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动态--银行业三维改革进入快车道_银行论文

政策动态——银行业立体化变革驶入快车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快车道论文,银行业论文,政策论文,动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银行设立基金对基金业的影响是十分重大而深远的:不仅能够促进基金业整体的大发展,也将加速基金业竞争格局的调整。

掀起基金业快速发展的高潮

首先,银行设立基金有利于促进基金公司运作体系的完善。目前,基金公司的股东和业务人员主要来自券商和信托公司,这种基金比较适合资本市场上的运作,在货币市场上则可能相对逊色。而商业银行发起和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则可能更加擅长于货币市场上的运作,由此促使基金公司运作体系更加臻于完善。

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类型及数量情况 (单位:只)

(数据截至2004年9月17日,资料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其次,有望迎来我国基金业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目前我国全部40家基金公司共管理了近3000亿元的金融资产,但是大的基金公司如南方、华夏、博时等,管理的资产规模也不过300亿元左右,小的基金公司则不足10亿元,其规模和实力无法与国外大型基金公司相抗衡。而如果允许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则银行利用其强大的竞争优势,有助于培育实力强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使我国基金行业步入新的快速发展轨道。

对现有基金管理公司形成一定冲击

相对现有的基金管理公司而言,银行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雄厚的资本实力与国家信用品牌

与原有基金公司的发起人相比,银行最突出的优势之一就是其资本实力雄厚,这将使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一开始便占据了资本规模方面的优势。如2002年末,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实收资本合计达到5171.97亿元,而当时127家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合计只有1132.3亿元,两者悬殊巨大。

在我国现阶段,居民普遍把银行的信用等同于国家信用,它将决定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在吸引理财客户方面具有很大的品牌优势。

2、良好的客户基础和庞大的销售网络

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银行融资占企业和机构融资比重的80%以上,绝大部分客户资源掌握在银行手中。此外,通过多年的经营建设,银行的分支机构和网点遍布全国各地,构成了覆盖全国最广泛的营销网络。良好的客户基础和庞大的销售网络将为银行开拓基金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3、拥有先进的业务技术和资金清算系统

目前,银行都普遍建立了覆盖自身经营网络的计算机系统,拥有先进的会计核算和高效的资金清算系统;从事基金托管的银行还拥有先进的估值系统、绩效评估系统和风险控制系统(如资产托管预警系统),能够随时准确地对各类资产进行估值,对各种绩效指标和风险指标进行快速计算,对不符合法规和托管协议要求的投资运作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等。

此外,近年来,银行在基金销售、注册登记和托管业务发展过程中,积累了面向广大基金客户的管理经验,使银行在发起和管理各种基金产品过程中能更贴近投资者的需求。

在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投资业务上,银行凭借自身强大的资金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占据一定的垄断地位。在股权投资中,银行的人才和经验相对缺乏,但它可以通过品牌优势汇聚更多更优秀的基金人才。

凭借这些优势,银行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将对现有基金管理公司产生一定的冲击,而对现有的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业务冲击将更大。

加速基金业的并购重组

银行介入基金业务后,势必加剧基金业的竞争。那些规模小、实力较弱或者运作不规范的基金管理公司,将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若再加上市场环境的恶化,有可能使之面临巨大亏损甚至倒闭。另一方面,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后,要想尽快做大做强,收购兼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捷径。因此,拥有强大优势的银行进入基金业后,有可能引发基金业的收购兼并,进而加速整个基金行业竞争格局的调整。

银行涉足基金 机遇大于挑战

银行设立基金,不仅将会使金融结构得以优化,还意味着混业经营的闸门被打开,银行业将能够凭借资本、客户、网络、技术、人才等优势在这场金融大变局中获取更多利益。

(一)调整融资结构,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

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后,可发起设立各类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甚至以后的股权投资基金。这些基金可以利用商业银行的优势,投资于次级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等固定收益证券,或投资于商业票据、可转债直至股票等。从宏观的角度看,投资者购买这些基金,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将集中于商业银行的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性基金,促使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化,社会融资结构发生调整;同时也使原先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的融资风险趋于分散。

表1:我国近年股票筹资金额和贷款筹资金额比较(单位:亿元)

2000 2001

20022003

股票筹 2103.021199.21961.76 1357.76

占比27.2% 8.5%

4.8%4.7%

贷款筹 5636.7712943.63

18979.2127702.32

占比72.8% 91.5% 95.2%

95.3%

资料来源:中国证监舍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从微观的角度看,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后,通过基金或其他金融产品的销售,将使银行原来单一的存款负债结构转向存款与金融产品发行销售等并存的负债结构,银行内部的融资结构多元化,银行承担的风险趋于降低。

上市银行利息收入与非息收入占比情况(2003年)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二)拓宽银行中间业务领域,完善银行盈利模式

我国银行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存贷款业务的利差,非利息收入占比不到10%(除中国银行外)。而成熟市场的银行业早已步入混业化经营时代,银行业务的多元化程度相当高。如美国银行业收入结构中非利息收入占比已由1976年的18.46%逐渐提升到现在的42.07%。说明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的拓展存在巨大潜力。

银行参与基金业务后,将通过经营不同风格的基金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财业务能力,丰富理财品种。同时,银行通过设立基金公司,可以提供或增加托管、结算、销售、咨询乃至基金运作管理等服务,收取多种管理业务收入,进一步拓宽银行中间业务领域,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来源,改善银行盈利模式。

(三)促进混业化经营

银行一旦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参与基金业务,就必然通过基金连通资本市场和证券业务,为银行从事混业经营打下基础,进而极大地促进未来银行、证券、基金、信托多领域的全面混业经营。事实上,不久前成立的中银国际基金公司已经是银行设立基金公司特例,作为投资银行的中银国际,其母公司便是中国银行,中银集团内借助不同的子公司,同时从事银行、基金与证券业务,中银集团混业经营的雏形进一步显现。

(四)对金融监管提出新的挑战

允许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发展基金业务,将促使金融业中各领域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加快,这将对我国管理层的金融监管提出更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管理层在金融业分设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三个监督管理委员会,他们从各自金融领域的角度出发,分别对各领域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管。这种分设监管会的组织架构,很难适应混业化经营趋势。因此,如何顺应金融混业化经营的要求,整合各自分立的监管架构,统一规划,共享资源,加强配合,协调监管,便成了摆在监管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五)对银行可能的冲击:分流存款

货币市场基金具有低风险、高流动性、收益稳定且高于银行储蓄的特点,它的出现将吸引一大批相对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促使相当一部分银行存款分流到货币市场基金。而存款是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对银行这一以负债经营为特征的金融企业来说,存款的减少就意味着贷款规模的收缩,这对当前收入主要依靠存贷业务的银行来说,将形成较大的冲击。目前我国银行业整体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不良贷款率高企。因此,在允许银行设立基金公司而导致货币市场基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那些反应迟钝未能及时跟进基金发展业务的银行将面临分流存款、缩减业务的严峻考验。

应对这种可能冲击的唯一对策,就是迅速跟进基金业务的发展。如果能使自身的基金业务规模与流失的存款大致平衡,则它不过是存款和基金产品之间的一种替代或转换;如果能使基金业务发展规模大于存款流失的规模,说明银行自身业务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否则,必将倒在其他银行或基金公司大力发展基金业务的浪潮中。

市场喜忧参半

银行设立基金,介入基金业务后,将凭借其强大优势,推动基金规模迅速扩张,对证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一)加快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和发展

银行通过设立基金,将众多分散的个人投资者集合成机构投资者,将闲散资金汇聚成机构资金,进入市场投资,使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不断增加,使理性投资理念不断扩散,从而有利于市场的成熟和繁荣。

(二)消除市场分割,促进收益率曲线的优化和“一价定律”的实现

基于银行的资金特性和我国的具体情况,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后,短期内将主要发展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利用债券基金银行将可以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实现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之间的自由流动,打破市场分割,拓宽投资领域。通过银行的套利行为,银行间和交易所两个市场期限接近的债券品种的到期收益率将不断缩小到与交易成本对等的范围内,从而促进收益率曲线的不断优化。

同样,银行通过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将有助于打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通道。在我国,由于制度限制、投资者基础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两个市场的分割,使得收益率调节资金流动的导向功能大为减弱。而银行货币市场基金的大力发展,一方面将吸引一部分原本投资于股票或债券的资金进入货币市场,扩大货币市场的交易规模,促进货币市场的活跃。另一方面,货币市场基金通过在货币市场上进行短期金融工具的交易,可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提供短期融资便利。如货币市场基金通过购买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和国库券,可以帮助一些券商和上市企业解决短期资金临时不足的问题;券商可以选择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国债回购的对手方,一些大的上市公司可直接通过发行商业票据这种低成本的方式来融资,或直接向货币市场基金出售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融资,从而使资金通过货币市场基金流向资本市场。资金在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双向流动有助于“一价定律”的实现。

此外,银行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还将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事实上,如果市场利率高于法定利率,投资者就会放弃在银行的存款,而选择购买货币市场基金以获取更高的收益。反之亦然。由此促进法定利率与市场利率的趋近。

(三)对债市构成利好,对股市可能形成一定的负面冲击

由于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后,短期内将主要侧重于发起债券型基金,投资于次级债券、金融债券、资产支持证券以及企业债券等固定收益证券。因此,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对债券市场是一项重大利好。

对股市来说,由于银行系基金短期内主要发起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市场基金,因此,并不能增加股市资金。相反,还有可能吸引一部分原本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金转移购买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市场基金,从而对股市可能形成一定的利空,尤其是在股市低迷时,会加剧这种效应。

标签:;  ;  ;  ;  ;  ;  ;  ;  ;  

政策动态--银行业三维改革进入快车道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