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与实践指向论文

高校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与实践指向论文

高校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与实践指向

孙亚南1,王兴芬2,张 月3

(1.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117;2.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500;3.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行,吉林长春,130000)

[摘 要] 高校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具有重大意义,是新时代经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历史使命,是当前“大思政”格局下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防止经济学教育严重西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使命。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方向是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深厚的爱国情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竞争意识。为此,在实践路径上,经济学专业的“课程思政”应从明方向、抓落实、破难题、重实效四个方面努力。

[关键词] 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9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再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其中包括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近年来,由于受到国外的影响,经济学专业的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西方经济学占据发展主流,西化倾向日益严重。将“课程思政”融入经济学专业教学的改革创新是促进新时代本科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改革经济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的现实需要,也是抵御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防止经济学教育严重西化的必然选择。笔者梳理现有文献,发现部分文献虽然对课程思政和经济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一些探索,但多数学者的研究集中于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教学和育人方面[3-5],仅有少数文献将课程思政与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且研究不深入、不全面,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不强。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经济学专业教学实践和课程思政理念,在论述高校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基础上,深入发掘经济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出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方向和实践路径,为更好地推动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指导和启示。

(1)管理不规范。在日常养殖工作中,未能配备相应专业的消毒人员或者管理人员,致使养殖现场出现脏、乱、差的问题,引发动物疾病。

二、高校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

(一)新时代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历史使命

国际经济竞争甚至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发展中大国向现代化强国迈进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创新发展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因此,必须以创新引领发展,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接班人。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受到国外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国外新自由主义思想的熏陶,有些高校培养的学生对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不强。他们有专业技能但思想偏颇,这是我们实现从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最大的危险。传统的“重理论教学、轻技能培养”“重专业能力、轻理想信念”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当前新时代人才需求的变化,因此,经济学专业发展面临双重困境。困境既有来自外部人才市场和人才培养的挑战,又有内部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压力。总而言之,理清下一步经济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探索和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式,提高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大思政”格局下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明确了“九个坚持”“六个下功夫”的新时代教育发展改革的基本遵循和方向。[6]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根据新时代党中央对高等教育教学的总体部署,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是当前“大思政”格局下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

(三)防止经济学教育严重西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使命

近些年来,高校经济学专业设置中,西方经济学,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课程学分占比日益增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学分占比逐渐减少。有些高校的经济学院甚至取消了政治经济学的课程设置,更别提设置阅读经典名著《资本论》、开设经典课程《经济思想史》等教学内容。国内经济学专业教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被严重地边缘化,而西方资产阶级理论被强化和主流化。国内有些学者呼吁,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意识形态西化问题非常严重,多年来积累的问题必须在新时代得到彻底解决。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理论,该理论指导中国成功取得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济增长奇迹,又迎来新中国七十年的伟大辉煌,这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我们需要从中国伟大实践中总结经济发展规律与成果,同时也要吸收外来经济思想,理性反思与适度批判,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因此,在当前国内经济学教育严重西化,尤其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国内经济学教育占主导趋势的背景下,课程思政的经济学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极其迫切,这是抵御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防止经济学教育严重西化的必然选择,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使命。

三、高校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方向

当前,公安实训VR技术应用探索关键在于加大相关师资力量投入。鉴于计算机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安教育训练引入计算机相关高水平人才是确保公安教育教学与时代发展同步的必然选择。夯实公安实训VR技术应用基础宜在现有的教育训练经费预算框架内,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健全激励机制、协调机制、宣传机制、保证机制等制度机制等加大对高水平、领军型计算机及VR技术专家的吸引力度,同时加大VR技术应用学习、培训力度,确保基于VR技术的公安院校课程开发的人才队伍齐备、资源匹配。

经济学专业课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经济建设领域培养高端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由于经济工作经常与金钱、利益打交道,教学中无法融入思政元素的话,容易导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唯利是图。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创新的主要目标与重点方向有以下四大方面。

(一)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与深厚的爱国情怀

由于经济学的学科属性,该学科与国外教育紧密连接。高校学生在接受国外经济学知识和教育的同时,难免受到新自由主义的冲击和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因此,教师在进行经济学专业知识教学时,要结合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案例,例如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和新中国七十年的辉煌,运用统计数据分析、小视频播放、优秀人物讲解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经济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之后大多在我国的经济领域、金融领域就业,工作与金钱、利益密切相关,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有思想偏颇的时刻,历史上和现实中也有此类违法案例发生。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引入一些腐败分子的经典实例,让学生引以为戒,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高尚的工作责任心。

(二)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世界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任何行业都有其生命周期,当前从事的领域在未来的十年甚至五年就存在消失的可能。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使其正确面对和迎接世界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中的残酷竞争。教师应尝试以著名经济学家的人生经历、投资风险历程和心路起伏变化影响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终生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应对未来风险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

2.5 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应用、CRRT应用及预后的比较 与静注组相比,泵入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比例更高,ICU住院时间更长,但两组患者在CRRT的应用以及ICU病死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详见表6)。

(四)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竞争意识

教师应结合经济学专业课程上的经典案例,培养学生今后无论是作为投资人、政府公务员、银行理财者还是创业者都应具有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始终怀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四、高校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路径

(一)明方向:明确目标追求,实现育人与育才有机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高校要顺应新时代经济形势变化,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既要培养契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端人才,还要培养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与高尚的道德素质的人才。高校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指针,从灵魂深处上解决好“培养什么人”这个首要问题,从教学实践中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大根本问题。

2.1.2 紧凑度指数 紧凑度指数用来衡量城市空间斑块的完整性和城市集聚程度,是反映城市空间形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通常利用Batty[15]提出的紧凑度公式来计算.公式为

(二)抓落实:落实全员参与育人,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

经济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多个课程,不仅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投资学、金融学等专业课,还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等相关思政课程。因此,高校要落实全体课程参与育人,实现显性教育的思政课程与隐性教育的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质量关键在教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提出的“四有”教师标准的要求,经济学专业教师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国际视野,更要树立全面育人教学理念,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拓宽教书育人的途径,强化立德树人意识,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三)破难题:完善保障措施,破解当前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瓶颈

做好经济学专业的课程思政,要把握总体方向,注重顶层设计,加强过程监督,强化绩效评价,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和统揽全局功能,这样才能提高课程思政质量,落实立德树人责任。具体包括以下六方面的保障措施:第一,建立有效领导决策机制,发挥党组织作用;第二,明确立德树人动力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第三,健全教学评价机制,多途径提升教师能力;第四,形成科学激励机制,强化教师育人与科研意识;第五,创新育人合作机制,尝试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第六,健全创新保障机制,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四)重实效: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办法,切实落实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应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第一,可尝试将学生的思政课成绩和学习表现纳入学生入党推优的考核标准,实行教学效果师生双向评分制度;第二,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完善教师评聘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细则;第三,完善高等院校职称评聘制度和标准,实行岗位动态管理,实现教学育人理念优先;第四,对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任课教师的育德实效开展绩效评价,促进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3] 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2).

[4]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5] 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

[6]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9)31-0128-03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课程思政视角下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研究”(GH19154);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移动互联智慧教学工具支撑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GH19157)。

[作者简介] 孙亚南(1986—),女,吉林九台人,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王兴芬(1987—),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张月(1985—),女,吉林吉林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行中级经济师。

[收稿日期] 2019-08-13

标签:;  ;  ;  ;  ;  ;  

高校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与实践指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