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字形意识的萌芽与发展_正字法论文

汉语儿童正字法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正字法论文,汉语论文,萌芽论文,意识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1-4918(2006)01-0035-38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汉语作为一种非拼音语言,其书写符号(汉字)以其特有的视觉复杂性(visual complexity)而著称。早期的西方学者曾认为汉语是图示语言(logographic),但近年来的心理学研究已经改变了这一错误认识。除独体字外,大部分汉字可以拆分为2到5个部件[1],这些部件必需按照一定的规则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人们能接受的汉字,即通常所说的“正字法”,使文字的拼写合于标准的方法[2]。

早在80年代,正字法在熟练阅读者汉字识别中的作用就已在多个实验中得到证实[3,4],随着研究深入,研究者发现汉语儿童的正字法意识是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并在字词识别、学习生字词和阅读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5]。Cheng和Huang通过让二到六年级的儿童完成词典判断任务,发现儿童对非字(汉字部件出现在它从未出现过的位置,不符合正字法)的虚报率要远远低于假字(汉字部件出现在它经常出现的位置,符合正字法)[6]。在另一项研究中,Shu和Anderson让一、二、四、六年级学生进行词典判断,其中“No”反应有三种类型:假字、位置错误的非字和部件错误的非字,发现低年级儿童就已经能较容易地正确拒绝位置错误非字,而对部件错误非字的虚报率随着年级升高而逐渐降低[7]。其他on-line的任务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8,9],小学阶段儿童对假字的反应慢,错误率高,而对非字的反应快、错误少。这些结果都说明低年级儿童就已经发展出一定的正字法意识,并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研究者已经对汉语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一定探讨,但现有研究全都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没有说明正字法意识在自然状态下是如何萌芽的。而汉字作为方块文字,运用两维空间来表达信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结构紧密的图形,学前儿童何时开始具备区分汉字和线条图的能力仍然未知。另外,已有研究中被试数量较少,缺乏阅读能力的数据,没有对正字法意识和识字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本研究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选取幼儿园中、大班和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正字法意识的萌芽、发展历程及其与识字量之间的关系。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北京地区幼儿园中、大班儿童分别为92、99人,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分别为99、91、93人,合计474人,男女分别为260、213人。五组儿童的平均月龄分别为58、69、83、97、107。

2.2 测验

2.2.1 正字法意识

线条图(例如“”)、部件错误的非字(用一个不存在的部件代替真字原有部件,例如“江”)、位置错误的非字(将真字的部件对调其相对位置,例如“”)和假字(将真字某个部件代之以另一个经常出现在该位置的部件,例如“”)各10个作为关键材料,另有高、低难度合体字和独体字各10个,作为填充材料,以平衡“Yes-No”反应。以纸笔测验形式呈现随机排列后的70个测验材料,要求儿童判断是不是一个真字。幼儿园部分个别施测,小学部分集体施测,每答对一个项目得一分。

2.2.2 识字量测验

依次呈现从易到难排列的150个汉字,让儿童命名。每读对一个得一分,连续25个不能正确回答时停止。所有被试均为个别施测。

3 结果与分析

测验结果见表1。

表1 各年级儿童在各测验中的正确率(标准差)

正字法意识测验

识字量 非字

 线条图

部件错误

位置错误

 假字

 中班 0.09(0.11) 0.89(0.17) 0.13(0.23) 0.12(0.20) 0.09(0.15)

 大班 0.12(0.12) 0.94(0.10) 0.11(0.19) 0.09(0.17) 0.06(0.14)

一年级 0.29(0.11) 0.97(0.07) 0.55(0.32) 0.54(0.40) 0.26(0.33)

二年级 0.47(0.10) 0.96(0.11) 0.78(0.22) 0.91(0.21) 0.41(0.33)

三年级 0.63(0.13) 0.98(0.06) 0.83(0.17) 0.98(0.10) 0.55(0.31)

3.1 正字法意识的萌芽与发展

对五组儿童在四种正字法测验中的正确率进行了5×4混合设计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4,469)]=230.65,p<0.001=,正字法意识测验成绩随着年级升高而提高;四种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3,1407)]=1224.85,p<0.001),拒绝线条图最容易,拒绝位置错误非字次之,部件错误非字再次之,拒绝假字最难;年级和条件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12,1407)]=93.06,p<0.001),发展曲线见图1。

为了探讨正字法意识不同方面萌芽和发展的关键时间点,首先分别分析了年级因素在各条件下的作用。结果发现,在拒绝线条图时,中班儿童的正确率显著低于大班儿童(p=0.003<0.01),而大班儿童与一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82),一、二年级(p=0.805)和二、三年级(p=0.297)之间的差异也均不显著。而在正确拒绝位置错误非字、部件错误非字和假字时,中、大班儿童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298,p=0.483,p=0.461),而从一年级开始,每个组的儿童在三种条件下都比前一组有显著提高,p值均小于0.001。这说明区分汉字和线条图的能力在学前阶段通过暴露在汉语环境中就能自然发展,而对汉字内部结构与特征的正确认识则需通过正规教学才能获得,并随着阅读经验的增加而提高。

假字和非字都是字典中不存在的,其区别仅在于是否符合正字法,通过分析对假字和非字反应的差异可以探讨正字法意识的发展[8],下面分析了各年级内部四种条件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学前中班和大班的儿童只有对线条图的正确拒绝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条件,p值均小于0.001,而对假字和两种非字的正确拒绝率均没有显著差异,p值介于0.092与0.926之间,这说明学前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区分假字和非字,没有发展出可靠的正字法意识。对小学阶段的数据分析显示,三组儿童正确拒绝位置错误非字的比率均显著高于假字,p值均小于0.001,说明儿童已经能够意识到汉字的内部结构关系,察觉到部件位置的合理性,有了稳定的“位置意识”;三组儿童正确拒绝部件错误非字的比率也均显著高于假字,p值均小于0.001,说明儿童已经能够逐步分辨出某个部件是否存在,有了一定的“部件意识”。

此外,一年级儿童拒绝两种类型非字的比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985),说明此时的部件意识和位置意识是同步发展的。但对于二、三年级的儿童来说,他们正确拒绝位置错误非字的能力要高于拒绝部件错误非字的能力(p值均小于0.001),并且达到了和拒绝线条图一样好的程度(p=0.131,p=1.0,),这说明从二年级开始,位置意识的发展要比部件意识快,并且较早达到了稳定的高水平。

3.2 正字法意识与识字量的关系

为了探讨正字法意识与儿童识字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分别计算了各组儿童的识字量与各种正字法意识测验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见表2。

表2 识字量与各种正字法测验成绩的相关系数r

  中班

大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线条图

-0.09

0.01

0.09

  -0.03

-0.08

部件错误 -0.02

0.12

0.48[**]

0.17

 0.22[*]

位置错误 -0.01

0.12

0.55[**]

0.22[*]  0.10

假字

 -0.12  -0.11

0.37[**]

0.14

 0.02

注:*p<0.05 **p<0.01.

相关分析显示,学前儿童的识字量多少与他们的正字法意识不存在任何显著相关。到一年级时,识字量越多的学生,正字法意识测验成绩越好。二年级学生中只有位置意识与识字量的相关密切,而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只有部件意识才是重要的。

4 讨论

4.1 正字法意识的萌芽

本研究首次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正字法意识的萌芽。结果发现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只能发展出对线条图的识别能力,所有类似汉字的刺激材料,无论假字还是非字,都被错误接受为真字,各种正字法测验的成绩与识字量也没有任何相关。这些结果结合在一起,说明学前儿童还没有发展出真正意义上的正字法意识,不具备关于汉字部件位置合理性的认识,也不能识别出错误的部件,还处于正字法意识的初步萌芽状态。

4.2 位置意识与部件意识的发展

本研究发现小学阶段儿童对非字的正确拒绝率显著高于假字,这一结果与Shu和Anderson[7] 及李娟、傅小兰和林忠贤[8] 用不同测验材料在同龄被试身上发现的结果完全一致,这说明从一年级开始,儿童在识别汉字时就能够以正字法知识为引导,进行自上而下的加工。

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设计了两种类型的非字:部件错误非字和位置错误非字,结果发现从一年级起,儿童就能很好地识别出这两种类型的非字,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正确率不断提高,从二年级开始,学生对位置错误非字识别率要好于部件错误非字。这一现象与Shu和Anderson[7] 以一、二、四、六年级小学生为被试的发现完全吻合,说明汉语儿童正字法意识是逐步发展的,关于部件位置合理性的意识比较容易获得,关于某个部件是否存在的具体性知识则较晚获得。

为什么儿童的位置意识会比部件意识更容易获得?我们认为这与汉字结构以及汉语中的部件数量和部件组合频率分布密切相关。韩布新运用数据库分析显示,6763个基本汉字中包含有567个部件,部件和部件组合均呈现偏态分布,绝大多数的频率都很低[10]。这对于儿童来说,一方面意味着通过经常接触那些反复出现的少量部件组合,就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汉字组合的基本规律,获得关于部件位置合理性的一般性意识,从而正确拒绝位置错误的非字;而另一方面,由于汉字部件的数量庞大,并且大量部件的频率很低,必须在学习了足够数量汉字的基础上才可能接触到所有部件。因此,当儿童遇到一个陌生的部件时,很难判断这是一个不存在的部件或是一个真实的、但自己还没有接触过的部件,结果就表现为难以拒绝部件错误的非字。

4.3 正字法意识与识字量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学前儿童的识字量与正字法意识没有相关关系,而入学后位置意识和部件意识随着识字量的增加而迅速发展,并且位置意识的发展速度快于部件意识,较早达到稳定的较高水平,而部件意识则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中,因此,表现为二年级时的识字量与位置错误非字的成绩密切相关,而三年级时的识字量仅与部件错误非字的成绩显著相关。前人研究认为正字法意识的发展要以识字为基础,只有识字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可能从中抽取关于汉字组合的一般规则[8],本研究对识字量和正字法意识的相关分析为这一观点提供了直接证据,并进一步说明阅读能力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与正字法意识的不同层面密切相关。

5 结论

(1)汉语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步提高的过程。学前还处于萌芽状态,一年级儿童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正字法意识,并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2)汉语正字法意识分为多个层次,学前阶段只具有区分汉字和线条图的基本能力,而位置意识和部件意识在入学后才能发展,并且位置意识的获得要比部件意识容易。

(3)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要以一定的识字量为基础,阅读能力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与正字法意识的不同方面密切相关。

标签:;  

中国儿童字形意识的萌芽与发展_正字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