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湖北省文化产业集团深化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湖北省论文,必由之路论文,体制改革论文,若干问题论文,文化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省正在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近期《湖北省文化事业 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出台实施,为我省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提供了新的动力。本课题组对于我省文化产业领域体制改 革的实际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并结合《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求进行了深入调研 ,写出了调研报告。本文作为调研报告的核心部分,着重探讨了湖北地区文化产业集团 深化体制改革的若干重要问题。
一、湖北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将面临严峻的竞争态势
文化产业究竟包括哪些行业?它的概念、范围和分类如何?以往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标 准。2004年3月29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统计局、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 出版总署、国家文物局共同研究制定的,由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 这一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件,将文化产业分为六大类。按其分类构架,文化产业可分为三 大层次: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产业外围层、相关文化产业层(注:杨小刚:《<文化及 相关产业分类>解读》,《中国文化报》2004年4月9日。)。而其“核心层”则包括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文艺表演、文化演出场馆、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群众文化服务、文化研究、文化社团等。若按其“核心层”的分类,湖北省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之现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为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文化研究和文物及文化保护单位。这些单位以往 均属公益性的文化事业,现虽划入文化产业范围,其公益性和公共服务之基本属性并未 有根本性的改变,经费来源主要靠政府拨款,虽然有的具有某种经营的能力和条件,其 主体部分却不可能进入市场。因而它们基本仍按原轨道运行,除人事管理体制和劳动分 配体制进行改革而引入竞争机制外,机构、建制和功能尚无大的变化,依靠政府投入和 政策保护的情况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第二类为文艺表演、文化娱乐场馆、文化社团、音像制品等单位。这些单位以往就要 与经济效益挂钩,与文化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体制改革总体进行得较早,改制方式多 种多样,改革情况纷繁复杂。有的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着手进行了改革,有的至今仍 无大的变化;经营性质有的全属国营,有的国办民营,有的完全私营;所有制则有完全 国有、以国有为主的股份制、以集体为主的股份制、完全私有等;资金来源更是五花八 门、灵活多样。这种“因单位制宜”的状况今后也还将继续下去。
第三类为书报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单位。这些均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文化经 济中的重要部类,当然也是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唱重头戏的单位。这些单位的体制改革, 均以组建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为方向和趋势,具体进展情况又各有不同。湖北日报报业集 团已经组建成功,早在2001年7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该集团以原湖北日报为核心,组成 以“六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农村新报》、《楚天金报》、《体 育周报》、《三峡晚报》,“七刊”——《新闻前哨》、《特别关注》、《前卫》、《 可乐》、《人才》、《劳动》、《党员生活》,“六公司”——发行、广告、印务、实 业、物业管理、房地产,“一网站”——《楚天在线》为成员的大型报业集团,现拥有 资产总额约十亿元。已初步形成主流喉舌形象,强势媒体形象,产业实力形象。集团实 行以党委领导和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董事长(社长)由党委书记兼任。董事 会下设以总编辑为首的出版委员会,以总经理为首的经营管理委员会以及政工综合职能 部门。并实现了资金统一调度管理,实行集约化经营的管理机制。继湖北日报之后,省 城武汉市的新闻报业系统,也已于2003年底组建成具有“九报一网”的长江日报报业集 团,其领导体制、集团结构、管理机制均与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相同。
经长期蕴酿,以湖北出版总社为母公司组建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的方案已成熟并出台实 施,2004年已组建完成。其按“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 ”的模式运行,现拥有资产总额20余亿元。目前,湖北省广播影视集团的组建也提上了 议事日程,根据“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改革”的精神,省广播电视局指导湖北电视 台、湖北经济电视台、湖北有线电视台进行了合并,在资源优化配置和理顺机制方面打 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认为,核心文化产业层的以上三类单位中,就湖北地区而言,以第三类最为重要 。它们的产业规模最大,产值与利润在全省文化产业中比重也最大,资产雄厚,覆盖面 广。仅以图书报刊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为例,据粗略估算,三者的产值、利润 之和占全省文化产业的一半以上,若按《规划》所计划重点扶持的六大集团——湖北日 报报业集团、湖北广播影视集团、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知音期刊集 团、湖北演艺集团计算,更将占三分之二以上。从社会效益方面来看,这些集团与意识 形态的联系最为紧密,文化影响力也最大,对全省文化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 用。不论从哪方面测评,它们都是全省文化的龙头产业。
但是也应看到,正是这些大产业集团,在将来竞争格局中面临着最严峻的形势。一个 威胁来自西方。我国加入WTO后,按照相关规则已经或将要承诺一系列开放国内文化市 场的协议和规约。据有关方面预测,到2005年,我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是5500亿 元(注:见《中国文化产业的觉醒——记首届2002·南京·中国文化产业论坛》,《中 国文化报》2002年6月25日。)。西方那些号称“传媒帝国”、“航空母舰”、“联合舰 队”式的文化产业巨头,如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迪斯尼公司、维亚康姆、贝塔斯曼等( 这些国际传媒公司任何一个的总产值,都相当一个中等国家的GDP),挟规模、资本、技 术、经验、机制等优势,早已觊觎中国文化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而我国又是文化 资源的超级大国,其资源的历史深厚性、类型丰富性、幅员广博性,是其他国家难以比 拟的。西方传媒巨头已试图将中国丰富广博的资源攫取利用,并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如 美国迪斯尼公司引入、借用我国家喻户晓的“花木兰”故事,于1998年夏季推出动画片 《花木兰》,巧妙地以中国传说故事表现美国文化理念,很快获得社会、经济双重效益 。美国各地百货公司、玩具店、书店,“木兰纪念品”占有显著位置,而光是根据该动 画片所出的图书、画册、练习本就有十多种。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的文化资源 财富已经成为美国文化增值的手段。这有力说明,西方“传媒帝国”的望远镜早已瞄准 了我国的报刊、出版、影视、文化娱乐等行业,一旦获准进入,将对我国的这些产业集 团造成极大冲击。
另一个威胁来自国内。勿庸讳言,国内若干省市,如上海、广州、湖南等适应加入WTO 的形势,已是先我一步进行了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的组建工作,实施了相应的体制改革。 上海的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现拥有多家电视台、报刊和网站,资本规模已逾200亿,湖南 出版集团、广播影视集团已成国内相关行业的领军角色。而现在文化产业已突破地域界 限而形成全国竞争态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的影响远远超出长江三角洲,湖南电视 台的“快乐大本营”亦多次驰骋我省文化市场,赚了个“钵满盆满”。
因此,无论是基于省内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还是前瞻国内外未来竞争之态势,这 第三类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都应是关注的重点,而重中之重又是体制改革。然而恰恰是 这些单位体制改革的路途最漫长,探索最艰难,步履最沉重——尽管现在这方面已经取 得阶段性成绩。下面,我们就集中对这些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体制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 将来可能暴露出的隐患,提出一些对策性的意见。
二、体制改革是湖北文化产业做强做大的关键
1.必须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我省现有的和即将组建的文化产业集团都是国有文化部门战略性改组的产物,有着计 划经济时代国家资金的长期大量投入,天然地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排名至少可以进入 国内同行业前50名。在今后几年中,托庇于国家有关文化经济政策、地方政府的保护和 区域性市场的传统优势,基本上能保住固有的市场份额。但我们不能让这种相对乐观的 现实蒙住了眼睛,不能忽略其中潜藏的危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省目前组建的文化产 业集团普遍存在着资本结构单一(国有独资)、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出资人制度尚未建立 健全、投资决策主体含糊不清的现象。产业集团采取“党委领导和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 ”——“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领导体制,虽然有着董事会的形式,但在尚未进行国 有资产授权经营及股份制改造的情况下,董事长与董事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真正体现出 资人与经营者、控股人与持股人之间的产权和利益关系,与过去相比,所改变的只是国 有资产的存在形式及原有的行政性隶属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分离为核心的。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发 达国家中早期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同一的企业家,逐渐为职业经理阶层所代替。“企业所 有者——股东承担经营风险和取得经营利润,而从事经营管理的职责主要落在职业经理 身上。两权分离导致职业经理阶层的出现,需要资本所有者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同样受 到利益的驱使及产权的约束。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会给予企业家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特别是科学地解决了企业家的选择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保障企业家的健康成长。”( 注:郑海航:《论中国企业家的成长》,《新华文摘》2004年第9期。)而目前我省文化 产业集团的中、上层管理人员大多是上级党政部门委任的行政官员,他们兼有意识形态 主管及国有资本出资人的的双重身份,在政府尚未单设意识形态监管机构的状况下,这 种运行机制及双重身份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合理性,也容易得到理解。然而只要文化企业 以市场机制为导向,这种现状就应逐步改变,在以行政手段完成国有资产的优化组合、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组建了文化产业集团后,“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是必须接着走出的 一步。只有在弱化行政手段的条件下,集团才能营造出培育和吸引职业经理人才的环境 和土壤,才能吸引到和培育出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高层次的文化产业人才,而恰恰 是企业家才是决定集团前途和命运的关键。
现代企业制度中母公司与子公司是一种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的新型关系,有着明确、 严格的分级管理原则:子公司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独立开展各种业务,母公司并不干 涉其日常经营活动;母公司的主要职责是委派或聘任子公司经理,并对其人事、财务、 重大投资、风险监督等事项进行检查指导。而我省的文化产业集团中,管理体制仍然沿 袭以前的行政隶属关系,母公司与子公司仍是上下级关系,子公司表面是独立经营、独 立核算,实际并没有独立的财权和经营权。子公司的经营所得,母公司可以随意调用; 子公司的经营范围和优势领域,母公司可以随时更改;集团内部仍大量存在着“一平二 调”的现象。这就使在企业内部引进“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成为一句空话,使经营有 方、效益突出的子公司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子公司也无法有丰厚的资本积 累而做强做大,母公司当然也无法得到迅速的超常规发展。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善于利用资本市场,吸引投资和进行融资有着畅通的多种多样的途 径。而在我国,由于意识形态定势的关系,政府长期以来在投资问题上控制非常严格, 社会资本——尤其是外资和民资——基本不能进入新闻、出版、期刊等行业,进入较多 的是图书销售、旅游开发或影视制作。资本渠道不畅,产业集团就难以做强做大。因此 我们建议: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导引社会资本适度进入文化产业集团。外资、民资的进入 ,不仅可以促使集团上规模和超常规拓展,还可能带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以提 高其效率、效益。随着文化市场的日益成熟,政府可以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进行调控, 舆论导向则既可以通过适当的监督机构或机制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国有资本“出资人” 控股的形式来实现。而国有资产将纳入统一的国资管理运营体系。已经有专家预测,在 不太长的时期后,将出现“党管方针政策,人大立法规范,政府依法行政,社会自治自 律”的新型文化管理体制。
2.必须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格局
我省已组建或将要组建的文化产业集团大都由原有的行政隶属单位改制而成,主要属 于行政关系纽带的结合,虽也含有产权纽带和资产纽带的因素,但并不居于主导地位。 这种通过行政手段整合、市场推动方式组建的集团,必然带有先天的缺陷,当需要对资 产和资源作适当集中,而涉及到不同级别、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政府或部门的利益关 系时,也就必然遇到很大的有时甚至是无法克服的阻力。这一现实问题对我省文化产业 集团发展的阻滞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各集团大体沿袭以往的行政隶属关系,谨守着传统 业务范围,只盯着省内、市内及本行业内文化市场的“蛋糕”,疆域狭窄,所得有限。 而省级文化部门与省会市级文化部门至今尚未形成合力,难与国内排名处于前列的大型 文化产业集团相抗衡,更缺乏跨出省界驰骋全国文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但从全国来看,“条块分割”难题并非我省所独有,其他省、市也均存在。无论是上 海模式、北京模式、山东模式还是湖南模式,虽然运作管理方式各异,集团业务与主管 部门剥离程度有差别,在“条块分割”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以上海为例,资产逾200 亿的上海广播影视集团,拥有多家电视台、报纸,并有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及16家演 出团体,无疑是全国影视集团中的“巨无霸”,行业跨度不可谓不宽。可当地专家仍指 出,上海市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模式转换中,步子仍不够快,力度仍不够大,其文化 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尚未理清,并未根除条块、部门、行业和区域分割的现象。
也许,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时机尚未成熟,但我们不能不就此作好精神上、理论上、 体制设计上的种种准备。一旦国际文化产业巨头获准进入,对我们的文化产业形成全面 冲击,其冲击本身就可能破除和消融现存体制上条块分割的坚冰,冲垮种种目前看来难 以克服的阻力,我们便可以乘时挟势迅速作出反应,建立起跨行业、跨地区的充满张力 和活力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况且,就目前的条件而言,一定范围的跨地区、跨行业的 文化产业集团,是完全有可能组建的,这取决于我们对文化市场的定位。我们究竟是将 这个市场定位为全国呢?还是某大区域甚或就是一省一地呢?按照《规划》的思路和设计 ,显然应是定位于全国的,至少也是中部地区的。我们必须在一定范围内打破条块分割 的格局,着眼于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建立起有全方位拓展能力的文化产业集团。
3.必须重视锻造新的文化产业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不断开辟高附加值、高创意、高流通 的新领域,并形成一个长长延伸的产业链条,高创意(新闻内容、精品书籍、精彩节目) 是产业链的上游,高流通(商业拓展)是产业链的下游,获得高附加值是产业链的归宿。 譬如一部好的小说作品,除了自身的畅销外,还可以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广播剧、连 环画和卡通,也不妨制成游戏软件、玩具、文具和装饰品,甚至可以形成新的旅游景点 ,带动文化服务业的发展。
而我省的文化产业集团都是按传统的文化产业链打造的,目前的战略目标也仍然未越 其界域。按传统产业链的视点,新闻就是新闻——新闻报业系统囊括从采编到印刷、发 行甚至造纸、制墨等的全过程;出版就是出版——出版发行系统除了与新闻报业系统相 似的一揽子计划外,得天独厚地占有书号特权;广电就是广电——广播影视系统渴望实 现区域内的垂直管理,涵盖区域内全部台、站、无线、有线从制作到播出的全过程。由 于体制分割、投资限制、人才缺乏等因素,横向维面当前尚没有也没准备打通(惟一可 能沟通的途径只有互联网)。这就造成了许多有创意、有价值、有经济潜力的文化产品 、资源被搁置或浪费。例如,在我省,小说就是小说——池莉小说带起了吉庆街和鸭脖 子产业仅为特例;舞台剧就是舞台剧——省民间艺术团的精品节目《洪湖情》、《走进 西藏》及省重点剧目《钟鸣楚天》再无其他表现方式;文物就是文物——编钟和勾践剑 的系统商业开发还远远不够;楚文化就是楚文化——幸亏还有少数楚文化景点为旅游作 了点贡献,等等。这些都缺少多媒体、电视剧、游戏软件、玩具、文具、图书、旅游、 版权贸易、证券等产业的联动,彼此之间的资本不能快速融通,各自的产权不能通过产 权交易所进行交易,无法形成现代意义的产业链和产品链,也就无法获得滚动增值的文 化产品的高附加值。
目前,我省文化产业集团与发达地区同类集团的资本规模相比,差距尚很大,如果我 们再不重视锻造新的文化产业链,不把它们与现代高科技联系起来,不充分利用市场经 济手段进行资本运作,仍将许多有经济潜力的文化产品局限于传统单一的形式里,我们 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将不仅不会缩小,甚至还可能越拉越大。
4.必须加强对文化产业集团的统筹和协调
当前我省尚无文化产业的专门主管机构,省、市文化厅、局的文化产业处,所管范围 只限于该厅、局下属的艺术演出团体、演出场馆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而这只是 文化产业的相当有限的一部分,一些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如新闻报业、图书出版、广播 影视这些与文化厅、局平行的单位,都还处于互不融通、各自为战的缺乏全局性统筹和 协调联动的状态中。对全省文化产业全局进行统一指导和协调,以及监督管理,是十分 必要的。在文化产业的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政企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实现以后,政 府对文化产业的指导和监管职能不是削弱,而将得到加强,政府从办文化转向管文化, 可以将全力集注于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为此,应有一个专门机构观察了解 国外国内文化产业的动向和发展趋势,调查掌握全省文化产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有 关的方针政策,并向上级领导和管理部门适时提出对策性的建议。现在已经成立省文化 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加强对全省文化改革与发展的领导 、指导和协调,统一规划要求,统一部署安排,统一督促检查,指导全面工作。而各个 职能部门、各个文化行业,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而又整体联动。
当前首要的工作是摸清文化产业的省情。现今国家统计局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 出台实施,提供了一套统一、规范的数据统计标准,准确掌握文化产业国情、省情的时 机已经成熟。
在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迫切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文化产业信息的数据统计工作。我 省《规划》中出具了一组数字:“据统计,2002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78亿元,占第 三产业的比重为9.8%,占GDP比重为3.58%。”但这只是“增加值”的本省比重,而我们 更需要综合性的全面系统的数据统计。我省文化产业的从业人数、产业结构、总资产、 总产值(及其在我省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上缴税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及其与国内外 同业数据的比较,我省各个城市、文化产业各行业各类文化经济数据,还有待作进一步 的建立在现代统计基础上的实物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定量分析。要把文化产业统计纳入 政府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和健全科学可行的文化产业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整理有关统 计资料和数据信息,通过全面、系统、准确的数据分析,比较科学地反映全省文化产业 的实际情况,全面把握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速度;通过横向数据对比分析,找出 我省与东部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真实差距。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便于对文化产业发 展做到心中有数和言之有据。这样,就为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和 指导提供重要参考,为政府部门关于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 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我省文化产业领域各个行业门类及文化企业单位(如产业集团) 提供必需的参照系数,以便于其制定本行业本单位的发展对策。
为此我们建议,省委、省政府可责成有关部门,组成专门班子,依据《文化及相关产 业分类》这一最新国家标准,尽快摸清我省文化产业的家底,明确我省文化产业在全国 尤其是在中西部各省中的真实位置,以便于决策部门有的放矢地及时调整我省文化经济 建设的发展战略,以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协调发展,以利于实现由文化资 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