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血管CTA在胸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中的研究论文_施燕,黄政

胸腹血管CTA在胸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中的研究论文_施燕,黄政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 目的:研究在诊断胸腹主动脉夹层中采取胸腹血管CT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3例胸腹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均予以胸腹血管CTA诊断检查,分析胸腹血管CTA检查检出率、特异度、敏感度。结果:经胸腹血管CTA检查之后有42例呈现主动脉夹层内分支血管、破口部位、膜瓣受累以及真假腔等现象。CTA诊断检出率为97.67%、特异度95.34%、敏感度,CTA诊断与术中所见一致率比较高。结论:将胸腹血管CTA应用于诊断胸腹主动脉夹层中效果显著,可以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胸腹血管CTA;胸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102-01

主动脉夹层是因内膜局部撕裂且被血液造成强有力冲击,内膜发生剥离、扩展之后形成真、假动脉内两腔,表现出撕裂样疼痛等症状,主动脉是人体主干血管,需要承担心脏跳动压力,存在比较大的血流量,如果发生内膜层撕裂正装之后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可能引发增加破裂的可能,提升死亡率。现对此次收治的43例胸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诊断结果予以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3例胸腹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不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健全以及对比剂过敏者,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免疫系统、精神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20例,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40岁,中位年龄为(59.36±5.23)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本次收治的43例胸腹主动脉夹层患者均实行GE公司宝石CT胸腹部血管CTA检查,检查之前需要患者进行屏气训练,一般为10s,屏气中不可吞咽且需保持一致的屏气幅度。采取GE公司研发的CT机进行操作,依据峰值时间实施扫描测定,测定时间峰值方式为在主动脉根部放置定位线,使用美国CTStellant D型号高压注射器(双筒)将20ml生理盐水以以3.0ml/s速率进行肘静脉注射,以检测静脉通道情况,对患者予以定位扫描之后,以全程扫描方式干预胸部、颈部、腹部动脉,然后将370mgl/100ml碘帕醇以3.0ml/s速率进行肘静脉注射60~80ml,在存在达到预设值的兴趣区密度的时候开始自动扫描。扫描层厚0.625mm,球管转速0.35s/r,管电压120kVp以及150~750mA的,管电流采样智能mA技术。aw4.6工作站作为接受自动重建数据的终端,然后采取后处理软件来以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技术处理原始数据。

1.3 观察指标

对胸腹血管CTA检查检出率、特异度、敏感度进行分析。

2.结果

在对患者实施Kappa检查之后两位临床医师在评价CTA质量方面的结果一直,Kappa数值均超过0.8。在对胸腹主动脉夹层患者予以胸腹血管CTA检查之后有42例患者呈现出主动脉夹层内分支血管、破口部位、膜瓣受累以及真假腔等现象,其中2例为在位人工支架再次出现破口。CTA诊断检出率为97.67%(42/43)、特异度95.34%(41/43),敏感度97.67%(42/43)。

3.讨论

主动脉夹层属于急性主动脉疾病,临床诊断中存在高死亡率、高误诊率以及高漏诊率,且护理难度也比较大[1]。目前临床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常用方式为胸腹血管造影、彩超、CTA、MRA其中诊断标准为DSA,存在比较高特异度以及灵敏度。随着医疗技术以及CT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提升造影技术的分辨率以及扫描速度。近年来GE研发了一种新型CT设备为宝石CT,属于螺旋CT的一种。

宝石CT属于动态500排四维立体扫描技术[2],是目前临床中实现四维灌注成像以及动态成像扫描全肺、全脑以及全肝等大器官的技术,可以更准确的诊断肿瘤性、血管性病变。宝石CT时间空间分辨率相对较高,并且拥有快速扫描以及心电门控等特点,可对主动脉解剖以及病理信息得到更好的获取,目前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应用[3]。相比较常规CT而言该技术具备全身高清成像、低辐射剂量下高清成像、能谱成像功能等优势,是以血管周围组织为背景、成像血管为根本目标获得最佳单能量目标血管的图像,促使存在最高的目标血管CNR,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CTA图像[4]。在对患者进行复查的时候宝石CT血管造影技术可以对是否存在在位人工血管与支架,是否出现泄漏等现象进行有效检查,CTA可以为内漏诊断、评价程度以及分型提供依据,是临床诊断中最适合诊断内漏的影像学方法[5]。

综合以上结论,在胸腹主动脉夹层诊断中采取胸腹血管CTA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影像学信息,为以后治疗以及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汪玲玲,刘啸峰.胸腹血管CTA在胸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中的研究[J].安徽医药,2014(5):909-911.

[2]王智昊,闫百灵,郭春杰等.以消化道出血为主症的胸、腹主动脉夹层一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9):999.

[3]钱松屹,刘鹏,林凡等.主动脉半弓置换联合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20(6):789-790.

[4]刘枫荻,赵蓉,刘建仁等.腹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后脊髓缺血性损伤一例[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9):490-492.

[5]牛兆倬,林明山,侯文明等.急性期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早、中期随访结果[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3,11(9):660-663.

论文作者:施燕,黄政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  ;  ;  ;  ;  ;  ;  ;  

胸腹血管CTA在胸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中的研究论文_施燕,黄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