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英语教育硕士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尝试_英语论文

培养中学英语教育硕士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尝试_英语论文

培养中学英语教育硕士生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尝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力论文,硕士生论文,中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子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于1996年和1997年分别发布了“关于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和“关于开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教育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要掌握某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又要懂得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的理论及方法,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根据通知要求,华东师范大学出台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及整体培养要求”“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并于2001年招收了第一批中学英语教育硕士研究生。

中学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属于教师继续教育范畴,招生对象主要是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三年以上在第一线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经历的教师。从我校这几年的招生情况看,学生都从事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短的3年,长的超过10年,甚至有些学生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超过20年,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实践智慧。在与这些学生的互动中,我们发现他们对许多英语教学问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对他们接受新的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观念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或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新的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观念,而消极影响则会使他们对与他们原有观念差异较大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抵制。

针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和“关于开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工作”通知中有关中学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以及他们的特点,我们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提供教学案例,启发和引导学生针对案例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教学行为进行质疑,并以此为契机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或对一些习以为常的观点进行质疑,引导他们对这些问题或观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探究支撑这些教学行为或观点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以此为契机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以唤醒他们的反思意识,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试图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案例,使他们了解到教学研究常常始于“质疑”,始于“问题”,而“问题”常常隐藏于他们的常规教学行为或习以为常的观点中,以此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使他们成为反思型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成为自主研究型教师,最终达到培养合格的中学英语教育硕士的目的。

二、对司空见惯的教学行为进行质疑

尽管参加中学英语教育硕士阶段学习的学生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具有相当高的学习热情,但是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因为他们感到课程内容,尤其是相对比较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难以与他们大脑中储藏的各种实践经验或实践知识直接对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存在一定的距离。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我们从学生熟悉的常规教学行为出发,借助教学案例,启发学生发现案例中在教学行为方面教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教学案例和讨论题通常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尽可能寻找一些理论依据来回答这些问题。例如:

(一)案例呈现

在听课时,我们经常可以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即教师告知学生“我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你们完成这个练习”。

最近,我们去听课,听到一位教师用了这样一句话:How much time do you need to finish this exercise?这句话乍听上去没有什么,但往深处思考,我们就会发现里面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内涵。

(二)提出问题

1.“我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你们完成这个练习”。教师经常对学生说,我给你们多长时间你们完成什么任务。这样的说法有问题吗?如果有,是什么问题?隐含在这种说法背后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什么?

2.“你们需要多长时间完成这个练习?”这句话有问题吗?如果有,是什么问题?隐含在这种说法背后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什么?

(三)布置任务

我们把这些问题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要求他们组成小组对问题开展思考与探究,并向他们推荐一些阅读资料,鼓励他们尽可能寻找一些相关的理论依据帮助自己分析和说明问题,做到在课堂讨论时有论点、有论据。

(四)讨论分享

一般而言,课堂讨论与观点分享的活动分为: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师生质疑和答疑、归纳和总结。

在讨论分享课上,每个小组推举的代表首先发言,陈述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提出论点和论据。之后,发言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对代表的发言展开进一步的说明。当这个小组完成全部的发言工作后,教师或其他小组的学生就发言小组的陈述提出问题,发言小组的成员就所提问题做出回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生质疑和答疑。在所有的小组都发表了看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发言的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下是我们对上述讨论所做的归纳和总结:

我们认为,这位教师所用的“How much time do you need to finish this exercise?”这句话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因为归根结底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

这句话实际上蕴涵着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一种转变,即教师把对学生学习的控制权交还给了学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去体验学习的的确确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可以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各种计划和安排,其中就包括对于自己学习时间的分配和使用,换言之,他们要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因此,他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调控策略。

而发出“我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你们完成这个练习”这样的一个指令,实际上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普遍做法。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由教师决定,学生的练习方式和练习的时间也由教师控制。这一切都可以显示教师“说了算”的权威,显示教师拥有控制课堂教学、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权力。你看,连上课的时间都是我的,因此,教师才会发出这样的指令:I give you three minutes to do that exercise.

而说出“How much time do you need to finish this exercise?”这句话的教师实际上充分认识到了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在面对各种信息刺激时需要梳理自己原有的经验,他们所需要的学习时间应由他们自己来定。老师给他们三分钟的时间完成一个练习,也许他们只需要两分钟;而当他们需要更多时间完成一个练习时,老师给他们的时间可能又偏少。为了解决这一类问题,采用询问学生“How much time do you need to finish this exercise?”不失为一个良策。

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一开始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但经过教师耐心的引导,学生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到自己使用时间的长短,会逐渐形成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这为他们学会合理、有效地调配、利用时间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

三、对习以为常的教学观点进行质疑

教育硕士培养与一般的教师培训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表现在都是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个性主要表现在前者以培养自主研究型教师为目标,学生要写一篇基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论文要参加盲审。这是与一般的教师培训最主要的不同之处,使我们的教学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这与中学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教师教育机构在开展教师教育活动中,除了着重教学能力的培养之外,还要着重培养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培养自主研究型教师。

自主研究型教师能从研究者的角度出发,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分析,增加自己对英语学习本质和英语教学本质的理解,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各种途径解决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不断的监控和评价,以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水平。自主研究型教师在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保持头脑开放,能够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要成为研究型教师,他们需要掌握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和自我发展的方法和技能。

针对教育硕士培养的特点、要求和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引导学生对一些司空见惯的教学行为提出问题、展开反思和进行探究之外,还有意识引导学生对一些习以为常的观点进行质疑,展开反思,进行探究,为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搭建必要的脚手架。

(一)质疑

我们以对“处理外语错误”这一表达方式的内涵开展的课堂教学讨论为例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我最近完成的一部有关外语教学的论著中,我为什么用“处理学生外语错误”这个教师们不常用的表达方式,而没有采用教师们比较熟悉的表达方式,如“外语纠错”或“外语改错”呢?

(二)讨论

经过学生的课前准备与师生的课堂讨论,大家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外语纠错”或“外语改错”这种表达方式所传递出的字面信息的含义比较狭窄,通常是指只要学生犯了外语错误,教师必须予以纠正或改正,有错必纠,见错必改。

(三)探究理念

在“外语纠错”或“外语改错”背后所隐含的教育教学理念是,错误是学习失败的标志。虽然教师常常用“失败乃成功之母”的谚语来鼓励学生和自己,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外语错误还是具有一种惶恐的心理,忐忑不安,甚至表现出一定的无奈、生气和愤怒。教师对待学生外语错误的这种消极的态度和观念实际上是受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前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学习的认识的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要立即予以纠正,否则,一旦错误形成了习惯,再纠正错误就会变得非常困难,这会进一步导致学生学习的失败。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在对待学生的外语错误上,有些教师常常持比较严厉的态度,甚至是比较苛刻的态度。

在外语教学行为方面,有些教师往往是有错必纠,见错必改;而且纠错的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具有一定的惩戒性和机械性。如对学生拼写错的外语单词或句子,有些教师常常要求学生重复抄写十几遍乃至几十遍。学生写到最后,抄写变成了胳膊和手的肌肉运动,大脑的参与度极低。没有大脑参与的外语学习会有效果吗?更有甚者,这样的纠错理念以及受此种理念影响的教学行为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外语的可持续发展,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丧失,自信心下降,对英语学习感到厌烦,甚至感到憎恨。另外,这一切也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形成一种片面的认识,那就是英语学习仅仅是一种可以依靠机械重复、死记硬背进行学习的科目。

随着外语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所犯的各种各样的错误产生了新的认识。20世纪60年代后,认知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学习观:学习是学生形成假设、验证假设和修正假设的过程。因此,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开动大脑,形成初步的假设;然后尝试验证自己的假设;如果自己的假设有偏差,学生就需要对自己的假设进行一定的修正。在形成假设、验证假设和修正假设的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学生的错误证明,他们是在主动地开动脑筋,对未知的事物进行积极的探索。因此,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无须特别纠正,当学生的外语学习达到一定的水平时,错误就会自行消失。

外语教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发现,学生的外语错误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失误(mistake),另一类是错误(error)。根据Corder(1967;转引自Ellis,1999)的研究,失误是出现在学习者语言中不符合目标语规则的一种偏差(deviation);导致失误的原因有很多,如学习者由于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而出现的口误和笔误。换言之,导致失误的原因是学习者没有正确地运用他们已经掌握的语言系统。

错误也是出现在学习者语言中不符合目标语规则的一种偏差,但是,导致错误出现的原因是学习者没有掌握正确的语言规则。对出现在学习者语言中的偏差进行的这种分类有助于外语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错误上,而不是不加区别地逢错必纠、见错必改。教师要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进行一定的分析、评价和判断,对是否要指出错误、纠正错误以及如何指出和纠正错误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随着人们对语言以及语言学习和教学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对学生的外语错误又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建构主义把错误看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一种经验。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外语错误进行妥善的处理,使其有利于学生的外语学习,有利于实现英语课程目标,那么,学生的错误就变成了一种可以促进学生外语学习的课程资源。

四、结语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学会了有意识地对外语教学中一些司空见惯的教学行为、习以为常的观点进行质疑,并在他们的教学日志中尝试对他们自己的一些司空见惯的教学行为或习以为常的观点进行反思和质疑,并试着运用外语教学和学习理论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这为他们硕士论文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标签:;  ;  ;  

培养中学英语教育硕士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尝试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