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管理:提高高校辅导员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_高校辅导员论文

情感管理:提高高校辅导员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_高校辅导员论文

情感管理: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辅导员论文,实效性论文,队伍论文,手段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1)11-0092-02

情感管理,是一种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思想于一体的管理方式,是指管理者通过满足被管理者的心理需要,增强双方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一、情感管理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中的功能

情感具有调节激励功能,积极的情感能增强人的体力、精力,具有增力作用,提高人们在工作中的活动能量,激励着人们去创造和探索。把情感管理运用到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中去,能使辅导员产生积极的情感,发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推进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工作。

1.推动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情感管理是一种粘结剂,能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自信心,为学校的发展尽职尽力。高校管理者通过关心、理解、帮助、激励辅导员等手段,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责任,感受到学校就是自己的家,与学校共发展,让广大辅导员的心凝聚在一起,树立一个共同的信念,一起朝着学校发展目标奋斗,愿意为学校的发展竭尽全力,进而推动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2.优化高校领导管理行为。情感管理能充分发挥高校管理者的非权力影响力,优化领导管理行为,提升高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非权力影响力是指不依赖于权力而对他人的思想或行为所产生的作用,是一种完全由个人自身因素构成的影响力。高校管理者的地位能否得到广大教职工和辅导员的认同,并积极地支持其工作,这对其而言十分重要。而是否接受管理者的管理,取决于管理者影响力的大小。高校管理者在管理中施以情感管理,以诚相待、平易近人的行为能使辅导员产生亲切的心理。这种情感管理的效应是在组织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和影响辅导员,能在被管理者心里产生对管理者的信任、依赖、钦佩、崇敬等心理,从而增强高校管理者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它能转化为自觉情感行动和精神力量,优化高校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更好地开展高校管理工作。

3.情感管理是推进建设和谐高校管理模式的催化剂。和谐人际关系是调动高校辅导员的积极性的保障,高校辅导员的文化层次较高,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个性突出,不喜欢束缚型的管理模式,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高校辅导员年轻化的特点使他们乐于追求和谐的工作与人际交往的环境,注重精神上的享受。和谐的高校管理模式才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才是辅导员队伍的坚强后盾,它满足的不仅是物质的保障,更是一种隐性的期待。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应把握的情感管理特点

1.尊重。尊重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的先决条件和关键。工作是人做的,只有先管好人,才能最终管好事。尊重辅导员人格,给他们心理空间和工作环境一定的自由感。辅导员的工作并不都是在办公室开展的,要给他们的工作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他们更具积极性和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

2.理解。理解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高校的管理者首先要了解辅导员的家庭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业务技能、生活习惯等。高校管理者要善于与辅导员沟通思想,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理解他们所急、所想、所愿,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高校管理者要能够宽容体谅辅导员,对他们不求全责备、不吹毛求疵,能够以适当的方式指出他们的不足,并且引导他们自觉改正。

3.公平。要一视同仁,给辅导员以公平感。高校管理者要靠威信,而不是靠权力来进行管理,管理者对辅导员要不分亲疏远近,不欺弱惧强。同时要宽厚待人,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要善于听取辅导员的意见,及时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注意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

4.沟通。沟通可以给辅导员一种亲切的归属感。高校领导管理者要深入到辅导员群体中,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5.关心。高校管理者要能够换位思考,想辅导员之所想,急辅导员之所急,积极为广大辅导员谋福利,为他们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真心实意地为广大辅导员排忧解难。在辅导员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伸出关爱之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6.吸引。高校管理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扎实的教学功底,以自己优异的人格魅力及工作成绩赢得辅导员的钦佩和学生的爱戴,只有优秀的、具有人格魅力的管理者才能够凝聚人心,形成合力。

三、运用情感管理提升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实效性

1.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观。高校管理者在管理理念和思维中要体现“以辅导员为本”、“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精神。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应通过自觉尊重、关心、理解、信任辅导员等情感形式,以辅导员的发展作为管理的核心,为他们创造、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和服务。这样,辅导员会更好地配合与服从学校的管理,进而增强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深化情感效应。让辅导员参与学校管理,可以使他们投入情感,产生认同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首先,要重视辅导员参与学校管理,以情感为依托,培养辅导员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关心学校。其次,高校管理者要经常深入到辅导员队伍中,与之交流思想,在学校重大决策之前,广泛听取辅导员的意见,提高辅导员参与决策的意识。再次,关心和满足辅导员的合理需求,使高校管理者与辅导员队伍的感情不断发展和深化,提升凝聚力。

3.坚持情感激励。情感激励的目标是满足辅导员的高级需要,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共同办学,它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当代高校辅导员的文化层次普遍较高、职业敏感性强、审美倾向和个人需要的层次都较高。情感激励不仅要满足辅导员的荣誉、成就、尊重、自我实现等需要,还应满足辅导员的贡献感、创造感、趣味感等内在需要。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的情感激励,可以增强辅导员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同时可以避免物质激励带来的物质欲望和个人主义等不良现象。

4.创设教育情境,增强情感体验。高校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要主动创设情境,通过各种情感体验活动方式,使辅导员追求积极的、高尚的情感体验,提升个人境界,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如采取开展《假如我是学生家长》的征文比赛,让辅导员站在家长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对孩子的希望和老师的期盼,使大家受到一次深刻的职业道德教育。

5.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和工作环境。辅导员需要有一种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这样以情动情、以心换心,使情感管理辐射到整个学校,让高校整个管理系统之中的心理互动、心灵共振。另外,辅导员群体是一个文化的群体,有强烈的自我价值意识。情感管理提倡辅导员在从事本职工作的过程中,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让辅导员同学生一道成长,同其他教职工一起成功,同学校一起发展,让每一位辅导员都有成功的机会,达到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共同认可的管理理念,以情感管理的覆盖作用,实现辅导员队伍管理的最大价值化。

6.丰富情感生活。高校管理者要在辅导员群体生活中融入情感,关注他们的情绪发展,开展相应的活动,提高辅导员的待遇,创造条件改善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增加他们业余生活活动的种类,丰富辅导员的文化、体育活动,使辅导员精神更加愉快。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下,更有利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标签:;  ;  ;  

情感管理:提高高校辅导员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_高校辅导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