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识探索创新全面了解国土空间规划重要意义论文

提高认识探索创新全面了解国土空间规划重要意义论文

提高认识探索创新全面了解国土空间规划重要意义

江涛

(陕西省国土资源服务保障中心 710082)

摘 要: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实现“多规合一”,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加深对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意义和内涵的认识,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可持续发展;多规合一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提升到战略和全局的新高度,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多规合一”,即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系列规划高度融合到一个区域上,从而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1]

五要建立健全水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的规划体系,抓紧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制度和标准,细化各项政策举措,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法制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扩张型、粗放式、唯增长论的发展方式造成了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的不良局面,直接关系到人民福祉和中华民族未来的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新时代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任务,需要解决已有各种类型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等问题,新时期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势在必行。2018年,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紧紧围绕“两统一”核心职责,按照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要求,以国土空间规划为龙头,重构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就此开启。

1 正确认识精准出击

多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也就是说,城市规划仅仅是在纸上画图,规划互相矛盾无法落实,“领导意志”可能导致规划多次变更……不可否认,某些规划乱象在我国普遍存在。有很多问题,只从事后的违法违规角度进行处罚是不够的,需要从更深层次完善体制机制。典型的表现是我国虽然采取了很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但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使用数量依然偏多,效率较低。

规划执行暴露出来的问题,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同样一块地,国土、林地、城建规划中存在基本农田、林地、建设用地的差异。而调整地块规划程序十分复杂,往往需要涉及多个部门。各种规划交织、矛盾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很容易导致自成体系、内容冲突以及缺乏衔接协调等问题的出现。唯有实现通过“多规合一”,才能有效解决权力部门化和个人化之间的问题,解决规划之间冲突的问题,从而有效遏制“无序开发”“无限制扩张”的不良现象,更好地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018年,陕西省第三次国土调查全面铺开,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探清道路。通过调查,对认识区域资源环境禀赋特点,找出自身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发现各地在推进保护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可能发生的风险性问题进行调查。通过真实有效的大数据,形成全国一个网、一张图,对于确定科学保护生态红线、13 亿亩耕地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统筹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布局提供支撑,为服务农业生产红线、城镇建设发展等方面提供依据,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数据支撑。

2 夯实数据科学研判

科学的规划应符合当下和未来城市发展,是关于土地(权利)能否和如何使用的规则组合,它告知权利人如何行动。另外,规划的公众参与有助于达成规划的目标。在规划的起草和制定阶段公众表达他们的需求并知晓其土地未来的用途和权利,有助于他们自觉遵守规划,提高规划实施的效果。

海德格尔强调艺术材料中的存在性,库尔贝指出绘画质料的现实性,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是信息”,论述有别但并不冲突,都是在强调媒介或材料本身对于艺术创作的价值。艺术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媒介材料不仅是形式,不仅是技术,也不仅是内容表达的载体,而是艺术语言具体化进而表现出独特性和唯一性的基础。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口腔溃疡采用双黄连口服液联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能够显著提升疗效,促进患者症状更快速地改善,同时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6]。

3 突破传统尊重规律

国土空间规划应建立在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调查之上,需要防止路径依赖,在肯定传统规划体系具有的优点前提下,走出传统的规划模式。

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期至2035年,展望至2050年。规划要求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有量等约束性指标,不得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和强制性内容,不得与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要求矛盾冲突。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应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历史文化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产业空间规划、生态空间规划、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城市公共空间规划、数字规划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制定。

国土空间规划应当严格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地控制开发强度,有序调整空间结构,从而有效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和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国土空间规划工作通过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对国土空间这一稀缺资源在多种可能使用之间进行配置,并且通过对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空间管制来实现国家发展战略。自然资源是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共同拥有的,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强化底线约束,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来实现到2035年,“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344(2019)27-0283-01

收稿日期: 2019-6-14

作者简介: 江涛(1969-),女,安徽安庆人,工程师,八级职员,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土地工程专业工作。

标签:;  ;  ;  ;  

提高认识探索创新全面了解国土空间规划重要意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