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模式研究论文_胡秋初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模式研究论文_胡秋初

冷水江工业学校 湖南 冷水江 417505

摘 要:“双师型”教学团队是中职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平台。通过“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历程、途径和模式的探索与总结,解决“双师型”教学团队的瓶颈问题。/view-3646812.h

关键词: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团队;模式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中小学教师发展研究专项课题《中职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成果。

校企合作是当前中职学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技能型人才质量的重要保障,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并实施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和模式,对于实现中职教育宗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团队建设

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指某一具有共同服务对象的群体,在这个群体内,各个成员之间实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理论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企业生产经营实践职能和功效的优势互补与统一。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要有有效地途径,要探求其规律性,进而形成可以借鉴和效仿的模式。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重点要提高两类教师共同培养人才所需的能力。一是学校专职教师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二是企业兼职教师从事学校教育教学的能力,三是将学校教育教学能力与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统一起来集于教学团队一身。

二、“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历程

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经历包括:

1.培养“双师型”教师。

中职教育的实践表明,在“双师型”教师概念提出以后,中职学校致力于把学校专任教师中的专业课教师培养成具有“双师”特质和能力的人。在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初期,中职学校大多致力于培养专任教师,使其具有“双师”能力或“双师”素质,其标志就是学校专任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双师”资格证书。如考取国家非教师中职资格证书、获得国家专项技能等级证书以及获得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培训证书。但事实证明,获得各种证书对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帮助是十分有限的,甚至出现未获得“双师”资格而获得“双师”资格的现象。尽管如此,学校着力培养自身教师队伍的做法和途径,对日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2.聘请兼职教师。

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成为中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基本制度之后,中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单单靠学校及学校专任教师已经很难胜任。尽管学校专任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上,具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和良好的系统性,但在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和在完成具体生产经营任务上的缺欠,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此,在中职学校中,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和能工巧匠来学校做兼职教师,使其承担与其中职工作关系密切的专业课程教学。这一做法,给学校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使学校专任教师看到了自己在中职实践能力上的不足和差距。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此同时,在教学中也显露出理论教学功力不足的弊端。

3.“专兼”结合授课。

为了改变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独立授课带来的缺欠,学校开始探索由学校专任教师和外聘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同一课程教学任务做法。初期,以学校改革后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为基础,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两个人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侧重完成工作任务的理论基础准备、讲解和引导,兼职教师侧重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践操作示范、训练和指导。这一做法,改变了由专任教师或兼职教师独立授课所带来的弊端,并为真正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模式初探

根据学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途径、做法和经历,初步总结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包括:

1.基地模式。

依托地方支柱产业、行业、企业及学校,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培训基地,按照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着力培养具有“双师素质”、“双师能力”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在这个团队中,不强求每个成员的个体“优势”,着重强调组合后的整体优势,使团队组合优势大于个体又是简单相加之和。既可以在校外的行业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着力培养学校专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可以在校内建立兼职教师培训基地,着力培养兼职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力;还可以通过引进和外联等形式建立教学团队培训中心方式,使学校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培训一体化。无论哪种方式,都采用“学做一体”“实践提高”的方式方法。

2.“要约”模式。

学校或专业根据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对特殊教学人员的需求,通过与行业企业协商“要约”形式,由学校提出具体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在既定的计划内,通过下企业实践、到学校教学多次循环方法,实现对“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培养和训练。“要约”模式,具有“双师型”教学团队能力提高方向明确、目标清晰、方法有效、标准适度等特性。

3.示范模式。

各个专业乃至各个课程教学团队,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个体上,总是存在差异的。以整体教学效果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带动、影响、帮助其他教学团队共同进步和提高,增强其示范和辐射作用,使学校整体教学团队中职素养、实践能力能方面得以全面提高,达到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和能力的目的,进而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示范模式最好是在相关专业群的教学团队中进行,因为其教学工作具有相通性和关联性,这样示范的效果更好。具体做法是通过对课程教学“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来影响和帮助其他教学团队在合作教学、团队教学能力的提升,使其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应该说,在通过何种途径与何种方式培养和建设具有现代中职教育意义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探索和实践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深入和细化的东西,正是这些方面的存在,使这一工作更具前景和价值。学校将着力对此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使其日臻完善和成熟,为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

[2]《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遴选基本条件》.

[3]《“十二五”湖南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基本要求》.

[4]余群英: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及其转型,《高教探索》,2011(4).

[5]张斌: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14.

论文作者:胡秋初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  ;  ;  ;  ;  ;  ;  ;  

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模式研究论文_胡秋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