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申娅萍

冥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申娅萍

重庆市渝北区实验中学校 申娅萍

摘要:冥想的精髓是将注意力、情智、心理触角集中到内心感受上来,从而体悟思想、心灵深处的意识和情感。语文情境教学亦是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萌动,二者有相似和共融之处。本文论述了巧借冥想于语文情境教学在激发兴趣、再现情景、感悟情境、领悟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冥想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冥想作为一种凝神专注的方式是可以带入初中语文课堂的,本文在界定冥想含义及其意义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语文教学的不同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冥想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这也是笔者对6M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初步尝试。

一、冥想的意义

1.冥想的原生态充满创新

冥想能产生最初的、最真切的思想。冥想是更深层次的自学,不看课文全部内容,只是从课题出发,或从插图出发,或从开头段落出发,思考课文内容。想象编者会怎么写?教师会怎么教?这样做比学生直面课文还要真切、新奇、富有创意。此外,还可以借鉴以前学过的类似的课文内容与课文要求来冥想,去冥想课文的知识结构,这简直就是思想者之间的对话,是与课文编写者的智慧较量,是一种更深入的学习。学生应竭尽所能地想周全,然后,再打开教辅资料,解答自学中的难题,此时学生会既有被专家们的智慧折服的敬佩,有自己的见解与专家不谋而合的欣喜,有对课文开发者的质疑,也会有对课文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思考。

冥想能产生鲜活的思想。冥想让学生经历对课文的开发过程,这与学生直接面对课文、教辅书存在着巨大差异。思想是生长的,是在自身思想的根上长出来的,冥想就是运用思想的力量,刨根究底,让观点在思维中延伸。学生要想有新的观点和看法,不能让课文与教辅的观点先占领自己的头脑,必须回到自己对问题的原初状态下才能生长出自己的思想来。冥想是避免前嫌、直面纯真的自然态。

2.冥想的自组织彰显个性

冥想是自组织,而不是他组织,冥想彰显个性大气。学生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想法有着本质的区别,课文编者的思路对学生来说是他组织,学生的自组织是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是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充分展现,是自己的方向,前行的力量。冥想获得的想法是自然的、没有做作的,无冥想的自学,只能是读写抄地草草了事。就拿自学时教师经常布置的“质疑”环节来说,质疑,要求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自己的疑问,试着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做上小记号。学生通常都是质疑词语的意义或是句子的含义。查找字典等工具书或教辅书是学生解疑的“法宝”。教辅书中的内容虽然翔实,但总是专家的,无法聚合的。学生解决字词是不在话下的,但解决句子含义,往往是生拉硬拽,苦苦地联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反,学生如果对字词或是句子结合上下文进行冥想,哪怕结合插图冥想,结合旧知冥想,就会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课文内容体系,课文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是在学生“自思”的思想上生发出来的,是一种自组织。学生对不同学习内容的事先预料,然后再打开教辅书做有益的补充,这与直接面对教辅书中的答案,生搬硬套进行自学的效果有天壤之别

二、冥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课前冥想,创设情境入文本。

在教授文本内容前利用图文或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冥想,能让学生的思维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第二阶段,更快的走进文本。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采用一组罗布泊昔日的图片配合音乐在课前循环播放,为学生营造一种忧伤的氛围。上课时,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冥想:罗布泊曾经是怎样一片美丽的仙湖?现在在你眼前的罗布泊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你置身其中不断前行,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让学生说说脑中所见和心中所想。通过冥想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学生带入本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刻体会课文全篇充满着的强烈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2.课中冥想,加深理解近作者。

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一课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不能设身处地体会海伦?凯勒这个盲聋哑人的感受,所以在上课时,就让学生参与一个冥想小活动,闭上眼思考“什么是愛?”,然后向同桌来表达自己理解的爱,过程中不许睁眼不许出声。通过这次冥想,创设情境,让学生能更接近作者,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文中的叙述,体会文字背后的心理与感情,从而加深对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的理解。

3.课后冥想,巩固记忆重建构。

在文本内容教授结束之后,运用冥想辅之以思维导图,能唤醒学生内部意识,巩固知识记忆深刻,帮助学生重新建构知识体系。如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一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结构严谨精美。作者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描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其构思布局,颇巨匠心。在讲授完文本内容后,让学生在音乐的背景下凝神冥想,发现文章结构的精美之处。再将脑中所想的内容绘制成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文中的“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和迎春图”用图画和知识链的方式画出来,通过冥想重新建构知识。多感官教学改变传统纯课内阅读知识的讲授为阅读技巧方法的引导,唤醒学生内部意识,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催化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会内省式、体验式的学习,逐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俊晔.浅析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才智,2014(35):53.

[2]白海香.合作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03):123-124.

论文作者:申娅萍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冥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申娅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