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时期,你敏感吗?_敏感期论文

敏感时期,你敏感吗?_敏感期论文

敏感期,你敏感了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敏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孩子在1.5~2.5岁左右,将进入所谓的“敏感期”或“逆反期”,这是成长过程的正常表现。他看到的事物越来越多,一切都新奇有趣,想自己去探索、了解,不愿被打搅。然而又因为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验,他害怕被伤害、害怕失败,于是一种又想要又怕的心理让他期待父母的支持,同时又怕被干预。在患得患失的情况下,常常说不出自己究竟想干什么,于是就会出现来信中提到的表现。

了解并接受孩子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正常敏感期的孩子有这些特点。

1.自主意识:

当孩子发现自己有能力做一些事情时,就不愿意别人代劳。这种感觉化为行动之后,成功的经验让他获得鼓励,更想自己去做;失败的体验让他产生再尝试的兴趣。只要不打击、终止他的尝试机会,他的“手脑并用”时代就正式开始了。

2.能力试探:

在大人看来很冒险的动作,孩子都想尝试。危险是大人的看法,他并不知道,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尝试。因为有了自主意识,孩子不会没有体验就改变主意,阻止他的体验,他当然不依不饶,即使那是非常危险的行动,你也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去帮助他完成能力体验的愿望。

3.秩序:

孩子没有经验,无法通过严密的思考建立行动计划,只会按照经验或已有的想法去做,你抵触了他的想法,他就会反抗。例如,他已经想好了出门时由他开门,你先出去,他再出去,然后由他关门。你开了门,破坏了他的秩序,所以即使你已经走出门,也必须回来,关上门,再让他按自己的思路重新来过。

4.专注力:

孩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正在做的事情,总是倾注了全部精力,这时他绝对不允许任何干扰。所以当你把他抱起来时他挣扎哭闹,并不是说他不喜欢被抱,而是当时他正在做某件事,或注视着某样物品。

5.体验学习:

敏感期是孩子学习欲望最为强烈的时期,所以只要身体健康,精神充足,他的小脑袋总是不停地想,双手总不停地动。满足他的体验,就是支持他的学习。

6.恐惧:

恐惧来自经验。孩子在体验中渐渐由无知无畏到有所畏惧,都是经验的积累。当孩子在产生恐惧时,适时引导他认识真相就十分重要。因为无知而产生的恐惧将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所以千万不要采用恐吓的办法制止他的行动。

应对敏感期,家长要运用智慧

应对敏感期孩子的“抓狂”,引领孩子共同成长,父母首先要从亲子关系的理念上建立以下三个认同。

1.明确自己的家长定位。

成人和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必须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要,和他平等对话,这样才能被孩子接纳,并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了解并接受自己的特点。

家长对自己的个性特点、生涯规划、价值意识、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都必须有客观的“警觉”。不了解,或者虽有所了解却不承认、不接受,就没有学习能力。例如急躁的个性,你承认确实存在,那么,在面对孩子做出不如预期的事情时,你就会有所警惕,不会立刻火冒三丈,做出不理智的回应。再如急功近利的思想,如果你承认有这种倾向,那么在面对孩子拒绝你的指示时,才会警觉,因而就会容许孩子去做并非你设想好的事。

3.了解并接受孩子的特点。

孩子的特点,特别是敏感期的特点,就算不能全面了解,至少也要大略掌握。能够知道孩子想干什么,就不会认为他在“抓狂”,才能够把握分寸,做出适时适度的回应。能够了解孩子的本性和他做事的原始动机,就不会埋怨他“总不听话”,就知道他并非“叛逆”,不是有意和你对着干。这样,你就会随时检讨自己的言行和对孩子颐指气使的习惯,才会尽可能去帮助他实现愿望。

这三个认同十分重要,能够做到,就能够拥有智慧。

应对敏感期孩子的“恐龙战略”

一些家长在应对敏感期孩子时,采用了一些所谓的绝招,可能一时管用,但长期下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问题。

·放养:

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只要不出乱子,就不加干预。表面上看这是讲求民主和尊重孩子,事实上是逃避责任,是不作为。孩子想做什么,危险性该由家长来评估,避开危险的能力该由家长来传授,体验后有什么收获,该由家长帮他总结,遭遇挫折时家长该给予及时鼓励和宽慰。既然是孩子前行的领航员,家长怎能弃之不顾?

·斗智斗勇:

有人认为孩子善于察言观色,并且不断测探家长的底线,一有机会就为所欲为,所以家长应该和孩子斗智斗勇,迫使其服从。如果以这种方式和孩子互动,孩子将渐渐学会只求目的不择手段,变得是非不分,耍赖撒泼。

·反向操作:

既然孩子总是“反对派”,那么就耍点“阴谋”,要他向东,就故意要他向西;要他穿鞋,就故意叫他光着脚板。结果孩子除了是非不分之外,还知道了家长不能信任,渐渐学会独断独行、撒谎,任何事都不敢和爸爸妈妈说。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

·冷处理: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教育手段,事实上,这只能让孩子的负面情绪不断滋长。孩子经常承受巨大的压力,总是觉得自己做错事情惹父母生气,心中充满负疚感。

·胡萝卜和大棒:

孩子听话将得到奖赏,不听话将被责罚。表面上看是赏罚分明,很讲原则。但事实上这等于向他传达一个信息:我说什么,你就得听从;我说做什么,你就不能不做。这种教养方式以家长为中心,忽视孩子的自主需求。其结果除了孩子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外,还学会了以讨好父母换取好处,进一步学会和父母讨价还价。

·讨好与迎合:

有的家长一味溺爱,于是孩子变得需索无度,渐渐形成动手能力缺乏、情绪化、不讲理和依赖性等种种不良习惯。

有效可行的“双赢策略”

这样的策略秘诀在于,家长充分运用智慧,主动为满足孩子的探索创造有利条件,并适当应用一些谋略,让他在弹性思考和多种选择下,感觉到即使某个要求不是父母原先期望的,但父母仍然支持他的做法,满足他的需求。

这套策略有四个技术层次,缺一不可。

1.家长的教育能力:在孩子敏感期来临之前,家长必须具备5项能力。

①以平等的身份、和蔼的姿态、温婉的言谈和孩子互动。

②了解并接受自己的个性特点,克制自己的浮躁情绪,不轻易发脾气。

③了解并接受孩子的特质,不遏制或打击他的体验需要。

④保持耐心,能够理智地“等待”孩子前行。

⑤做好生活管理,让孩子感受到每天的活动都有规律、有必须遵循的原则。

2.创造安全的活动空间:与其担心孩子遭遇危险,不如预先做好防范。

①安全措施:孩子活动的场所,危险物品尽可能收好,尽量提供较为安全的生活环境。

②自我保护意识:预先主动引导孩子认知危险事物,建立危险意识。例如,哪些物品不能用手触摸,哪些物品不能放进口里,哪些人的话不能相信。

③自我保护能力:主动地、不失时机地教导孩子如何避开危险,知道在遇到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例如,怎样和陌生人对话,在商场里找不到妈妈时该怎么做。

④危险评估:在孩子完成某个活动时,引导他学会评估可能发生的危险,懂得如何防范危险。例如自己从饮水机取用热水,虽没被烫伤,也要乘机引导他认识这样做可能遇到的危险。

3.沟通技术:采用顺势引导的方式回应孩子的需求。

①鼓励孩子说出他准备做什么,想怎样做,如果做的过程中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会怎样处理等等。先听孩子说,再表明支持他的做法,但给他一些必要的提醒或建议。这样做,孩子就会乐意和你商量,不会有抵触情绪或叛逆行为。

②在孩子提出不合理或不可能实现的需求时,引导他思考这么做可能发生的后果,建议他想想那时会怎么样,再顺势引导他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虽然孩子是在你的指点下改变了主意,但在感觉上,他仍然会觉得那也是他自己的决定,同样可以获得满足感。

③在孩子非得要进行冒险行为时,不直接拒绝,也不否定,而是表明很想支持他的想法,但担心他的安全。这时鼓励孩子一同思考更有安全保障的做法。例如孩子想从桌子上跳下来,怎样才不会跌伤?可以在地上铺一块垫褥吗?可不可以让爸爸接住他?这样,孩子就会在体验中知道有些事情不能轻易尝试,并不是爸爸妈妈不让他做。

④在孩子以不适当的方式,如耍赖、撒泼来胁迫你答应他的要求时,必须掌握好慢、稳、信三字诀。慢就是不着急,你不着急,他便会警觉这办法失效,弱化了他的坚持力;稳就是坚守原则,心平气和地提醒他平时说好的约定,原则不能改变;信就是表明相信孩子会讲道理,遵守约定。当然,你还可以根据平日的约定给他一定的处罚,但必须让孩子明白:他必须接受处罚,是因为他的表达方式不适当。

4.激励技术:以激励取代奖励或惩罚,是教育敏感期孩子的最有效利器。

①奖赏会逐渐形成利益交换,而且奖赏的行为很容易被孩子理解为只要结果,不问过程。敏感期孩子总是透过各种尝试体验自己的能力,他需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一件物品或一顿食物的奖赏,或一句“你真棒”的夸赞,固然可以让孩子高兴一阵,但这对他毫无意义。孩子这时候需要的是“肯定”,对他的行为、想法、努力过程的肯定。例如,孩子好不容易叠得高高的积木,他正在想像那是一座桥还是一棵树的时候,积木倒了,他会立刻对自己生气,会伤心地大哭,这时他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发泄。当妈妈兴冲冲地指着倒在一边的积木说:“宝宝好厉害哦——昨天叠七块积木,今天能够叠九块,宝宝进步了呀!”在妈妈的掌声中,孩子很快就会停止哭声,再度动手,他想的是:我还可以搭得好高好高!

②惩罚是必须的,但不分青红皂白的惩罚,或者并非事先约定好的心悦诚服地接受惩罚,对于孩子都是不好的。

③激励方式:有效的激励是让孩子完成一次成功的体验,所以不是凭空夸赞,而是有计划地引导他动手去做,让他获得快乐和感受自己的能力。所以告诉他怎么做,让他享受成功的欢乐,他就不会总是说“我不”,或“我要”。

标签:;  ;  ;  ;  

敏感时期,你敏感吗?_敏感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