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瑶族文化比较_朝鲜族论文

韩瑶族文化比较_朝鲜族论文

朝鲜族与瑶族文化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朝鲜族论文,瑶族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天,朝鲜族与瑶族同样生活在中国版图上,但两个民族生活、居住的地域相距较远。这两个民族文化之间的比较似乎是较困难的。但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促使一个民族一分为二,使他们生活在彼此距离遥远的地方,这种史例屡见不鲜。虽然这样相互隔离的历史很悠远,但他们原先固有的文化特性,相比之下,不会轻易消失。因此,从地域上相隔较远、业已演变成不同民族的身上也可以寻觅到一定的类似性。

众所周知,人类艺术史上,舞蹈是最早产生的艺术形态。因此,在研究某种民族文化的特性时,不容忽视的便是其民族舞蹈文化的特征。中国境内共有50多个民族,这些民族的舞蹈文化各有其固有的特性。于平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古典舞与雅士文化》里曾经指出,朝鲜族舞蹈文化样态与苗、瑶族舞蹈文化样态之间,有很多类似性,并进一步指出,我们有必要考察一下他们之间是否有文化渊源关系。因此,笔者试图在本文中探讨朝鲜族与瑶族文化的类似性和历史关联性。

如今,中国境内生活着140多万名(据1982年统计)瑶族, 他们主要分布在广西自治区(80万名)、湖南省(30万名)、云南省(15万名)、广东省(15万名)、贵州省(2万名)。按分布地域、 生活习惯上的差异,瑶族可以分为不同分支且其名称也不同。瑶族名称有自称和三人称30多种。瑶族有民族语言,但因无民族文字,使用汉文,使用的语言也因地域而不同。五分之二的人口使用邻近民族——苗族语言,一部分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

瑶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宗教,此外,也有佛教和天主教。瑶族原始宗教巫教所崇拜的对象为:雷王、风伯、雨师、山神、河神、树神、兽神、午王等自然物神,盘古神、密洛陀(女性神)、伏义王(造物神)等创世神,五谷神、始祖神以及自己民族的英雄人物。

回顾朝鲜族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朝鲜族与瑶族同样自古信仰巫教,而且起源于巫教的道教文化形成了朝鲜民族文化的主流。朝鲜族巫教的崇拜对象亦同瑶族巫教一样,分为自然物神与先祖上神。自然物神有风伯、雨师、云师、山神、地神、隧神、植物神、动物神、岩石神等天神。祖上神有檀君、高登神(高句丽始祖朱蒙神),扶余神(朱蒙母柳花神)等。这些神的系统与撒满教里信仰的神的系统基本上一致。

巫教中,人们借助自己所崇拜的神的力量,祛祸祷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举行各种形式的宗教仪式,这种仪式有团体的和个人的,不管瑶族还是朝鲜族巫教里都有种种仪式。瑶族巫教的宗教仪式被称为“还盘王愿”,朝鲜族巫教的宗教仪式称为“そ”,两者有很多类似性。

瑶族的巫俗活动由师公、道公执事主持,朝鲜族的巫俗活动由巫师、卜师执事。瑶族的拜公、道公文化水准一般都较高,过去是由家族的族长、部落的村长直接掌管师公、道公,成为政教合一。朝鲜族的巫师和卜师到近代其社会地位较低,但远古时期可能是社会地位较高,而且是政教合一制的头目。

瑶族和朝鲜族的巫俗仪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次序,其形式和内容基本一致。第一个次序为迎神,顾名思义,这是迎接神的仪式。这个被迎接的神因宗教仪式的目的而不同。例如:祈雨祭中,迎接的可能是祖上神或始祖神。第二个次序为娱神,人们用各种歌舞来娱乐被迎接过来的神,也可以让这位神娶一名姑娘来慰藉他。第三个次序为送神,在这个阶段,人们得到神的允许之后把他给送走。

瑶族的“还盘王愿”仪式,按规模可分为一日一夜、一日两夜、三日三夜三种类型。这与扶余的祭天仪式相同。扶余的祭天仪式被称为迎鼓,一连几天,持续歌舞饮食活动。瑶族的巫俗仪式里有多种形式的歌舞。其歌舞形式与朝鲜族歌舞形式相似,男女愉快地共舞,乐器有鼓和锣茧。

瑶族的宗教仪式中的鬼竿与朝鲜民族风俗中的松竿有类似的地方。瑶族在进行祭祀时,在野地里制作一个纸房并立起高高的竹竿,竿顶上挂上白旗,在底下挖地埋上活鸡(为了不使鸡窒息致死,留一个洞)。祭祀开始之后,道公围着旗竿念经,然后烧掉纸房,将埋在旗竿下的鸡向空中抛上去,其意思为,死人的亡灵已从地域出来,沿着白旗升天并成仙。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三国志》李韩诗中有关朝鲜族松竿的记录。举行十月天神祭时,各个国都另设不同的邑,叫做神竿,在一个长竿上系上铃铛和鼓,以伺侯鬼神。今日韩国的神竿是立在书堂或村口,并在上面放着一只假鸟。也有的在船上插上“西浪”旗,祈祷丰渔。这个“西浪”旗是在树上插上几种颜色的旗。这事实上是起源于神竿。这跟瑶族受戒时的旗很相似。瑶族的受戒仪式是相当于成年礼的宗教仪式,它分为不同次序,立旗仪式为其中之一次序。受戒仪式中所立的旗竿上挂着黄、白、绿色旗。立旗竿之目的是告知上帝。瑶族还有一个叫都贝王祭的仪式,这个仪式上年轻的男子与女子相互谈情说爱,一起载歌载舞并挑选自己的配偶。男子选中了中意的配偶,便抓住她俩人一起进山洞里去,并在山洞口插上柳条,人们也很知趣地不会走近这种山洞。苗族也有与此相近的风俗习惯。插在地上的柳枝其实与祭礼或受戒仪式中的树竿有着同样的功能,即告知上天他们相亲相爱。这里有兴趣的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要插上柳枝。满族的民俗文化中,柳叶是女性性器的象征物。这起源于女性生殖器崇拜。因而,满族人过清明节时,曾经在墓上插上柳树,头戴柳条冠。朝鲜民族的朱蒙神话中,朱蒙的母亲是被称为柳花的,在高句丽被尊戴为夫余神(女性神)。朱蒙神话中的“柳花”事实上是将高句丽人崇拜的柳神意译为汉语而产生的名字,她跟满族人的柳树崇拜一样是女性的象征物。由此看来,瑶族的青年男女相亲相爱时插上柳枝的习俗,似乎也是源于将柳做为女性象征的崇拜。

立神竿的风俗在类属阿尔泰语系的民族(如满族、通古斯族、蒙古族、古尔古斯族)和大部分西伯利亚原住民中也相当普遍。满族人的神竿,因用于祭天,所以被称为神竿。神竿为九尺高的树竿,上面涂上动物的血,并挂上猪的内脏和五谷杂粮以献给天神的侍女乌鸦和喜鹊。

瑶族巫俗中,供奉十二神裎,有十二游师和十二明师。受戒时的高级形式中悬挂十二支灯。经过这种仪式进行受三戒的人可以取得高级师公的资格。朝鲜族巫俗中也有供奉十二神将,星神祭里有十二星场祭。当然,瑶族供奉的十二神的名称与朝鲜族供奉的十二神将(朝鲜族供奉的十二神将员表示方位神的十二支神。即,相当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与鼠、牛、虎、兔、龙、蛇、羊、猴、鸡、狗、猪等相关的神。)不尽相同,但十二这一数字上的偶合是并不多见的。

朝鲜族与瑶族巫俗中使用的祭物也相似。瑶族祭物是整猪,满族祭物也是整猪,朝鲜族祭物是猪头。朝鲜族祭物中是否有米肠(使用猪肠)尚不明确,但从朝鲜东北地区曾经使用米肠做为祭物这一事实来看,远古时期米肠曾经是祭物。除此之外,朝鲜族与瑶族的祭物中都有鸡。

树成的瑶族自然物崇拜中崇拜的对象石头、火等也都与朝鲜族相似。尤其石头崇拜是朝鲜族与瑶族同样重视的。广西瑶族的盘石祭是历史悠久的祭礼崇拜、造物主崇拜的宗教仪式。座落在部落中的盘古祀堂是简陋的茅屋,里面作为神的象征供奉着三个石头。民间有着每年为孩子的健康祭祀大石头的风俗习惯。这与朝鲜族人祭祀石头的祈子祭是极其相似的。

巫俗信仰的另一种形式是占卜。不管是瑶族还是朝鲜族,都有好几种占卜方式。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用牛来占卜。现在的朝鲜族不用这种方法,但以前是用过的。例如,夫余里有这样的习俗,万一有乱子,向天祭祀之后,杀牛占卜。具体方法是,牛被杀之后,牛蹄分开是凶,牛蹄合上为吉。瑶族杀牛占卜的方法是,举行葬礼时,把牛拴在木杆上,然后用刀砍断牛颈,依牛的身体的前部朝向何处来判断吉凶,假如朝向家的方位便是凶。苗族也有与瑶族一样的占卜方式,但他们不是在葬礼仪式上,而只逢十月农活结束后举行的祭祀仪式上,亲戚们聚在一起,由长者用刀刺死牛,牛朝着家的方向倒去是凶。如果是这样,巫师便念咒,人们敲锣打鼓,烧火祭祀。

此外,崇教仪式时间也都是选择五月份和十月份。瑶族在五月和十月进行的宗教仪式是最大规模的崇教活动。朝鲜族总在五月份和十月份进行祭天仪式。

朝鲜族与瑶族除了崇教信仰之外,在语言和风俗习惯上也有类似性。

迄今为止,学术界将苗族和瑶族语言归入汉藏语系的苗瑶语族,这与国外学者的见解有所不同。德国学者P·W·斯密特将苗、瑶语归类于台语族,法国学者G·马费勒将苗、瑶语视作独立的语族,而英国学者H·R·达尔维斯将它们归入孟加拉——柬埔寨语族, 英国学者白保罗将它们归入自己创立的澳泰语系。最后一种学说在国外有很大影响。可是,夏广岳认为古代的瑶族属于东夷族,虽然他们融合于华夏族,但有一段时间依旧保留着东夷语言即交错语,并且指出繇余国的“余”已经是修饰音。现在,一部人认为用汉文记载的词便是汉语。但由于古代中国社会也是不同民族共存的,很可能是无文字的民族用汉文将自己民族的语言记录下来。因为汉字在古代中国是广泛使用的文字。由此可以推断出,用汉文记录在中国古代文献上的语言可能包括汉语以外的语言。例如:钟吾、徐吾、允吾等词语中的“吾”是东夷族语言中的语尾。上述这些事实表明,瑶族语言系统问题仍未得到明确的结论。尤其是夏广岳的在古代是属于东夷语交错语的见解令我们瞩目。假如瑶族语言曾经是属于东夷语的交错语,那么很可能是与朝鲜语相似的交错语。这说明,我们有必要深入进行对曾经类属于古代东夷族的诸民族的语言比较研究,并且从中国古代文献中找出东夷语的痕迹来。

除此之外,从瑶族和朝鲜族民俗中,也可以找出几种类似性。

金绳

所谓金绳指的是,朝鲜族民俗中,婴儿刚刚出生之后,门间拉上草绳,以示远离不净。这个金绳是与出生同时,将向左编的稻草绳拉在家门上。出生的若是男婴,便在中间插上三个辣椒和三块木炭,若是女婴便在中间插上三个松树枝和三块木炭。这辣椒、松树枝和木炭各代表着深刻的含义。朝鲜族民俗中,等产母生下婴儿之后,摆上三神桌(放上米饭和汤各一碗)以供奉三神,祈祷婴儿的明福和产母的康复,之后由产母吃下。有些学者将这三神改为山神,意思是“山神”在民间里被曲解为三神。其实,他们持的这种观点才是歪曲,我们仍然认为民间的说法才是正确的。因为挂在金绳上的三物即辣椒、木炭、松树枝被解释成三神的象征物。首先,不论出生的男婴还是女婴,都挂上木炭。众所周知,木炭是引火材料,因此,它也可以说事实上是火的象征物。火在人类发展史上,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许多民族自古以来便有火神崇拜。有些学者将高句丽的隧神解释为女性神。这是完全错误的曲解,其实这个隧神便是火神。火有好几种功能,其中不可忽视的功能之一,便是祛除不净。金绳上挂上火的象征物木炭为的是让婴儿和产母避讳不净。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应将火神请来。之后,若是男婴便挂上辣椒,若是女婴便挂上松树叶,因为辣椒和松树叶各为男女生殖器的象征物的同时,也各为男神和女神的象征。视辣椒为男子性器象征物,这一点较容易理解。在高句丽,人们供奉的神中有高登神,这是朱蒙神,也是男子神。这说明在高句丽,人们是供奉男子神的。松树叶与辣椒相反,是女性生殖器的代用物。上面也指出,在高句丽文化中,柳叶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物。因此,在远古时期,若生下女孩人们便插上柳树枝。可是,由于夏天有柳树叶,而冬天找不到,于是在冬季便代用松树叶,后来逐渐被松树叶取代。高句丽,人们供奉的神中有夫余神。这夫余神便是朱蒙的母亲柳花神即女性神。从此,我们可以看出,民间所供奉的三神便是火神和男、女神,挂在金绳上的,也应是这三神的象征物。

瑶族民俗中也有,婴儿出生之后,在门前插上柳叶或竹叶以禁止外人的出入。这与朝鲜族的金绳基本一致。插在门上的树叶则不尽相同。这意味着人们选择适合自己生活环境的树叶。

墀屋

在高句丽,人们通常在大房子后面盖上小房子,人们称这小房子为墀屋。傍晚,订了婚的青年男子在其女子家门外,自报姓名,一边磕头请求准许他留宿在女子家。若得到女子父母的允许,便留宿在墀屋。等这样生下来的孩子大了,便将妻子带回自己的家。这种婚姻被称为“串门婚”或“妻家婚”。太宗(1401—1418)实录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朝鲜的婚姻是男子倒插到女子家,这无非是个大笑话。我国的外观和文物都依范中国的制度,唯有婚姻未改旧俗,这不能不是很不自然的事情。这说明,直至15世纪初,这种婚姻风俗仍在盛行。

广西自治区金水瑶族自治县的茶山瑶族居住的地方依山傍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吊楼。年轻男女生活在这吊楼里,以歌声来传递相互之间的浓情蜜意。每逢清明节,他们唱歌唱到黎明,这是一种传情方式。茶山瑶族的吊楼与高句丽的墀屋非常相似。据宋国的瑶族风俗资料记载,青年男女若感到情投意合,便无须父母的干涉就能成为夫妻。过了三年,仍没有男人带走自己的女儿,那么父母有时会杀掉她,因为在他们看来,女儿是遭到世间的遗弃。这表明瑶族婚俗曾经也跟朝鲜族一样是串门婚姻。

服饰

朝鲜族的古代服饰不同于现代的。高句丽墓画为高句丽人的服饰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高句丽时期的衣赏普遍较长,而且衣袖也长。尤其左襟是高句丽衣裳的特征。而这时期的汉族衣裳是以右襟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的。

瑶族服饰模样与高句丽服饰模样很相似。不过,衣袖、裤腿、裙长较短。我想,这可能是跟南方的气候条件有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左襟。而且,无论是瑶族还是朝鲜族穿衣裳之后上面都带上衣带。仔细观察全国少数民族服饰图便会发现只有瑶族的上衣才是左襟。这说明瑶族服饰依旧保留着从前的习惯。

瑶族服饰中令人瞩目的还有一个特征是:将头发包上后,上面插上孔雀羽毛,这一点也跟高句丽人的头饰相同。

长鼓和鼓

长鼓和鼓是我们民族乐器中的重要的打击乐器。在舞蹈中,长鼓舞和鼓舞是主要形式之一。

瑶族舞蹈里有“盘鼓舞”,这是瑶族舞蹈的重要特性。盘鼓舞是敲着鼓跳的舞蹈,鼓是用长鼓和短鼓。我国宋朝时,曾经称瑶族的长鼓为“统鼓”、“大腰鼓”。瑶族的长鼓形状跟朝鲜族长鼓相似,短鼓跟朝鲜族的鼓相似。瑶族的长鼓舞是“还盘王愿”宗教仪式中的主要形式,有“牧羊长鼓舞”、“成造长鼓舞”、“黄土长鼓舞”、“芦笙长鼓舞”、“羊角长鼓舞”等。其中“牧羊长鼓舞”与祖上崇拜、“黄土长鼓舞”与生殖崇拜有关。

上面,我们考察了朝鲜族与瑶族文化的类似性。那么,下面要弄清楚的是,这种类似性只不过是一种偶然呢,还是有什么历史渊源的问题。

关于瑶族的源流有几种不同见解。即,山越起源说,武陵蛮、长沙蛮、五溪蛮起源说,郁人起源说、古瑶民起源说等。

《山海经·大荒东经》里有着关于瑶民的记载:帝舞生下戏,戏又生下摇民。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摇、舜是与盘古、伏羲同一系统的东夷。袁珂在《山海经》注释中将戏解释成易,易在古文献中又称有易,是一种宗族集团。有易生活在今日河北省易县(易县、位于北京市西南部)一带,是与水神河伯较亲近。据传说,有易与殷族间发生了矛盾,于是殷族王上甲微灭亡了有易。河伯痛惜旧友之灭亡,便将有易宗族的遗民送到别的地方去生活,这个宗族被称为摇民或赢民(赢民是秦始皇的祖上)。今日瑶族是融合多种宗族而成的。传说中的摇民便是现代瑶族的核心。

瑶族是以狗为图腾的民族,曾经有过发达的养蚕业与土器业。远古时期,瑶族与苗族、貊族相处得很好。朝鲜民族的先祖貊族曾经生活在今日河北省北部,在北京与天津一带建立过称为“朝鲜”的国家。这说明瑶族与朝鲜族历史上都属东夷族,地理上也曾生活在互相邻近的地方。在我看来,瑶族与朝鲜族文化之间的类似性是源于这样的历史原因的。殷亡之后,到周国时期,瑶族与苗族开始逐渐向南迁移。其中一支经淮东、江浙地区、迁向广东、广西,另一支经湖北、湖南,南下云南和贵州。东部一支在宋元时期,迁移到江西、福建、浙江、安徽一带转成畲族。在长久的历史变迁过程中瑶族分化为汉、苗、土家、壮族等民族,其中很多人分化为汉族。

以上,我们考察了朝鲜族与瑶族文化之间的部分类似性以及这些类似性形成的历史渊源。不过,本论文中依据的资料都是靠别人的调查报告或研究资料等二手资料,因此难免有较大局限性。

标签:;  ;  ;  ;  

韩瑶族文化比较_朝鲜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