全,致使城市建设发展对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造成的大量污染被冲进河流,污染生态环境。传统城市化建设发展因为建设规划和管理不科学合理,所以为解决传统城市建设发展带来的问题,海绵城市建设发展顺应而生。因此,从整体上来讲,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是在传统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避免传统建设发展问题的一种新型发展。这种新型建设发展从源头到末端,对城市中的雨水处理通过科学化的技术手段,实现了水资源的储蓄、渗透、净化和利用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目的,还有效的推动海绵城市智能化建设发展水平,为城市的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2]。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不仅有效的推动城市向智能化发展,还有效的帮助城市建设发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所以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化发展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要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城市发展目标,使城市走上集约型、低碳生态发展之路。因此,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达到水资源、水安全和水生态的良性循环[1]。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目标包含:

1)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通过科学合理地划定城市发展蓝线、红线等开发边界,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中原有的海绵体单元,比如原有湖泊、河道、湿地、沟塘、森林公园等海绵体单元,维持城市原有海绵体单元涵养水体、维护生态的功效。

2)恢复被破坏的海绵体单元。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原有海绵体单元的生态修复功能被破坏甚至被摧毁,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河道变臭、变黑[2];人工湿地进水污染负荷过大,导致其生态环境被破坏,失去了原有的净化效果。因此,在被破坏的城市海绵体单元修复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技术,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技术,使其水文循环特征和生态功能得以恢复和修复。

另一方面有必要强化城市海绵体单元生态净化功效,比如疏浚河道、清淤拓宽河道,使得河道海绵体单元的净化功效增强[3];通过连接小河道、死水区,使其进入大江大河,从而使得海绵体单元活化,增强海绵体单元的抗负荷冲击能力,提高净化能效。

3海绵城市设计途径

3.1城市道路广场设计

从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情况来看,城市小区道路广场通常都采用透水铺装,道路广场中的绿地或绿化带都可以采用凹绿地形式,将路缘石做为特殊开口,下凹绿地设置了环雨水口。透水铺装结构土基础、垫层、基层、过滤层、面层共同构成。在具体结构层中,地基土层需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否则要依据地基处理方法完成相应的处理工作。对于垫层,可以采用中、粗砂或碎石完成相应的铺装工作,也经常采用土工布。此外,结构中的基层需要具有较好的吸水性,以及贮存雨水的能力,通常会采用砂砾石土或碎石,这样可以提高其基层的性能。过滤层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找平和过滤。面层应当采用透水面砖、透水混凝土,也可以采用草皮砖,并且要控制好各项材料的性能,确保面层的性能能够满足要求。

3.2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控制措施,通过在屋顶铺设基质层、在基质层上种植植物达到储存雨水、减少城市雨水径流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国际上对于绿色屋顶的分类没有统一标准,但从绿色屋顶所种植植物、屋顶所覆盖范围和绿色屋顶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分为3大类:拓展型绿色屋顶;密集型绿色屋顶;半密集型绿色屋顶。绿色屋顶仅需要6cm以上厚度的种植土层,质量范围在60~150kg/m3之间。绿色屋顶对5年一遇雨水的径流削减率能够达到15.3%~40%。绿色屋顶能够缓冲季节性的骤冷骤热,从而有效保护屋顶防水层,使防水层使用寿命达到普通住宅的5倍;绿色屋顶还能够有效降低夏季屋顶“高温煮鸡蛋现象”,有研究表明绿色屋顶的使用能够将夏季屋顶温度从100℃降到30℃。绿色屋顶所种植的植物通常选用色彩丰富且具有景观功效的低矮耐旱植物,植物具有较强的锁水和锁肥功能。但是也应该避免选用某些根系发达的山区植物,这类植物的种植很可能破坏屋顶防水层,比如根系侵害性较强的竹子、枫木、柳木和火棘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住宅侵占城市绿化现象较为严重,绿色屋顶设计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

3.3雨洪公园设计

3.3.1雨洪公园概述

城市中的雨洪公园指的是合理结合公园景观和雨水管理,将两者合理的构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公园形式,雨洪公园现在已经成为了城市排水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构成部分。雨洪公园在具有传统公园休闲、赏景、娱乐等各项功能的基础上,对公园原有的自然条件进行充分应用,因地制宜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圈,设计出合理的雨水管理系统,从而形成一个“海绵体”,通过对该海绵体进行应用,可以实现集水阻洪的作用,充分发挥公园自身具有的生态潜能,综合结局解决城市发生的雨洪问题,提高城市抵抗雨红灾害的能力。

3.3.2雨洪公园的特殊性

传统公园以人们的需求为向导,营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通过不同的景观构成,满足人们的体验需求。而雨洪公园中的生物群落丰富,生态的稳定性相对较高,公园与环境具有良好的协调关系,人工只需要对雨洪公园进行适当干预即可,不需要全方位对雨洪公园进行管理。

3.4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或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配到人工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得到净化的一种技术。

在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中,将未经任何处理的径流雨水直接排放至附近的溪流或湖泊,会导致受纳水体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淤泥堵塞河道。而人工湿地的生物过程可以起到净化径流雨水的作用。人工湿地主要由4大部分组成:一是透水性基质如砾石、沸石等;二是好氧和厌氧微生物;三是能够在经常处于水饱和状态的基质中生长的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等;四是无脊椎或脊椎动物,如鱼类、贝类和鸟类等。人工湿地根据布局主要分为两大类: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型人工湿地。

表面流人工湿地水位较浅,水深通常为0.1~0.6m,湿地底部需设置防渗层,以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表面流人工湿地主要通过植物的吸收、基质的过滤和自然沉降来净化水体。潜流型人工湿地与表面流人工湿地的主要区别在于水流方式不同,潜流型人工湿地的水流是低于基质表面流动的,呈潜流状态。因此基质植物根系能更好地与水体接触,从而实现生物膜净化水体的作用。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受到水资源方面的干扰和威胁,城市内涝或者干旱问题都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围绕城市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创新,确保城市中的水资源可以合理循环,而海绵城市的合理规划建设则是实现上述内容有的有效措施,可见,加强对海绵城市设计思考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韦娇.简议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其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7(39):136-137.

[2]王昱江.绿色生态城区中海绵城市规划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37):99-100.

[3]蒋祺,郑伯红.基于雨洪管理理念的旧城区海绵城市规划研究[J].中外建筑,2017(08):89-93.

[4]屈文毅.浅谈海绵城市规划实践——在海绵城市规划大推进背景下的浏阳[J].中外建筑,2017(09):93-95.

论文作者:郝子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  ;  ;  ;  ;  ;  ;  ;  

浅谈海绵城市设计途径与展望论文_郝子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