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学》悲剧理论看《俄狄浦斯王》论文_樊平

从《诗学》悲剧理论看《俄狄浦斯王》论文_樊平

樊 平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100

摘要: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完备地阐述了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在《诗学》中称赞德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在情节安排上具有整一性,同时性,悲剧性的特点。悲剧性主要体现在乱伦方面。在悲剧感受方面,《俄狄浦斯王》带给观众的悲剧感受是“怜悯”与“恐惧”同时发生的。从审美体验上来看《俄狄浦斯王》具有崇高美。

关键词:情节安排 悲剧性 悲剧感受崇高美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完备地阐述了悲剧理论。他给悲剧下的定义是“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1]”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曾予以高度评价。本文将从情节安排、悲剧感受、审美体验三个方面来赏析《俄狄浦斯王》,具体分析如下:

一.情节安排

“情节乃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2]”;亚里士多德在悲剧的六要素里,认为情节是第一位的,没有情节的悲剧不能称之为悲剧。《俄狄浦斯王》在情节方面的构思可圈可点。

(一)整一性

《俄狄浦斯王》的情节具有整一性。剧本一开始交待城邦瘟疫是俄狄浦斯王追查真凶的源头,在查真凶的过程中,穿插俄狄浦斯与先知、克瑞翁、报信人之间的故事到最后真相大白。以追查真凶这个主要情节回忆其他枝节,因果相连,有始有终。并且全文采用闭锁式的结构,矛盾相对集中,一个地点、一个主要行动、一天的时间,完美地应用了“三一律”。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对悲剧的要求,体现了情节的整一性。

(二)同时性

同时性指的是发现与突转的同时发生。亚里士多德认为,“‘突转’,指行动的发展从一个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即使置身于顺达之境或败逆之境中的人物认识到对方原来是自己的亲人或者仇敌。最佳的发现与突转同时发生,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俄狄浦斯王》便是最佳的发现与突转的同时发生。

《俄狄浦斯王》中的第一次发现是伊俄卡斯忒说“先王死在三岔路口”,引发了俄狄浦斯的顾虑,一旦事实确凿身份突转,由明君变成杀害前任国王的凶手。第二次发现是报信人告诉俄狄浦斯波吕玻斯死亡的消息,并告诉他不是波吕玻斯亲生的,从而引发俄狄浦斯对自己身世的发现,剧情突转,挣脱命运却被命运捉弄,追查凶手的正义之士恰恰就是凶手。

(三)悲剧性

《俄狄浦斯王》中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乱伦。乱伦就是破坏固有规则,《俄狄浦斯王》中的乱伦主要体现如下:

第一,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代替了他的父亲,使他相对于子女而言,具有了父亲和兄弟的双重身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从他成为母亲配偶的身份来看他自己,俄狄浦斯王便成为了自己的父亲。从而人伦亲属关系也就遭到了完全的破坏。第三,俄狄浦斯王从真凶的追查者成为真凶,实现了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发现仇人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这也是一种自指性的乱伦俄狄浦斯王对自身的定罪本身就有着乱伦的性质,这也是《俄狄浦斯王》中悲剧性所在。同时这种乱伦的差错是无心的,因为无知酿成的不幸使《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得到升华。

二.悲剧感受

《诗学》中阐述悲剧感受应体现为“怜悯”与“恐惧”如影随形。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怜悯和恐惧不会发生或不会同时发生的情况大抵为:好人由顺达之境转入败逆之境;坏人由败逆之境转入顺达之境;极恶的人由顺达之境转入败逆之境。《俄狄浦斯王》带给观众的悲剧感受“是怜悯”与“恐惧”同时发生的。读者会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俄狄浦斯的不幸,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同时读者俄狄浦斯具有同等“无知”的地位,不能以超然和全知的态度来欣赏“他者”的不幸,因此《俄狄浦斯王》所带给观众的就是直接的伤害:最后的真相也会使读者产生极度的幻灭感,是切身的痛苦和折磨,是真切感受到的恐惧,也是《俄狄浦斯王》成功所在。

三.审美体验

从美学风格上讲,古希腊悲剧大都是崇高型的悲剧[3]。悲剧主人公大都是英雄,具有坚强的性格、敢于抗争的精神、公正善良的品质《俄狄浦斯王》是典型的代表。第一,俄狄浦斯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君王。在征服怪兽斯芬克斯之前,为过往路人的安全,他几乎是怀着必死的信念去回答她的谜语;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尽管先知忒瑞西阿斯和牧羊人一再暗示俄狄浦斯本人就是凶手,他也没有停止追查的脚步;真相大白后俄狄浦斯用金别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并恳求克瑞翁将他驱逐出忒拜,没有丝毫乞怜的意思。所有些都能体现出他那种坚强的性格。第二,俄狄浦斯是与命运抗争的英雄。在得知自己杀父娶母的命运后逃离他乡,即使在波吕玻斯寿终正寝之后怕犯下“娶母”的大罪,他依旧没有回乡。这种抗争精神在他身上发展到极致。他明知命运是神的安排,不可更改还是做出最大的努力去逃避这种可怕的命运。第三,俄狄浦斯是善良的,他愿意尽力帮助乞援人,面对瘟疫时不仅为自己悲痛还为臣子悲痛更为城邦悲痛。他也是公正的,在追查凶案时态度坚决当诅咒不幸落到自己头上时,他没有食言,义无反顾为城邦牺牲自己。总之,从审美体验上来看《俄狄浦斯王》具有崇高美。

综上所述,《俄狄浦斯王》在情节安排上具有整一性,同时性,悲剧性的特点悲剧性主要体现在乱伦方面。在悲剧感受方面,《俄狄浦斯王》带给观众的悲剧感受是“怜悯”与“恐惧”同时发生的。从审美体验上来看《俄狄浦斯王》具有崇高美。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诗学》[M].商务印书馆,1996.

[2] 朱 光 潜 . 悲 剧 心理 学[M].北京: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1983.

[3]高瑾.从《俄狄浦斯王》看古希腊悲剧的特点[J].语文知识,2015(11):26-27

论文作者:樊平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  ;  ;  ;  ;  ;  ;  ;  

从《诗学》悲剧理论看《俄狄浦斯王》论文_樊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