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与传统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对比分析论文_杨淑娟 瞿静灵 何云娇

杨淑娟 瞿静灵 何云娇

(德宏州人民医院眼科;云南德宏 678400 )

摘要:目的:对比在儿童弱视中采取传统方法治疗与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研究中参考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本院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本院纳入分析的44例弱视患儿进行平均分组,即为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将实行传统方法治患儿选为参照组(n=22),将实行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患儿选为实验组(n=22),计算两组弱视患儿的临床治疗计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弱视患儿临床治疗计算有效率95.45%对比参照组患儿临床治疗计算有效率59.09%显著更高,P<0.05,统计学呈现出显著差异。结论:将传统方法治疗与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应用在儿童弱视中均可获得一定效果,但是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更值得借鉴。

关键词: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传统方法;儿童弱视

弱视是双眼视力或者单眼视力不正常但眼球无器质性改变的疾病,矫正视力低于0.9或两眼矫正视力相差两行,国内弱视发生率大约是2~4%。依据不同类型进行区分包括斜视性弱视、剥夺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先天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等。现报道计算中分析的44例弱视患儿治疗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笔者计算中的所有数据样本均选自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本院纳入收治的44例弱视患儿,以不同治疗方式将患儿进行分组,参照组纳入22例,女性10例,男性12例,年龄选取为3~13岁,中位年龄(8.21±0.54)岁;实验组纳入22例,女性11例,男性11例,年龄选取为4~14岁,中位年龄(9.01±0.54)岁。计算中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验证两组弱视患儿基线数据,P>0.05,统计学差异不具有。

1.2 方法

参照组患儿予以传统治疗,如海丁格刷治疗旁中心注视、红光闪烁仪训练、CAM视觉刺激、异常视网膜对应、精细目力训练等。如果患者实行旁中心注视,还需要予以后像治疗。依据患者基本情况医师采取传统综合方式实施治疗。

实验组患儿予以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在传统遮盖治疗前提下进行多媒体视觉训练,医生为患儿相应档案,医师于电脑上对患儿年龄、姓名、家庭住址、性别、治疗情况。是否存在家族史、矫正视力、裸眼视力、眼球活动度、眼位等进行详细了解,通过电脑上的软件程序医生检查患儿融合功能、同时视功能、对比敏感度、立体视功能等,在治疗系统中输入检查结果。依据患儿实际情况给出个性化方案。且依据患儿弱视程度、矫正视力、注视性质等情况医师给出满足患儿需求的治疗计划,如刺激训练、融合训练、精细训练、立体视训练、同时视训练等。矫正之后若患儿视力低于0.4,仅仅予以精细训练与刺激训练就可;矫正之后若患儿视力提升到0.4及以上,差异低于2行,此时需要可以予以精细训练、刺激训练、同时视训练[2];矫正之后若患儿超过0.6,此时需要予以精细训练、刺激训练、同时视训练、立体视训练以及融合训练。对于外斜视但存在融合功能患儿需要予以辐辏训练,对于内斜视患儿需要进行分开训练。每个训练项目进行5~15分钟,完成治疗之后进行5分钟休息之后对下一项训练进行练习。每天进行一次训练,每次进行30~40分钟的训练,一个疗程为3个月。医生依据患儿治疗中视力情况对治疗时间进行及时调整,提醒患儿家长每月定期进行复查。此外患儿以及家长可在电脑上对所有训练项目进行查询[3]。

1.3 观察指标

患儿经对症治疗之后视力保持超过1.0判定为给显效;患儿经对症治疗之后视力提升程度超过2行或者视力超过0.9判定为有效;患儿经对症治疗之后视力提升程度低于2行或者视力保持原来不变判定为无效。临床治疗计算有效率以有效率例数与显效率例数之和比上总例数进行表示。

1.4 统计学方法

笔者统计学研究中将SPSS17.0统计学软件应用在处理收治的44例弱视患儿所有数据中,以率(%)的形式表示两组弱视患儿临床治疗计算有效率,采取卡方检验,P<0.05,统计学呈现显著差异。

2 结果

实验组弱视患儿临床治疗计算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临床治疗计算有效率59.09%,P<0.05,统计学呈现出显著差异。

3 讨论

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是对神经生物学、计算机视觉、心理物理学进行综合运用的,依据大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同时结合电脑游戏与弱视治疗,以各种生物刺激来将视觉功能提升。依据患儿心理特点设计不同的知觉学习计划来提升儿童眼、手、脑的整体协调能力[4]。多媒体训练系统存在比较丰富的内容,拥有情趣化的过程,在弱视训练中应用认知训练可提升患儿信息储存、认知功能、加工功能、处理功能,可将患儿视觉功能显著提升[5]。笔者显示出,实验组弱视患儿临床治疗计算有效率95.45%高于参照组的59.09%,统计学呈现出显著差异。证实,相比较于传统训练方式,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存在极大优越性,例如多样化训练模式、趣味性强等,可显著提升治疗疾病的依从性;系统中可保存所有接受训练患儿的信息数据,可方便后期管理与跟踪。且适合应用在儿童弱视、融合功能不足、斜视、视觉信息处理异常疾病中。

综合以上结论,在治疗儿童弱视中采取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相比较传统方式效果更显著,可显著改善患儿视力情况。

参考文献:

[1]钟国文. 多媒体训练和传统遮盖法治疗儿童弱视治的临床观察[J]. 现代医院, 2015, 15(5):69-70.

[2]彭燕梅, 史峰, 邓丹丹. 传统遮盖疗法与多媒体训练治疗儿童弱视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医药, 2016(1):00276-00276.

[3]任骁方, 肖林, 颜少明,等. 视觉感知训练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7, 19(7):394-401.

[4]杨玉珠, 刘永民. 多媒体训练系统与传统方法治疗弱视的疗效对比[J]. 实用医学杂志, 2016, 32(16):2652-2655.

[5]钟国文. 多媒体训练和传统遮盖法治疗儿童弱视治的临床观察[J]. 现代医院, 2015, 15(5):69-70.

论文作者:杨淑娟 瞿静灵 何云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7

标签:;  ;  ;  ;  ;  ;  ;  ;  

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与传统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对比分析论文_杨淑娟 瞿静灵 何云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