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镇痛泵应用于妇产科术后的效果分析论文_孙玉川

麻醉镇痛泵应用于妇产科术后的效果分析论文_孙玉川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麻醉科 山东烟台 265200

摘要:目的:探究在妇产科术后应用麻醉镇痛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2017年 4月至2017年6月两个月期间接收并行妇产科手术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结论:在妇产科术后采用麻醉镇痛泵进行处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并提高生理稳定性,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妇产科术后;麻醉镇痛泵;临床效果

引言

术后切口疼痛是常见症状,妇产科患者在术后 48h 内,往往会出现剧烈的切口疼痛,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进而影响术后康复,给予必要的术后镇痛非常重要。减轻疼痛感,预防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早日康复。麻醉镇痛泵是指患者出现疼痛时,给出信号就会促使控制器启动并给药,迅速镇痛,是一种患者自己控制的止痛方法,有效解决患者术后的疼痛问题,让患者在术后得到休息,促进患者康复。为研究麻醉镇痛泵在妇产科手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开展本次研究,汇报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临床上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抽取某医院90例产妇通过椎管内麻醉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在减少手术患者痛苦方面的作用,椎管内麻醉可以分为局麻和全麻,其中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与脊麻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在妇产科手术的镇痛效果明显。椎管内麻醉解剖显示,其麻醉部位可以为脊柱和椎管、韧带、脊髓、脊膜、与腔隙、根硬膜、根部蛛网膜和根软膜、骶管和脊神经。在进行椎管内麻醉方法时要注意并发症,并采取相应措施。

2、方法。椎管内麻醉的生理,包括脑脊液、药物作用部位、阻滞作用和麻醉平面、以及椎管内麻醉对机体的影响。麻醉方法的选择,主要有蛛网膜下腔阻滞,也叫做脊椎麻醉或腰麻,根据局麻药比重、阻滞平面高低和给药方式分类、腰椎穿刺术,即蛛网膜下腔穿刺术、常用局麻药、麻醉平面的调节以及并发症(包括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适应症和禁忌症;硬膜外阻滞,主要有硬膜外穿刺术、常用局麻药和注药方法、麻醉平面的调节、并发症(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适应症和禁忌症;骶管阻滞,主要有骶管穿刺术、常用局麻药、并发症、适应症和禁忌症。

二、结果

麻醉的基本任务是消除患者手术所致的疼痛和不适感觉,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并为手术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随着椎管内麻醉技术发展和医疗器具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使这一技术在妇产科临床手术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采用局麻中的椎管内麻醉的方法,主要是蛛网膜下腔阻滞,其控制部位为蛛网膜下腔神经。因此,为了使产妇在手术时减少痛苦,掌握必要的麻醉和合理用药是必不可少的。

三、讨论

临床患者的术后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情况发生,同时伴有高血压以及心律失常等相应情况发生,所有这些或多或少都与躁动的产生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出现也是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之一,这不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同时,也可能会对患者术后躁动产生影响,临床实践表明,患者术后躁动是一种涉及到多种因素所引起的,患者在全身麻醉苏醒期会出现急性围术期并发症的情形,这是对患者具有一定影响的,其可能会造成患者手术切口的裂开,同时也可能会导致患者手术部位出血情况的发生,或者是导致患者循环系统的不稳定情况出现,如此一来会严重地制约着患者术后的恢复质量,如不及时治疗,甚至于会危机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疼痛虽然是生活中常有的经历,但是,如何安全、无害并确切可靠地解除手术或创伤所致的疼痛,却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基于此,进行麻醉所采用的药物和方法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改进和研究,药物有常用药物和麻醉前的特殊用药,麻醉前用药的选择也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方法确定用药的种类、剂量、给药的途径和时间,以获得减少患者痛苦最佳的方法。术后疼痛是妇产科术后的常见反应,尤其是在术后 48h 内,切口往往存在剧烈疼痛感,疼痛又会影响康复,不利于切口愈合,在镇痛方法上,过去临床上多采用口服长效镇痛药物、注射镇痛药物、硬膜外置管给药等,但是效果不明显,镇痛效果不持久,部分患者在注射部位还会出现难以忍受的注射痛。

妇产科患者术后采用麻醉镇痛泵给药,止痛效果持久,且能减轻对于术后疼痛的畏惧感,让患者术后能得到休息,以匀速的方式持续将药液注入硬膜外,维持血浆麻醉药物浓度的稳定,从而实现镇痛效果的稳定且持久,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术后镇痛给药方式。通过麻醉镇痛泵的使用,减少患者因疼痛引起的不良反应或是心理变化,减轻疼痛感,促进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等并发症。增加肠蠕动,有效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高食欲,增加营养,帮助患者术后康复。对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而言,术后采用麻醉镇痛泵有助于产妇愉悦地进行母乳喂养,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除在妇产科手术中应用麻醉镇痛泵给药具有显著疗效外,不少学者将麻醉镇痛泵应用到其他外科手术中,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四、术后需注意事项

通过对肘关节手术患者术后采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自控式镇痛泵,神经刺激器定位经腋入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后使用自控式镇痛泵,结果发现仅 3 例术后需要肌注止痛药物,可正常接受功能锻炼。将麻醉镇痛泵用于接受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的镇痛,结果发现与肌注止痛药物的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疼痛程度更低,出现皮肤瘙痒的概率低,指出采用麻醉镇痛泵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促进术后早日康复。为促进妇产科患者术后良好镇痛,临床上使用麻醉镇痛泵时需注意如下几点:

1、正确使用镇痛泵。在使用前给患者及其家属反复讲解麻醉镇痛泵的操作方法,确定患者及其家属完全掌握麻醉镇痛泵的使用方法。

2、保证镇痛泵给药途径的通畅,固定硬膜外导管时,可使用抗过敏的胶布,以免硬膜外导管出现受压、打折、脱出等意外现象,确保给药途径的通畅。同时责任护士经常观察镇痛泵的给药情况,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麻醉师进行处理。

3、加强对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在术后经常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估,反复跟患者强调使用麻醉镇痛泵的作用范围,可能解决疼痛的程度,让患者对疼痛程度有清醒的认识,从而正确反映疼痛程度,使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时对镇痛治疗做出调整,如调整镇痛泵的用药量,以达到最佳镇痛效果。

4、加强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受到患者体质、耐受程度、病情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恶心和呕吐是麻醉镇痛泵使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多是由阿片类麻醉药物使用引起的,对于轻微的恶心呕吐反应,可以不予处理,而对于较为严重的,麻醉师和主治医生需及时进行止吐治疗。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麻醉药物为吗啡、布比卡因、氟哌利多、芬太尼,氟哌利多的使用,能对抗吗啡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术后运用麻醉镇痛泵,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而且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不易引发各类并发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海芳.罗哌卡因应用于妇产科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J].当代医学,2017,16(22):188-189.

[2]李楠.双牙垫固定应用于全身麻醉术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8,19(12):153-155.

[3]陈丹.不同间隙腰硬联合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比较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6,29(17):391-392.

论文作者:孙玉川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麻醉镇痛泵应用于妇产科术后的效果分析论文_孙玉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