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目标调查与评价的几点看法_农民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目标调查与评价的几点看法_农民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目标的考察评估意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农村论文,目标论文,意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都在着力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目标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尽责。经过深入调查和典型评估,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目标,划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现将笔者考察评估意见说明如下。

一、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近期目标

这个近期目标是指从全国各地区农村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实现的利益问题着手。侧重解决农业增产增效难、农村容貌整治难、农民脱贫增收致富难、农民医疗救治难、农民养老保障难等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取得看得见的现实成果。

为此,各地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近期目标着手,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取得成效。

在确定近期目标时,应本着适度超前、留有余地、规划设计先行、分期逐步推进的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典型示范、起步早一点、标准高一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要求,组织农民讨论研究确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农村的情况,确定近期目标。一般应依照下两种农村情况,确定两种近期目标。

(一)对经济实力差、农村人口少、农民积极主动参加建设的农村,应确定以下近期目标。

1.“四清洁”。这是指村庄街道清洁、人畜饮水清洁、农户庭院清洁、人体衣物清洁。

2.“四统一”。这是指统一绿化村庄农户、统一处理农户垃圾、统一转化秸秆(将秸秆转化能源、还田)、统一修复公共房屋设施。

3.“四改造”。这是指改造厨房厕所、改造巷道庭院、改造饮水排污设施、改造畜禽养殖场舍。

(二)对经济实力强、农村人口多、农民能够自觉自愿参加建设的农村,应确定以下近期目标。

1.“五增强”。这是指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实力、增强农民脱贫增收致富能力、增强农村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发展潜力、增强农村民主自治管理威力、增强农村生活医疗等社会保障动力。

2.“五形成”。这是指形成农民主动提高综合素质的欲望、形成农村邻里相互密切往来的关系、形成农村精神文明风俗的习惯、形成农村社会化服务、农民团结互助的氛围,形成农村社会和谐、治安稳定的局面。

3.“六场所”。这是指有农民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场所、有农民卫生医疗和身体保健场所、有农民子女儿童培养教育场所、有农民老年人生活服务场所、有农村基层党政组织活动场所、有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宣传教育场所。

4.“六标准”。这是指农村已形成良性循环的绿化环境;农村有交通方便的硬化街道;农村有适用亮化的公益房屋设施;农户有卫生净化的庭院、厨房、厕所和畜禽圈舍;农户家庭有规范、舒适、明亮、清洁、美化的居室客厅;农户家庭做饭、洗浴、保温等方面生活所需能源,由沼气、太阳能转化提供。

总之,正如中共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所提出的那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要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出发,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贯彻执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坚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逐年加大对农业农村资金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二、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远期目标

这个远期目标是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生态循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农业农村生产资料充足,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生活富裕;二是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村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三是农村精神文明高尚,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具体地说,应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基础或者物质文明建设成功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上层建筑或者精神文明建设成功目标这两方面说明。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基础建设成功的远期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基础或者物质文明建设成功的远期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农业农村用水高效化。通过江河、湖泊、地上蓄水、地下提水等项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所需水资源高效利用。要着重推进农业农村生产用水高效化,主要落实三项措施:

(1)水资源调节控制措施。在水资源宏观调节控制工程建设上,要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综合统一管理、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破除单纯的行政区划管理,加强流域上下游之间、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资源调节控制,统筹安排、合理调节、严格控制,确保区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2)水资源运输灌溉措施。在水资源运输、灌溉工程建设上,要加强水资源的运输工程、田间灌溉工程建设,经常对水资源运输工程、田间灌溉工程基础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坚持采用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地面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覆膜灌溉技术、地下水灌溉技术、精确灌溉技术,杜绝调配、运输水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损失,防止田间灌溉水过程中的深层渗漏损失。

(3)水资源高效利用措施。在田间种植业产品生产经营上,采取化学、生物、保墒种植、秸秆覆盖等项技术措施,科学调节土、肥、水、光、热之间关系,科学运用雨水贮存池,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膜等措施,提高农业农村生产用水水平,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此,要坚持选育抗旱性强、水分需求少、高产稳产等优良农作物品种;要坚持合理调整农田种植富有水分、肥力饲料作物品种;要坚持科学运用降低蒸发水分、提高光合效率的施肥技术;要坚持化学调节控制利用技术,切实达到吸水保水、抑制蒸发、节水增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宗旨。

2.农业农村综合功能化。随着全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对农业农村提出增强多种功能的要求。为此,要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综合功能作用,必须增强以下五项功能:

(1)农业提供产品有效供应功能。通过农民发展农业生产,为全国人民提供粮棉油肉糖等生活资料,提供国民经济建设所需的生产资料。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功能。

(2)农业具有农民增收潜力功能。通过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挖掘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增强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功能。

(3)农村劳动力输送吸收功能。通过农村劳动力转向城镇务业,既能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改变农民生活环境,又能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4)农业承受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功能。通过农业产品供应城镇,农村劳动力转向城镇务业,既能满足城镇工业化生产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提供城镇化居民生活需要的生活资料,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消费工业提供生产生活资料的水平,促进城镇与农村、农业与非农业和谐发展。

(5)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功能。通过农业资源的维护管理,严格控制城镇工业化发展过度占用农业资源以及侵蚀土壤、污染水源、破坏植被,而导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确保实现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功能。

在以上五项功能的基础上,还有农业农村传统历史文化传承、农业农村观光旅游、农业农村科技示范教育的功能。

3.农业农村生产经营区域化。全国各地区农村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农业资源要素各种各样。为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根据各地区农村资源要素各种各样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各种各样生产区域,充分发挥各个生产区域的优势。一般来说,在全国范围内可划分为四个生产区域:

(1)西部农业生态环境维护区域。西部地区土地面积辽阔,农林牧各业资源较多,人口稀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多。但西部地区是个干旱缺雨的农业生态脆弱区域,维护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任务非常艰巨。为此,在这个区域必须坚持以维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宗旨,着力发展林果业、牧草业,适当发展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特色农业产品生产,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成环境友好型农业区域。

(2)东部农业集约化生产经营区域。东部地区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少,人均几分耕地面积。为此,在这个区域应该发挥增加农业生产建设的资金、科技投入优势,严格控制城镇工业化占用耕地,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设农业集约化生产经营基地,结成农业产加销一条龙产业链,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东北部粮油等农业产品生产区域。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较多,农业资源有开发潜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具备,农村机械作业水平较高,农业产品有效供应能力较强。为此,在这个区域应该深入挖掘农业资源潜力,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继续提高机械化务农水平,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确保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业产品生产规模区域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增强粮油等农业产品有效供应能力。

(4)中部粮棉油糖等农业产品生产区域。中部地区农业资源、劳动力资源比较好,水稻、小麦、棉花、油菜子、甘蔗等农业产品生产优势突出。为此,在这个区域应该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棉油肉糖等农业产品有效供应率。

4.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科技化。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科技化是指种植业、养殖业生产经营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化。为此,要推进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科技化,必须从四方面做到:

(1)要促使农民树立先进科学技术思想观念。消除愚昧迷信、主观唯心思想观点,掌握运用农业生产经营科学技术方法,参加建设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农村,生产经营无公害、绿色、有机三级农业产品,为全国人民提供营养齐全、品质优良、质量安全的农业产品。

(2)要引导农民采取先进的农业生产经营技术。尽快改变施用不当或过量的化肥、农药、柴油、电力等农业生产资料,及早防止浪费资源和能源,避免给耕地及其成长的农业产品带来各种污染;要促使农民觉悟到采取先进的农业生产经营技术,能循环利用资源和能源,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节约农业生产成本费用,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务之急的举措。为此,要引导农民采取以下七项先进的农业生产经营技术:一是推广应用农业生产节水技术。据测算,全国农业生产用水量占全国城乡总用水量的60%以上,由于目前农业生产的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水利灌排设施不配套等原因,而浪费量约占农业生产用水量的一半以上。为此,要抓紧推广应用农业生产的喷灌、滴灌、浅湿灌溉栽培保墒节水技术。二是推广应用农业生产免耕种植技术。通过采取翻动耕地表土、直接在茬耕地上播种的免耕种植技术,能够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和能源,提高农田保水蓄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缓解农忙季节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三是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技术。通过采用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直接采取秸秆青贮、氨化变为饲料、秸秆转化食用菌、秸秆转化建筑材料、秸秆转化气体燃料、秸秆转化燃油、秸秆转化电能等技术。四是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照种植业各种产品生产需要肥料的时间、数量、效应的变化情况,相应采取合理施肥的时间、数量和方法,以利于有效地供应肥料的时间、数量,避免不合理施肥的时间、数量和方法,以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费用、减少环境污染。五是推广应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引导农民提高科学合理施用农药技术,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过量农药,开展病虫害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切实避免过量施用或不当施用农药的问题。六是推广应用畜禽规模健康养殖技术。要引导农民建立畜禽合作养殖协会,推广应用规模化繁育防疫技术,建设规模化、生态化的畜禽养殖基地,集中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集中利用畜禽粪便转化沼气,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便于统一对畜禽进行防病,防止各种疫病的发生,促使畜禽不断繁殖,保障社会有效供给。七是开发利用太阳能技术。为了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能,引导农民利用玻璃、薄膜等材料,建设太阳能日光温室,生产农业产品;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辐射能转换热能,把水加热使用;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光伏转换成太阳能灯、太阳能水泵等方面设施,以利于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能。

(3)要督促培训教育。要督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务业培训教育,促使农民推广应用农林牧渔各业产品优质品种繁育、种植的先进科学技术、安全生产经营数量增长与质量保障科学技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维护与自然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科学技术、农林牧渔各业产品精深加工科学技术、农村土地、水利等资源优化配置科学技术,提高农林牧渔各业产品生产经营科技含量。

(4)要鼓励联合协作。要鼓励各级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教学科研校所等单位联合协作,在高新科技问题上达成共识,在攻关高新科技关键环节上凝聚力量,在推进高新科技步骤上密切配合,尽快结成农业科研课题来源于实际、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的体系,形成多元化、高效率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队伍。

5.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标准化。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标准化是指在组织进行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遵照公益性、客观性、规范性、群众性的准则,制定一套系统的先进技术标准。这是指从种植业、养殖业产品的优质品种培育开始,到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各环节,都规定一系列标准。为此,要推进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标准,必须做到:

(1)要统一思想观念。促使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认清现代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标准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标志,是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的起点,是增强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手段,是保障农业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持全国城乡一体化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要促使农民知道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是具有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规章程序、统一生态环境质量、统一先进科技条件、统一确定种植养殖方式、统一产品品种质量、统一产品名牌的特点;要促使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自觉成为组织实施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主力军,努力争取达到农业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2)要统一制定标准。督促有关部门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标准化法》及条例、《食品卫生法》、《农业产品质量安全法》,建立和遵守相应的农业标准化和农业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监督检验检测检疫管理制度,要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农业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贮藏、销售各环节的标准,修订粮棉油糖产业、林果业、瓜果业、畜禽业、水产业的标准。

(3)要统一建立组织。建立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标准+农业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品市场的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化模式,坚持统一组织、全面检测、集中申报、整体推进,组织开展农业产品基地规模化、农业产品生产环境无害化、农业产品加工系列化、农业产品流通标识化、农业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化建设。

(4)要统一充实人员。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品市场健全农业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制度,充实检验检测人员力量,形成农业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检测网络,尽快通过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检验、检测手段,对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业产品进行快速抽检,对检验合格的优质优价农业产品,允许在农业产品市场专营摊位销售,对确认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产品,批准在专营市场销售,树立名特优产品市场品牌。有机化农业产品,是指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太阳能、有机水源、肥沃土壤等无污染的环境和生产资料生产的农业产品;品牌化农业产品是经过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并经过登记注册的名特优标牌的农业产品。

6.农业农村产业化。农业农村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农民参加为基础、以科技推广为手段,将农业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结为一体,形成产加销一条龙产业链、结成农工贸一体化产业经营体系。这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此,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进行:

(1)要推动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要促使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认清国家推动农民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带动农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形成优势产业经营体系;能引导农民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坚强主体力量,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激发农民积极采取先进生产要素,增加农业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要建立联结农民利益机制。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保障农业产品有效供应,促进城乡一体经济发展的目标,要组织建立农业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强、经营规模、集约水平、辐射带动面大的龙头企业生产加工基地,扶持发展起点高、规模大、能竞争、会带动农民的龙头企业,依托农业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区域,延长精深加工产业链,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3)要支持农民建设产品基地。要支持农民依照国外市场多样化、优质化需求,积极参加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多样化的农业产品生产基地,注重生产品质优良、特色明显、经济效益好的优势农业产品,特别注意生产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人优我廉的农业产品。要鼓励农民自愿选择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品市场联合,建立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加工、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销的农工贸一体化股份制体系,以利于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4)要增强农民创业务业技能。要为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社会经济,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整合农村各种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和校舍,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劳务职业培训学校,培养农民提高进城务业的专业技能,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要大力营造宽松方便的政策环境、走向农村创业氛围,促使城镇民间资本创业有条件,投资有回报,支持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务业领域。

7.农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化。农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化,是以实现和维护农民利益为纽带,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水平,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将单个分散农户组织起来,有计划地进行合同订单生产,变分散生产经营为规模生产经营,而建立各种各样的联合与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为此,要引导农民参加农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从三个方面做到:

(1)要宣传引导农民认清参加农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宗旨。能为农民提供农业产加销各环节服务,提高农业生产要素使用效果;能为农民开辟农业产品销路,抵御外部风险;能为农民延长产业链,获得农业产品的增值利益。

(2)要促使农民遵守参加农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原则要求。主要有三项:一是自觉自愿加入、自由退出;二是自主经营、共担风险、共享效益;三是农民自己从事专业生产,合作社提供专业服务。

(3)要充分发挥农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充分发挥自身民办性、合作性、专业性优势,在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标准化营销方面,具有对资金、技术、信息、加工、营销、服务等方面集约集聚功能;二是以其自身的合作经营形式,给农民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带来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给组织起来的农民带来闯市场的竞争能力,给全国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总之,农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原本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为各户农民生产同类产品的相关环节提供服务,缓解各户农民提供农业产品与市场需求农业产品的对接矛盾。实践证明,这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本着自觉、自愿、自助、互助的原则建立的组织,是农民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组织,是农民维护自己利益的组织;这种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头人是理事的人,不是主人;这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每个成员都是主人,理事长是干事长,是做组织协调的人。

8.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化是指通过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和维护,以利于导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循环发展。为此,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到:

(1)要增强农民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观念性。这就要促使农民深刻认识到,只有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化,调整优化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节约能源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循环进行消耗,自觉进行清洁生产,才会实现以更少的能源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才能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循环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良性循环型农村社会奠定基础。

(2)要促使农民增强依法治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促使农民认真执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维护规章制度,自觉参加建设农林牧渔各业生态环境保护区,科学开发利用农林牧渔各业资源,自觉地将秸秆、粪便等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多次使用、循环利用、不断升值、产生效益;自觉参加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林牧渔各业产品一条龙产业化生产经营;自觉应用节电、节油,农业生产、加工机械设备,综合利用各种能源资源节约技术;自觉探索秸秆、粪便等废弃物转化成电源、建材、有机肥、有机饲料的途径;自觉为自身生产生活创造良性生态环境,同时确保在农业农村良性生态环境中,生产出质量安全的农林牧渔各业产品。

(3)要调动农民发展农业农村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促使农民从农业农村的源头预防废弃物排放,防止农林牧渔各业生产环境污染,承担节能减排、发展农业农村循环经济的艰巨任务,严格遵循维护农业资源节约型与农村环境友好型有机结合的原则,将农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消费都纳入发展农业农村循环经济的轨道之中,科学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控制排放废弃物,维护生产、生活环境;要推动农民利用清洁生产技术,控制排放废弃物;要鼓励农民采取循环利用各种废旧品和废弃物的措施,减少排放废弃物。

9.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与农业农村传统落后化相对的农业农村现代发达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具体概念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工具,采取全过程现代化管理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产业化、社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容包括: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农村,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农村,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方式调解农业农村,用先进的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农村,全面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为此,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实现:

(1)要促使农民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性。它不只是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而是社会各界为之奋斗的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不能有全国现代化;要看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与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相关、与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相关的现代化。

(2)要引导农民认清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标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标志,主要有以下六项:一是种植业、养殖业生产经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建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种植业、养殖业产品生产基地;二是种植业、养殖业加工经营园区化、工厂化,建成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产业链园区、工厂加工区;三是种植业、养殖业产加销一条龙服务经营专业化、社会化,建成产加销各环节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经营体系;四是种植业、养殖业的职能化、园艺化、农家乐化、旅游休闲化等多样化,形成多种多样衍生辐射功能的新型产业体系;五是种植业、养殖业的生态化、循环化,形成循环经济的生物产业体系,开发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燃料、肥料、饲料、推广秸秆氨气化、发展实用菌、编制工艺品、制造生物建筑材料;六是种植业、养殖业的流通化、市场化,形成新型流通的物流经营体系,为增强种植业、养殖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设布局科学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农林牧渔各业产品批发市场。

(3)要组织农民努力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任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任务是多方面的,是需要长期努力奋斗的。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是要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育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在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当家作主的主力军作用。二是要用现代农业组织方式吸收农民,推动农民在农户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结成“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农工贸一体化体系。三是要用现代农业统筹协调策略提醒农民,促使农民坚持对农村的山水林田路等自然地理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确保在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科学利用自然地理资源,全面发展农林牧渔各业产品生产,为国家增加有效供应。四是要用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约束农民,激励农民按照国家规定农业产业经营标准,参加农业产加销一条龙产业链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五是要用现代农业物质设备武装农民,鼓励农民争取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行业逐年增添各种类型机械设备,逐步达到农林牧渔各业基础设施配套、机械设备发达、生产经营机械先进、农民生活服务机械完善,真正起到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生产经营率。同时,推进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农村农户通电、农村生物质发电工程建设,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电气化。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层建筑建设成功的远期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层建筑或精神文明建设成功的远期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项:

1.要在农村文化建设上实现农村文教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目标。

(1)坚持深入开展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确保适龄人口都免费受到教育。我国进入21世纪加大了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把农村地区作为普及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有效防止了新文盲的产生,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了农民进城务业职能。教育部今年发出通知,对农村义务教育收费,提出要求农村中小学校除按“一费制”标准收取教科书费(不含按规定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作业费和寄宿生住宿费外,严禁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严禁向不寄宿的学生收取住宿费,严禁学校以营利为目的举办食堂,严禁通过举办各类提高班、补习班、特长班、竞赛班等方式变相收费。同时,必须确保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政策落实到位,做到应补尽补,确保他们不因生活费问题辍学,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平均水平。

(2)坚持不断加强农村文化、人文环境建设,努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大力促进农民提高文化科学技术素质,提倡现代文化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文化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保护农村传统文化、人文环境,将农村建成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崇尚文化科学技术村。

2.要在农村政治建设上实现农村村务管理民主自治的目标。

(1)坚持农村村务公开民主化。这是指为确保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将农村建成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化解各种矛盾的和谐友好村。为此,要促使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和农民真正理解农村村务公开民主化的形式,自觉实行和维护这种形式。

要真正理解农村村务公开民主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是实现农民当家作主的主人形式。通过采取这样民主形式,有利于农民自觉当家作主,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真抓实干的主力军作用;有利于农民的创新智慧得到吸取、创新智慧技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赞扬;有利于保障农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利于为农民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激发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生产建设等项经济、财务管理事务工作,调动农民自觉参加农村文教、科学、卫生、政治等项社会事务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种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基础的管理形式。通过采取这种执政管理形式,有利于共产党领导的政府在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保障农民在经济上的物质利益、在政治地位上民主权益;有利于服务农民,增强团结,化解矛盾,维护安定;有利于坚定农民跟党走的信心,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第三种是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监督形式。通过采取监督形式,有利于农民监督制约农村基层党政组织实施权力;有利于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有利于农村基层党政干部坚持反腐倡廉、清正廉洁、依法执政,为农民谋利益。

第四种是增强维护农民权利的公开形式。这就是说,必须将这种形式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上推进,以能否建成和谐新农村来实施这种形式;必须将这种形式放在建立健全制度上下工夫,着重推进公开化、制度化、程序化,促使农民家喻户晓,使有关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增强农民参与村务公开的自觉性;必须将这种形式建立在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基础上,农民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凡是直接涉及农民利益的问题,就及时公开;必须将这种形式贯穿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做到农民在决策前要了解、实施中要参与、成效后要检验,把村务公开的过程变为农民的民主决策、共同实施的全过程。

(2)坚持农民权利表达机制化。这是指为确保农民维护自身在经济、文化、政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和利益,及时如实地将农民的要求意见,向国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表达的有效方式和合法途径。国家为鼓励和支持农民维护自身的权益和利益,严格地规范农民权益和利益表达保障方式,科学合法地开辟农民权益和利益表达有效途径,而为农民建立健全以下四项机制:一是农民代表大会机制。这是最能体现农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是农民与政府沟通,达到实现和维护农民权益与利益诉求的最有效途径。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国家宪法和法律,规范农民权益和利益表达的范围、内容、方式,使农民权益和利益表达能做到经常化、秩序化,最终达到农民依法实现和维护自身权益与利益的目标。二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机制。这是以农村居民直接选举村委会的制度,是为农民实现和维护自身权益和利益,而提供法律制度化、组织化的途径。通过建立健全村委的推选、村委会成员罢免、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村民代表会议事等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障村民自治真正成为农民利益表达的制度化途径。三是农民综合素质增强机制。这是以增强农民政治文化素质、权利和法律意识,为实现和维护农民权利,而提高表达能力和表达成效的途径。通过各种培训教育方式,增强农民当家作主、维护权利意识,自觉关心国家方针政策、法律规章,促使农民以合法、有效的方式表达自身权利诉求,维护正当的权益和利益。四是农民权利表达组织机制。这是以规范农民利益表达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需要建立农民自己组织的途径。通过建立维护农民权利的农会、农协、农社等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据宪法、经济法、行政法等法律规章,实现和维护农民的权益和利益。

(3)坚持农村村规民约化。这是指为确保农民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主动遵循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表彰鼓励群众中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道德风尚,促使农村社会的好风尚、好习俗、好习惯蔚然成风,而由农村基层党政组织广泛深入发动农民参加讨论研究制定村规民约,使之成为农民自觉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积极树立良好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生活方式,表彰文明礼貌行为的共同遵守准则。

3.要在农村社会建设上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安全稳定的目标。

(1)坚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化。这是指为农民安全生产健康生活,而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连接的保障体系。社会保险是指农民在工伤、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是指对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特困户、受灾户等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体系正在完善,慈善事业日益发展。目前,国家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一是正在健全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农村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以利于确保农村人口最低生活水平,保障老年人生活,减少老年人风险。同时,正在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继续完善优抚安置政策。二是正在着力探索解决农村劳动力转向城镇务业之后的社会保障需求问题,首先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重点解决农民在进城镇务业期间住院医疗保障问题;国家正在推动有条件的城镇,逐步将稳定城镇务业的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建立适合稳定城镇务业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2)坚持农村人口合作医疗化。这是指为解决农村中小学生、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农村人口看病就医问题,而建立健全农村人口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农村人口合作医疗的资金筹措机制和经营运行体制,正在从以下三个方面组织实施:一是要从全国各地区财政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兼顾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和农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瞻前顾后、谨慎决策、循序渐进,低水平起步,确定筹集资金比例、医疗保障补助标准,重点保障农民住院大病医治需求。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典型示范、政策解说、宣传教育等方式,促使农民认清农村人口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增强自觉自愿参加农村人口合作医疗的自觉性;要逐年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健全农村人口合作医疗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参保、就医、治疗、缴费、报销方便条件。三是要加强农村人口合作医疗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这项基金收缴、支付监督检查制度,严格规定合作医疗费用支出项目、范围和比例,健全费用结算办法,降低医疗费用标准;要采取制约机制,促使这项基金的筹集和使用公用透明管理监督,确保安全足额收缴、及时专款专用,防止侵占、挪用、贪污、浪费,以利于真正用于农村人口合作医疗开支,促进农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坚持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化。这是指建立健全农村行政管理、公共公益服务管理体系。正在组织建立健全这两个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行政管理体系,强化乡镇政府管理责任,增强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管理功能,加强乡镇、村屯社会治安和人口管理,严肃查处各种违法乱纪、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建成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公益服务管理体系,为提高农民参加各种生产劳动技术水平,而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分配管理组织,形成覆盖农村的劳动保障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服务,而建立农村供应水利、电力、农机、化肥、农药、良种服务和提供气象、通讯、电信等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救济、老有所养、承担救助流浪儿童、严重智障伤残人、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职责,建立农村社会福利和慈善服务体系,坚持政府救济与家庭赡养、社会互助、个人自立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生产自救、脱贫增收致富;为切实帮助解决贫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各地区政府将这部分农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真正落到实处。

(4)农村政府行政法治化。这是指农村政府为了全面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农村社会,而采取以下五项措施:一是农村行政决策科学化。这就要建立和执行农村行政决策制度,坚持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及时决策,确保农村政府各项决策体现科学发展观,维护农民利益,切实可行、行之有效。二是农村行政审查规范化。这就是要建立和执行农村行政法治审查、备案制度。经常督促审查政府的规章制度是否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矛盾,切实修正,以维护法制统一,确保国家政令畅通。三是农村行政执法程序化。这就是要促使农村行政执法单位及执法人严格按照国家法定权限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四是农村行政行为公开化。这就是要建立和执行农村行政行为公开化制度。经常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电讯渠道,公布政府依法执行情况,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五是农村行政监督群众化。这就是要经常组织农民参加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开展依法行政宣传教育,增强农民参加依法行政监督的自觉性,营造依法行政、维护农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和谐社会环境。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目标调查与评价的几点看法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