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的期望与动力机制_企业创新论文

企业技术创新的期望与动力机制_企业创新论文

预期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创新论文,机制论文,动力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本文运用期望理论,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描述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系统模型。

关键词:预期;技术创新;动力机制

技术创新是以新产品、新技术的首次开发应用及其在市场上的成功实现为主要内容的技术经济活动。具有新颖性、高投入、高收益、收益的风险性及滞后性等特征。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是决定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产生、持续、循环的各种经济、科技、社会因素及这些因素影响创新行为的机理。完整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以创新行为应具有以下三种机能:①始发机能:与创新活动有关的各种内外诱因,能够激发创新行为的产生;②选择与导向机能:创新行为启动之后,能否持续进入下去,并不仅仅取决于创新活动组织与运行的有效性、科学性。因为企业在创新活动进展过程的每一阶段都在时时将各种创新与非创新的诱因进行比较,做出暂停、中止、继续或加速创新的决策。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应保证企业在对各种因素的比选中,优先或侧重于做出有利于创新的选择。③维持与强化机能:企业所进行的各种创新活动的总的效果,应优于非创新活动的效果,从而对创新行为具有正强化作用,使创新活动能够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在上述三种机能中,始发机能是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核心。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行为主体,技术创新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手段。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必须以技术创新的本质特征为基础,站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起点,分析影响企业创新决策的各种诱因。由于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及收益滞后等特征,致使企业为技术创新而投入的巨额现期资源,只能面对滞后且不确定的市场收益。这决定了理性预期在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起核心和关键的作用。所谓预期是决策主体对与目前决策有关的各种变量的未来值的预测。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在对与创新决策有关的经济、科技变量的未来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基础上做出的理性选择。心理学家佛隆(V.H.Vroom )的期望理论,可为描述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提供一个理想的模型:

M=ΣV×Ε

式中,M为动力水平,V为效价,E为数学期望, 即企业参与技术创新的动力等于创新活动预期收益与创新成功概率预期值之积。这个公式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企业在参与创新活动之前,一方面要对创新成功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一方面要对创新成功的可能性进行估价,只有成功概率较大,又有较高收益的创新活动,对企业才有较大的激励力量。二是企业参与创新活动的实际可能性,既取决于创新动力M 绝对值的大小,又取决于创新活力M值与非创新活动M值的比较。下面,我们对此模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1

创新收益预期与影响预期的因素

收益预期是决定创新动力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企业在创新决策时的收益预期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创新成功后的市场收益;创新时滞与创新收益。

1.1 企业对创新活动市场收益的预期与创新动力

企业在创新活动起步之前,首先要对创新活动的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强度、市场竞争的手段和形式,市场竞争的公平性等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对创新活动能给企业带来的总成本与总收益进行估计,并与非创新活动的预期成本与收益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进行创新活动。

1.1.1 市场需求与创新收益预期

较大的市场需求有利于企业形成较高的收益预期,对创新活动具有拉动作用。需求拉动企业技术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①出现新的产品需求,现有技术手段不足以满足这种需求,需求拉动产品创新;②需求对现有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现有技术手段不能满足这种要求,需求拉动改变产品质量的过程创新;③现有需求规模扩大,原有技术手段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需求拉动提高生产效率的过程创新。

1.1.2 竞争强度与企业创新收益预期

竞争强度是影响企业创新动力的重要变量。低度竞争的市场,既会提高创新活动的预期收益,也会提高非创新活动的预期收益。由于创新活动固有风险性,会促使企业作出非创新的选择。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企业靠非创新性的活动难以维持其生存与发展,对创新性活动有较高的收益预期。但由于竞争强度过高,企业间会展开激烈的价格战、广告战、倾销战,削弱企业盈利能力,使企业无力创新。所以适度竞争的市场最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

1.1.3 竞争行为的规范性与企业的创新收益预期

企业的竞争行为可简单分为正当的竞争行为与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两类。不正当的竞争行为通过非法仿制、虚假广告,假劣产品,拖欠债务、不合理定价等各种欺骗手段谋取利益。不正当竞争行为所需投入极低,且由于消费者知识的不完全性,短期内也可能获得极大收益,主要风险是可能遭到政府或法律的惩罚。不正当竞争行为既可能直接侵害创新性企业的利益,也可能挤占创新性企业的市场空间,间接影响创新性企业的发展,使多数企业对创新性活动难以形成较高的收益预期,更重要的是,依靠不正当竞争行为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会起一种反面的示范效应,使竞争行为愈加不规范,严重挫伤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所以,增加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惩罚力度,保证竞争行为的规范性,对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企业决策目标期、创新收益滞后期与创新动力

企业的经济活动可以分为创新性活动与非创新性活动两类。创新性活动通过高投入引入新产品和新技术,得到滞后且不确定的高收益,因此,技术创新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因果关系主要在长期内存在。非创新性活动是以现有生产技术和产品格局为基础,通过挖掘现有技术、设备、管理及其它要素的潜力,挖掘现有市场潜力来增加收入。非创新性活动所需投入较少,且短期内即可奏效,但能够取得的收益相对较低。企业选择哪类活动作为实现其目标的主要手段,取决于企业决策目标期的长短。所谓决策目标期是企业在进行重大决策时所考察的时间范围。只有在企业决策目标期内能够取得预期收益的活动,才会成为企业的选择。企业决策目标期长短主要是由建立在一定的产权制度基础上的企业利益结构所决定的。

企业目标是企业利益的核心体现,企业是由所有者、经营者、职工三个基本利益群体构成的,三者的利益关系形成了企业的利益结构。职工的目标是工资福利的最大化,由于职工的流动性、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其目标具有明显的短期性;所有者凭藉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获得利润,其利益在于资本的增殖和利润的最大,目标具有一定的长期性;经营者的经营决策既取决于自身的利益,又取决于企业利益结构中谁的利益处于优势地位。在私有经济中,经营决策由所有者的代表董事会作出,所以其经营决策服务于长远的发展目标。在我国,所有者是国家,其利益并不象职工利益那样具体、直接;所有者的代表——政府外在于企业,对企业的监督作用是外在的,更何况有些政府本身的目标与行为也未必是长期的;而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与职工利益存在一定的一致之处。这决定了多数国有企业的目标是工资与福利最大化,具有明显的短期性。这决定了在无外界压力与刺激的条件下,企业一般只会选择短期即可奏效的非创新性手段去实现其目标,而不会主动追求滞后期过长的创新性活动。技术创新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因果关系仅在长期内存在,而国有企业却追求短期的利益目标,二者关系错位,企业行为与创新的本质特征相矛盾,决定了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内驱力不足的基本现实。

2 企业对创新成功概率的预期与创新动力

即使企业对创新活动有极高的收益预期,但若创新成功可能性极小,企业仍不会具有创新动力。企业对创新成功概率的预期取决于对其创新能力与创新风险的估价和预测。

2.1 创新能力与创新动力 没有创新动力,创新能力无以发挥, 只能闲置;相反没有创新能力,创新要求只是创新幻想,没有任何现实性。当然,只要存在创新欲望,创新能力可以培育,但若培育能力的周期与成本超出企业的预期范围,企业仍不会具有培育能力的动力。所以,创新能力与创新动力之间存在一种极复杂的内在联系。企业在参与创新活动之前,会对自己所拥有的进行技术创新所必需的人力、资金、物质、信息等资源进行估价,对自己的创新决策能力和创新组织能力进行评估,并将自己拥有的创新资源与能力同竞争对手相比较,判断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和可能获得的竞争优势,以决定是否进行创新活动。一般而言,创新能力弱,会导致创新成功的信心不足,信心不足则力不大;相反,创新能力强则信心足,信心足则动力大。

2.2 创新风险与创新动力 企业对创新成功概率的预期, 还取决于企业对创新风险的认识。就产品创新而言,创新风险包括产品研制过程中的风险(研制风险)与产品上市过程的风险(市场风险)。产品研制风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创新的内容与性质。一般来讲,根本性的、突破性的创新风险高,而模仿性、改进性的创新风险相对较低。创新的市场风险一方面取决于创新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的程度;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上市的新产品的数量与差别化程度。上市产品数量多而差别化程度低则市场风险高。对于需要政府认证和批准才能上市的产品,如果产品研制由科研机构来完成,而产品生产、销售由企业来完成,则政府可通过控制新产品的审批标准来决定科研企业所承担的创新风险。标准低且同一产品可重复审批,则研制风险低,市场风险高;审批标准高且不予重复审批,则研制风险高而市场风险低。合理的审批标准应能保证科研机构和企业对等承担创新风险。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2.2.1 创新动力机制不仅在创新活动的起始阶段作用, 而且在创新活动的运行与循环过程中同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完整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对创新行为应具有始发机能、选择与导向机能、维持与强化机能。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等于企业对创新活动预期收益与创新成功概率预期值之积。

2.2.2 企业对创新收益的预期主要取决于企业对市场需求、 市场竞争强度、竞争行为的规范性与公平性的判断。一般而言,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有拉动作用,而过度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则不利于企业对创新活动形成较高的收益预期,不利于创新动力的提高。

2.2.3 企业在进行收益预期时, 不仅预测创新成功后市场收益的大小,而且还分析创新收益滞后期与企业决策目标期的相容程度,只有在企业决策目标期内能够获得预期收益的创新活动,才会成为企业的选择。技术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主要存在长期的因果关系,而多数国有企业只追求短期利益目标,二者关系错位,是造成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

2.2.4

企业对创新成功概率的预期取决于其对创新能力与创新风险的估价。就产品创新而言,创新风险既包括产品研制过程中的风险,也包括产品上市过程的风险,创新能力弱,风险高,都不利于企业对创新成功概率形成较高预期,进而影响创新动力。

来稿日期:1995-08-20,修回日期:1996-02-02

Expectations and Enterprise Motivational Mechanism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Liu Xue Wang Yiping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Pharon Group)

Abstract:In this paper,different kinds of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enterprise motivational mechanism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ve been analysised systematically by

using expectation theory, and a new systematic model has been presented which describes enterprise motivational mechanism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Key Words:Expectation,Technology Innovation,MotivationalMechanism

标签:;  ;  ;  

企业技术创新的期望与动力机制_企业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