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脑汤加减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顾海军

(江苏省滨海县中医院脑病科 江苏滨海 224500)

【摘要】目的:研究在慢性脑供血不足中采取清脑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2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两组,为参照组(n=31)与实验组(n=31),参照组患者实行尼莫地平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清脑汤加减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比容以及总有效率的情况。结果: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治疗中实验组患者在后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比容以及总有效率等改善情况对比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将清脑汤加减治疗应用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存在显著疗效,可以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清脑汤加减;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080-02

大脑是最为重要的一种人体器官,大脑自身不存在能量储备,基本上都是通过血液循环提供能量。若人体大脑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会形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尤其是老年人如果出现脑供血不足,极有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主要症状为反复头昏、头蒙、头晕,是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疾病导致的,一般不会出现颅脑影像学以及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异常。现对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研究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的62例样本资料均选自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之后均属于慢性脑供血不足,并且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头晕、头沉、头痛等症状,有时候也伴随记忆力障碍、睡眠障碍等现象,经神经系统诊断之后脑部均未出现定位性神经体征,眼底动脉硬化改变,支持动脉硬化可见。排除精神障碍,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急性脑卒中,脑肿瘤,脑炎等患者。在患者充分了解本次研究目的、研究流程等有关知识之后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分组形式为不同治疗措施,分组组别为两组,每组患者例数为31例,实验组中女性16例,男性15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45岁,中位年龄(58.69±5.38)岁;参照组中女性17例,男性14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43岁,中位年龄(60.21±5.89岁。利用统计学软件来分析两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基础资料,发现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并不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原发病常规药物基础治疗,包括降糖、降压、抗血小板以及调脂等治疗。参照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实行尼莫地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022380;生产单位:牡丹江灵泰药业股份有)治疗,每天三次,每次30mg。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清脑汤加减治疗,组方成分为:竺黄10g、胆陈皮10g、茯苓10g、菖蒲10g、钩藤10g、荷叶10g、天麻10g、连翘10g、菊花10g、炙甘草10g、石南星10g、半夏10g、葛根10g。加入100mL水煎服,每天两次。后期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药物的加减,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30天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判定标准:经治疗后患者头痛、眩晕等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头痛、眩晕等症状稍微改善,头昏目眩减轻,自身不存在景物晃动感以及旋转感,可以进行正常工作与生活为好转;经治疗后患者眩晕、头痛或者头部昏沉症状没有显著变化,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出现症状加重现象为无效;观察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比容等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62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均应用SPSS17.0软件处理所有临床资料,用率(%)形式表示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实行卡方检验,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实行t检验,当P<0.05且数据差异显著表明统计学存在意义。

2.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

治疗前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在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比容等方面差异并不显著,统计学不存在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比容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组患者中经治疗后出现1例无效,12例好转,18例显效,总有效例数30例,总有效率96.77%,参照组患者中经治疗后出现8例无效,12例好转,11例显效,总有效例数23例,总有效率74.19%,P<0.05,χ2=6.36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供血不足是人体脑部发生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引发的脑功能障碍[1],脑动脉硬化与脑供血不足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临床研究中该疾病分为两种类型:急性与慢性,老年人中急性脑供血不足是常见病,已经获得广泛关注,但是慢性脑供血不足还没有获得医学专家的重视。慢性脑供血不足是因多种因素引发的脑动脉结构异常,最终促使灌流区域脑供血不足的疾病,慢性发病是该疾病最关键的特点,目前还没有客观明确的神经缺失症状,间歇性自主症状是主要表现,临床研究中需要与短暂性脑缺血不足之间存在差异,需要进行区别对待。经大量资料表明脑供血不足主要以突然恶心呕吐、头晕目眩、不定期麻痹感、四肢无力等为主要症状,严重可能引发患者意识丧失、暂时性失明,对患者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在中医研究中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于“昏沉”、“眩晕”等范畴[2],在诊断过程中大部分患者都呈现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尤其是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正气亏虚、精气不足,所以,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祛瘀通络、补气活血。

本次应用的清脑汤组方中,半夏拥有温燥之性,归胃、脾、肺经,具备降逆止呕、燥湿化痰之功效,属于治湿痰的关键药物,配合茯苓、陈皮,可以提升化痰、燥湿的作用;胆南星、天竺黄具备行气开郁、燥湿豁痰的功效。对于一切痰厥,头目眩晕不适以及风痰偏胜症状均有显著效果[3]。荷叶具备醒神开窍轻清向上之功效;连翘、菊花具备清心开窍的作用;石菖蒲拥有祛痰开窍、芳香化浊的作用,《神农本草经》指出可以通九窍,补五脏[4];葛根存在升发阳气之功效,可以脑络得养、清阳得升,现代医学研究中显示葛根含有的黄酮具备扩张侧支血管与脑血管的作用,配合石菖蒲一起使用可以达到升清开窍、化痰活血之功效;钩藤、天麻具备熄风降火,升清潜阳以及增加祛风开窍的作用。诸药联用,具备健脾和胃、燥湿祛痰、化瘀通窍活络的作用[5]。

笔者研究显示,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在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

综上,将清脑汤加减治疗应用于慢性脑供血不足中具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与普及[6]。

【参考文献】

[1]陈红霞,杨世臣.清脑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2,30(3):22-24

[2]段绮云,张微.通脑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1):7-8.

[3]尚迎辉.清脑定眩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15-116.

[4]张海波,叶景郁,葛淑芝等.星蒌承气汤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栓前状态因子的影响[J].临床荟萃,2011,26(7):619-620.

[5]张长群.银杏叶提取物预防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进展的临床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6):4477-4478.

[6]孙微,王策,刘佳乐等.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强力定眩片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4):3841-3843.

论文作者:顾海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7

标签:;  ;  ;  ;  ;  ;  ;  ;  

清脑汤加减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顾海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