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考热点分析_原子论文

化学高考热点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0]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在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0]

B.在常温常压下,1molNe含有的原子数为N[,0]

C.71gCl[,2]所含原子数为2N[,0]

D.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分析]本题着重考查对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考查了质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及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互相转换关系,并要求考生了解单质分子可能是单原子分子,也可能是双原子分子。A强调气体摩尔体积应用的条件是标准状况下;B无论何种条件下,物质的量一定时,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就一定;C 要求能熟练进行质量、摩尔质量和微粒数目之间的换算;D 要求正确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意义。答案:B,C。

二.原子结构(质子数、中子数及质量数与原子量间的关系)

例2.科学家最近制造出第112号新元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原子。关于该新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2

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

C.其原子质量是[12]C原子质量的277倍

D.其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之比约为277:12

[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对原子质量、原子质量数、原子量概念的理解程度。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和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判断出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个[12]C原子质量的1/12作标准的,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近似等于该原子的质量数([12]C除外),所以可推断新元素的原子质量约是[12]C质量1/12的277倍,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答案:B,D。

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例3.已知铍(Be)的原子序数为4。 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

B.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

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

D.单质铍跟冷水反应产生氢气

[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应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推断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能力。要求考生首先正确判断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再根据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同主族元素单质和化合物性质递变规律推断出铍和铍的化合物的某些性质。选项B最易错选,主要是由考生思维定势引起的。铍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两个电子,跟氯原子结合后形成BeCl[,2]分子,其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在应用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解题时,应注意到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和某些特殊性。答案:A,C。

四.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例4.图1是石英晶体平面示意图,它实际上是立体的网状结构, 其中硅、氧原子数之

[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溶解度概念理解的程度。有关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是中学教学中的难点,考生往往对溶解度概念不清,理解不透,不能形成应有的思维深度。本题运用数学表达式的方法设问和解答,给考生造成惧怕心理,无法快速、准确地求解正确答案。求某物质的溶解度,必须建立在饱和溶液这一状态上,而题设条件是不饱和溶液。两次蒸发掉的水的质量差为b-c,两次析出的溶质质量差为m[,1]-m[,2]。这表明该温度下,在b-c的水中溶解m[,1]-m[,2]的溶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按溶解度定义,可求出C选项是正确的。有关溶解度、 质量分数、溶液的浓度计算,关键是准确理解概念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熟练完成有关物理量的换算。答案:C。

六.离子方程式

例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2ClO[-]+H[,2]O+CO[,2]=CaCO[,3]↓+2HClO

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

Fe[2+]+2H[,2]O[,2]+4H[+]=Fe[3+]+4H[,2]O

C.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NH[,3]·H[,2]O+SO[,2]=NH[+][,4]+HSO[-][,3]

D.硝酸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

Fe[3+]+3NH[,3]·H[,2]O=Fe(OH)[,3]↓+3NH[+][,4]

[分析]离子方程式是中学化学中最基本的技能。这类题涉及知识面广,既要考虑反应的真实性,又要考虑产物是什么;既要考虑原子数目守恒,又要考虑电荷平衡;既要考虑物质的溶解性、挥发性,又要注意电解质的强弱等因素。用不同特点的反应来设置选项,使考生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基本技能得到充分体现。A选项中包含了CO[,2]的量, 由于CO[,2]过量,CaCO[,3]会进一步转化为可溶性的Ca(HCO[,3])[,2]。B选项中,尽管化学反应比较陌生,考生不易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但考生如果注意电荷平衡问题,该选项立刻被排除。C选项仍要考虑SO[,2]的量。近几年来该类试题有向定量化的方向发展。答案:D。

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例7.将pH=3的盐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 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NH[+][,4]]>[Cl[-]]>[H[+]]>[OH[-]]

B.[NH[+][,4]]>[Cl[-]]>[OH[-]]>[H[+]]

C.[Cl[-]]>[NH[+][,4]]>[H[+]]>[OH[-]]

D.[Cl[-]]>[NH[+][,4]]>[OH[-]]>[H[+]]

[分析]本题考查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及电解质的强弱等基本知识。应先考虑HCl与NH[,3]·H[,2]O是否恰好反应,分析HCl,NH[,3]·H[,2]O,NH[,4]Cl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可能存在的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以及抑制电离和水解等问题,作出对离子浓度大小的估计和判断。由于NH[,3]·H[,2]O是弱电解质,在水中没有完全电离,NH[,3]·H[,2]O的总浓度远大于10[-3]mol/L,所以在反应中NH[,3]·H[,2]O过量。过量的NH[,3]·H[,2]O会抑制NH[,4]Cl的水解,NH[+][,4] 水解的量可以忽略不计,溶液中NH[,3]·H[,2]O的电离是主要的。溶液NH[+][,4]一方面来源于NH[,4]Cl的电离,另一方面来源于过量的NH[,3]·H[,2]O的电离,所以[NH[+][,4]]>[Cl[-]],[OH[-]]>[H[+]];生成的NH[,4]Cl对NH[,3]·H[,2]O的电离有抑制,NH[,3]·H[,2]O只有小部分电离,所以[NH[+][,4]]>[Cl[-]]>[OH[-]]>[H[+]]。答案:B。

八.溶液的pH及pH计算

例8.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 所得混合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A.11:1 B.9:1 C.1:11 D.1:9

[分析]本题考查关于pH值的基本计算。强酸和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值由过量的酸或碱决定。计算过程中一般先根据酸和碱的体积、浓度,判断溶液中H[+],OH[-]哪一种过量;由H[+]+OH[-]=H[,2]O求出过量的H[+]或OH[-]浓度,再换算为pH值。题设问中要求酸、碱溶液的体积比,解题过程中假设其体积分别为x(L)和y(L),混合后混合液体积近似为x+y,则有:

1×10[-1]mol/L·y-1×10[-2]mol/L·x

=1×10[-3]mol/L·(x+y)解得:y:x=1:9答案:D。

溶液的稀释和混合、中和反应、电解等都可能造成pH值的改变,因试题的侧重点不同、综合程度不同,变得较为复杂。

九.原电池和电解池

例9.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

正极 PbO[,2]+4H[+]+SO[2-][,4]+2e=PbSO[,4]+2H[,2]O

负极 Pb+SO[2-][,4]=PbSO[,4]+2e

今若制得Cl[,2]0.050mol,这时电池内消耗的H[,2]SO[,4] 的物质的量至少是()。

A.0.025molB.0.050mol

C.0.10mol D.0.20mol

[分析]本题是原电池与电解池知识的综合应用题。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有关概念容易混淆,复习时应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复习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关涉及原电池或电解池的计算,应当找出反应物或生成物与电子转移数目之间的关系。由题设条件可以看出:铅蓄电池中每转移2mol电子耗H[,2]SO[,4]物质的量是2mol。 再根据电解饱和食盐水时的反应可以找出:每转移2mol电子产生1molCl[,2]。所以制0.050molCl[,2]需0.10molH[,2]SO[,4]。答案:C。

十.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例10.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R(气)+5Q(气)=4X(气)+nY(气)

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A.2B.3C.4D.5

[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化学平衡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着重考查了对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灵活运用,能很好地反映出考生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依题意,反应是在一个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且温度不变,但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减小,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应比反应前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小。所以,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正反应进行的方向是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即2+5>4+n,n<3,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答案:A。

1993年高考化学试题第26题跟本题几乎相似。总之解答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题最好写出反应,列出起始量、变化量及平衡量。再根据有关概念如阿伏加德罗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气体密度等求解。在理解上述概念的基础上做到灵活运用。

十一.氧化还原反应

例11.高锰酸钾和氢溴酸溶液可以发生下列反应:

KMnO[,4]+HBr→Br[,2]+MnBr[,2]+KBr+H[,2]O其中还原剂是____。若消耗0.1mol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____mol。

[分析]本题涉及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重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氧化剂与还原剂关系,即反应中氧化剂获得电子数目与还原剂失去电子数目相等的关系。反应中HBr是还原剂,KMnO[,4] 是氧化剂。反应过程中有

以上两者得失电子数应相当,两物质之间量的关系为:KMnO[,4]~5HBr,所以被氧化的HBr量为0.5mol。解答本题时, 没有必要配平上述方程式,要善于用电子得失守恒关系巧解。

高考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题型有:①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③判断微粒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④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等。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内容概念多、易混淆、题型变化多样,复习时应当理解有关概念并做到灵活运用。

十二.离子的共存

例12.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I[-],AlO[-][,2],Cl[-],S[2-]

B.Na[+],K[+],NH[+][,4],Ba[2+]

C.Br[-],S[2-],Cl[-],CO[2-][,3]

D.SO[2-][,3],NO[-][,3],SO[2-][,4],HCO[-][,3]

[分析]历届高考化学试题都有离子共存的试题。尽管1998年高考化学试题没有这类试题,但这类题的变化比较多,可以考查无机化合物的知识。它涉及了离子交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介质条件及溶液的某些物理性质。可以测试出考生以相关知识为载体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严密性。题设中指定了溶液的强碱性,这就决定了弱碱的阳离子、酸式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存在。答案:A,C。

十三.有机物分子结构、同分异构体

例13.1,2,3-三苯基环丙烷的3 个苯基可以分布在环丙烷环平面的上下,因此有如下2个异构体。

(Φ是苯基,环用键线表示,C,H原子都未画出。)

据此,可判断1,2,3,4,5 -五氯环戊烷(假定五个碳原子也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异构体数是()。

A.4B.5C.6D.7

[分析]考查考生对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掌握情况。本试题给出1,2,3-三苯基环丙烷有2个同分异构体的信息,要求考生对所不熟悉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式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从对环戊烷结构式和环丙烷结构式比较,充分运用空间想象能力作出判断。若5 个氯原子在平面的同一侧,只有1种结构,若4个氯原子在平面的同一侧,另1 个氯原子在平面的另一侧,也只有1种结构;若3个氯原子在平面的同一侧,另2个氯原子在平面的另一侧,应有2种结构。书写同分异构体时,要思路清晰,有层次性,及时总结书写的技巧,提高书写的灵活性。答案:A。

十四.关于有机物燃烧的计算

例14.120℃时,1体积某烃和4体积O[,2]混合, 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体积不变,该烃分子式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不可能是()。

A.1B.2C.3D.4

[分析]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燃烧是高考化学试题中典型试题之一,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解题关键:其一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另一是完全燃烧说明氧气是充足的。设烃的分子式为C[,x]H[,y],则有:

C[,x]H[,y]+(x+y/4)O[,2]→xCO[,2]+y/2H[,2]O

依据题得:1+x+y/4=x+y/2

解得:y=4,这表明该烃符合通式C[,x]H[,4]。又因C[,x]H[,4]可以完全燃烧,耗氧量必须符合:(x+y/4)≤4,x≤3。答案:D。

标签:;  ;  ;  

化学高考热点分析_原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