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创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_商业银行论文

全面创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_商业银行论文

全面创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商业银行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而WTO(世界贸易组织)是各国与国际经济联系与合作的重要通道,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就是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在21世纪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并将使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实现新世纪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作为国民经济核心的金融业是中国承诺加入WTO之后开放的十大领域之一,国有商业银行如何迎接加入WTO的挑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毫无疑问,长期处于高度政策壁垒下的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对于加入WTO之后高度的市场竞争形势,也的确需要一个学习与适应过程。努力学习、全面研究、深化改革、积极应战,是我国加入WTO的整体对策,也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对我国加入WTO的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我们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开展系列创新,即产权制度创新、经营理念创新、业务管理创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

一、产权制度创新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实现产权制度创新,从而构建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

1、股份制——现代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一般形式。商业银行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其产权制度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股份制法人产权制度便应运而生。它通过终极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形成了商业银行独有的产权结构。出资者作为股东拥有以股权形式的终极所有权,而股东的出资投入商业银行形成商业银行的法人财产,这一法人财产权属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法人。股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导致股东人格和商业银行人格的分化,形成了股东和商业银行的双重人格,即股东只是股权的法律主体,商业银行则是商业银行法人财产权的法律主体,从而赋予了商业银行真正的法人地位。实行股份制的商业银行法人产权制度高度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首先是由于股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从而使股权直接指向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对其法人财产拥有完全的财产权利,使股权与商业银行的所有权有了明晰的产权边界。并且使得商业银行的资本积累多元化、社会化,既保证了所有权在经济上的规范实现,又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与高效流动。其次是商业银行拥有由股东出资形成的法人财产权,从而强化了经营责任,明确了责任关系,降低了投资风险,便利了资本筹措。再次是形成了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了商业银行的运作效率。因此,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现代商业银行一般都是建立在现代法人产权制度基础之上的,现代股份制产权结构是现代商业银行产权结构的一般形式。

2、股份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创新的最佳选择。无论是理论界,抑或是实务界,在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探讨中,都认为实行股份制是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形式的最佳选择。对于实行股份制改革的产权制度创新,我们的初步思路如下。

第一,折股。折股就是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清产核资,清算债权债务,在取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可后,将国有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和固定资产折成若干股,并以此作为国家股投入到产权制度创新后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去。

第二,参股。参股就是采取社会募集形式,扩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可采取选择法人入股,吸收地方政府、企业或个人投资入股,形成新的股东,并依法行使其权利。

第三,持股。持股就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过产权制度创新,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后,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应成为持股总公司。国有商业银行总行通过持股,控制其一级分行。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及其他银行之间,也可以相互持股。

第四,控股。鉴于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且为确保国有商业银行其性质,在进行产权制度创新时,应通过股权结构设计,使国家股占有适当比例,达到对国有商业银行控股的目的。

3、股份制的实现形式——建立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按股份制方式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产权制度创新,就必须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第一,股东大会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国有商业银行的一切重要人事任免和重大决策都必须通过股东大会的认可或批准才能生效。

第二,董事会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常设权力机构。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实行集体领导,负责国有商业银行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国有商业银行董事会成员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由股东或非股东担任,可连选连任。董事应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有限责任。董事会的决议如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致使国有商业银行遭致损失的,参与决议的董事会成员应负赔偿责任。

第三,监事会是股东大会领导下的国有商业银行常设监察机构。监事会与董事会并立,独立行使对董事会、经理(行长)等高级职员以及银行管理进行监督的职能。监事会由股东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政府有关部门的代表,有关专家和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的代表组成。董事、经理(行长)及财务主管不得兼任监事。

第四,经理层是国有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者和董事会决策的执行者。总经理(行长)是经理阶层的核心,由董事会聘任,列席董事会会议,对董事会负责。经理阶层在行使职权时,不得变更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议或超越授权范围。经理阶层因工作失职给国有商业银行造成重大损失时,由董事会追究其责任。

二、经营理念创新

只有树立现代理念,才能把握战略契机,加速国有商业银行适应加入WTO环境下经营策略的战略转换。

1、树立现代经营理念。面对我国入世的挑战,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牢固树立现代经营理念。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客户、市场和效益三位一体。正确处理三者关系,是树立现代经营理念的核心。

第一,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是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在现代营销理论中提出,并被实践证明的最先进的营销理论。商业银行应将一切可运用的资源投注到客户方面,才能以期获得利润。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指出,“商业的目的只有一个站得住脚的定义,即创造顾客”。以顾客满意为导向,无异于在企业的经营传统上掀起了一场革命。可以说是一场企业价值观念的革命,一场企业文化的革命。商业银行是一个真正以人为导向的金融企业,更是应该围绕顾客制定其发展计划,即认真研究客户及其需要,努力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仅是一种经营思想,更是一种经营法则。我国加入WTO以后,国有商业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市场开展运作。以市场为导向,就要学习市场、研究市场、掌握市场运行规律。这里有三个方面必须把握。一是牢固树立市场观念,二是科学进行市场细分,三是准确选择目标市场。其中最核心的是牢固树立市场观念。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一家商业银行的市场观念牢、开拓力度强、市场份额大,其业务发展就快,综合效益就高,社会形象就好。

第三,以效益为目标。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最终目标。我们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但是必须同时坚持以效益为目标。这三者互为表里,不可偏废。

2、注重客户关系价值。注重客户关系价值,实质上是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的延展和深化。注重客户关系价值,强调其无形资产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客户的关系也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资产,是商业银行创造价值的基石,良性运作就可以增值,可以创造多重价值。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象管理其他金融资产或实物资产一样管理客户关系资产。客户关系是一种高品质的无形资产。国有商业银行客户关系价值的高低由购买量、购买频次、对价值和产品功能的敏感度以及关系层次决定。如果国有商业银行不能正确地选择客户,则所有策略都可能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必须严格选择并科学管理客户关系,创立一个有价值的客户关系组合,并逐步使其发展壮大。

3、建立客户经理体制。建立客户经理体制,是树立现代经营理念的表现形式。客户经理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进行业务拓展与营销的业务经营制度,也是国际商业银行通行的业务经营制度。客户经理制的基本特征是以客户经理为主体,把推销金融产品,搜集与传递市场信息,发展、巩固、管理客户等融为一体,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在加入WTO以后,商业银行建立和实施面向市场的客户经理制,拥有一支优秀的客户经理队伍,在有效地启动与刺激市场金融需求,简捷而准确地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服务,增强市场认识、应变、竞争能力以及防范金融风险,寻求更多、更稳定的收益来源,提升银行品牌形象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实现客户经理制还将带动商业银行许多方面的变革,包括银行发展战略、营销策略组合、人事劳资政策、组织机构配置、经营机制与政策、技术装备水平、作业处理系统、内部管理与控制等诸多方面。

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制就是以客户经理为主体,把推销金融产品、传递市场信息、发展银行客户、管理银行客户融为一体,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制度。因此,实现客户经理制绝不是简单的经营策略名称上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商业银行组织功能、管理程序、业务流程等多方面的重大改革,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根本性变革。

三、业务管理创新

按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创新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管理,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要求,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仍然是传统的存、放、汇三大块,这十分不利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综观世界各国商业银行发展史和业务经营史,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都是交替发展的。如战后日本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但随着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这种分业体制由放松到最后破除,最终走向混业经营,即由英国模式走向德国模式。“金融百货公司”毕竟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后归宿。

立足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展望21世纪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我们必须着手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的创新,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建立在知识经济、全球化浪潮、电子化时代的基础之上。

1、业务管理思想创新。商业银行业务管理思想经历了一个由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过程。每一种业务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的经济的背景,都是创新的结果。目前较普遍地采用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的思想,但实际上仍然是以负债管理为主导的思想在发挥作用。如片面强调“存款立行”就是一明显的例子。根据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实际,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存在的现实,我们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应当以资产管理为重点,突出资产管理的指导思想。在重视资产管理的基础上,创新业务结构,突出电子化业务在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中的地位和比例,为业务全面电子化奠定基础。

2、存贷业务关系创新。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管理上一直偏重存款。国有商业银行形成了一种“存款情结”。这是经济欠发达与流通中货币偏紧造成的。由于银行偏重存款,错误地诱导社会公众也偏爱存款,形成了社会公众的存款偏好。目前中央银行多次降低存款利率而银行存款不降或降之甚少即是明证。国有商业银行加强业务管理、创新业务结构,首要的是调整存款与贷款的关系,将贷款管理作为业务管理重心。只有加强贷款管理,迅速清收不良贷款,全面盘活存量资产,才能为业务管理创新形成一个宽松的环境。否则,国有商业银行将长期陷入信贷资产恶化的恶性循环之中,业务管理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

3、突出业务管理创新重点。要以电子化为手段、以表外业务为重点,进行业务管理创新。进行业务管理创新,必须紧紧抓住电子化,甲络化、全球化这一主线。当前最能体现电子化与时代精神的业务是表外业务。电子化为表外业务发展提供了契机,表外业务的发展又为主子化在金融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回顾1979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金融产品的开发,基本上是跟着别人亦步亦趋,没有掌握表外业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和创造性。从目前来看,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不到8%,而美国为42%、瑞士为55.4%、德国为60%。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开拓与管理中,要以发展表外业务为重点,设置发展机构、制定发展目标、拟定发展步骤、促进全面发展。

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

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金融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尽管世界各国在历史传统、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却是古今中外管理者恪守的共同准则和坚持不懈的追求。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强调管理的实质就是对人的管理,是在对人、对人性、对人的本质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的管理。西方商业银行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都非常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创新。由于现代商业银行资本密集和高科技密集的性质,决定了这一产业的价值增值依赖于人力资本而不是物质资本;现代商业银行是高风险的行业,人力资源的素质和人力资本的价值高低决定了风险的高低;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银行业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竞争,而这两方面的竞争又最终归结为人力资本、管理水平的竞争。西方银行家们认为,要想成为一流的银行,就必须拥有一流的人才。我国加入WTO以后,国有商业银行应在人力资源开发、人才管理等方面强化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在与外资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的人才观。面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国有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必须牢固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的人才观,这就是人才开发与管理的资源化观念、市场化观念、社会化观念和国际化观念。首先是要树立资源化观念。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人才是一种资本,是一种人力资本。舒尔茨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现代经济的增长,除了物质资源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人的资源因素。人力与人才资源的投入与其质量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经营活动中,也应当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深刻认识人才与人力资源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牢固树立人才的资源化观念。其二是要树立市场化观念。商业银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人才交流市场是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人才开发与管理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要通过市场招揽人才;通过市场进行人才交流,获得优秀人才;并且要让市场机制在人才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保证国有商业银行人才结构的生命与活力,从而为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准备充分的人才。其三是要树立社会化观念。经济金融活动的社会化,推动着人才开发与管理的社会化。国有商业银行的人才开发与管理必须树立社会化观念,构建面向社会的开放型人才开发与管理机制,打破目前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封闭状态和体内循环状况,以适应加入WTO以后的经营管理要求。其四是要树立全球化观念。经济的全球化推动着金融的全球化发展。WTO的成立以及我国加入WTO,就是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的一个明证。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要面对国内外竞争,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和世界实力的知名商业银行,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国际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有商业银行要培养具有开放意识和国际经济金融知识的优秀人才,以适应加入WTO条件下的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活动;要从国外引进优秀的高级银行经营管理人才,对国有商业银行既有的人才结构进行充实和改善;要充分利用国外优秀的银行管理人才,在国外开展广泛的业务经营活动,以解决国外分支机构人才紧缺的状况。

2、加速人才开发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国有商业银行人才开发与管理必须加速现代化,这包括人才开发与管理思想现代化,人才开发与管理制度现代化和人才开发与管理方式现代化,从而全面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首先是人才开发与管理思想现代化。知识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化是现代世界经济的三大特征,国有商业银行人才开发与管理思想必须适应上述特征,牢固树立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并以此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基础和出发点。其二是人才开发与管理制度现代化。要根据现代化的思想,建立现代化的制度,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进行人才开发与管理。这些制度包括:组织结构与职位准则制度、职能等级资格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人才选拔制度、劳动报酬与激励制度、员工招聘与录用制度、劳动合同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通过建立现代化的人才开发与管理制度体系,使国有商业银行人才开发与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其三是人才开发与管理方式现代化。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人才开发与管理。要实行国有商业银行人才开发与管理计算机化、网络化,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的人才库。只有抓紧进行国有商业银行人才开发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才能使国有商业银行广招人才、活用人才、优出人才,从而为加入WTO以后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创新人才开发与管理的激励机制。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吸引、开发和使用人才。科学的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发展激励三项内容。首先,物质激励是基础。要从报酬、奖金等物质方面奖优限劣,激励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与创造性。其二,精神激励是重点。要善于运用精神激励的方法,激励国有商业银行员工敬业爱岗,并通过精神激励的形式,使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而重塑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形象与精神风貌。精神激励的方式主要有评优、评先以及其他荣誉性的方式方法。其三,发展激励是核心。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发展激励必须三位一体,互相联系,共同作用。发展激励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深化和核心层面。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作用与效应的时区有限,只有将其与发展激励结合起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效应才会放大与持久。发展激励的形式主要有行政职务的晋升与调适、技术职务的评聘与运用,以及定向培养与专业培训等。通过发展激励,使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对自己的事业与前途充满信心,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充满期冀,从而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奉献全部身心。

4、注重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加速教育培训,开发储备人才,是国有商业银行人才开发与使用的重要内容。国有商业银行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必须注重以下方面:一是更新培训观念。要树立适应加入WTO、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培训观念。要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提高培训相结合,因人、因事、因时开展岗位培训,以期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巩固培训基地。要根据国有商业银行员工队伍的状况,以及我国加入WTO以后的形势,抓好国有商业银行培训基地的建设,按照现代化的要求,按照国际化的标准,按照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需求,建设一流的国有商业银行培训基地。三是全面开展培训教育。要有步骤、有计划、分层次地全面开展国有商业银行的教育培训。根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进行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等的适应性培训,并且培训教育要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从而为国有商业银行准备优秀的人才队伍。

标签:;  ;  ;  ;  ;  ;  ;  ;  ;  ;  ;  ;  

全面创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_商业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