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_现代服务业论文

现代服务业: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_现代服务业论文

现代服务业: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新一轮论文,支柱论文,现代服务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与国外的实证

服务业的发达程度代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产业经济学理论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呈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库兹涅茨认为,制造业开始下降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大致在人均GDP为6000美元(1987年价格)的时期。若以1997年价格计算,这一拐点应在人均GDP 8000美元左右,即在人均GDP达到6000~8000美元之前,制造业是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而当人均GDP达到6000~8000美元之后,制造业增长开始减速,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表明,以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主导力量必须在工业化有相当高程度的发展之后才会出现。[1]

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之间的强相关性也被各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所证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大都在一半左右;进入21世纪后,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基本都达到了三分之二的程度。2001年世界GDP中,服务业比重为68%,其中最高的是美国,2002年达到75%;而提升速度最快的是中等收入国家。(如表1)服务业就业比重的上升与其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基本一致,这可从服务业就业的份额不断上升中得到证实。

表1 部分国家服务业产出年均增长情况

GDP  服务业

1970-

1980-  1990-  1970-

1980-

1990-

1980

1990

2002

1980

 1990

 2002

世界 3.7

 3.3

2.7

4.1a

 3.5

  3.1

 高收入国家

 3.5

 3.3

2.5

3.8a

 3.5

  3.0

中等收入国家

 5.9

 2.9

3.2

6.6

  3.1

  3.3

 低收入国家

 4.0

 4.7

4.3

5.0

  5.4

  5.4

美国 3.3

 3.5

3.3

3.4a

 3.3

  3.7

日本 4.5

 4.1

1.3

5.0

  4.2

  2.2

韩国 7.4

 8.9

5.6

6.6

  8.4

  5.6

印度 35.7

5.8

4.4

  6.9

  7.9

注:a为1971-1980。

资料来源: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tabase.

江小涓等人的研究进一步指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两项指标都与人均GNI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表2)。从长期看,收入水平是解释服务业比重的重要因素。但在不同收入阶段的各个国家组别内部,这种相关性明显减弱,即在每一个收入区间,收入水平与服务业比重的关系不够显著。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NI增长幅度较小时,收入增长与服务业发展的对应关系并不明显;但当一个国家经过长期增长,人均GNI从低收入组别迈入高收入组别时,服务业发展也相应跨上一个台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显著上升。特别是当人均GNI从低于756美元增长到766到2935美元这一阶段时(下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很有可能出现一个较大的增长。[2]

表2 人均GNI与服务业发展指标的相关性

  与服务业增加值

与服务业从业人员

  比重的相关系数

 比重的相关系数

 低收入国家 0.141

  0.255

下中等收入国家0.457**

0.169

上中等收入国家

  -0.102

  0.182

 高收入国家 0.310

  0.451*

全部

 0.560**

0.633**

注:*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

资料来源: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毫无疑问,服务业比重已成为衡量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差距很大:34个低水平国家为36%,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0%,22个高收入国家为65%。而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的服务业产出比重已经上升到70%。这表明,现代经济发展绝不仅仅表现为一个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的工业化过程,而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内生着服务业的兴起。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也显示,第二产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因为第二产业的快速增长可以刺激服务业的兴起,而服务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推动第二产业的持续性增长。

更具体地说,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为生产提供服务的,其中的许多活动是工业企业内部职能的外部化。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专业化分工使许多企业承担着多项职能,而当这些活动或职能的外部交易费用小于内部管理费用时,企业就会将内部的融资、咨询、运输、创新等功能外部化,由此诱发服务业的发展。当然,服务业并非被动地依附于第二产业,服务业的发展会进一步对第二产业形成反作用和推动力,服务业的兴起将使更多的人脱离工业生产而专门提供服务产品,进一步扩展第二产业的市场需求。另外,服务业构成了工业生产中间产品的投入部分,它的发展将会降低第二产业的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因此,服务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种不断强化、唇齿相依的双向互动关系,工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过程。正如意大利经济学家佩里切利所指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是强劲,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量就越大;此外,服务不仅使生产成为可能,而且服务的效益也决定了社会的进步。”[3]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现代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阿兰·格林斯潘在谈到当代美国经济增长时说,美国的GDP变轻了,现在美国的GDP比50年前增加了5倍,但GDP的物质重量比50年前却多不了多少。GDP变轻是服务业占GDP的比例越来越大的结果。服务业的附加值相当大,服务业所占的比例大,GDP自然就会变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也指出,在相当程度上美国的经济是一个服务型经济,美国已经从制造业转向了服务相关的行业。与10年前相比,美国的服务和技术行业的多数公司规模都扩大了3至5倍。1992年至2002年期间,美国金融服务业资产增长了353%,信息与传播业的资产增长312%,技术行业资产增加246%,教育和卫生保健业资产增长367%。制造业、采矿业和农业在美国经济整体中只占了33%,其余都是服务业,如交通运输、教育、医疗、批发、零售等服务业。这表明美国公司资产正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从非技术制造业向技术制造业转移。因此,GDP变轻代表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二、现代服务业:内涵及主要特征

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全球经济服务化趋势不断加剧,服务业内部也发生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现代服务业从传统服务业中分离并得到快速成长,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现代服务业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的。贝尔认为,工业社会的服务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业和零售业,后工业社会的服务业应该是现代服务业。与服务业概念一样,现代服务业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有人将其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的现代服务业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它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而兴起的,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移动通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二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房地产、电子商务等。广义的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服务业,是指在一国的产业体系中,基于新兴服务业成长壮大和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型服务业。[4]

更具一般性的观点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是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部门,通常具有“三新”(即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和“三高”(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征,[5](P11)包括了金融(银行、证券)、保险、通信、计算机应用服务、房地产、旅游、中介服务、传媒与文化业、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业等对经济增长贡献日益增大的服务行业。

而在OECD、美国的统计以及研究报告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简称KIBS)则被更普遍地使用。所谓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主要是指那些显著依赖于专门领域的专业性知识,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和组织,它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中扮演着主动且关键的角色。[6](P5)它可以分为这样两类:一是由传统的专业服务组成的知识服务业,如会计和法律服务等,这类服务业主要利用行政系统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专有知识,帮助顾客与复杂的社会、自然、心理和生物系统进行沟通交流。这类活动通常是新技术的使用者而不仅仅是其发展和扩散的代理人;二是技术密集型知识服务业,即由与技术、新技术的产生和扩散相关的新服务组织所组成,典型的活动如与计算机相关的服务业和技术工程服务业。[7](P28)也有学者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主要包括五个行业,即通信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业、以物流为基础的电子商务行业(即广义的电子商务,包括零售批发)、教育和医疗保健。[8]从总体上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之内。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高技术产业增长、互联网普及以及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在支撑全球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异军突起。现代服务业既是新技术最主要的使用者,也是新技术最主要的推广者。特别是从事技术服务和支持的服务业促进了各种新技术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发展,例如运输和仓储业直接融合了运输工具、仓储管理和信息技术多个领域。更为重要的是,网络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改变了经济运行的方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借助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不仅改变着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而且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正是在知识、技术和全球化力量的推动下,服务业内部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促进了传统服务业的振兴,使传统服务业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产品;(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迅速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产品价值体现在服务的输送和知识产权上,包括计算机软件与信息加工服务、研究开发与测试服务、市场服务、商务组织服务(管理咨询、员工招聘服务)、人力资源开发服务。

一种新的服务型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其中尤以下列行业更为引人注目。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用知识为产业、企业(组织)或个人提供服务的行业,具有高积累、高增值、高带动性的产业特征,主要包括管理咨询、工程咨询、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形象策划等。

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是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等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利用,并以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专门行业的集合体。它运用各种信息技术,经过调查研究、增值处理等环节,形成信息服务产品,并通过提供咨询或经纪等特定的行为方式,确保信息服务产品和服务活动用于用户的问题解决活动。我国国家统计局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94)把信息服务业分为社会调查业、信息处理业、信息提供业、电信服务业、咨询业、经纪业、公共信息服务业和其他信息服务业等8个大类。[9]

生产者服务业。也称生产性服务业,即与现代技术变革、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伴随的信息服务、研发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现代物流、市场营销服务等商务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结构变化的结果,当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并逐步成为其核心的内容。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配套的快速反应体系,能有效满足制造业的服务要求。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等是制造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服务业在制造业的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中起着增加价值、实现价值的重要作用,因而生产者服务业也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对现代服务业作出如下概括:

第一,现代服务业是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为内涵、生产者服务为主体的提供专业性服务产品或服务活动的行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它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非中介性。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使得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都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因而使服务业的中介角色逐渐衰微;(2)虚拟化。现代服务业中的许多活动或产品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形成和提供服务;(3)物化活动。非中介和虚拟化一方面使传统意义上的物质服务活动不断弱化,另一方面却促进了新的物质性服务活动,如营销商的发展。

第二,现代服务业以满足选择最大化为目标,这与传统经济(制造业经济)以追求成本最低化为目标的特征构成了明显的差异,它把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放在比追求最低生产成本更为重要的位置,凸显了现代服务业的新经济特征。

第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是制造业“服务化”趋势的加剧。制造业的服务化过程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现代制造活动中产品及产品的生产、分配过程的复杂程度和服务密集程度日益增强,即体现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服务日益增多,如销售、研发、会计、运输等,从而使制造企业越来越类似于服务企业;二是表现为制造企业通过不断地为用户提供更多与物质产品相关联的服务,使制造活动和服务活动相辅相成,即制造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不再是简单的物质产品,而是全部的最终价值需求。顾客购买的也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包括了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全部内容。制造业的“服务化”潜在地促进了服务业增长。

第四,现代服务业的全球化发展或全球服务网络,与制造业全球化和国际商品贸易的发展一样,通过全球服务网络或国际服务贸易向全球化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四种形式——跨境服务、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移动,正在追求市场空间和追逐低成本的规律作用下,逐步走向全球化经营,并以离岸业务、直接投资、外包为基本形式,进行国际间的地理转移。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

为顺应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重要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但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具体的战略举措会有所不同。在发达国家,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知识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旋律,其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越来越多地体现知识经济的特征:一是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份额和就业份额不断增加。二是知识型服务业发展迅速。有关数据显示,在OECD国家中,产出增长最多的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部门,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类行业。三是服务业成为新技术重要的促进者。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上也不落后,他们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好的基础。例如印度,2003年在软件产品上的出口超过50亿美元,IT已经成为印度具有相对竞争力的产业。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障碍与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其增加值由1978年的861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388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增加值占C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3%上升到2003年的33.2%;服务业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489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21809万人,净增16919万人,几乎是同期第二产业净增从业人员的两倍,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也由12.2%上升到29.3%。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即使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相比,也还有一定差距。由于服务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这主要是因为:服务业发展滞后,导致缺乏良好的金融服务,使大量的居民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进而制约了资本积累速度和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服务业发展滞后,导致我国的终身教育系统不发达,制约了人力资本的增长;服务业发展滞后,使得我国教育之不发达,造成了创新人才(包括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匮乏;金融服务之不广泛,增加了企业的创新风险;技术基础设施之不完善,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成本,进而制约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服务业发展滞后,影响了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不发达,严重制约了市场的开拓,进而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004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400美元,这正是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剧烈变动的时期,也是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的阶段。如果没有服务业的支撑,工业化就只能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无法深化下去,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就会面临各种制约。为此,我们必须着眼于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进程,立足产业服务化大趋势,实施开放战略、集群战略和融合战略,构筑起公共服务业、生产与市场服务业,以及个人消费服务业三大服务体系,提升我国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所谓开放战略是指进一步对内对外开放服务业,打破垄断,放宽准入,提高市场化程度,形成多元投资、多种行业、多层次竞合发展的局面,推进服务业的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转向市场为主;集群战略是指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发展现代服务业,集群内的服务企业间既有竞争,也有相互提供所需的服务,通过竞合互动,促进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地优化、升级,形成一个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共存的服务体系;融合战略是集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和当代服务业的特征,实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战略: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服务业延伸,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要促使服务业向农业、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渗透服务活动,增加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中的服务附加值,使产品与服务一体化,逐步实现产业服务化。

根据上述三大战略,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以调整和优化结构为重点,加强服务业总体政策与部门政策的协调,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服务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推动服务中间需求产业地位的上升已是现阶段服务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特别是鼓励和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主要是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健全服务业体系。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农业服务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增强服务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2.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优化服务业组织结构。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国家在授权经营、跨业经营、上市融资和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政策条件,通过兼并、联合,上市、重组等方式,形成一批拥有著名服务品牌、多元投资主体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行“走出去”的战略,放手发展中小企业;鼓励发展经营方式灵活、服务品种多样的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以满足多层次的服务需求。要继续推进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进一步理顺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实行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引入新的投资者,改变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单一的现状,改变垄断性的产业组织结构,建立公平竞争秩序。国有经济资源要向关系国家安全、自然垄断、提供重要公共产品服务等领域集中,同时加快从缺少竞争力的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并在人员安置、社会保障、资产重组等方面,建立起一套相互配合、行之有效的退出机制。

3.加快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都表明,服务业应该并且能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市场化是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放松和取消对现代服务业中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实行投融资体制改革,打破市场壁垒,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改变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低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改革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大幅度减少行政性审批,引入竞争机制。要特别强调允许进入和允许竞争并重,即准许新的市场主体特别是非国有市场主体进入本行业参与市场竞争,而不是只限于在原有国有企业“分拆”之后的企业之间开展竞争,以提高效率和改善服务。尤其要积极支持非公有经济参与服务业发展,对非公有经济在发展服务业方面给予国有经济同等的待遇。

4.推进部分服务领域产业化和社会化。以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为原则,加快推进适宜产业化经营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将各类事业单位划分为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机构,营利性事业单位都要改制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学校、医院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机关后勤服务设施都要面向社会开放。将事业单位行使的行政权力划归相应政府部门或者是将拥有此类权力的事业单位改制为行政部门,其余事业单位一律改建为社会中介组织或企业。经过改造之后,这些单位应该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有效的内部约束激励机制,按照市场原则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对那些正外部性很大的活动,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和拨款。

5.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有计划地在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增加紧缺专业招生规模。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有序扩大实施范围和领域。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大力培养复合型、国际型的服务业人才。加强国内服务业人力资源的保护,防止人才流失对国内服务业、商业信息与业务资源构成的巨大损害。同时,还要通过优惠政策增加国内服务业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积极引进高素质服务业人才,提高我国服务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和能力。

6.要加快开放步伐,积极参与服务业全球化。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和我国对入世后开放服务业的相关承诺,全面清理和修正与WTO相关服务贸易规则不相符合的新兴服务业政策法规及其相关的金融政策,制定一部专门的《新兴服务业促进法》和与之配套的金融政策法规或实施条例。这既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需要,也是从利用外资方面起到促进我国新兴服务业发展金融支持的十分重要的一环。

7.出台有利于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的融资政策,多渠道筹集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所需的资金。加大金融机构贷款力度,提高新兴服务业的贷款比重。积极探索由政府引导的主要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服务业投资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进以兼并收购为手段,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的的结构重组,培育一批大型的新兴服务业的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要允许符合条件的新兴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建立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项目融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

8.扩大城乡居民的服务消费,改善服务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与实施城镇化战略结合起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调整城镇规模结构,扩大城市服务消费群体。要加快国内服务业市场整顿,形成公平统一的市场环境。要明确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制定全国统一的、先进合理的商品技术标准和强制性的技术法规,建立对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的监督机制。要进一步打破行业和部门垄断,加大对各种不公平竞争和恶意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要进一步强化服务业的规范服务和诚信服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在一些相关行业中加快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和服务标准的制定,以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环境。

标签:;  ;  ;  ;  ;  ;  ;  ;  

现代服务业: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_现代服务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