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设计应考虑的交通安全因素研究论文_文宏宇

公路设计应考虑的交通安全因素研究论文_文宏宇

青海省公路科研勘测设计院 青海 西宁 810001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公路发展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道路交通安全的形势却不容乐观,道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给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只有合理有效的公路设计才能为驾驶员提供清晰的行车方向,符合对视距的要求,才能保证行车安全。提高公路设计的效果,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措施。对此,本文研究公路设计应考虑的交通安全因素,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设计;交通安全;因素研究

1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1.1平面线形

平面线形是每条公路几乎都会出现的,它对公路的影响也是非常大。公路的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包括直线和曲线。平面线形设计要注意当地的地形与地貌,尽量减少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为驾驶员创造广阔的视野,直线较长且没有路标的地段驾驶员很容易疲劳,增加事故率,曲线较多的地方,驾驶员要时刻保持警惕,容易出现眩晕;曲线半径不易过小,如果车速没降下来,车辆重心偏移,机动车很容易发生侧翻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些都是交通不安全的诱因,在建设前期这些因素都要考虑进去。要想改善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中的不利因素,首先要在公路设计时避免路线过长,根据公路交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适的长度,提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的设计方案,避免因设计而造成的交通事故,提升设计方案是交通安全的首要责任。路面平面交叉也是公路设计中的重要参数,路面平面交叉是道路交通顺畅的重要枢纽,在此路口要合理的设置道路信号灯,避免车辆和行人发生冲撞和不必要的交通事故,交通信号灯能有效的控制车辆的速度和行驶路线,使车辆快速有序的经过路口,出行畅通会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平面交叉的距离不易过小或过多,否则会使主线路行驶的车辆受到影响,容易引发事故。因此,设计平面交叉路口时要尽量避免距离过近和过小的路口。

1.2纵断面线形

在公路建设中,任何环节设计不好都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公路的纵断面同样会使驾驶员的视觉受到影响,纵断面设计不标准还会对车辆的性能造成损伤。纵断面也要以线形为主,其设计的过大或过长会使上坡或下坡的车辆受到影响。上坡车辆会加大车辆性能从而降低车速,超车频繁发生;重载车辆在较长的低速档行驶时,对车辆的水箱会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水箱开锅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下坡路段车辆连续刹车使车辆性能降低,不利于车辆的控制。这些都是不利于交通安全的因素,严重威胁行车的安全,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

1.3视距

视距对交通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经济快速发展前提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物质条件的提升,对于生活环境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将交通事故的出现率降到最低,要提高公路的建设。很多公路以平面线设计为主,其实平面线是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在建设前期要将驾驶员的视线距离和心理素质等考虑进去,视线距离不易过长或过短,给驾驶员留出适当的反应时间,以减少交通事故。视距就是人们视线以内的距离,在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如能提前发现前方道路出现异常,使车辆减速便能避免二次事故,太多的交通事故是由于刹车距离太近,车辆惯性造成的。公路在施工时周围的建筑物、地形、环境都有可能导致驾驶员的视线受到影响,如果视线达不到足够的距离会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所以在公路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地形,在设计中规避这些不利因素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公路设计中提升交通安全的策略

2.1提升平面设计合理性

直线是平面线形设计应用最广泛的线形,它具有探测和设计简单、方向清晰、距离较短等优势,但直线过于单一,驾驶人员长时间面对直线更容易产生疲劳感,集中力不集中,威胁人车安全。必须综合考虑,慎重选用直线线形。我国有关部门对最小直线长度的规定为:当设计速度为60Km/h,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应不小于行车速度的6倍;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最好不小于行车速度的2倍。在实际操作时要充分发挥地形的作用,特别在平原地区,要增加直线的主体地位,不能轻易减少直线线形的比例,但也要注意合理引入曲线以防驾驶员精神松懈发生事故。一般直线长度不应超过20(V+ΔV),其中V是设计行车速度,ΔV是一般在直线段的实际行驶速度与设计行车速度的差值,一般取ΔV=15~20km/h。曲线线形应根据地形的变化做出调整,并能有效衔接前后线形,以保持线形整体的连续性。

2.2综合考虑横断面设计

如何布置公路的路面横向分布即路幅宽也是公路设计的重要环节,应根据使用效果、交通量缓急、道路网的构成以及行车安全规范进行车行道、路肩、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的结构和大小的合理设计,保持道路的连续性和统一性。车行道宽度直接影响交通事故数的相对值,数据一般随车行道宽度的缩减而提高,但如果车行道宽度过大,易形成两列车并行行驶在一个车道中的危险情况,因此,通常车行道应有3.5~4.0m宽。

2.3路肩与分隔带的设计

在道路的中间地段大多数都是采用分隔带以及道路边缘带进行隔离,中间的分隔带在构造上能起到对道路的分隔作用,从而保障两边车辆通行秩序。在道路的边缘设置路缘带的作用是为机动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能不偏离道路,为机动车驾驶员提供了一个安全行车的警示,也可以引导驾驶员的视线,中间分隔带的设计宽度不能随意变换,这样就会给机动车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造成一种视觉上的错觉,使驾驶员不断地变换行驶车辆的方向,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分隔带的设计不应该设计太多的开口,避免机动车的行驶车速不断地进行变换,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另外,路肩的设计应该符合基本规定,不同级别的公路有不同的要求,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障道路设计的交通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4保障视距设计合理性

视距是指驾驶员在公路上行驶时能够一目了然看到前方路况某一地方的距离,对公路几何设计有重要作用。适当的视距才能保障行车安全性。在规划视距时,所有驾驶员的正常平均值应小于反应时间的取值,尤其是在复杂路段下,如在交叉口、立交匝道处、车道变化处、交通标志等设施处,在取反应时间数据时,应延长判断时间,该值应超过2.5S。设计中还应该注意具体视距如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的规划与运算。

2.5限速标志的设置

综合考虑路线规划、路基高速、路面防滑程度等因素,二、三级公路应分路段设置限速标志。设立的每个限速标志都要达到标准,注意区分大型车的限速和小型车的限速,在每条公路的起始点和中段都应设置限速标志,路段设立的间距要科学合理,一般为10分钟的车程。

结语

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也相应增多了交通安全事故。因此,需要从根本上采取措施进行控制,这就体现在公路设计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和管理该项工作。在实际设计之前需要全面掌握和了解建设区域的环境因素,这样能够有效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公路设计的优质性能在较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公路事业实现长久稳定发展,所以需要全面考虑安全设计因素,为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召福,华朋,王超.公路设计的交通安全因素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3):226.

[2]谢佳.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J].智能城市,2017,3(03):249.

[3]张炜.公路设计的交通安全因素研究[J].中国公路,2017(01):134-135.

论文作者:文宏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公路设计应考虑的交通安全因素研究论文_文宏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