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后评价体系研究论文_姚毅楠

农村公路建设后评价体系研究论文_姚毅楠

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西安市 710016

摘要:针对我国目前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后评价研究甚少, 尚未形成农村公路后评价体系的现状, 从其研究的必要性和原则入手, 深入分析了农村公路与高等级公路评价体系的异同, 从农村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后评价、建设状况后评价、建设效益后评价、公路管理评价四个方面, 建立了农村公路建设后评价体系, 为农村公路的立项决策和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道路工程;农村公路;后评价体系

1 农村公路建设后评价的必要性和原则

1.1 农村公路建设后评价的必要性

农村公路建设后评价是一种在农村公路建成运营以后,根据现实数据变化的情况 ,重新对项目的合理性及建设、使用效果进行考核、检验和分析论证 ,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结论的技术经济活动。它不仅可以考察农村公路项目实施后的实际运行情况,而且可以衡量和分析实际情况与预测情况的差距,确定农村公路项目前评价中的预测、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并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今后改进农村公路项目前评价工作以及同类项目立项决策和建设提供依据,是提高农村公路项目投资决策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1.2 农村公路建设后评价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在进行农村公路后评价时 ,应把“社会”视为一个总体 ,从全局、宏观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过程进行描述分析。农村公路项目后评价要分析和评价社会人口、自然资源和环境, 以及经济、教育与科技的发展水平,这种思路本身就是基于“社会”是一个整体来确立的。因此 ,应该把人口、环境、经济、社会、教育与科技作为一个总体的 5 个方面,依据彼此间的相互联系, 来划定评价范围, 进行数量上的测定与分析。

整体性原则也要求农村公路后评价从一体化的角度设计指标体系, 一个指标子系统反映可持续发展运动的某一方面 ,多个子系统要互为联系、相互补充 ,综合起来构成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强大的指标系统 ,以反映总体的全貌。

(2)逻辑性原则。

社会是一个系统, 是一个有序的整体。这种有序性表现为总体结构的层次性和各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因此 , 农村公路后评价要依据这些特点设计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指标体系,以反映其内在联系。

2 农村公路与高等级公路评价体系异同分析

遵循逻辑性原则 ,农村公路的后评价虽然与高等级公路的后评价存在较大差异 ,但从项目实施的过程、项目建成运行效果及带来的影响来看都有着共同点。因此, 农村公路后评价体系可以参考高等级公路评价体系所建立的逻辑关系 ,并通过分析高等级公路后评价与农村公路后评价的异同, 建立农村公路建设后评价体系。

2.1 项目过程评价

高等级公路评价主要针对单一项目 ,对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各阶段以及建设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农村公路由于里程短及等级较低 , 作为单一项目评价成本较高 ,应考虑按区域对农村公路进行打捆,形成农村公路路网再进行整体评价。对于农村公路的立项、决策等方面也应该结合农村公路特殊的特点,农村公路主要用于农村,为广大农民提供便利的通行 ,因此 ,立项审批的程序应尽可能简化 , 以便农村公路的快速建设和通达。

2.2 建设项目效益评价

高速公路主要是根据实际发生的数据和后评价时国家颁布的参数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 ,并与前期工作阶段按预测数据进行的评价相比较 ,分析其差别和成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农村公路属于公共产品 ,市场化指数为 1.0, 其效益主要是社会经济效益 ,因此,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价主要侧重于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2.3 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

高速公路主要是分析、评价对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评价一般可分为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评价。农村公路影响评价表现为对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体现在当地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可以与农村公路效益后评价进行合并。

2.4 可持续发展后评价

高速公路主要是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公路网状况、配套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方针政策等外部条件和运行机制、内部管理、运营状况、公路收费、服务情况等内部条件的分析, 评价项目目标(服务交通量、社会经济效益、财务效益、环境保护等)的持续性。

考虑农村公路的特点 ,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后评价主要是针对农村公路的路网状况、管理方法、相关政策等, 评价农村公路项目的持续性。尤其针对农村公路的特点 ,作为非运营性公路,其养护管理与高速公路有本质的不同 ,其管理的方式与效率应是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3 农村公路管理评价

农村公路管理后评价主要从建设管理、养护管理及路政管理三个方面进行, 每个管理方面侧重以下几个内容。

(1)农村公路管理职能。

农村公路管理职能在不同管理主体间的配置、管理业务分工和管理权限界定是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得以确立的基本前提, 有什么样的业务分工、权限划分 ,就有什么样性质的管理体制。行政管理职能既要在不同等级政府间划分权限, 还要在同级政府的不同工作部门(如计划、交通部门等)间界定权力范围 ;而经营管理职能同样要在农村公路施工企业、养护企业、路政管理等部门之间进行分配。

(2)农村公路管理机构。

农村公路管理机构 ,一方面是指从事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路政管理过程中不同阶段管理工作的单位 ;另一方面指各管理单位内部具体从事某一专业管理工作的部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要依据管理职能配置来进行 ,机构的组织形式一般是以“直线职能制”为主 ,既适应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路政管理专业分工多之特点 ,又满足分级指挥与组织的“管理幅度”原则要求, 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当然,根据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路政管理部门的具体情况 ,其组织形式多样化。无论形式如何,目的都是提高管理及生产效率 ,以部门之间的有机协调,实现整个企业或项目管理的科学化、高效率。

4 结语

根据整体性及逻辑性原则, 本文对农村公路建设后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 ,通过目标法结合组成要素分析 ,进而建立了一个二级评价体系,其主目标包括 :(1)农村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后评价 ;(2)农村公路建设状况后评价;(3)农村公路建设效益后评价;(4)农村公路管理评价。基于此 ,根据构建的子目标体系对主目标进行评价 , 通过评价的结论总结农村公路建设的经验, 为类似农村公路的立项决策和建设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郑宝平.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机制[ J].路基工程 , 2008,(2):166~ 167.

[2]徐益丰, 何六明.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思考[ J].交通企业管理 , 2008, 23(7):56~ 57.

[3]马书红.农村公路规划与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7(1):113 ~117.

作者简介:

姚毅楠.男.(1988.2.22---)本科,助理工程师,目前在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从事路基施工有关的工作。

论文作者:姚毅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  ;  ;  ;  ;  ;  ;  ;  

农村公路建设后评价体系研究论文_姚毅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