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文化促幼儿师范院校美育建设之策略研究论文

以红色文化促幼儿师范院校美育建设之策略研究论文

以红色文化促幼儿师范院校美育建设之策略研究

杨翠娟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江苏盐城,224005)

[摘 要] 红色经典指的是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优秀的、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文艺作品,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期间蕴藏的独特的民族集体记忆和民族文化记忆,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符号表征,也是幼儿师范院校进行红色艺术美育建设的重要资源和载体。幼儿师范院校应充分发挥浸媒体互联网+美育作用,注重开发红色在线课程;应支持红色社团,重视专业展演,突出红色校园文化,使艺术美育建设自觉化、常态化;应深入红色社区,实践红色行动;参观红色基地,学习红色人物,夯实红色实践文化。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以红色文化促自身艺术美育建设。

[关键词] 幼儿师范院校;红色文化;艺术美育;美育策略

2019年4月2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可是,当前高校美育工作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还不相适应,与广大青年学生对优质丰富美育资源的期盼还不相适应。[1]红色经典指的是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优秀的、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文艺作品,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期间蕴藏的独特的民族集体记忆和民族文化记忆,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符号表征,也是幼儿师范院校进行红色艺术美育建设的重要资源和载体。以红色文化促幼儿师范院校美育建设,急需加大相关策略研究。

金枝听老人讲,女人独自行路要扮个老相,或丑相,束上一条腰带,她把油罐子挂在身边,盛米的小桶也挂在腰带上,包着针线和一些碎布的小包袱塞进米桶去,装做讨饭的老婆,用灰尘把脸涂得很脏,并有条纹。

一、利用红色网络文化

(一)开发红色美育在线课程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各省份每年也都有相关活动。幼儿师范院校应及时落实国家、各省份政策,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幼师生的红色艺术欣赏及审美教育课程,进而打造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红色艺术美育精品课程。在线课程团队建设应包括艺术理论课、艺术专业技能课以及文化课骨干教师,而非只是一家之言的单一模式的自导自演。幼儿师范院校最好能结合幼师生平时的艺术实践,融合最新的红色教育内容,开发出相应的校本课程。课程内容应该包括艺术与审美理论概述、红色经典艺术欣赏、红色文化阐释及革命历史梳理、红色艺术的创作等。正如《意见》指出的,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1]

总之,红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涵盖对红色艺术背景文化的了解,及其理论的解析、作品的创作、欣赏等各个方面。红色校本课程可以结合院校每年的红色艺术活动(如“五四”青年节演讲、“12·9”红歌大合唱等)或其他的艺术活动(如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进行以红色艺术实践为主的课程内容开发。这既能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地指导本校的红色艺术实践,促进艺术美育建设。

三是社会组织人才专业化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为其支撑,是相关制度与政策推动的结果,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对现行社会组织人才专业化制度及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加大对社会组织人才专业化制度、政策的合理设计与深入研究。

其一,可以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作用。各班级、各院系都建立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班级文化,展现幼师生风采,传播班级、院系红色文化。其二,可以让幼师生利用手机进行在线红色艺术课程学习。一方面,做好技术设置,以防学生“偷工减料”,并且有学分要求。《意见》提出,“每位学生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1]当然,各学校可根据本校具体情况酌情增减学分要求。另一方面,提升在线课程质量,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其三,专业课教师可安排红色经典作品欣赏、研讨等作业,并设置云讨论区,及时引导、实时呈现、动态评价。另外,院系也可以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开展讲好红色故事、演好红色经典等红色文化艺术活动,并且进行网络投票评选。总之,在满足幼师生自我表现的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幼儿师范院校应充分利用浸媒体优势,营造红色文化学习教育及红色艺术美育氛围,以红色文化促艺术美育建设。

(二)充分发挥浸媒体美育作用

幼师生参加艺术展演的机会非常多,既有学期、学年、毕业等常规汇报展演,又有艺术节、文化节、技能大赛等专业展演、比赛任务,还有毕业班汇报展演等。研究发现,艺术活动及公益活动的育人效果明显。然而,艺术活动中,原创作品匮乏,大部分的舞蹈作品为互联网扒视频现学现卖的,美术作品为临摹或再临摹之作。扒视频模仿、临摹固然节省时间,然而成效不高,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作品不能传播,还难免著作权纠纷。原创固然艰辛,但却可以一劳永逸,既可以积累本校的艺术精品,又可以参加政府文艺奖的评选,还可以进行社区及城市文化展演,“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1]。此外,原创作品如果发布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使艺术效应社会化,也间接为学校做了推广和招生宣传工作。当然,原创不易,红色社团可作为主阵地。学校和院系也应设置专项艺术基金,激励原创歌曲、美术、舞蹈、舞台剧、摄影、微电影等红色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展演,从而激发师生的创作热情,营造激昂向上、健康审美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

2012年11月23日,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在广州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会议举行了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奖杯揭幕仪式,颁发了2011—2012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2011—2012年度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奖、2011年水电工程建设工法奖及质量管理QC小组成果奖。

二、突出红色校园文化

(一)支持红色社团,使艺术美育自觉化

研究发现,大学生最喜欢的德育课程形式为实践体验,喜欢在实践体验中接受教育、培养品德。[4]幼儿师范院校的艺术美育建设离不开深入的红色实践行动。学校应积极与本地红色园校、社区、乡镇联合,拓展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这样,既可以推广本校红色艺术美育成果,又可以让幼师生感受红色园校、社区、乡镇的红色文化氛围,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如江苏盐城建湖县庆丰镇是震惊中外的北秦庄惨案的发生地,庆丰镇以烈士名字命名的村子有“东平村”“东平桥”“许晴村”等。其中,华中鲁艺烈士陵园就坐落在东平村,是为了纪念在这次惨案中抗日殉难的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二队的烈士而建。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鲁迅艺术学院的红色文化景观“铁军艺苑”中也有相关烈士丘东平、许晴、刘保罗、王海纹等华中鲁艺师生的相关展牌和石刻。1941年7月,两万多日伪兵力分四路联合攻击盐城。24日,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的师生在建湖县庆丰镇北秦庄遭遇敌军,寡不敌众,丘东平、许晴等30多位同志壮烈牺牲。其中王海纹、叶玲等多名女学员宁死不降,英勇就义。滨海县以烈士戴秉义的名字命名的,就有秉义乡、秉义村、秉义初级中学。1941年1月,区财经委员戴秉义因惩治八滩地区拦路抢劫的顽匪、捍卫民主政权和百姓利益而被顽匪非法绑架,被严刑拷打数日后投入黄海残忍杀害,时年仅23岁。

如江苏盐城为革命老区,有新四军纪念馆,可成立铁军大学生艺术团等。社团设有专业教师定期指导,教师应鼓励、帮助幼师生开发校史中的红色素材,或者挖掘本土红色故事,创作出富有新时代气息的优秀红色艺术作品。布鲁纳认为,学校只是公民接受教育的一条途径,而教育则是文化的一个功能,“学习的最佳条件是有参与感,有前行经验引导,有社群性、协作性,以意义建构而非意义接收为目的”[5]。红色的社团名称是红色文化符号,可以感召红色精神,鼓舞幼师生士气。红色艺术的创作可以让幼师生感同身受,与英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英雄主义的崇高美感和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

(二)重视专业展演,使艺术效应社会化

4G、5G互联网时代背景下,PC、平板、智能手机将世界一览无余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教育也日趋复杂化、困难化、多元化。各种新媒体夺人耳目,各种自媒体无孔不入,融媒体、全媒体又让人无处躲藏,人们深度沉浸于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媒介进行信息传播的模式之中,360度处于浸媒体海量信息的包围之中。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网络视频直播等新技术手段,为用户打开了全新的体验窗口。[2]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传统教育模式的效果大打折扣。思政课教师几节课的思想教育很可能也抵不住自媒体抖音APP里一个15秒小视频的不良影响。上课时将手机入袋、入柜固然不错,然而大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仍难以把控。禁止使用手机,也只是因噎废食。堵不如疏,与其限制大学生使用手机,不如充分利用手机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宣传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也能引导大学生积极看待红色文化,应对市场经济弊端带来的社会负面现象对大学生的干扰。”[3]

探讨我国医学影像互认共享的情况,首先要界定“互认”与“共享”。《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把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互认界定为检查资料互认和检验结果互认,具体内容则包括四个方面:①具体内容包括医学检验结果和医学影像检查资料;②临床生化、免疫、血液和体液等临床检验中结果相对稳定、费用较高的项目;③医学影像检查中根据客观检查结果出具报告的项目;④医学影像检查中依据动态观察过程出具诊断报告的,或诊断报告与检查过程高度相关的项目。互认强调的是结果性内容或是客观检查项目,其目的是确定互认项目以及避免重复检查。

三、夯实红色实践文化

(一)深入红色乡镇,实践红色行动

社团是幼师生课余时间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重要文化组织形式,也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研究发现,53.7%的学生喜欢参加社团活动,觉得在社团活动中能受到教育。[4]幼儿师范院校应大力支持红色社团的创立、建设、发展,使红色艺术创作常态化、自觉化。各学校可结合自身红色文化优势,创立红色社团,比如以本校红色校友、红色艺术团体命名,或以本地红色英雄人物、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命名。

在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抗日战争中,在为新中国的成立、建设而浴血奋战、无私奉献的红色岁月里,曾经有多少坚定的共产党人献出了年轻的、鲜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红色之歌。他们都是真实、生动的红色文化教育素材,值得我们深挖学习,深入践行。幼儿师范院校可以借助相关艺术教学活动,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到烈士园校、村镇生活、劳动、创作、展演,时间至少半个月。较之走马观花、没有现实场域代入感的参观,这种深度红色体验实践对幼师生的教育成效更明显,也更能促进学校的艺术美育建设。

(二)结合红色基地,学习红色人物

“各高校应恰当结合开发当地的红色资源和校园文化中的红色资源,把不同区域的实态‘红色文化’资源归入点、线、面的立体化结构,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增强吸引力,发挥整体效应。”[6]幼儿师范院校在立足本校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必须走出去,充分利用并开发本土红色资源,加强红色实践文化教育。在实践中,倾听红色故事,体验红色文化,学习红色人物,张扬红色崇高之美。如江苏盐城,曾是新四军根据地,也是铁军精神的发源地,坐落在市区的新四军纪念馆,位于滨海县天场镇秉义村的以烈士命名的戴秉义烈士陵园和红色文化纪念馆,位于建湖县庆丰镇东平村的华中鲁艺抗日殉难烈士陵园等,都深具红色资源研究优势。另外,大丰市有粟裕指挥部旧址,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碑和大丰烈士陵园等,都是重要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实践基地。

除此之外,幼儿师范院校也可以充分利用本省份以及周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美育。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13个省辖市共有红色文化资源300多处。盐城周边就有淮安的周恩来纪念馆,南京有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徐州有淮海战役烈士陵园、淮海地区革命文化博物馆等。盐城周边的上海拥有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宋庆龄陵园等多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实践中,教师可以进行现场教学,请老红军、老八路、老革命等讲述他们亲身经历的红色故事;也可以与校馆、校地合作,让红色社团在实践基地不定期进行红色经典艺术展演,以弘扬红色精神、感受红色魅力、接受红色洗礼。

针对当代大众文化中阴柔之美盛行等不健康的审美倾向,红色经典有利于唤醒红色文化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幼师生的崇高美感。盐城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师范院校立足本土红色文化,有利于促进本校艺术美育建设,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9-04-02)[2019-04-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1904/t20190411_377523.html.

[2] 林坤,赵甍源,黄真金.“浸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挑战与机遇[J].四川戏剧,2018(12):31.

[3] 庄海龙.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4] 杨翠娟.五年制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54-56.

[5] 杰罗姆·布鲁纳.布鲁纳教育文化观[M].宋文里,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 张立,李兴选.全媒体视阈下高校“红色文化”有效传播的多维探析[J].社科纵横,2017(8):149.

[中图分类号] G6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9)22-0090-03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红色经典之新时代文化价值研究”(2018SJA2041);2019年度盐城市政府社科奖励基金项目“盐城红色文化促进高校美育建设研究”(19szfsk140);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7年度校级重点科研项目“红色经典之传统文化内涵研究”(YYZB201712)。

[作者简介] 杨翠娟,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 2019-05-29

标签:;  ;  ;  ;  ;  

以红色文化促幼儿师范院校美育建设之策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