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在电力这样的高危行业更是持续关注的话题。企业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个细胞,只有抓好自身安全生产、保一方平安,才能促进社会大环境的稳定,进而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本文分析基层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深挖根本原因,探究基层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构建与实践,并通过试点应用,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对基层安全生产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达到“人人乐享安全”的安全愿景,促进基层本质型安全文化不断植根茁壮。
关键词:安全文化;基层;员工;安全文化建设体系
1 基层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安全文化的宣传未真正落到基层班组员工,部分员工对安全文化的理解,对岗位的的安全行为规范等认识不够深;虽然全国“安康杯”竞赛、企业微信公众号、网页等向员工宣传安全意识的渠道不断增多,但现阶段安全教育理念还是较为生硬,员工安全知识的汲取过于零散,方式单一。
生产队伍的作风素养还有待提升,制度刚性执行不足,违反安规、两票的行为依然存在,人身伤害未遂事件还时有发生;在各种形式的监督检查中仍发现一些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施工现场安全组织和技术措施不规范。
2 基层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路
企业安全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员工集体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的实践,由企业员工创造,并服务于员工,最终要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只有这样的安全文化才有持久的生命力[1]。
国家及上级单位要求各级单位承接上级相关工作要求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但是经过层层承接传递,上级模式显然不适用于基层。因此基层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贴合基层特点,不能生搬硬套上级及其他单位,应归纳提炼适用本基层单位的文化建设模型。
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不能寄托于依靠单纯的管理手段就能杜绝意外的发生。必须善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这套方法论,把“软管理”放在突出的地位,将体系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结合开展,建立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把安全教育作为常态化工作开展,让员工自主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中,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
3 基层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
结合基层电力企业实际,承接上级要求,把文化建设、管理创新、精益生产有机联系起来,进一步归纳提炼、本地化形成贴合基层实际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本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框架结构和举措均由四个“面”组成,以面带体,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3.1框架结构
3.1.1学习型
开展安全生产“两学一做”活动,常态化学习《安规》与事故案例,学习上级领导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讲话,形成安全学习长效机制。
采用 “送培到基层”形式,从规章制度、方法、技巧着手,大力开展专职督查和现场管控人员能力培训,着力提升现场安全管控效果。
3.1.2执行型
强化责任链和各类人员的履职监督。突出抓好“1234”(一计划,两票,三种人,四到位)管控机制的落实,严把风险评估发布的精准度和措施制定与刚性落实关,强化事前管控监督。
优化审核员队伍的结构,大力开展审核员培训、领证送培完善审核员积分档案和胜任能力评价机制,着力提升审核员队伍建设和素质。
3.1.3分享与互助型
拓展季度安全班组、安全标兵宣传展示标杆引领与激励效应,强化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楷模作用,同时领导牵头发挥可感领导作用,营造人人争优的安全氛围。
深化安全文化进班组、进岗位、进家庭、进用户等活动的影响力,让安全文化渗透到基层、现场和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提高员工安全道德感和社会安全责任意识,使安全文化在基层茁壮植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4创新型
传承和提炼过往安全文化建设好经验、好做法,持续通过精益项目、头脑风暴等创新安全教育培训及活动模式,多角度、多频度、多维度开展富有特色的培训和活动,以培促学、寓教于乐,全面提升员工安全素养和安全道德观。
创新形式开展安全学习、安全教育等活动,如集体重温安全承诺和安全区代表职责等活动,营造“人人讲安全”工作氛围;利用微信小程序和微信群等开展安全微学堂,让学习绕过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协调解决工学矛盾,提升安全经验分享和事故案例常态化学习质量。
3.2 具体举措
3.2.1转变认识培育安全理念。要以“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理念为核心,精心培育各业务、班组特色的安全文化,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从剖析事故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入手,以案例教育启发员工,转变认识从而培育安全理念,并根植于员工的安全思维中。
3.2.2以亲情培育安全文化。要把严格管理与关爱结合起来。开展两个安全承诺,家庭承诺“高兴上班”,企业承诺“平安回家”,用员工全家福和家人寄语建立亲情栏,员工每天工作前重温向家人的安全承诺,承诺遵章守纪,促进员工自主要安全。
3.2.3树立员工安全守法意识。安全生产是员工最根本的义务和责任,联合工会组织员工家属“安内助”座谈会、家属安全寄语等活动,向家属宣讲安全规程制度及《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用家人的关爱、督促、教育,帮助员工牢固树立安全法制意识,刚性执行电力安全规程制度。
3.2.4 培养安全良好习惯。好习惯决定好结果,着力在培育好习惯上下功夫。如做好安全口号“出门做好六件事、样样做好保安全”,该口号朗朗上口:精神饱满、穿戴齐全、工具完备、风险预判、资料带足、车辆安全,让员工养成作业前良好习惯,自觉会安全。
3.3 成效分析及推广意义
3.3.1成效分析
2018年4月至11月半年多时间,在笔者工作的江门江海供电局推广实施本安全文化建设体系,该单位安全生产的主要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化。其中用户故障出门事件和现场作业违章率大大减少。同时员工的安全意识有了较大的提升。
通过开展多形式安全生产活动,如提升公共涉电安全专项行动、向家人安全承诺、安全用电走进、校园、居民社区等活动,提升企业服务和责任形象,提升员工安全道德观和社会安全责任意识,同时向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用“小”活动起到“大”效果。巧借微信实现实时安全知识、疑问解答等分享学习,实现基层各部门、班组无障碍工作沟通交流,有效促进工作效能提升。
员工对于安全生产的自主性大大提高,全员开展安全创新活动,发动集体智慧,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符合自身班组特色的QC活动和提炼班组安全文化观念,“人人讲安全”氛围空前高涨。
3.3.2推广意义
整个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结合PDCA闭环管理,将现代的科学管理手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推动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强化主体责任的落实,扎实开展安全风险的排查。同时把安全生产作为文化建设体系去抓,打破了传统 “单一部门单一完成”的局限。不仅适用于生产班组,也适用于向其他兄弟基层单位、县区供电局及二级部门进行推广。
4 结语
漫漫人生路,安全第一步,安全就是企业和员工最大的幸福。安全生产工作永无止境,我们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本文通过分析基层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深挖其根本原因,探究结合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管理方法,既承接上级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同时根据基层单位实际,归纳提炼、本地化后把文化建设、管理创新、精益生产有机联系起来,形成贴合基层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构建,促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并通过试点实践有效证明了成效,可作为经验参考,应用到其他基层单位安全文化建设中。
参考文献:
[1]陆平,刘晓林.安全文化构建平安储运——访齐鲁石化储运厂党委书记、副厂长高鹏[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 2017(05):104-105.
论文作者:苏凯昕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4
标签:文化建设论文; 员工论文; 基层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文化论文; 班组论文; 体系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