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德育中——浅谈中学德育教育核心“爱”论文_王永昌

爱在德育中——浅谈中学德育教育核心“爱”论文_王永昌

◆ 王永昌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红台初级中学 731800

爱是教育的根源。大爱无言。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的生命线,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习近平在庆祝第30个教师节座谈会上提出做“四有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

一、做好学生“家长”

1.做好学生的第二家长的过程中关爱学生。首先要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其次要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其基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三要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做讽刺、挖苦、歧视、体罚等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任何事。

2.宽容的爱博大。宽容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宽容给予学生悔悟时空,它所释放出来的爱是博大的。

3.信任的爱持久。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是一种高尚的情怀,它能够持续地驱动人向人生目标前行。信任学生是师爱的最好诠释。

4.赏识的爱汇集能量。赏识之爱是冬日暖阳,沙漠甘泉。美国教育家格林·马尔指出:“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它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将赏识作为一种生命需要,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符合现代心理学关于人性需求层次的原则的。”

5.理解的爱飞跃天堑。善于适当地迎合学生的需求,懂得换位思考、自我理解、自我反思等,还要去主动消除理解道路上的各种障碍。

6.目光里的爱直通心灵。教育的内涵会深深地印刻在教师的眼神里,教师不应该吝啬爱的目光的传递。学生犯错时内心往往比较脆弱,利用犯错进行引导、鼓励,可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自觉地接受爱的滋润。

7.友爱无门槛。让师爱以友爱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生活当中,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亦师亦友,民主平等,共同感受喜怒哀乐,伺机实施诱导。

二、做为人师表的典范

为人师表,就是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家长,作风正派,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衣着、言行讲究得体,文明规范。

1.以真挚品德,垂范学生。身正为范是基本要求,以高尚品德、渊博知识、人格魅力来直接影响学生。博爱铸造师德之魂,大德无痕,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没有德行的教育就失去了方向。

2.诚信为本,情操高尚。学校和教师要发扬诚信的榜样作用,实现长期潜移默化地垂范、教育学生。

3.严于律己,做模范。要常常约束自己,谨言慎行不放纵,不浮泛努力“一日三省吾身”。将自我教育贯穿于人生及教育事业的全过程,严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

4.勇于认错,做表率。勇于认错是强者的风范,是一种美德,勇于认错可以得到身边众人的谅解和支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是教师,有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屡犯而不知改正,不愿改正。

5.端庄朴素,感召学生。仪表风度本身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端庄、朴素、雅致、文明等外化举止修养对学生富有感召力,它具有名片效应,吸引学生追逐。先做得“像”一个教师,然后做得“是”一个教师。

三、教之师应是专家型的

专家型教师首先要以教师的姿态出现,做好本职工作,然后唤醒自己的求知欲,再通过充电、取经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理论,不忘大胆探索、创新,投入课程改革,要使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效果让自己的学生满意,就得向当名师的路上走。

1.不断学习。《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说:“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职业同其他职业不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教师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巧和能力。”课堂教学观摩是一种研究其他教师经验的专业发展途径,能够实现同事间的互相帮助、指导、合作、共赢,教研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专业环境教研组长和每个成员应该精心呵护她。教学反思是立足于自身之外批判地审视自己行为及情境的一种方法,他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行动和由此而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态度与方式。相比较个人内省、反思,多一人的交流、反思可使人思维清晰,帮助更深入地进行思考,所以要日常得多反思,并且多交流。最后将自己的体会写成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细化、完整表述变成论文了。

2.做创新教师。具备创新思维,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发展的状态,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解决实际问题和教学控制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密切注意学生反应,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巧妙处理偶发事件和意外提问,是教育引导功效最大化,负面影响最低。具有开放的人格,善于通过观摩、专题交流、网络查询等手段和途径积极地与外界学生沟通交流培养自身多维价值观。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工作,要敏锐观察,果断判断和应变。有独创性、批判性,不盲从、不迷信,不能把教材当成圣经,应该知道该教什么,比该教什么,敢于舍弃一些看似有用实则无多大价值或无价值的东西。教育专家邓云洲指出:“要想策划广告一样来策划课堂。”努力解放学生的眼睛、双手、嘴巴、头脑,甚至学生的实践和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把人的天性天赋本性引发出来,“引导”、“唤醒”、“抚育”其“自然生成”德和才。

3.借助赏识和赞美提高教育效率。赏识让海伦·凯勒从眼盲、耳聋、自暴自弃成长为“世界天使”、美国20世纪十大英雄偶像,她能把智商只有30%的舟舟推上保利剧院的指挥台。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

一个“棒”,一个“点赞”, 一个“挺”,一丝微笑,都能化作滋润学生心田的阳光雨露,变成激励学生爱学习的动力源泉。帮助、安慰、鼓励、尊重,克服学生不良心理,增强自信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民主决策,自主管理,就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挖掘潜力,发展学生个性和人性,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4.向身边专家型教师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积极主动地向身边的专家型教师学习,即便没有专家型教师,从一切自己可能的能够让学生健康有效成长的任何事学习,汲取营养,不轻易简单随便了事。

四、让全体学生在爱的享受中全面发展

班主任是德育先锋,必须以全新的视觉和态度来履行职责,让学生在公平、公正施教的过程中享受爱,实现全面发展。

1.公平、公正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爱

(1)爱心无疆,扬起贫困生奋进的风帆。贫困生求学本来异常艰难,不能在生活中有同等的机会和待遇,自然自卑,内心上贫困。贫困生的内心相比较其他人更加敏感、脆弱,班主任必须小心翼翼地呵护,让爱如糖一样融化在其“饮品”当中,时刻注意帮助他们,但不让他们感到是在做样子,是在“施舍”爱。贫困生的自尊心和上进性都很强,学习也比较刻苦,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贫困成为动力,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和学习上的上进者。

(2)因材施教,让贫困生也能抬起头。千万别拿“天使成的料”、“死狗扶不到墙上”、“朽木不可雕”来说人。格拉泽说:“人都有爱与被爱两种本能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则可能产生焦虑、郁郁寡欢、自暴自弃等情绪反应。”所以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瞧得起学生,尤其是贫困生,要想法让他们感觉“老师很重视我”,为进一步的教育和和转化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句话,就是要以爱心和耐心来找帮助提高成绩和自信心的教育策略与方法。

(3)倾情留守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工作的方法与手段、情感与态度、信心与耐心等都会深深影响学生的前途和命运。“留守学生”作为特殊群体,父母的远离,带走了他们亲情的呵护、温暖,他们缺少亲人的正常监护、亲情、家庭教育,它们在思想品德、学习习惯、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问题,作为班主任应该时刻放在心上,给予特殊关爱。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它们的灵魂。”应该让学生知道,因为自己是生活在人群当中的,所以自己的行为要有界限,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这应是道德识字第一课的第一行。简单粗暴的家庭里,不可能培养出性格优良的,品德高尚的,能与人和谐相处的人来。

(4)以爱育人,帮助问题生走出困境。教育根植于爱,爱的雨露必须滋润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才会发生作用,班主任要正确对待和引导问题学生,以爱为凝聚力,确保班集体的发展协调一致。许多时候要教师、班主任坚持做到:不歧视、不当众揭短、不粗暴训斥、不讽刺、不变相体罚,借以打破心理防线,借以消去抵触心理,进而打开心锁。坚持要容忍他们的小错误,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反复性,用耐心、恒信和多种途径形式来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

2.以生为本,立足学生发展

(1)走进学生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明确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意志、情绪等方面,如偏激、狭隘、脆弱、任性、懒惰、嫉妒、依赖、怯懦、自卑、虚荣、冷漠、暴躁、敌对、自负、猜疑、害羞等。师生心力交融的基础是感情的交流,也是爱的投入。中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班主任只有走进学生,对学生的心理有准确的把握,并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育收到预期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教育就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2)强化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只有通过班主任与学生的相互沟通、联系、和配合,才可能形成教育合力,以活动带动教育把中学生自立意识的培养贯穿到日常生活当中,并充分调动它们自我管理、教育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自理能力的提升。斯宾塞在《教学论》中指出:“记住,你管教的同学应该是能够资质的人,而不是要别人来管教的人。”

(3)以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主动参与实践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意识行动,但需要班主任的激励和推动来增强它们实践的动力。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探究、经历。苏赫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4)以培养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应遵循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特点,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又有特长的人才,即“合格加特长”。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它既有全面性的特征,又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成功的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强化其特长,发展其特长。班主任要了解特长生的个性特征,保护其中的积极健康成分,帮助他们去除影响个人进步的陋习,鼓励他们积极培养个性,展现才华。

论文作者:王永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5

标签:;  ;  ;  ;  ;  ;  ;  ;  

爱在德育中——浅谈中学德育教育核心“爱”论文_王永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