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收入:从列报到申请_其他综合收益论文

综合收入:从列报到申请_其他综合收益论文

综合收益:从列报走向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收益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综合收益被认为能够克服传统净收益报告模式透明度不高、业绩信息不全面的缺陷,更有助于实现会计目标。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纷纷出台报告综合收益的规定。我国从2009年开始要求报告综合收益,并于2014年从准则层面规定了综合收益的内容和列报方式。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其在决策、风险控制和业绩评价中的运用,但目前综合收益信息的运用程度仍十分低,远没有达到准则制定者所期望的水平。

      一、综合收益与净收益的联系及区别

      我国2014年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以下简称《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第32条规定:“综合收益,是指企业在某一期间除与所有者以其所有者身份进行的交易之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企业某一时期所有者权益变动来源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企业在该时期赚取的净收益,即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数额;二是已确认但尚未实现的收益,如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三是所有者追加投资或撤回投资;四是向所有者分红派息。前两项之和构成准则所定义的综合收益,而第三、四项之和则是准则所称的“所有者以其所有者身份进行的交易”。美国财务准则委员会(FASB)早在1985年颁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3号——财务报表要素》中将综合收益作为十个会计要素之一,并于1997年颁布《财务会计准则第130号——报告综合收益》(FAS130),要求企业报告综合收益。FAS130明确指出:报告综合收益是为报表使用者“在评价企业经营活动、预测及控制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时提供帮助。”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之所以要求企业报告综合收益并“将净收益作为综合收益的一个组成部分披露”(FAS130第13段),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1.综合收益更能满足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与风险控制需求

      权益价值表示为权益当前的账面价值加上未来收益的现值,决策以权益估值为基础,而权益估值又以未来收益的预测为前提。会计决策有用目标关注的是收益的预测价值和企业价值相关性。从预测的角度看,当期收益是已实现的前期预测收益加上预测误差。准则设计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提高本期报告收益对未来收益的预测能力。与净利润相比,综合收益包含了本期确认但在未来实现的收益信息,以综合收益为报告基础,能够降低预测误差、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因而建立在综合收益基础之上的预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股票估值,以综合收益为基础的市盈率对股价的合理性能够做出更精确的解释。盈利能力实际上是企业为投资者创造财富的能力,综合收益数字能使报表使用者在进行盈利预测时考虑影响所有者财富的所有因素,综合判断所有资源的盈利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决策需求。

      从财务角度看,企业的风险实质上是未来现金流风险,风险管理则是对未来现金流“不确定性”的管理。收益对现金流的影响不局限于已确认并已实现的净收益,还包含已确认但当前尚未实现的收益。作为“其他综合收益”确认但未实现的收益或损失项目虽不会对目前的现金流产生直接影响,但会对未来现金流产生影响。因此,综合收益预测未来现金流的准确性优于净收益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从而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对未来现金流的控制。

      2.综合收益信息有助于对管理层的业绩评价

      作为业绩评价的收益需要具备客观性和全面性。收益信息的客观性会随业绩可操纵性的上升而下降,而以综合收益为基础的业绩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程度会高于净收益,综合收益信息中所包含的未实现盈余有利于反映报表间的勾稽关系并减少管理层的操纵,有助于管理层重视所有影响股东利益的经济活动。基于净收益指标基础上的业绩评价与激励模式,可以通过净收益项目和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之间的转化达到调节净收益的目的,而以综合收益为基础的业绩评价能够有效抑制通过金融工具重分类和已持有金融工具的买卖等活动进行应计盈余操纵和真实盈余操纵,从而大大缩减利润操纵空间。同时,收益的全面性要求收益指标包含构成收益的所有因素,综合收益很好地满足了这一要求。另外,综合收益中包含着目前尚未实现、将来能否实现存在一定风险的收益(即其他综合收益),所以报告综合收益能够促使管理层关注收益的质量和收益的可持续性。可见,以综合收益为基础的业绩评价与激励能够有效抑制管理层追逐短期利益行为,使其能够关注企业长远发展、关注所有影响所有者财富的因素。

      二、综合收益列报的变化

      综合收益中的净收益始终是在利润表中列报的,因此综合收益列报模式取决于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从会计技术角度看,其他综合收益列报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作为所有者权益项目列报;二是作为收益项目列报。FAS130对其他综合收益具体项目的列报做了选择性规定,报表提供者可以将其他综合收益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项目在所有者权益表中详细列报,也可将其他综合收益作为收益项目在收益表或单独的综合收益表中列报。2009年至2013年之间,我国企业报表体系将其他综合收益作为所有者权益项目列报,2014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改为将其他综合收益作为收益项目在利润表中详细列示,从而做到了在利润表中完整列示综合收益的全部内容。从理论上讲,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作为所有者权益项目列报更多的是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作为权益的调整项目看待并有意淡化其收益性质,而将其他综合收益作为收益项目在利润表中列示意在强化其收益性质;从实践角度看,将其他综合收益作为收益项目在利润表中列示能够提高报表使用者的关注度,为投资者决策、企业风险管理和业绩评价提供更加透明的信息。尽管理论界对综合收益信息在决策、控制、评价等方面的运用方式观点尚未统一,实务界做法也各异,但是将其他综合收益作为收益项目列示保证了收益项目的完整性和收益指标的全面性这一点,理论界、实务界和准则制定机构已达成共识。

      三、关于综合收益信息运用的思考

      综合收益信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企业估值、风险管理与业绩评价三个方面。实际上,证券分析师或财务分析师在进行企业估值时一直是关注并考虑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的,而将其他综合收益作为收益项目详细列报为他们的分析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但是,综合收益信息在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和业绩评价方面的系统运用目前基本上属于空白。我国在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进程中,必须重视综合收益信息在企业风险管理和业绩评价方面的运用。

      1.加强综合收益信息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将综合收益信息应用于企业风险管理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1)科学构建以综合收益为基础的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分析时,尤其是进行中长期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分析时必须关注综合收益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的影响,以综合收益为基础构建利息保障倍数、资产盈利能力等指标,使其具有更多的信息含量,提高分析的准确度。

      (2)关注不同类别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影响未来现金流的方式。可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在影响现金流的时间方面比不可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有相对高的确定性,在影响现金流动方向方面也具有比较高的可预测性,风险分析时应给予较高的权重。

      (3)基于项目特性进行风险分析。除了关注传统项目的特性外,还应关注与公允价值计量有关的项目的风险特性。例如,净收益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其他综合收益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金额和方向可用于直接预测未来现金流的时间、方向和规模,但其他综合收益中的“现金流套期保值损益的有效部分”项目本身就是对未来现金流动风险的对冲,其金额的高低并不是评估该项目风险的关键因素,现金流套期保值风险敞口以及覆盖时间才是评估风险的重要依据。

      2.加强综合收益信息在业绩评价中的运用

      客观地说,综合收益运用于业绩评价方面的难度要大于在企业估值和风险管理中的运用难度,原因在于管理层认为综合收益的管控难度远大于净收益,因而缺乏运用综合收益进行业绩评价的足够动力。2008年西方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使管理层对综合收益的业绩评价产生了抵触情绪,因为在危机时期其他综合收益的大幅度波动引发了综合收益的波动,管理层为此将业绩波动的根本原因归为综合收益信息的运用。因此,将综合收益用于企业业绩评价,必须解决好认识问题和技术问题。

      (1)认识层面。从认识层面看,综合收益信息运用于业绩评价的难度在于管理层认为综合收益指标在业绩评价中的运用导致了企业经营业绩的波动,而导致波动的很多因素是管理层难以掌控的。事实上,无论是否采取综合收益进行业绩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波动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综合收益信息更全面地反映了企业业绩波动。就如公允价值的运用不会引起资产、负债价值的波动从而增加企业风险,而只是更真实地反映资产、负债的价值波动。同时还必须看到,企业经营中始终存在着管理层难以掌控的因素,无论是用净收益衡量业绩还是用综合收益衡量业绩,这些因素都是存在的。用综合收益衡量业绩客观上使管理层难以掌控的因素增加,但能够促进管理层事前决策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另外,财务分析中任何单一指标无论用于什么方面都存在缺点和不足。业绩评价中运用综合收益信息并不意味着只用综合收益一个指标,而是建立包含综合收益信息在内的指标体系,更何况在评价过程中还可以采取剔除或调整某一具体因素的做法来满足评价要求。

      (2)技术层面。从技术层面看,业绩评价中运用综合收益信息,首先,必须对综合收益指标进行必要的调整。除了按现行规定或做法调整净收益项目外,还要按照全面性、客观性和可控性要求做好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调整。例如,“现金流套期保值损益的有效部分”的功能是为被套期保值对象进行价格锁定,并最终构成被套期保值对象价值的组成部分,因此业绩考核时予以剔除更适当。其次,需要设计合理的以综合收益为基础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国资委等主管部门层面应按通用指标和行业特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企业自身需要根据与评价相关的激励方式的要求建立纳入综合收益信息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在进行综合收益和净收益差异分析、综合收益指标历史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企业战略目标确定指标应达到的水平,以此作为业绩评价的标准。

标签:;  ;  ;  ;  ;  ;  

综合收入:从列报到申请_其他综合收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