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窗档案馆温湿度变化规律探讨_相对湿度论文

无窗档案馆温湿度变化规律探讨_相对湿度论文

关于无窗档案库房温、湿度变化规律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库房论文,湿度论文,规律论文,档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无窗库房是档案库房建设发展的一种趋势,旧库房改造为无窗库房后的温、湿度能否更接近档案保护技术标准的要求,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鞍山市档案馆库房是在国家档案局的档案馆建筑规范下达之前竣工的,库房窗户较多。为了达到规范要求,我馆从1995年对库房进行了改造,封闭了窗户,安装了隔离缓冲门,添置了降温、去湿设备。从1997年开始鞍山市档案局、馆接受了国家档案局下达的《无窗库房温、湿度变化规律的研究》科研项目,经过两年时间的工作,现已基本掌握了无窗库房温、湿度的变化规律,为推动我市的旧库房改造,由有窗向无窗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方法。该项目最终通过国家档案局组织的鉴定,结论为:填补了档案保护技术领域的一项空白,为国内同类项目的领先水平。

一、温、湿度的监测

不言而喻,有窗库房的温、湿度随库外温、湿度的变化而变化,无窗库房温、湿度是否受库外温、湿度这种自然现象的影响,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在研究无窗库房温、湿度变化规律时,也同时对库外及有窗库房温、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索。

研究温、湿度的变化规律,必须首先搞好温、湿度的监测。为此,我们制定了监测的内容,确定了监测的方法,选定了监测的地点,规定了监测的时间。

监测的内容:有当日的气象,库外、有窗库房内、无窗库房内的温、湿度,开空调机、去湿机的时间,除水量记录,调控后的无窗库房温、湿度记录。两年来,积累自动监测记录1056张,人工监测记录9300个。

监测的方法:采取人工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人工监测使用的监测仪器是WHM—1型温湿度表及水银式温湿度表。自动监测设备是DHJ—1型自动毛发湿度计、DWJ—1型自动金属温度计各2台, 分放在第一、三监测点内。

监测的地点:监测地点共设四处。第一、第二监测点设在一楼长24米、宽12.5米,面积为300 平方米的无窗库房中间过道的各三分之一处。第三监测点设在二楼有窗库房内。 第四监测点设在库外距离馆房南3米处的百叶箱内。

监测的时间:人工监测为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上午9.00时,下午2.00时,有专人监测,并将当日当时的四处监测点的温、湿度进行记录。自动监测每天上午9.00时取换自动记录纸,收集备查。

二、温、湿度的统计

数字统计是基础,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性工作。只有准确的数据,才能有科学的分析。

(一)健全和完善积累数字的基础工作。

首先建立、健全库内、外温、湿度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的原始记录,并定期对原始记录进行认真的筛选和整理,分门别类地进行统计、汇总,以保证最终汇总数字的准确、真实。

(二)采用多种统计方式。

统计无窗库房和库外的温度、相对湿度,各采用二组统计数据,一组是自动监测统计数据,另一组是人工监测的平均统计数据,力求通过对同一监测地点的同一温度或同一相对湿度进行交叉统计和验证,为分析研究、总结其变化规律,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规范了统计时间。

为下面分析提供的各组统计数据,时间上均统一在“1997年10月至1998年9月”一年的时间内。

三、温、湿度变化情况的分析

(一)温度变化情况的分析。

1.库外温度的分析。

(1)日温度变化分析。从每日温度变化看,在参与统计的204天里,最大日较差是23℃,最小日温度是2℃。

(2)年温度变化分析。从全年温度变化看,最高温度是32℃, 最低温度是-21℃,年温差是53℃。

(3)平均温度变化分析。从月平均温度看,最高温度是27℃, 最低温度是 -9℃,年平均温差是36℃。从年平均温度看,平均温度是13℃。

说明库外的温度无论是日变化,还是年变化都非常大,且变化无常。

2.有窗库房温度的分析。

有窗库房的日最高温度是30℃,日最低温度是16℃,年温差是14℃。月平均温度最高是29℃,最低是19℃。在参与统计的228天中,127天不符合标准,占55.7%,说明有窗库房的温度随着库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

3.无窗库房温度的分析。

(1)日波动幅度分析。从每日波动的幅度看,在参与统计的204天中,毫无波动的有29天,占14.3%,波动幅度在1—2℃之间的有175 天,占85.7%。

(2)年波动幅度分析。从年波动的幅度看,最高温度是24℃, 最低温度是11℃,年波动幅度是13℃。

(3)平均温度变化分析。从月平均温度看,最高温度是24℃, 最低温度是14℃,温度差是10℃,均在标准范围以内。从年平均温度看,平均温度是19℃。

说明无窗库房的温度波动幅度不大,且升降缓慢,全年时间均在合理范围之内。

(二)相对湿度变化情况的分析。

1.库外相对湿度的分析。

(1)日相对湿度变化分析。从每日相对湿度变化看, 在参与统计的199天中,最大日较差是60%,最小日较差是9%。

(2)年相对湿度变化分析。从全年相对湿度变化看, 最高相对湿度是100%,最低相对湿度是15%,年湿度差是85%。

(3)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分析。从月平均相对湿度看, 最高湿度是69%,最低湿度是48%,年平均湿度差是21%。从年平均湿度看,平均湿度是60%。

说明库外相对湿度无论是日变化,还是年变化都非常大,且变化无常。

2.有窗库房相对湿度的分析。

有窗库房的日最高湿度是71%,日最低湿度是26%,年湿度差是45%。月平均最高湿度是65%,最低湿度是31%。

说明有窗库房的相对湿度随库外相对湿度的变化而变化。

3.无窗库房相对湿度的分析。

(1)日波动幅度分析。从每日波动的幅度看,在参与统计的199天中,毫无波动的有11天,占5.5%;波动幅度在1—5%之间的有134天,占67.3%;波动幅度超过5%的有54天,占27.1%, 主要是高湿调控前后的湿度差,这个湿度差是在60%以内昼夜之间缓慢升降的。

(2)年波动幅度分析。从年波动的幅度看,最高相对湿度是60 %,最低相对湿度是43%,年波动幅度是17%。

(3)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分析。从月平均相对湿度看, 最高相对湿度是60%,最低相对湿度是50%,相对湿度差是10%,均在标准范围之内。从年平均相对湿度看,平均相对湿度是56%。

说明无窗库房的相对湿度波动幅度不大,且升降缓慢,全年时间均在合理范围之内。

四、温、湿度变化规律的认识与总结

(一)温度的变化规律。

1.库外温度的变化规律。

日变化规律:日出以前气温最低(季节不同,日出时间稍有不同),午后13时—15时,温度达到最高值。

季变化规律:

冬季:早晨4时—6时最低,午后14时左右最高。

夏季:早晨3时—5时最低,午后14时左右最高。

春秋两季:早晨3时—5时最低,午后13时左右最高。

年变化规律:1月最冷,7、8两月最热。

2.有窗库房温度的变化规律。

有窗库房的温度7、8两月较高,均为29℃,说明高温季节温度高。

3.无窗库房温度的变化规律。

日变化规律:从自动监测原始记录看,无窗库房没有明显的低温段和高温段,而是保持恒温。

年变化规律:无窗库房每年的高温季节是7、8两月,月平均温度在24℃以内。

说明无窗库房受高温季节的影响较小。

(二)相对温度的变化规律。

1.库外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

日变化规律:日出以前相对湿度最高,午后13时—15时,相对湿度达到最低值。

季变化规律:

冬季:早晨4时—6时最高,午后14时左右最低。

夏季:早晨3时—5时最高,午后14时左右最低。

春秋两季:早晨3时—5时最高,午后13时左右最低。

年变化规律:相对湿度最高时出现在雨季,特别是降水量最大的月份,最低出现在冬季和初春这段时间。

如果天气不正常,有雨、雪、雾时,时间上出现变化。

2.有窗库房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

有窗库房的相对湿度6至9月较高,分别为61%、65%、65%、61%,说明高湿季节湿度大。

3.无窗库房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

日变化规律:从自动监测的原始记录看,无窗库房没有明显的低湿段和高湿段,而是保持恒湿。

从年变化规律看,无窗库房每年的高湿季节是6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月平均相对湿度在60%以内。

说明无窗库房受高湿季节的影响较小。

(三)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1.库外的温湿度日变化和年变化都很大。

2.有窗库房的温、湿度随库外温、湿度的变化而变化,高温季节温度高,高湿季节湿度大。

3.无窗库房的温、湿度虽受库外温、湿度的影响,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升降波动幅度小,有波动的,日波动幅度温度在1—2℃之间,相对湿度在1—5%之间,并且速度缓慢,形成自己的“人工气候”。高温季节月平均最高温度不超过24℃,高湿季节月平均最大湿度不超过60%,完全符合《规范》规定的标准。

五、无窗库房温、湿度的调控

无窗库房的温、湿度完全由自然调节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们采用了边监测、边分析、边辅以空调、去湿设备调控的方法,使设备应用更加趋于合理,调控效果更趋理想化。

无窗库房的高温期是每年的7、8两月。1997年7、8两月分别是25.5℃、25.2℃,经过调控后分别降至为24.5℃、23.4℃;1998年7、8两月的月平均温度分别是23.9℃、24℃,经过调控后分别降至为22.1℃、 22.3℃。

无窗库房的高湿期是每年的6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1997 年6月至9月分别是63%、63%、62%、61%,经过调控后分别降至61%、 57%、56%、61%;1998年6月至9月分别是59%、59%、59%、60%,经过调控后分别降至56%、53%、55%、59%。

在调控过程中,我们还掌握了设备应用的基本规律。空调器主要用于每年的7、8两月,去湿机主要用于每年的6至9月。6月中、下旬, 相对湿度逐渐升高,去湿机使用的时间逐渐增多;7、8两月高温高湿,几乎每天都需要调控,空调器和去湿机同时或交替使用;9月上、中旬, 相对湿度逐渐下降,去湿机的使用时间逐渐减少;6、9两月使用去湿机的时间基本是各10天左右。

在两年的调控实践中,我们认为1998年调控效果比较理想,这与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调控技术和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综上所述,经过两年时间的监测、统计与分析,掌握了无窗库房的变化规律,研究解决了调控技术问题,使无窗库房的温、湿度全年都在《规范》规定的范围之内,从而解决了无窗库房不易调控温、湿度,而且所需设备多、运行周期长、消耗大、费用高的问题。

实践证明,无窗库房配合机械设备调节库内温、湿度,是改造旧式库房,有效控制温、湿度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对档案保护技术的丰富与发展,而且其原理科学、工艺简单、易于操作、费用低廉,具有广泛的借鉴价值及推广应用价值。

标签:;  ;  

无窗档案馆温湿度变化规律探讨_相对湿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