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兴起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社会,经常出现新鲜的事物、轰动的消息。近几年轰动世界的知识经济新闻在全世界回响,许多人说,世界经济正在迈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怎么回事?知识经济对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有何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怎样回应知识经济的影响?这些正是本文需要讨论的问题。
一、知识经济的涵义
1.知识经济的出现。知识经济源于80年代兴起的高科技革命,但知识经济的提出(或知识经济的发现)则是近几年的事。90年代初,人们议论世界经济正走向衰退,特别是1991年美国经济出现-1.2 %负增长,更加深了人们的这种印象。可是此后的发展出乎意料的是,90年代乃至下个世纪的前10年是世界经济发展“美好的20年”。1994年底,美国经济增长达到了出人意料的4%,不仅高增长,而且是“低通胀”、 “低失业率”。对此,一些经济专家也感到迷惑不解。后来,才有了“知识经济”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目前,对知识经济的出现,大体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研究员认为,知识经济不是新东西,60~70年代就提出来了。他说,丹尼斯·贝尔讲的“后工业化社会”、奈斯比特讲的“大趋势”、托夫勒讲的“第三次浪潮”,直到今天的“知识经济”,“都是一回事”,都是讲人类正处于历史的大变革中。
第二种观点,韩振峰认为,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本世纪80年代初期。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为代表的软件产业的振兴成为知识经济产业形态确定的标志。
第三种观点,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认为,知识经济起于80年代初。当时,美国经济的竞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有所下降,为此,组织了由经济学家、学者、科技顾问为成员的“工业竞争研究委员会”。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发现,在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崭新的因素,其代表是微软公司,以计算机为特征的中小企业,进展神速。这种因素的影响力将会超过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时对英国的冲击。美国适时采取了“依靠高等学校与工业界相结合”的战略方针,便有了后来的成功。
由上述可见,知识经济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入口。许多学者认为,知识经济的标志是美国微软公司,代表人物是比尔·盖茨,代表性产品和产业是软件知识产业。
2.知识经济的涵义。如今,无论是知识界、科技界还是企业界,“知识经济”的概念被广为传播和接受。什么是知识经济呢?知识经济(The Knowledge Economy),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 分配与使用之上的一种新型经济, 简而言之, 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Knowledge—based Economy)。知识经济,有人称为“信息经济”、“智能经济”或“新经济”等,而多数人使用的是“知识经济”的概念。因为,“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概念是不同的。如果把知识经济比作一个大圆,信息经济就是大圆里面的一个小圆,知识经济的容量更大。
要理解“知识经济”,首先得正确界定“知识”是什么。知识,《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7月修订第3版)说,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阿尔温·托夫勒认为,知识不仅仅包括理论与实际经验的概括,还包括信息、数据、图象、态度、价值观以及其它一些象征符号。根据《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OECD)一书的划分,知识包括四大类:事实(Know—what)、科学原理、法则(Know—why)、诀窍(Know—how)和出处(Know—who)。 这个关于知识的划分,比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涵义要具体得多,可操作性较强,而且覆盖面很广。知识包括了人类迄今为止创造和积累的经验、事实、科学认识、诀窍、信息、技术、管理方法等等。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
许多学者开始研究知识经济的特征,观点多种多样,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有的认为有三个特征: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知识密集型产品的比例增加,知识经济是“低耗高效”型经济;有的认为有四个特征:知识与经济的相融性,知识经济增长的无限性,知识经济增长的经济性,科学系统具有更高的地位;也有的认为有八个特征、十二个特征。我的理解,知识经济主要有六个特征:
1.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这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特征。工业经济的主要要素是能源、原材料、劳动力、资本等的物质投入;而知识经济中的知识投入成为主要要素,而且知识投入可以代替物质投入,从而达到节约物质资源、提高经济效率的目的。世界银行副行长瑞斯查德认为,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有人说,过去的经济学是“物质经济学”,即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学,今后的经济学将是“知识经济学”,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学。所以,必须充分认识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知识的投资不仅能增长知识本身的积累,还能增加其它经济要素的生产能力。
2.信息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本世纪初,有人形象地把石油比喻成工业经济发动机的燃料,没有石油,经济就会停顿下来;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成了知识经济发动机的燃料。所以,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它们的动力不一样。在工业经济社会里,人们谈论发电机、铁路、生产流水线;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人们谈论信息、电脑、互联网。现在,全球135个国家共有220万台计算机进入Internet,并且还继续以每月10%~15%的速度在增长。一些专家估计,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知识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可能由本世纪初的5%~20%上升到90%。
3.软产品的比例大大增加。软产品,即知识密集型产品,如芯片、光盘、半导体、计算机等。如果说工业经济是以物质生产为主的话,那么知识经济就是把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知识资源,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包含的知识越来越多,包含的物质越来越少。这种产品又轻又薄又小,甚至“无重量”。例如,一个小小的芯片可以存放两年《人民日报》的信息量;一张光盘可以存储一部大百科全书的内容;利用信息高速公路,一秒钟可以把两年《人民日报》的信息全部输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密集型产业将逐步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成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形式。
4.低耗高效成为可能。降低消耗,增加产出,是企业家们努力的目标。知识经济的出现,使这种理想成为现实。 在传统的工业经济中, GDP的增长是与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同步增长的,而在知识经济中, 在保持GDP持续增长时,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原材料都是下降的。80年代初期,石油需要占世界产出的比重为7%,而目前仅为1.5%。所以,知识经济的出现,标志着以物质资源高消耗为基础的传统工业经济的衰落。而微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广泛应用,则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物耗、能耗。
5.知识分子成为生产主体。工业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制造业,70年代,制造业约占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GNP)的30%~50%, 几乎达到颠峰状态,目前只占20%左右。工业经济时代,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0%,而知识经济时代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人则占80%以上。由农业经济时代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农民大量减少,工人大量增加;由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工人大量减少,知识分子将大量增加。所以,工业经济时代,工人阶层是社会的主体;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阶层将成为社会的主体。
6.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性。知识是一种独特而又无限的资源,它将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首先从一般意义上讲,资源是有限的和相对有限的,而知识资源却是无限的。知识生产的加速、知识更新的加速和知识生产的永恒性,必然带来知识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无限性。其次,工业经济表现“收益递减”,知识经济表现为“收益递增”。在工业经济时代,按照经济“增长函数”,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必须按比例进行,某个方面投入过多,就会造成“收益递减”;知识经济恰恰相反,对知识的投入会取得“收益递增”。最后,将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生态平衡成为可能。知识经济主要生产要素是知识,而不是物质,这就减少从自然界中取得资源,减少人对自然的依赖,就会改变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知识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的。例如,脑力物化,知识失控,价值导向乏力,人际交往间接化、虚拟化、理性化、疏离化等,对这些,需要采取必要的对策。
三、知识经济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目前对此认识只是初步的。
1.知识经济进一步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环境。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政治规定性,它的最好的文化环境是政治文化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已形成的物质文化为主流的社会文化环境,是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困难的外部原因之一。知识经济社会,一方面国家政权等政治力量渗入社会各领域,伴随知识经济、法律等渠道强化对社会的干预,政治和经济等界限明显缩小。另一方面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民众政治观念“淡化”,进入“非政治化”时代。这种“非政治化”时代,不是不要政治,不是不存在政治,政治及其作用依然存在,依然不可缺少,而是更需要科学化、艺术化。政治的表现形态进一步“隐性化”、“无形化”,进入“无形政治时代”。政治渗入经济体系之中发生作用,政党、政府的力量,领袖的作用,政治规范的调节,大量地以非政治的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出现在生活、工作、社会活动之中。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环境,在政治运动年代,是政治文化环境;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年代,是物质文化环境;在知识经济年代,将是知识经济文化环境,其要素表现为知识、知识产品、知识分子、知识生产率、知识价值观、教育等等。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文化环境。
2.知识经济进一步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知识经济将进一步改变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对现有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当知识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各种思想观念不得不作出调整。例如,知识、信息、人才、计算机、教育的地位会进一步强化,由此全社会将发生新的变化。又如,国际化的作用日益显著,由此影响人们的视野、知识面、价值观,尤其是那些发达国家和大公司、大事件的示范作用更加突出和有力。所有这些,将进一步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的对象,争取主动权。
3.知识经济进一步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体系。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全社会评价事物的标准将会发生变化。一些根本性标准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评价标准将进一步变化。以效率标准为例,工业经济时代的效率标准是劳动生产率,知识经济时代的效率标准则是知识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即以每个人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作为衡量经济的主要标准,强调量的增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衡量经济的标准则是知识生产率。所谓知识生产率,是指生产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术、转化为产品的效率,亦即知识有用的程度。人才的标准也会改变。九届一次人大会上,李鹏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民族素质的表述就有重要变化,提出“科技、教育、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4.知识经济进一步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是知识中包含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目标、任务、手段都具有知识的内容。如果说过去所理解的知识将知识与思想政治工作分割开来,那么知识经济所说的知识则已经将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在内了。知识经济不能缺少思想政治工作。托夫勒认为,知识“所包括的远不止像科学、技术和教育这样一些传统内容。它还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战略思想、从外国获得情报的能力、语言、对其它文化的一般了解程度、自身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对世界的影响、通信系统的多样性以及通过其流通的新的思想、信息和形象的范围等等。所有这些或是增长或是削弱了一个国家的力量,同时决定着在发生某种冲突和危机时,这个国家能调动使用何种质量的权力。”二是就知识而言,有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大类。显性部分是易于交流、传播的部分,可通过计算机进行高效处理、存储和传输,以数据、图像、信号等形式予以传播。隐性知识是“意会型”的,不易于传播,比如人的观念、经验、灵感、诀窍,以及思维方式、对机遇的捕捉能力等。思想政治工作所说的知识,既包括显性知识,又包括隐性知识,而且着重于隐性知识部分。就是说,知识经济社会难以驾驭的部分是隐性知识部分,正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长处,可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体系又是价值体系的载体,在知识传播过程中也同时传播价值体系。价值体系正是知识经济中的重要因素,是企业家特别关心和管理的难点之一。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价值体系,就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
四、面对知识经济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对策
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或在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使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在一次研讨会上发言提出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三条对策,都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关。这三条对策是:把注意力转移到人才建设上;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持续奋斗10到15年。
1.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所作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和条件。如前所述,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工作是能够“有所为”的。这里从经济学的角度作一点分析。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人如果说能够超越西方经济学或者说能够继承并超过它,一个可能出现的突破点就是结合我们的文化优势,也就是文化比较优势。因为在中国哲学中存在深厚的人文基础、人文传统,把人的意义加到经济学中来,有可能形成一个中国的有特色的经济。西方经济学理论,无论是对工业经济的分析,还是对知识经济的分析,都重视物质性(包括知识、信息、技术)因素,但忽视人的价值因素,总是脱离人们的价值去考察经济问题,不去思考人存在的意义,是一种技术或知识决定论,这是其弱点。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正是重视人的价值因素,尤其是人的社会价值因素。这一点是思想政治工作在知识经济中“有所为”的重要方面。当然,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同时重视知识和价值两种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把握主动权。
2.发挥政治优势和整体力量。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政府的作用。知识经济的提出,各国政府高度重视,许多国家第一把手都亲自抓。我们国家,除了党和政府抓以外,各社会团体都积极参与,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发挥“政府行为”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政治优势和整体力量,在知识经济中发挥作用。所谓整体力量,是指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个系统,从文化、政治、经济、队伍等四个要素形成的整体各展所长,发挥系统整体的力量。
3.调动人的积极因素。知识经济是脑力经济、智力经济,这就必须重视人的作用。人是知识的创造者、应用者,又是知识的活载体。知识经济的关键在于人,国有企业改革中关键也是在人。专家分析,部分经营者“败家”,是国有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也是加深干群矛盾的原因。据国家统计局1997年对8省256家亏损企业的调查,真正属于政策性亏损的不超过10%,而80%以上是因为经营者管理不善和厂领导“败家”造成的。安徽省企业亏损的原因有六至七成是由厂长、经理的腐败所致,上海市企业领导干部思想作风不正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知识经济不仅重视人的作用,而且个体活动和作用的特征更加显著,重视制度规范和价值调节。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知识经济中人的研究和教育,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做好以人为本的工作,包括大力提倡和推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工作,大力提倡和推进社会知识分子化,发挥个人与团队力量相结合的作用,大力提倡和推进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等。联想集团提出“办公司就是办人”,“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等,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当重视的。
4.重视知识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知识型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依靠说理和爱心这两手做好工作,但主要是以理服人。因此,只有依靠知识的力量才能做好工作。就这一点而言,思想政治工作与知识经济是一致的,具有高度的相融性。思想政治工作要尊重知识,重视知识、知识更新和知识运用,运用知识做思想政治工作有说服力、效果好。所以,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者知识化,运用知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给人们以知识,用知识武装人、说服人。
5.宣传知识经济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宣传知识经济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不是外加的任务。宣传知识经济,引导人们对知识经济的正确理解,激发人们对知识经济的热情,以宣传知识经济为载体开展邓小平理论教育,做到效率与公平、发挥个人潜能与发挥团队力量相配合,使中国人的创造力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知识经济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