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异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糖管理及护理论文_戎幸

戎幸

(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 江苏南京 210029)

【摘要】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糖管理及护理。方法:以2017年10月—2018年7月我院80例糖代谢异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血糖管理。对比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评价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后FPG(4.37±0.52)mmol/L、2hPG(7.69±0.31)mmol/L,两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糖代谢异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糖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对预防糖尿病、促进健康行为养成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糖代谢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糖管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9-0265-02

糖代谢异常又称糖调节受损,指血糖超出正常水平但尚未达到或超过糖尿病诊断分割点,是正常血糖进展为糖尿病的过渡阶段,故也称糖尿病前期[1]。研究表明,超过50%的糖代谢异常会进展为糖尿病,因此,加强本病早期防治十分必要[2]。另外,同糖尿病一样,糖代谢异常也可导致多脏器系统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发生风险,是临床研究已经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3]。文章现以我院近年收治糖代谢异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例,分析探讨此类患者有效护理方法,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0月—2018年7月我院80例糖代谢异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51~78岁,平均(62.6±7.4)岁;首次确诊27例,既往病史13例。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50~80岁,平均(62.3±8.0)岁;首次确诊28例,既往病史12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

纳入标准:(1)空腹血糖(FPG)6.1~7.0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2hPPG)7.8~11.1mmol/L,诊断符合WHO关于糖耐量受损相关标准[4];(2)经症状、查体、心电图负荷试验、影像学等临床综合检查,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家庭支持;(4)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一般状况差;(2)视听障碍、认知异常、精神疾病等无法配合本研究者;(3)依从性差,影响效果评价;(4)既往接受过血糖规范化管理及健康教育;(5)中途失访或退出。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患者来院就诊时,常规予以入院宣教,根据患者病情予以口头治疗建议,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出院时予以常规出院指导,嘱定期来院复查,其他时间不予以血糖管理指导。

实验组(常规护理+血糖管理):本组患者常规护理同对照组一致,同时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予以个体化血糖管理,档案记录患者个人基本信息、疾病史、生活饮食习惯、用药情况、血糖控制水平等,作为长期跟踪随访的依据。血糖管理主要方式:免费发放血糖控制宣教手册,组织开展专家讲座,一对一个体化指导、电话随访等。主要内容:(1)疾病宣教:向患者介绍糖代谢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现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相关性、并发症、危害、防治办法等,提高患者对血糖控制的重视;(2)饮食指导:为患者发放常见食物营养成分及含量表,为患者日常饮食管理提供参考,指导患者学会计算自身每日所需营养及合理,引导患者合理膳食,每日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坚持饮食多样化,忌油腻、高糖、高脂,低钠,戒烟限酒;同时,予以患者中医饮食指导,嘱患者多食茯苓、麦冬、山药、玉竹、苦瓜、冬瓜、番茄等适宜消渴病人的食物,为患者制定中医食疗方案,供患者参考使用,如粟米冬瓜汤、山药黄精汤、兔肉山药汤等;(3)运动指导:为患者推荐适宜的运动方案,嘱坚持运动锻炼,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强度由大到小,以实际耐受为宜,坚持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4)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药物,根据患者实际血糖水平予以糖代谢异常治疗建议,嘱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避免擅自调整用药影响疗效及安全性;(5)病情监测:教授患者如何进行血糖自我监测,嘱每周测一次血糖,出现血糖明显升高或波动情况要及时反馈医生;(6):心理干预:引导患者正视疾病,帮助患者形成健康心理,予以鼓励和支持,使患者乐观、积极的面对疾病,坚定与疾病长期斗争的信心。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以上,对比观察干预前后两组血糖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FPG、2hPG水平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糖代谢异常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均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形态损害,属慢性病范畴,临床治疗及干预也是一个长期过程,需持之以恒。临床研究表明,给予糖代谢异常等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适当干预可显著预防或延迟糖尿病发生,但由于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药物干预糖代谢异常的长期疗效和卫生经济学益处,故我国指南推荐患者通过饮食和运动来减少糖尿病风险[5]。本次临床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患者血糖管理,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饮食及运动方案,并加入具有中医特色的食疗来辅助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为提高患者依从性,帮助患者形成良好自控能力,护理过程中也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使患者认识到饮食管理和运动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坚持过程,要保持重视,同时切莫急于求成[6]。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糖代谢异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糖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对预防糖尿病、促进健康行为养成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萍.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病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1):184+192.

[2]李金艳,李彦波.健康教育配合饮食管理应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8,38(06):590-592.

[3]张婉童,靳敬伟,杨振如,等.饮食护理干预对肾脏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影响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8,33(03):321+323.

[4]朱敏,李薇,朱浩,等.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情况及社区护理对其疗效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6):1503-1505.

[5]柳伟.综合护理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02):165-166.

[6]张荣梅.高血脂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系统化护理后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03):338-339.

论文作者:戎幸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糖代谢异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糖管理及护理论文_戎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