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板输送机链轮淬火工艺试验分析论文_李杰 王波,杨雄伟,王欢乐,王萌

西安重装蒲白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陕西 蒲城 715500;

摘 要:刮板输送机是在槽内运送散料,其中机身在工作面和运输巷道交汇处呈90度弯曲设置的工作面输送机。 在当前采煤工作面内,刮板输送机的作用不仅是运送煤和物料,而且还是采煤机的运行轨道,因此它成为现代化采煤工艺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设备。刮板输送机能保持连续运转,生产就能正常进行。否则,整个采煤工作面就会呈现停产状态,使整个生产中断。其中链轮是该设备的关键驱动部件,决定整机的寿命及稳定性, 故链轮齿面一般都经过热处理,使之达到一定硬度。公司购进了一台新的淬火机床,在这里我们做了充分的试验,找到最后工艺方法,达到链轮的最佳淬火硬度。

关键词:输送机;煤矿;链轮;淬火

0概述

刮板输送机的是一种将敞开的溜槽,作为煤炭、矸石或物料等的承受件,将刮板固定在链条上(组成刮板链),作为牵引构件。当机头传动部启动后,带动机头轴上的链轮旋转,使刮板链循环运行带动物料沿着溜槽移动,直至到机头部卸载。刮板链绕过链轮作无级闭合循环运行,完成煤炭的输送。

1存在问题

1.1黏着磨损载荷越大,表面温度越高,黏着现象也越严重。对于一定硬度的金属材料,在不同压强下进行磨损试验得到了磨损率与压强关系曲线图,当压强达到材料硬度的1/3以上时,将发生严重磨损。

1.2接触疲劳磨损。链轮与链条摩擦副是交变接触应力,在其摩擦表面上容易形成疲劳点蚀。判断金属接触疲劳强度的指标是接触疲劳极限,即在一定的应力循环次数下不发生点蚀现象的最大应力。40Cr经表面淬火处理其接触疲劳极限σ0H=HRC17 +200,计算得σ0H=1016MPa。根据应力分布图可知链轮链窝最大应力值为884.4 MPa。

1.3磨料磨损。因链条不可避免地与煤粉接触,其上黏有少许煤粉,被带到链轮链窝接触处,煤粉含有少许尖硬的沙子,在摩擦过程中会引起链轮表面材料的脱落,这就是磨料磨损。由于链轮的磨损工况比较复杂,故就要加强链轮的硬度及强度。而链轮淬火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链轮的使用工况。

由于淬火线圈是用手工制作,对精度要求较高,淬火完成后的硬度就是一个不确定的数值,完成淬火,就需要试验,从而掌握一套成熟的工艺方法。从而完成链轮的淬火。

3.工艺参数试验过程

备注:①链轮1:一个角断裂 链轮2:两个角断裂

②链轮各个位置如下图所示。

原因分析:链轮加热过程温度分布不均匀,局部过热。建议重新设计线圈,首先保证链窝温度升高、棱角不能出现过热情况;其次淬火液冷却前最好先停留15——20秒。

5.1周向裂纹

周向裂纹是此次链轮开裂的主要特征,占裂纹链轮总数70%以上,只是各条裂纹有宽有窄(宽度4mm时,淬火层表面由压应力状态开始向拉应力转变,随着淬火层深度的增加,拉应力逐渐增加,一旦拉应力大于零件的破断力,就会在淬火层与非淬火层交界处发生“剥离裂纹”。根据裂纹链轮的金相分析:链轮淬火层的深度约为5mm(图2)。

综上所述,链轮淬火层过深并且淬火层没有实现零件的仿形分布,以至于使淬火层表面处于过大拉应力状态,表面应力分布不均匀,是链轮裂纹的主要原因。

5.2穿透淬火层的淬火裂纹

在链轮齿根部也出现了少量的淬火裂纹。这种裂纹肉眼观测极不清楚,经过探伤才能发现。它主要发生在淬火层,其中个别裂纹与剥离裂纹贯通形成更严重的开裂现象,金相分析发现淬火层组织比较粗大,应该是淬火温度偏高所造成。

5.3齿部的断裂裂纹

根据现场观察,这些链轮齿底部基本没有淬火层,齿部的淬火层仅有齿高3/4,而且全齿淬透,裂纹比较清晰。根据分析裂纹发生在淬火层与非淬火层交界处,属于剥离裂纹一类。

5.4结论

根据链轮裂纹的解剖与分析,要解决链轮裂纹首先应该解决淬火层的深度和淬火层的仿形分布,同时也要控制好合理的淬火温度。只要把淬火层控制在≤2mm,力求使淬火层最大限度实现仿形齿部硬化,并且将零件淬火余温控制在100~1500C,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链轮裂纹问题。

补充说明:期间对某些裂纹链轮做过金相分析发现,硬化层金相组织为回火马氏体6级,说明淬火温度并不高,也会发生剥离裂纹,甚至还有一些链轮存在加热不足现象仍然出现了剥离裂纹。

6.工艺方案

根据链轮裂纹和原工艺的分析与讨论,工艺试验方案的针对性、目的性非常明确,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已经报废的链轮进行调整、调试和改制。

以典型零件为设计依据,工艺试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1)加热功率有160KW减至90~100KW,减小加热的电流密度,加热时间控制在3~4S;(2)淬火介质改用5~10%AQ251淬火液;淬火冷却时间缩短至0.3~0.4S,零件淬火后的余温控制在100~150℃之间;(3)感应器与被加热零件的间隙6mm;(4)控制淬火层在1~2mm之间,最大可能地使淬火层沿齿形仿形分布,确保表面应力为压应力并较均匀分布。

目前采用上述热处理工艺已生产各种规格链轮10余件,探伤后无裂纹。

7 结论

按照试验步骤进行淬火工艺路线制定符合链轮淬火要求.链轮齿外侧及链窝侧面淬火硬度达到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国彬,热处理工艺规范与数据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13年01月,44-52

论文作者:李杰 王波,杨雄伟,王欢乐,王萌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  ;  ;  ;  ;  ;  ;  ;  

刮板输送机链轮淬火工艺试验分析论文_李杰 王波,杨雄伟,王欢乐,王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