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引导与探索模式_磁通量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指导探索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式论文,中学物理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科学的最高目标是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创造性”。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思维性极强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特长”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而中学物理中的“指导—探索模式”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模式的理论依据

根据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思想。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定的问题,依据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亲自探索和主动研究,并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当然这种“发现”并不是真的让学生发现至今尚未发现的知识,而只是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而对人类是已知的问题。他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强调学生要大胆猜测,用直觉思维去感知问题情境,从而“顿悟”,解决难题。

另外,根据发展认识论的观点,高中阶段学生的认识可能达到直觉运演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要重视直觉思维。而直觉思维是创造思维的第一步。其特点是猜测的,非逻辑的。直觉思维所对应的教育模式特点是:重视猜测、顿悟中学习。用一个简单的程式来表示即是:

问题→假设→推演→验证→反馈

二、 模式的操作程序

1.提出研究课题 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实际,提出难度适宜的研究课题,同时,要激发学生探求新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于研究课题的提出,一般可采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引出。比如,在研究物体浮沉条件时,可先提出:一块铁块放在水中会沉入水底,但用钢铁制成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进而提出决定物体的浮沉条件到底是什么的研究课题。

2.进行猜想、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即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物理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科学”猜想。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假设,并分组(或全班集体)设计出检验的实验方案(包括选择用哪些实验仪器和器材,先后测量哪些物理量、具体怎样操作等)。

3.实验检验猜想或假设,得出结论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分组实验(如果实验器材有限可代之以观察演示实验),取得实验数据;通过自己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否定或肯定假设;最后得出实验结论,获得知识。

4.知识应用、巩固扩展 即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物理概念、定律等知识于新情境,解释物理现象,解答物理习题,让他们在运用中巩固、深化知识。

下面就如何运用“指导——探索模式”进行《楞次定律》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作一简单的介绍:

1.提出研究课题:闭合回路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有什么样的规律?

2.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根据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闭合回路内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进行猜想:闭合回路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磁通量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 螺线管 灵敏电流计 导线若干

实验方法:比较判断法

实验步骤:(1)按图1连接电路。

(2)按照表格所示依次操作,并将实验结果填入相应栏内。

(3)由条形磁铁的磁场分布特点,判断磁通量的变化, 并填入相应栏内。

(4)比较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 看能否得出一定的规律。

3.实验检验猜想,得出结论:

从实验的结果比较得出:磁通量增大的两种情况中感应电流方向并不相同,而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流方向也不相同。说明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的方向没有直接关系。但可以注意到在两种磁通量增加的情况,原磁场的方向不相同。进一步分析实验表格发现,当磁通量增大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而当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流程图来表示:

即得出结论:线圈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通的变化

4.应用、巩固练习及延伸:

例1 矩形线圈ABCD位于通电长导线附近(如图2所示)。线圈与导线同在一个平面内,且线圈的两条边与导线平行。下列哪些情况,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并试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

(1)线圈向右平移

(2)导线中的电流逐渐增大或减小

(3)以通电导线为轴转动

(4)以AB边为轴转动

例2 如图3所示,A和B都是很轻的金属环,用一条形磁铁靠近A, 会发生什么现象?将磁铁靠近A时,A环被排斥,当磁铁离开A时,A环被吸引。

用楞次定律解释,得出结论:感生电流所产生磁通不但可以阻碍磁通的变化,也可以阻碍相对运动。

总结解题步骤:

(1)首先要明确通过回路中原磁场的方向;

(2)再明确回路中磁通的变化情况;

(3)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最后根据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三、运用模式的注意事项

1.通常学生对课题的猜想和假设难免有错误之处,教师对他们提出的猜想或假设不要轻易否定,要让他们通过自己做(或观察)实验后,自我修正错误认识。这样做无疑要比老师直接讲解印象深刻得多。

2.由于运用该模式需要教师、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教学中频繁运用该模式教学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安排若干次以“指导—探索模式”实施教学还是非常必要的。以该模式实施教学,教学内容一般应该是重要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如“阿基米德定律”、“楞次定律”、“功的原理”、“密度”、“电阻”、“玻一马定律”、“电流强度跟电压的关系”、“电磁感应现象”等等。

3.初中起始阶段,由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强,宜以演示实验探索为主,随着学生实验能力的不断提高,抽象概括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逐步减轻指导的分量,逐步过渡到学生自我实验探索。高中年级宜以学生自我实验探索为主。

4.如若以学生自我实验检验假设,那么在进行探索中还要注意:实验应用的器材不宜太多,操作要较为简便,实验现象和变化过程明显,测量的有关数据要比较精确,实验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这样便于让学生在实验观测的基础上,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分析、比较总结,探索规律。

四、模式的目标

该模式的目标概括如下: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该模式的核心目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共同协作探索的良好的学术研究态度和风气。

3.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培养学生掌握综合、归纳、抽象等思维的基本方法。

5.培养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

总之:“指导—探索模式”教学,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已有所体现,本文以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该模式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做了分析与综合。文中有不足之处,希同行不啬赐教。

标签:;  ;  ;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引导与探索模式_磁通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