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思考论文_杨养丽

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思考论文_杨养丽

杨养丽 西安市西光实验小学 710000

摘要 丁有宽说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他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是读与写分离,学习课文,我们学习字词,分析课文,体会思想,学习阅读的方法。而忽略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写作特点的学习和运用,导致学生没有能将很好的作文课例借鉴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从而导致孩子写起作文无章可循,无从下笔。这都是我们平时教学中重视课文的理解,忽视表达方法,重视传递知识,忽视迁移运用的结果。笔者就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思考做了以下的阐述。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思考 训练

陶行知先生说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我们要把课文分析与作文指导课结合在一起,把作文讲评与指导引入阅读课文中,课文是无声的老师,课文大都是一些典范作品,联系课文,适当模仿,仿中求创新,这样坚持下去,写作能力也就跟着提高。

(1)预习中读的训练,为写打下基础。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读”,并不仅是指把文章朗读或默读一遍,而是还要包括思考和识记等内容。但是课堂上的读基本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有的甚至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课前的学生的读是锻炼学生的最好途径。因此我重视抓预习,注重学生自读。学生除了要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更要思考课文是如何构思谋篇的,在预习中还要求他们把精彩的段落基本能背下来。只有学生这样自读、思考、积累,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严抓这样的预习自读,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好方法。

(2)仿照课文范例,学习表达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的特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白鹅》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文章,在作者丰子恺眼里这白鹅俨然就是一位高傲而固执,忠诚而可爱的朋友,所以文本的字里行间每每渗透着那份欣赏和爱怜。丰子恺先生以活泼、诙谐、准确的语言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语言风格十分幽默有趣,善于采用对比的写作方法来表现鹅的高傲,善于采用“看贬实褒”的表达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孩子学习之后,仿照课文的范例描写小动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3)展开想象, 补充课文留白。

课文由于表达的需要,经常会有省略的部分,也就是留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这个契机,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推测,创新,留白部分,以更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中,有一句周恩来在回家的路上想了很多,引导学生想象,周恩来都想了些什么?学生们激昂陈词,质问洋人为何在中国地盘上横行霸道,质问巡警为何不为中国妇女撑腰?为何中国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却受洋人的欺凌?等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体会。

(4)结合课文内容, 展开写作话题。

学了《搭石》一课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教学本课后,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使学生学会寻找美、发现美,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平凡事物中的美。

(5)续写课文, 延伸创造。

有些课文的叙述描写留有发挥的余地,这样便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比如《小木偶的故事》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课文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以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接着写小木偶在着急、生气、委屈甚至是痛苦、伤心时也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后写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时他发出了内心的感叹:“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读完故事,我们不禁会发出和小木偶相同的感叹: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在学生充分体会之后,引导学生续编这个童话。让学生大胆想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愿望,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性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从“读”到“写”应该致力于“创新”,但从学生的习作,以及学生的口语交际中发现,仍在,在原文的写作方法上机械的模仿。下一阶段将重心移到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上,除以好词佳句的积累和创造性模仿外,注重拟题、立题、选材、谋篇上的训练,并要求通过一篇或数篇课本的学习、迁移训练,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训练。二是解决写的时间的问题。由于学生平时的课业繁重,我们的写贯穿于读的过程,那么读的时间多了,自然课堂写的时间有限,所以影响写的质量,再加上我们的写是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教学的时机,所以写的范围相对灵活,这与单元作文又不一定重合,所以经常是片段的练习,达不到练的效果。

论文作者:杨养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  ;  ;  ;  ;  ;  ;  ;  

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思考论文_杨养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