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企业改革为突破口促进整体经济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突破口论文,经济增长论文,小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兵团小企业的现状
1998年兵团各类工业企业3411个,其中国有企业1249个,个体私营企业2162个;在国有企业中,大型企业9家,占0.7%,中型企业34家,占2%,小型企业1206家,占97%。而小型企业总产值占60%以上、 资产占40%以上,就业人数占50%以上。兵团小企业重点分布在师局和农牧团场。小企业在数量、产值、资产、就业人数等方面均占有很大比重,居于重要地位。而交通、建筑、商业等方面的情况更是如此。所以,兵团国有小企业是兵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经济增长点,小企业改革发展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场、师局、兵团整体经济的增长,对兵团经济发展、社会的稳定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国有小企业特别是以场办企业为主体的小企业改革有了较快的发展,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增加和改善了地方财政收支状况。二是扩大了就业,活跃了市场,改善了职工生活。三是兵团在国家经济中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小企业的发展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目前兵团小企业改革方式,可以归纳为“二多三少”:多数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制,改组改制了一批;多数经营条件差的企业通过抵押承包、租赁经营、托管和分立等放活了一批;少数发展条件较好,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通过股份制和引资嫁接,扶持壮大了一批;少数困难企业通过兼并、出售、破产淘汰了一批;少数规模较大,难以实施改制的企业通过签订资产经营责任合同,强化提高了一批。
国有小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使企业寻找到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具体形式,促进了小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增强了企业活力,使部分垦区、企业走出了困境,带动了垦区、农场整体经济增长,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影响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兵团小企业改革的进展,与中央的要求和全国小企业改革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一是力度不大。二是小企业改革的步伐还不大,进度比较缓慢。三是管理落后、亏损面大、负债率高,不少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影响经济发展和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四是小企业改革的成效还不十分显著,带动整体经济增长的效果还没有充分呈现出来,究其因素主要是:
1.对小企业改革促进整体经济增长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一是有的企业领导怕改制后,自身失去“铁交椅”位子。二是有的职工怕改制后,失去国有企业身份。三是有的企业领导怕企业改制后,自己应有的权力受到约束和制约。四是有的领导怕小企业放开后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多了,影响农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发展。
2.没有将放开搞活小企业与促进整体经济增长有机结合起来。一是没有将放开搞活小企业与积极扶持、促进垦区经济发展相结合。二是没有将生产与流通有机结合。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现象,在投资方向上明显偏重于生产领域,尤其是小企业得到的资金支持偏小,致使企业后劲不足,发展明显滞后。三是没有将小企业改革与垦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致使有些小企业改制后难以产生效益,带动垦区整体经济增长的效果不明显。
3.国有小企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一是兵团小企业“散、小、差”,即经营分散,主渠道作用难以发挥;经营规模弱小,进销批量小,商品档次低;管理差,效益差,有实力的大企业少,以致在市场放开后无法与众多经营手段灵活的私营、个体企业抗衡,无法与合资企业的机制相比,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兵团多数小企业工艺、设备、产品落后,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很低。
4.各垦区、农场国有小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严重。各垦区小企业产业结构趋同,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在整个行业中尽管有些企业暂时可以搞好,但仍然有相当多的企业十分困难,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上述矛盾更加突出,一批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职工下岗增多,再就业压力增大,严重制约着小企业深化改革。
5.国有小企业历史包袱重,债务负担重。目前,兵团小企业大部分是亏损企业或微利企业,资产负债率都很高,甚至资不抵债,即使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也是将国家的包袱转嫁到职工身上,况且职工也不会将养命钱拿出入股,这已成为深化小企业改革的制约因素。
三、对促进整体经济增长、深化小企业改革的几点认识
(一)切实转变观念,加大对小企业改革的力度
在思想观念上,要充分认识到小企业的改革对促进兵团经济和社会发展占据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抓大放小”的方针体现了政府对不同企业采取的不同管理策略。其中对小企业的“放”,应该主要是指产权和机制放活,经营和分配放开,而绝不能理解为宏观调控放松或者主管部门放任不管,放任自流。在改制中,要坚持放有度,管有序,放管结合的原则,当前尤其要加强对某些方面和环节的统一管理,切实克服因管理松驰、调控薄弱带来的诸多弊端。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系统推进小企业改革
一是从政策上扶持小企业,规范小企业的生产与管理,保护小企业的各项权益,为小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二是加强小企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政策研究,鼓励和扶持小企业向“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方向发展。三是加大对改制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支持那些产品有市场、有效益和开发应用新技术的小企业。四是各级部门、领导在市场信息、新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市场开拓、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强对小企业的指导和服务。五是认真清理和取消各种不合理的费用,帮助企业卸掉包袱,减轻企业负担。六是建立和完善小企业社会化保障和服务体系,为广大职工营造一个减少失业之忧的社会安全网。
(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资本运营中寻找国有小企业改革的出路
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是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规律性表现。企业破产,体现市场不容忍低效经营;新企业诞生,则意味着资源流入高效率部门。按照这一思路推进众多国有小企业改革,就要以实现国有资本运行的高效率为基本目标,结合解决国有小企业现存的机制、体制和结构性问题,着力创造有利于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的新机制,从而为国有资本的灵活配置和高效使用提供条件。为此,当前要加快推进国有小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强化国有资本运作的力度和技巧,鼓励国有资本参股到产业有优势、机制有活力、发展有前途的非国有企业中去搭“便车”,借“机”生蛋;或通过股份制改造,融合吸收非国有资本,利用非国有经济的优势,借“船”出“海”。在资本运营中寻找到适合国有小企业改革的出路。
(四)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素质,强化管理
一是选好当家人是对企业最大的投入。各级党委要切实抓好企业领导班子的考核和调整,特别是要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懂经营、善管理、廉洁自律的优秀人才担任企业领导人。二是企业要在抓好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资金、成本、营销、现场管理,着重在基础管理上下功夫,苦练内功,把经济搞活。三是要加强人员培训,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四是要培养一大批有胆有识,勇于创新,敢于负责任的企业家队伍。五是要把强化企业管理作为办好企业的一项基本功,扎扎实实地学邯钢,千方百计降成本,增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