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分析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设计论文_苟芙蓉

基于语篇分析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设计论文_苟芙蓉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6中学 830000

摘 要:语篇分析除对语言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外,对英语教学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集中讨论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了语篇分析的理论,阐述了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步骤:引入文化背景知识;分析文章的体裁;分析文章的句际关系,概括主题思想;处理语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赏析课文。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语篇分析 实施步骤

一、前言

语篇理论诞生以来深刻地影响着语言研究和教学,许多研究者也做了很多把语篇理论引进外语教学的尝试,如语篇理论在英语写作、英语翻译、英语阅读中的运用等等,本篇文章尝试把语篇分析理论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语篇分析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

二、语篇分析的含义

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或 text linguistics)理论的问世和兴起扭转了过去将语言作为认知系统而脱离社会文化和交际环境的的研究方向。因为对语言本质的研究,离不开把语篇作为研究对象。“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中表达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1)它既是语言单位,更是语义单位;它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是书面语言;它可长可短,长可以是一部小说、话剧,最短可为一个词。它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是集形式与功能意义于一体,并与一定的语境紧密相联。语言存在语篇之中,而不是句子之中,人们要研究语言问题,必然要把语篇作为研究对象。语篇分析是指针对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的语境下表示完整意义的自然语言进行的分析,其也就是说,语篇分析是立足于整个篇章,着重分析篇章的建构和解读,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还原作者组 织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原始过程,来实现理解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语篇分析对阅读教学的理论指导

从教学角度看,把课文作为整体,从文章的层次结构和内容上入手,要求学生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主要信息。语篇层次的内部分析,是对实现语篇的语言手段展开分析,不仅要分析小句即语义的基本单位的功能,而且要分析语篇的“主位——述位”,分布“衔接”和“连贯”手段,修辞文体手段及信息结构等方面,侧重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语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和目标。

四、语篇分析与英语阅读

1.文章体裁的分析。体裁框架虽然是较抽象化了的篇章模式,但它揭示了不同体裁语篇的本质特征和主要特点。了解不同体裁语篇的本质特征和主要特点有助于学习者更准确地理解语篇的含义和文章的主题。

2.语篇的衔接、连贯及语言知识的重、难点讲解。在语篇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绝非一个个孤立的单位,它们在语义上是连贯的。这种连贯通过各种衔接手段的运用才得以实现。这些衔接手段主要有:语法手段(包括照应、替代、省略、时体配合、排比结构等)、词汇手段(包括词的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互补等)和逻辑联系语。这些衔接手段是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主要手段。熟悉和掌握这些手段,能使学生快速而准确地抓住语篇的意义,而且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3.放眼语篇、抓住主题。主题(theme)给语篇以存在的目的,给段落以发展的方向。目的是可以告知、定义、解释、说明、叙事、劝导、比较、对比等;而方向(orientation)只有一个: 一切指向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在哪里?我们如何抓住它呢? 这就需要弄清段落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通过语篇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确定一段话的主题,把握其大意。语篇中往往有一个主题贯穿始终,起到衔接语篇的作用。绝大多数语篇都有主题句,它出现的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段首、段末、段中;有些语篇没有主题句,它的主旨大意隐含在字里行间。在“go for it”九年级第二单元SectionB Reading The spirit of Christmas全文分4个自然段,让学生将文章重新分成3个自然段,以总分总的形式,同时给出3个问题,指导学生分别在3段当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五、语篇教学的优势

通过实践,我们初步感到语篇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优点,值得我们在英语阅读教学改革中,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首先,以语篇为起点,自上而下地处理课文更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第二,语篇教学集中了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法的长处,弥补了两者的不足,是目前较理想的教学方法。语篇教学认为语言功能是第一位的,而同时又不忽视语言形式,这样,既克服了传统教学法重语言形式而轻语言运用的极端,又克服了交际法重语言运用而轻语言形式的另一个极端,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和在实际交际中恰当地、灵活地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三,语篇教学能够较好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语篇教学强调在语境中理解语言,把课文看成是作者对语言形式进行的选择,各人可以有各自的不同理解,就像欣赏一幅画,各人可以有各自不同的欣赏角度。这样的语言教学把语言看成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因此,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J].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寄影 语篇分析与精读教学[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1)。

论文作者:苟芙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7月总第1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8

标签:;  ;  ;  ;  ;  ;  ;  ;  

基于语篇分析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设计论文_苟芙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