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步作文中的碎片教学论文_崔晓娟

谈起步作文中的碎片教学论文_崔晓娟

崔晓娟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洪家镇中心小学 713600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5-111-01

也不知为什么,一写出这个题目,我想到的居然是一幅画面——我的妈妈将好多好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布头剪碎,又将它们整理好,接着用针线将它们缝起来。由于颜色,形状的用心排列,小布头在妈妈的手中变成了莲花图案,变成了人见人夸的枕套,变成了别具一格的门帘。

其实,教小学起步作文,无异于教孩子们“缝枕套缝门帘”,怎样把句子连在一起,怎么把段落连在一起,怎样把已有的储备变成成型的、美丽的文章。

这,也得从碎片教学说起。

我们先说“字数”上的碎。记得去年我让三年级孩子写第一篇作文时,我把孩子们带出了教室。孩子们高高兴兴跟着我在校园里转。每到一处,我都会用标准的书面语言详细讲解,当然,孩子们热情高涨,高高举起小手要补充。好吧,让他们补充。进教室后,我的一句“把你看到的写出来,就是作文,就这么简单。”引起了一片惊呼与赞叹,孩子们开始动笔。作文交上来了,虽说大部分学生只写了四五句话,甚至有人仅仅写了三句话,虽说这样的文章离标准的作文相去甚远,但我还是很喜欢。我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这种“碎片作文”是孩子们手中的第一块布头。他们要通过触摸、拿捏来体会成功的乐趣,来感受作文的温度,质感。

再说材料上的碎。小学生作文不等同于创作,它偏重于纪实以及纪实能力的培养。三年级孩子,别说驾驭,就是发现有写作价值的材料都很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曾出过这样一个半开放性题目《一件令我——的事》,然而就这样的题目,也难住了不少孩子。我问孩子:“有过令你们高兴的事儿吗?孩子摇摇头。我又问:“有过令你们难过的事儿吗?”孩子们又摇头。“感动、难忘、受到启发”等等问了一大圈,再看他们摇头,我自己都笑了。于是我转变提问方式:“你们挨过打吗?为什么?”“你们受过表扬吗?为什么?”其实,这样的尴尬就在于孩子们没有在零零碎碎的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材料的习惯,更没有这样的能力。

难,就得从裂缝处着手,从小处着手。我很刻意地很夸张地告诉孩子:“柳树发芽了,真的发芽了,孩子们,快看呀!我给柳树写了一篇文章,大家听一听。”“今天,起风了,大风差点儿把我都刮走了,大家快看窗外。我因此也写了一篇文章,大家听一听。”就这样,一只小狗,一场春雪,一袋零食,一次洗脚,所有细小但却具体的事物,都可以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时让孩子感知,并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这些,都是作文。

那一天,玉兰树下,站着我们班的好多孩子。我凑过去,她们七嘴八舌地告诉我:“老师,玉兰花开了!老师,玉兰花是仙子!老师,我可不可以把作文的题目写成《花仙子的梦》?那一天,下春雨了,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孩子们把周记本给发下去了,他们在周记上写春雨。

材料上的碎还能牵引出另外一个碎,即时间上的碎。吃一袋零食,五六分钟,看一场雪,五六分钟,体验,观察之后,能写长就写长,写不长就写短些。这样下来,观察实践与成文,总共三四十分钟,便于操作,更便于作文兴趣的培养和自信心的培养。

细细碎碎,教孩子起步作文。认认真真,学作文起步之道。作文碎片教学,就这样侵入课堂,只是不知道,那些小将们翻开自己曾今的习作时,有没有看到当初的稚嫩与执着,有没有找到今日成功的影子。

论文作者:崔晓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谈起步作文中的碎片教学论文_崔晓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